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虹
参考大量中医学的古代和现代文献,并结合现代功能解剖学知识和多年的针灸临床体会,从病位选穴、辨证选穴、伴随症状及体征选穴、经验选穴4个方面阐述针灸治疗的选穴思路,为临床针灸医师制定针灸处方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董宝强;张小卿;黄凤云;张书剑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幼幼集成》为中医儿科专著,是清代著名儿科医家陈复正所撰,全书六卷,刊于清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陈氏医道兼修,擅治儿科,对儿科理论及临证颇多独到见解和临床经验,经总结多年儿科心得,并广征博引,撰成此书.后世对该书评价很高,尤以儿科指纹学说和惊风证治为突出.该书与《幼科铁镜》、《幼科释谜》并称为清代中医儿科学代表著作,又以《幼幼集成》成就高.该书集清代以前中医儿科之大成,具有内容丰富、义理严谨、用方简切、注重实用等特点,是研究清以前儿科学的好范本,也是儿科常用、实用的临床指导医籍,在中医儿科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其学术思想影响深远.
作者:刘寨华;于峥;杨威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中医康复疗法对骨折患者康复过程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理论,按照发展过程分期进行药物饮食对症治疗,加强各期练功锻炼,结合情志调理,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促进功能早日康复.结论:中医康复疗法对骨折患者的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作者:庄淑美;刘建;刘建桥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衰老是一种自然现象,所有生命体都要经历生、长、壮、老、已的过程,人也必然要经历衰老过程.在衰老过程中,机体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其中变化大的就是睡眠的改变.当然,除了睡眠还有面容、皮肤、毛发、筋骨、脏腑结构和功能等的改变,本文主要讨论老年睡眠的改变.
作者:刘艳骄;许彦臣 刊期: 2012年第03期
自张仲景之后,历代医家多认为肾气丸功效为滋阴助阳、温化肾气,附子、桂枝2味药作“温补肾阳”而设,并于众补阴药中起到”阴中求阳”之妙.笔者认为仲师取名肾气丸的原意当为“实肾气”,即恢复肾的生理功能;桂附二药则寓“治未病”之意,即“见肾之病,知肾传心,当先补心火”也.
作者:齐方洲;岳仁宋;杨国正;许志远 刊期: 2012年第03期
建立成人哮喘中医复诊医案疗效判断模型,识别和控制某些因素对结局的作用.方法:从现代数据库中获取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复诊医案,对其信息进行提取、规范和量化处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将医案中出现的症状作为一个变量,得出就诊人患有目标病证的概率,然后再通过诊断前后患病概率的比较来评定疗效.结果:医案包含211个变量.通过秩和检验时变量进行筛选,共有38项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可用于建立logistic模型.后进入模型的变量对应的症状和权重系数分别为:数脉-0.546、喘0.575、胸痛-0.561、厚苔-1.478、白苔0.709、绛舌-1.786、弦脉0.937、喉中痰鸣1.364对应的变量.结论:模型的效率和数据完整度、症状的选择等密切相关,模型投入应用前还需要考虑到药物与病证的对应关系.
作者:王俊文;崔蒙;赵英凯;毛天一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根据282例下肢慢性静脉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CEAP分级与中医证型的关系.方法:根据临床资料用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劳倦伤气证中C2和C3多见,与其他分级差异显著,2个分级间无差异.气滞血瘀证中以C4居多,与其他分级差异显著.湿热下注证以C3、C4为多,无统计差异.脾虚湿盛和气虚血瘀证只见于C6.结论:CEAP分级与中医证型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劳倦伤气证多见于C2-C3,气滞血瘀证多见于C4,C5的患者均为气滞血瘀证,而脾虚湿盛和气虚血瘀证只见于C6.
作者:林欣潮;杨博华;杨巧慧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灵龟八法”针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的的疗效.方法:将80例病人随机分为治疗组和时照组,治疗组40例采用灵龟八法针法结合推拿手法治疗,同日进行,隔日1次,连续治疗10次.对照组40例采用口服扶他林片剂配合颈椎牵引治疗,连续治疗22d为1个疗程,随访3周.观察评价2组患者治疗前后及随访第1、2、3周疼痛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颈痛头痛缓解程度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灵电八法”针法配合推拿手法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肯定.
作者:郑斌;陈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验证Lauge-Hansen分类对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方法:应用健康志愿者踝关节CT扫描图像,以筋束骨理论为指导,建立筋骨结构完整的踝关节有限元模型,应用Ansys软件对模型模拟加载方式模拟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结果:加戴旋前10N.M/外旋20N.M力矩时,压力及应力大值分别位于内踝关节面及前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去除三角韧带、前胫腓韧带和部分骨间膜后,压力及应力大值分别位于腓骨及后距腓韧带;离断腓骨后,压力及应力大值分别位于骨折端及后胫腓韧带胫骨附着点,通过此加载模拟出旋前-外旋型三踝骨折,获得旋前-外旋型I-Ⅳ度损伤应力分布图.结论:踝关节筋骨结构损伤后,失去筋束骨作用的稳定性发生骨折脱位,通过本实验可验证Lauge-Hansen分类法时旋前-外旋型损伤的描述.
作者:赵继阳;成永忠;温建民;唐上德;张禹;钱秀清;刘志成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系统研究《本经》病因构成与现代中医病因构成比较的特点,以从一个角度反映《本经》作为中医病因学说发展的一个历史阶段的意义.在病因提取、病因名称统一等工作的基础上,以现代中医病因为比较对象,从病因名称角度,总结了《本经》病因的特点.研究发现,与现代中医病因比较,《本经》病因有如下几方面的特点:(《本经》迷信性质的病因多.②《本经》的病因较粗略.③《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应是主要源于《本经》病因学说的发展具有初步性.《本经》“虫”类病因较为强调,应是源于《本经》成书年代的医疗卫生条件.《本经》病因的上述特点,还应考虑《本经》是药物学专著这一特点的影响.
作者:高占华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海藻反甘草,这一理论早在《神农本草经》中就已提出,历来一直被视为用药配伍禁忌,但纵观古代医籍,持不同意见者亦不乏其人.本文回顾与整理了古代文献中海藻与甘草的配伍运用,并加以评述.
作者:王旭;周学平;徐奚如;叶丽芳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傅青主女科》的渊源创见、辩证施活、制方用药规律详加论述,体现了傅氏理论以脏腑辨证为主、重在肾并与多脏腑有关.运用五行生克理论,子病治母.治法灵活多变,血虚不纯于补血而重补肾精,子病治母,上下同治,上分下消,多经并治.重在辨明病因,寒热虚实自当清楚,用药准确,方能奏效.
作者:刘元军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中医语言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文化内涵,具有抽象性,模糊性,人文性和文学性等特点,在英语中往往难以找到同等的表达法.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奈达的等效翻译理论指导下,采用灵活多样的翻译方法,如借用西医药用语、词素翻译法、减译法、增译法、词性转换法,一词多义多译、多词一义一译、巧用意译、化解修辞等,来解决中医英译中的难点,进而较准确地再现中医原文所含信息及文化内涵.
作者:苏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我在2010年贵刊第二期发表家父“费开扬临床常用“对药”经验述要”一文后,引起各地青年中医读者的极大关注,认为很有临床实用价值.现征得家父同意,再撷选一二记述如下,供青年同道参考.1 款冬花配紫菀,天冬配百部此为费老治疗新久咳嗽时常用的对药.款冬花、紫菀均辛、苦,性温,能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即使痰中带血,仍可应用,两药合用,起协同增效作用,功效显著.天冬甘、苦,性寒,养阴清肺润燥,百部甘、苦,微温,能润肺下气止咳,合用后功效优佳.
作者:费虹 刊期: 2012年第03期
从脾胃为枢的理论出发,重温经典,认为理中汤之制本燮理中焦之意.总结目前理中汤在临床运用的文献资料,指出理中汤通过温复中阳、燮理中焦、复其升降,从而达到调整人体脏腑功能和营卫运行的作用,以期推广理中汤的临床运用.
作者:祁琪;朱红梅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分析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35例患者,其中男12例,女23例;年龄18岁~71岁,平均41.5岁;病程长2.5年,短1d;单侧30例,双侧5例;有明确腰部扭伤者29例,因感受寒涅后加重者5例,无明显诱因者1例.均采用拔伸复位手法治疗,每周2次,疗程1~6次,平均3次.按照中医药行业标准中骶髂关节损伤的疗效评价标准评定疗效.结果:3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6个月,平均3个月.按疗效评价标准,痊愈27例,好转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2%,活愈率为73%,未见手法治疗不良反应.结论:拔伸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损伤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症状,且操作简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文学;齐越峰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使用多向超声多普勒血流测定仪,对10名健康受试者进行了电热砭石(9cm×10cm)作用于大椎穴后对脑动脉血流速度影响的观察.方法:观察了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和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BA)的血流速度.结果:电热砭石对大脑中动脉影响不大,而对离大椎较近的基底动脉具有显著的影响(P<0.01).结论:说明电热砭石对改善局部动脉血流、加强脑组织的供血有一定积极的作用.
作者:黄涛;Gerhard Litscher;王璐;张维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研究针刺“神门”和“命门”穴后大鼠中缝背核(DRN)的5-羟色胺(5-Hr)、去甲肾上腺素素(NE)、多巴胺(DA)及高香草酸(HVA)含量变化,探讨微透析技术在针刺机理研究中的应用.方法:SD雄性大鼠21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针刺“神门”组、针刺“命门”组,采用立体定位法将微透析探针置入大鼠中缝背核,运用微透析法收集大鼠针刺前40min、针刺后20、40、60、80、100、120 min DRN细胞外液,用高效液相-电化学法(HPLC-ED)检测其5-HT、NE、DA及HV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针刺大鼠“神门”穴和“命门”后2h各时相点中缝背核5-HT、NE、HVA水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其中针刺“神门”穴NE水平在120min时相点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针刺前的基础值相比,针刺大鼠“神门”和”命门”穴20min后中缝背核5-HT、NE及HVA的水平显著下降(P<0.01),在其后的2h维持在低水平.针刺“神门”和“命门”穴作用相比除针刺“神门”后40min时相点处NE含量较低(P<0.05)外,其余无显著性差异.本研究在DRN未检出DA.结论:针刺“神门”和“命门”穴能降低中缝背核组织中5-HT、NE及HVA含量.
作者:王慧;王旭;唐卉凌;白丽敏 刊期: 2012年第03期
提出整理王嘉麟主任医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辨证要点,整理归纳出健脾升阳补肾祛湿、药物灌肠、加减辨证、饮食等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作者:韩义红 刊期: 2012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菩人丹(PRD)超微粉对2型糖尿病大鼠脂质代谢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灌胃脂防乳结合尾静脉快速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建立T2DM合并大血管病变的动物模型.成模大鼠随机分为菩人丹低、中、高剂量组,马来酸罗格列酮组以及模型组,各组分别给予相应药物治疗4周,4周末杀检动物,检测血清FFAs、TC、TG、LDL-c、HDL-c含量.结果:模型大鼠血清FFAs、TC、TG、LDL-c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HDL-c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PRD低剂量组及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均能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TG、TG、LDL-c含量(P<0.05),PRD中、高剂量均能极显著降低大鼠TC、TG、LDL-c含量(P<0.01);PRD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清FFAs(P<0.05),PRD中剂量组及马来酸罗格列酮组均能极显著降低T2DM模型大鼠血清FFAs(P<0.0 1).结论:PRD具有改善T2DM大血管损伤大鼠异常的脂质代谢作用.
作者:王朝晖;庞宗然;刘祖涵;苏晓慧;鲁碧楠;白永飞 刊期: 2012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