学术投稿

桂枝汤对高血脂心肌缺血大鼠脂代谢紊乱的调节作用

焦宏;陈彦静;金春亭;鞠大宏;王筠;王树强

关键词:高血脂, 心肌缺血, 桂枝汤, 脂肪肝
摘要:目的:观察桂枝汤对高脂心肌缺血大鼠血脂水平及肝脏脂肪病变程度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并于实验结束72h前分三次腹腔注射垂体后叶素,建立大鼠高脂血症心肌缺血模型.检测各组血液生化指标及肝脂肪变性程度.结果:桂枝汤能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TC、TG、LDL-C、MDA水平;增加HDL含量;升高LPL、HL及SOD的活性;减轻大鼠肝脂肪变性的程度.结论:桂枝汤可以调节高脂大鼠血脂代谢,改善肝细胞脂肪变程度.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由中药本质内涵探讨“现代中药”研发思路

    “现代中药”是我国中医药研究领域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对“现代中药”内涵的理解和研发取向均存在着误区,基于传统中药的本质和逻辑特征,对“现代中药”内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了“现代中药”研发应遵循的学科规律.

    作者:梁琦;李艳彦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眼针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5-HT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眼针对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分为正常组、D-IBS模型组和眼针组3组.采用慢性应激结合束缚方法建立D-IBS模型并进行眼针治疗.采用ELISA测定血清和结肠5-HT含量;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结肠5-HT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血清和结肠组织中5-HT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肠组织中5-HT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D-IBS模型组比较,眼针组血清和结肠5-HT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肠5-HT表达显著降低(P<0.01).结论:眼针能够调控D-IBS模型大鼠结肠5-HT的表达.

    作者:王艳杰;张立德;王健;关洪全;刘旭东;刘慧慧;柴纪严;赵金茹;王德山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伤寒论》辨证方法探讨

    探讨《伤寒论》辨证的方法,认为其主要有六经为纲、脏腑定位、主症辨证、主脉辨证、类证辨证、试探性辨证等辨证方法.

    作者:杨运高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消渴康对DN大鼠肾脏FN、LN、Ⅳ胶原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消渴康对DN大鼠肾脏FN、LN、Ⅳ胶原表达的影响.方法:SD大鼠单侧肾切除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发DN模型后,随机分为模型、氯沙坦和消渴康大、中、小治疗组,观察消渴康对DN大鼠肾脏FN、LN、Ⅳ胶原表达的影响.结果:消渴康可以显著抑制FN、LN、Ⅳ胶原的表达.结论:消渴康对延缓DN大鼠肾病进展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作者:李梦;李凤婷;耿建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生脉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生脉胶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府逐瘀口服液、生脉胶囊,疗程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检测血脂、CRP、心电图、观察血瘀证候.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8%.治疗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持续时间均明显缩短,同对照组相比出现明显差异,血瘀症状、HDL-C、CRP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结论:血府逐瘀口服液联合生脉胶囊可缓解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血瘀证候和血脂状况,减轻炎症反应.

    作者:张海啸;王双玲;张海涛;何伟红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择时服药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探讨

    应用中医择时服药的理论,对86例门诊围绝经期失眠患者随机分为2组,采用同样方药、不同时间服药,应用国内改良Kupperman评分中对失眠的评分结果观察疗效.择时服药组43例总有效率达93.02%;对照组43例,总有效率达76.74%.2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择时服药围绝经期对失眠患者具有良好疗效.

    作者:杨海侠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论戴天章《广瘟疫论》中辨治之要

    清代医家戴天章著《广瘟疫论》为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后世解读者众多,从理法方药诸角度都有所阐发.研习《广瘟疫论》后体悟到,戴氏对瘟疫病的鉴别诊断颇为重视,既有众人所熟知的寒瘟五辨,还有大家乐道的五兼十夹,以及表里诸症辨等.这些内容不仅丰富了瘟疫理论,更重要的是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瘟疫乃至温热疾病,细致地把握其鉴别要点、病位之别、病情轻重、不同论治之别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江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黄芪多糖对B16-F10荷瘤鼠髓样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

    目的:观察黄芪多糖对B16-F10荷瘤鼠髓样抑制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探讨黄芪多糖在抗肿瘤免疫机制方面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建立B16-F10荷瘤鼠模型,通过计算抑瘤率观察黄芪多糖的体内抗肿瘤活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脾脏中Gr-1+CD11b+髓样抑制细胞比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中IL-10、VEGF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多糖治疗可以明显抑制荷瘤鼠黑色素瘤的生长,且可以降低荷瘤鼠脾脏Gr-1+ CD11b+髓样抑制细胞比例,抑制外周血VEGF、IL-10的分泌,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适当浓度的黄芪多糖可能通过降低髓样抑制细胞的比例,抑制VEGF、IL-10的分泌和肿瘤的生长.

    作者:柴旺;何小鹃;朱军璇;吕诚;赵宏艳;吕爱平;喻长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愈疡胶囊毒理作用研究

    目的:在动物体内验证愈疡胶囊的临床毒副反应及性质.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用小鼠以药物大浓度和动物的大胃容纳量24 h内灌服3次,然后连续观察14 d.长期毒性试验将大鼠分4组,分别以3.6、1.8、0.45 g/(kg·d)3个剂量组和等容积生理盐水组连续灌服13周,每周第7天停药1d并称重,分别在第13周和第15周处死20只和10只大鼠,测大鼠体重、血常规、血液生化学、器官系数各指标,观察脏器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愈疡胶囊的大耐受量为42g/kg,按人临床日用量2.7g/60kg计算,相当于成人临床用量的933倍.长期毒性结果显示,高中低剂量分别相当于人临床日用量的80、40和10倍;给药期及恢复期各组大鼠体重增长正常,脏器系数、血液及血生化学指标无显著改变.结论:愈疡胶囊对受试动物未有明显毒性作用,可安全用于临床.

    作者:罗伦才;季小平;张仲林;李列平;张孝国;王利平;钟振东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齐文升辛温法治疗痤疮的思路与方法

    痤疮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皮肤病,由于其发病的多样性,治疗上十分棘手,在跟随导师门诊期间,发现辛温法治疗痤疮屡用见效,故将体会分享于此,以供参考.

    作者:兰玥;齐文升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高尿酸血症中医证候要素调查问卷的研制

    目的:研究能初步调查高尿酸血症人群中医症状特征及证候要素的调查问卷.方法:遵照量表研制的原则,结合文献研究和专家咨询等方法,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通过测量概念的确定、操作化,条目池的形成与条目筛选、问题与答案的产生,预调查以及修订等过程设计问卷.结果:形成的调查问卷包括一般信息、危险因素、中医症状3个维度共90个问题条目,以自填及封闭式为主.结论:该问卷内容清晰明了,篇幅适中,可接受性强,具有可行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高尿酸血症人群的症状特征,为中医对高尿酸血症的证候要素研究提供了方法和应用工具.

    作者:李娜;谢雁鸣;王永炎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伤寒论》中“阴”、“阳”含义探讨

    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多次论及阴阳,阴阳在《伤寒论》不同的条文中有不同的具体含义.有时在一则条文内的前后语句间,涉及到的阴阳含义就有数种.本文结合经方大师胡希恕先生毕生研究《伤寒论》的成果,就《伤寒论》中“阴、阳”二字的具体含义作了初步分析、整理、归纳,以冀对读者有所启发并为临床、教学提供参考.

    作者:李德辉;张桂娟;刘玉斌;张素燚;谭碧珠;廖锐;马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诸病源候论》肾虚源候

    《诸病源候论》中蕴含着深刻的脏腑辨证思想,本文通过对书中肾虚诸候的梳理得出如下结论:首先,《病源》书中所列肾虚诸候可归纳为肾精亏虚候、肾气不足候、肾爆候和肾经经气不足候4大方面,其中肾气不足候又可分为气化功能减弱候和闭藏功能减弱候两方面.《病源》所提到的“厥,腰背冷,胸内痛,耳鸣苦聋”代表了以上4种病机发病的主要证候,这提示我们在临床时要以“治病求本”观为指导,见候知机、辨证论治.其次,通过对《病源》肾虚候的分析可以看出,该书对于肾虚病机的论述详于精气而略于阴阳,同时强调经络在发病中的作用,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医学在隋代的学术范式,值得我们深入研究.

    作者:吕凌;任路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首乌延寿丹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目的:观察首乌延寿丹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方法:60只3月龄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第6周取尿测量PYD、U -Cr,第12周时取血清测量Ca2、p3+、ALP、BGP、PINP、ICTP,测量股骨骨密度.结果:各组Ca2、p3+、ALP差别无统计学意义,模型组:PINP、BGP、ICTP、PYD/U-Cr比值升高,骨密度减低;中药各组和雌激素组PINP、BGP、ICTP、PYD/U-Cr比值减低,骨密度增加.结论:首乌延寿丹对去势后大鼠骨质疏松具有防治作用.

    作者:廖洪峰;王桂敏;李明慧;张威;王志义;刘丹平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玉屏风散合生脉散治疗糖尿病多汗症30例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多汗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多汗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医方药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加味治疗,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口服,2周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组总有效率对比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玉屏风散合生脉散加味治疗糖尿痛多汗症疗效显著,优于常规西药治疗.

    作者:武春丽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探讨糖尿病(消渴)中医病因病机

    现代中医学将糖尿病归为消渴,消渴的病机亦统为津液耗伤,其成因为饮酒、房劳、肥甘厚味.消渴发病多为壮年,此期肾气已衰,肾之阴阳渐渐失调,故认为所有导致肾之阴阳失调的因素均为可为其病因.肥甘厚味也是在这一因素的基础上发生的,伴随久食的过程,才有可能诱发消渴.饮酒是促进其加速发病的因素.通过文献分析认为多饮为肺津不足,多食为胃阴不足,这应为消渴的发生阶段,多尿是为肾精不足,阴阳失调,且伴水谷精微尽随尿排出而现消瘦诸症,此消渴形成阶段,并发症的出现是即病之后,不能有效地养护造成久病入络而产生的.因此,消渴的预防当以保精养津为其根本要义,尤其在中年时期更是如此.

    作者:贾海骅;赵红霞;赵凯维;尹俊县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辨证论治的发展与辨证分型

    近一时期,中医药报刊曾发表讨论辨证分型的论文.这一问题不仅涉及现有教材的适宜程度,也关乎临床医生的思维方式乃至疗效等诸多问题,有鉴于此,我刊也认为有深入研究和认识的必要.欲言辨证分型,还得先从辨证论治的演进和特点说起.

    作者:孟庆云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山居四要》学术特点钩玄

    基于对元代养生著作《山居四要》的点校与研究工作基础,对其作者汪汝懋及该书的主要学术特点进行了比较系统地介绍,以期对中医养生学术研究有所裨益.

    作者:郑齐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五脏系统健康状况自评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评价

    目的:评价中医五脏系统健康状况自评问卷的信度与效度.方法:通过调查时间及回答率评价问卷实用性,采用克朗巴赫系数法及分半信度检验内部一致性,与SF-36的相关系数评价效标效度.结果:问卷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回收率为97.6%,奈目回答率为94% ~ 100%;问卷总克朗巴赫a系数为0.90,分半信度分别为0.83和0.81,相关系数0.84;与SF-36 9个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09 ~0.55.结论: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较好,能够较稳定地反映自评者的健康状况,可用于治未病健康状况评估.

    作者:衷敬柏;郭润;于婧;白瑞娜;满秋珊;齐蓓 刊期: 2012年第01期

  • 中医“和法”辨析

    从治疗思想、治则与治法三个层面回顾了古今有关“和法”的认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掘其在理、法、方、药等方面的内在特点,进而明确“和法”的概念及其范畴.

    作者:张立平;潘桂娟 刊期: 2012年第01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