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论针灸治疗的选穴思路

董宝强;张小卿;黄凤云;张书剑

关键词:针灸治疗, 选穴, 针灸处方
摘要:参考大量中医学的古代和现代文献,并结合现代功能解剖学知识和多年的针灸临床体会,从病位选穴、辨证选穴、伴随症状及体征选穴、经验选穴4个方面阐述针灸治疗的选穴思路,为临床针灸医师制定针灸处方提供理论参考.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陆广莘先生的《中医学之道》出版以后,我认真读过,深受启发,激励着我悟道治学.“孔德之容,惟道是从”是我的座右铭.孔德是大德,容自然社会之规律,要依据“道”来为人处事.就现实而言,遵循德与道来治健康医学、来克服疾病医学之弊端.

    作者:王永炎;于智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幼幼集成》学术思想研究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所撰,全书六卷,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氏医道兼修,擅治儿科,对儿科理论及临证颇多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经总结多年儿科心得,并广征博引,撰成此书.后世对该书评价很高,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为突出.该书与《幼科铁镜》、《幼科释谜》并称为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又以《幼幼集成》成就高.该书集清代以前中医儿科之大成,具有内容丰富、义理严谨、用方简切、注重实用等特点,是研究清以前儿科学的好范本,也是儿科常用、实用的临床指导医籍,在中医儿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作者:刘寨华;于峥;杨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282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CEAP分级的中医证型相关性研究

    目的:根据282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EAP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劳倦伤气证中C2和C3多见,与其他分级差异显著,2个分级间无差异.气滞血瘀证中以C4居多,与其他分级差异显著.湿热下注证以C3、C4为多,无统计差异.脾虚湿盛和气虚血瘀证只见于C6.结论:CEAP分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劳倦伤气证多见于C2-C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C4,C5的患者均为气滞血瘀证,而脾虚湿盛和气虚血瘀证只见于C6.

    作者:林欣潮;杨博华;杨巧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郭军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临证经验

    对郭军老师以疏肝补肾开窍法治疗功能性不射精症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分析及总结.郭老师认为功能性不射精症的发生于肝、肾二脏密切相关,治疗时应肝肾同调,以疏肝补肾为治疗大法,同时在治疗中注重开窍法及心理疗法的应用.

    作者:李基錫;耿强;张强;王福;郭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神农本草经》病因特点研究

    系统研究《本经》病因构成与现代中医病因构成比较的特点,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本经》作为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在病因提取、病因名称统一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现代中医病因为比较对象,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了《本经》病因的特点.研究发现,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病因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②《本经》的病因较粗略.③《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是主要源于《本经》病因学说的发展具有初步性.《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应是源于《本经》成书年代的医疗卫生条件.《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还应考虑《本经》是药物学专著这一特点的影响.

    作者:高占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祛痰排浊治疗高泌乳素血症

    高泌乳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下丘脑疾患,由于泌乳素升高而干扰了性腺的功能.在妇女表现为黄体功能不足、月经失调、无排卵性月经、月经稀发、闭经、溢乳、性欲减退、子宫萎缩、不孕症等.笔者经临床研究发现,高泌乳素血症的发病与痰浊关系密切,宜从痰浊进行辨治.

    作者:赵晓莉;韩玉芬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从脾胃论治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思路

    消化道不良反应严重影响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治疗的依从性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从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后消化道不良反应的研究现状、脾胃的重要作用、消化道不良反应的基础、免疫功能低下首当重治脾、以及从脾胃论治的临床依据和法则来阐述从脾胃论治的思路.

    作者:王丹妮;张晓伟;姜枫;杜磊;郭会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热带地区湿热质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之浅析

    湿热体质是妇女的常见体质类型,热带地区湿热体质与妇科疑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的发病关系密切,针对热带地区本病高危人群的体质特点及时进行全面调整可降低该疾病的发生率,从而探讨预防治疗多囊卵巢综合症之重要意义.

    作者:岳雯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中医科教人员健康状态与五态人格结构的关系研究

    基于中医理论研究五态人格类型与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采用现场调查整群取样的方法对943名中医科教人员健康状态和人格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对健康组、亚健康组和疾病组的人格类型进行MANOVA分析,Hotelling's Trace=0.10.阴阳和平型和太阴型组间得分存在显著差异.LSD检验发现,在阴阳和平型中健康组的得分显著高于亚健康组和疾病组,而太阴型得分在3组间均呈现显著差异.人格结构分析发现,健康状态与太阴型和阴阳和平型人格特征的典型性有关.结论:五态人格中的阴阳和平型和太阴型是影响健康的主要因素.

    作者:徐蕊;孔军辉;何丽云;杜渐;王昊;罗跃嘉;杨秋莉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成人哮喘复诊医案建立中医疗效判断模型

    建立成人哮喘中医复诊医案疗效判断模型,识别和控制某些因素对结局的作用.方法:从现代数据库中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复诊医案,对其信息进行提取、规范和量化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医案中出现的症状作为一个变量,得出就诊人患有目标病证的概率,然后再通过诊断前后患病概率的比较来评定疗效.结果:医案包含211个变量.通过秩和检验时变量进行筛选,共有38项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可用于建立logistic模型.后进入模型的变量对应的症状和权重系数分别为:数脉-0.546、喘0.575、胸痛-0.561、厚苔-1.478、白苔0.709、绛舌-1.786、弦脉0.937、喉中痰鸣1.364对应的变量.结论:模型的效率和数据完整度、症状的选择等密切相关,模型投入应用前还需要考虑到药物与病证的对应关系.

    作者:王俊文;崔蒙;赵英凯;毛天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基于筋束骨理论的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有限元分析

    目的:验证Lauge-Hansen分类对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方法:应用健康志愿者踝关节CT扫描图像,以筋束骨理论为指导,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模型模拟加载方式模拟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结果:加戴旋前10N.M/外旋20N.M力矩时,压力及应力大值分别位于内踝关节面及前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去除三角韧带、前胫腓韧带和部分骨间膜后,压力及应力大值分别位于腓骨及后距腓韧带;离断腓骨后,压力及应力大值分别位于骨折端及后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通过此加载模拟出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获得旋前-外旋型I-Ⅳ度损伤应力分布图.结论:踝关节筋骨结构损伤后,失去筋束骨作用的稳定性发生骨折脱位,通过本实验可验证Lauge-Hansen分类法时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

    作者:赵继阳;成永忠;温建民;唐上德;张禹;钱秀清;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费开扬临床常用“对药”经验续述

    我在2010年贵刊第二期发表家父“费开扬临床常用“对药”经验述要”一文后,引起各地青年中医读者的极大关注,认为很有临床实用价值.现征得家父同意,再撷选一二记述如下,供青年同道参考.1 款冬花配紫菀,天冬配百部此为费老治疗新久咳嗽时常用的对药.款冬花、紫菀均辛、苦,性温,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即使痰中带血,仍可应用,两药合用,起协同增效作用,功效显著.天冬甘、苦,性寒,养阴清肺润燥,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下气止咳,合用后功效优佳.

    作者:费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王嘉麟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

    提出整理王嘉麟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整理归纳出健脾升阳补肾祛湿、药物灌肠、加减辨证、饮食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作者:韩义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浅谈中医康复疗法在骨折康复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对骨折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论,按照发展过程分期进行药物饮食对症治疗,加强各期练功锻炼,结合情志调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促进功能早日康复.结论:中医康复疗法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庄淑美;刘建;刘建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电热砭石作用于大椎区域对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研究

    目的:使用多向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对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电热砭石(9cm×10cm)作用于大椎穴后对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观察.方法:观察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血流速度.结果:电热砭石对大脑中动脉影响不大,而对离大椎较近的基底动脉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说明电热砭石对改善局部动脉血流、加强脑组织的供血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涛;Gerhard Litscher;王璐;张维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症状体征特点和中医证型分布

    目的:探讨宫颈高危型HPV感染的症状体征特点和中医证型规律,为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整理122例病例并总结上述规律.结果:主要临床症状为白带异常(57.38%)、性交出血(21.32%)、异常流血及腰痛(各19.67%)等,无症状者占18.85%.主要异常体征为柱状上皮异位.中医证候以脾系证候为主,证型以湿热下注为多(占40.40%).结论:宫颈高危型HPV感染早期多数无症状和异常体征,病情进展主要出现白带异常、性交出血、阴道异常流血、柱状上皮异位等,中医证型以湿热下注为主.

    作者:马秀丽;薛晓鸥;徐垲;李施;刘洁;谢伟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前列腺癌中医证型与临床理化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的中医证型及与临床相关因素的关系.方法:将41例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的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并观察各证型与前列腺癌临床诸多因素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前列腺癌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痰瘀互结、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肾虚痰瘀互结型与指诊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经直肠B超检查低回声结节密切相关;肾虚气滞血瘀型辨证与临床理化指标无明确相关性.结论:前列腺癌的常见中医证型为肾虚痰瘀互结、肾虚气滞血瘀、肾虚湿热蕴结,可将前列腺质地、表面是否光滑、经直肠前列腺B超低回声结节作为客观指标纳入前列腺癌中医辨证分型之中.

    作者:王伊光;王代韦;孟建;王成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古代中医治疗骨肿瘤的历史考察

    1 中医对骨肿瘤的称谓骨肿瘤是骨伤科常见的肿瘤之一,中医学在在治疗方面已积累了不少经验,但由于受历史条件限制,始终未见完整而系统的著述,记述多散在于各种中医古籍中.根据中医古籍中记载的症状体征,与骨肿瘤有关的病名包括“骨瘤”、“石痈”、“石疽”、“胫阴疽”、“石榴疽”、“肉瘤”、“肉疽”、“多骨疽”等骨肿瘤称谓.

    作者:刘征宇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宋金元伤寒学发表攻里治法形成、扩大与消解的历史考察

    考察发表攻里活法形成、发展的历史,认为该治法起源于《黄帝内经》、《伤寒论》,形成于北宋伤寒学,与在表腠理郁遏、化热入里成实的病机相对应,是表里诊治体系中“无条件”成立的治法;金代由刘完素、张从正等医家扩大应用到杂病,同时引发关于疾病虚实、攻补的学术争议,终到元·王履提出伤寒传经、直中等学说,其争议得到协调解决,发表攻里也不再是“无条件”成立的治法.

    作者:李成卫 刊期: 2012年第03期

  • 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35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5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8岁~71岁,平均41.5岁;病程长2.5年,短1d;单侧30例,双侧5例;有明确腰部扭伤者29例,因感受寒涅后加重者5例,无明显诱因者1例.均采用拔伸复位手法治疗,每周2次,疗程1~6次,平均3次.按照中医药行业标准中骶髂关节损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按疗效评价标准,痊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活愈率为73%,未见手法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学;齐越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