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新利
新生儿ABO溶血症是新生儿溶血病中常见的一种,是造成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原因之一,严重病例可发生胆红素脑病甚至死亡.我院采用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学聪;晁占湖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应用阴道壁修补术治疗合并阴道膨出与子宫脱垂压力性尿失禁23例.结果:随访1~5年,23例中8例治愈,5例部分有效,10例无效.结论:阴道前壁修补术治疗女性尿失禁效果并不理想,应根据尿流动力学检查结果,研究合适的手术方法以提高疗效.
作者:吴衡慧;张菊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孕妇和临床医生对诊断胎儿畸形意识有所提高,由于环境污染、病毒感染、药物滥用等[J],胎儿畸形发病率及发生种类亦随之增多.据我们临床观察,近两年来胎儿脑积水、肾积水较多见.一般认为对胎儿畸形应早期诊断,尽快终止妊娠,但对本文5例,我们采取了继续妊娠、分娩、跟踪随访,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王爱萍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阐明临床护理干预在减少前列腺摘除术后并发症的重要价值.方法:通过对110例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进行整体护理干预措施.结果:静脉血栓形成、膀胱出血、急性附睾炎等多种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并发症的各项护理干预措施,不仅适用于前列腺手术,对于其他外科手术也值得推广应用;在护理干预过程中,要求护士具有高度的责任心、扎实的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经验.
作者:朱继萍;张晓黎;越丽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曲面断层是口腔科医生观察全部牙列和相关结构的唯一显示方法,可保证从一侧髁突到另一侧髁突均显示在一幅图像上.下面就我科开展曲面断层摄影以来,遇到的一些常见的能降低图像质量的原因及所产生的不正确现象和解决方法进行了总结.
作者:芦运生;宋绍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对肺结核的影响.方法:随机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7月-2003年10月的初治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病人74例,和2002年7月-2003年10月的初治肺结核病人104例,对确诊时的痰涂片、空洞、X线表现进行对比.结果:对两组病人的痰涂片阳性率,空洞和重症结核进行X2检验,P>0.05,没有显著差别.重症结核在65~75岁年龄组,单纯组与合并糖尿病组所占比例分别为46.15%和50%.结论:Ⅱ型糖尿病代谢紊乱不明显时对肺结核的影响较少;老年重症结核症状不典型,易与慢性支气管炎混淆造成延误诊断.
作者:温建水;刘晓华;韦旭;宋清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注射液、维生素K1、预防新生儿肺出血的疗效.方法:对120例新生儿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复方丹参、维生素K1静脉滴注5 d,1周后评价观察组及对照组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无1例出现肺出血,对照组11例肺出血.统计学有显著差异(x2=3.867,P<0.05).结论:早期应用复方丹参注射液和维生素K1,可预防肺出血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作者:张新利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随着年龄的增长,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组织会发生许多变化,如弹力纤维和胶原组织增生,使传导系统发生纤维化;窦房结起搏细胞减少;窦房结周围脂肪沉积,有时将窦房结和周围心肌组织分离;二尖瓣环、主动脉瓣环以及室间隔顶部发生不同程度的钙化,使邻近的房室结、希氏束、右束支和左束支受累及;老年人高血压病、冠心病、及心肌淀粉样变性发生率增加,使心脏传导系统和心肌组织的电生理特性发生变化.因此老年人容易出现以起搏功能低下、传导功能障碍,以及心肌纤维化和缺血所致异位兴奋激动为特点的心律失常.且正是由于以上特点,老年人对抗心律失常药物耐受性差,容易出现药物不良反应,甚至有时发生生命危险.加上随年龄增长,常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代谢机能减退,以及常同时服用其他药物,导致药物敏感性和毒副作用增加,因此合理选用抗心律失常药在老年人抗心律失常的治疗中至关重要.
作者:孙丽娟;王建春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987年5月-2002年6月,我院收治87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术后发生膈疝5例,现报道如下.
作者:齐宏;陶中良;王成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指导,使其能够安全、顺利渡过孕期、产褥期及分娩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总结本科室2002年8月至2004年7月收治的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患者15例,总结对该类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说明孕产妇的健康教育指导对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者十分必要.
作者:张凤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淫羊藿对家兔骨折愈合的作用.方法:手术制作成年雄性家兔双前肢桡骨中段骨折动物模型(缺损约3 mm).术后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实验组除每日给予淫羊藿煎液口服外,其他饲养条件完全与对照组相同.分别于术后14d,24 d,34 d及42 d处死动物,处死前摄兔前肢X线片,处死后取骨折标本作连续硬组织切片(厚5μm),切片作常规Masson三色染色.结果:淫羊藿实验组较之对照组在骨痂形成、骨痂改建以及髓腔再通等方面均明显更早.结论:淫羊藿能促进家兔骨折骨痂的形成与改建,促进髓腔的再通.淫羊藿能促进家兔骨折愈合.
作者:刘道德;孙燕;赵素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CVA),又叫过敏性咳嗽,是以咳嗽为主要表现的支气管哮喘,临床上无典型哮喘的喘息症状、呼吸困难及肺部体征,常按慢性支气管炎、反复呼吸道感染、肺结核等,给予抗感染、止咳等治疗,治疗效果不佳而长期误诊并增加经济负担.现将36例CVA患儿的诊治情况总结如下.
作者:靳秀红;汤昱;苏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国外大量研究表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与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及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密切.OSAHS是肥胖、年龄、遗传、吸烟等因素之外的新的、独立的致高血压危险因素[1].作者对部分以高血压病就诊于心内科的患者进行多导睡眠图(PSG)监测,对确诊为OSAHS的部分患者进行一般及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对治疗前后的血压进行对比分析,旨在探讨OSAHS与临床高血压病的关系.
作者:刘东亮;董艳彩;万霞;刘素红;胡雯;李叶宁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超、ERCP、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20例梗阻性黄疸的B超、ERCP、CT检查对比分析,讨论各检查方法的优点和局限性.结果:B超检查对胆管梗阻病变的定位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低;CT检查的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较高,但定性诊断的准确性比ERCP低;ERCP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病因定位、定性诊断的准确性优于B超和CT检查,特别是对发生在胆管下段梗阻病变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准确性较高,并可通过直视及活检确诊乳头癌.结论:梗阻性黄疸病人应首选B超检查,将其作为筛选病例的首选方法;B超检查难以确诊的则选用CT、ERCP检查,其中以ERCP检查的诊断准确性较高,为较好的检查方法.
作者:戴文海;邓燕贤;罗敏;徐军红;邱维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联合气管插管浅全麻用于儿童腹部手术对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美国麻醉医师协会体格情况分级Ⅰ~Ⅱ级小儿手术45例,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为连硬外组,B组为单纯全麻组.C组为连硬外联合全麻组,连硬外用药选择0.6%~1.5%利多卡因10 mg/kg或0.1%~0.2%布比卡因1.5~2 mg/kg,全麻诱导静脉注射咪唑安定和阿曲库铵,吸低浓度异氟醚维持.记录各组平均脉压差、心率、氧饱和度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A组心率、平均脉压差、氧饱和度下降明显,与基础麻醉后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B组、C组氧饱和度显著上升;C组诱导后心率、平均脉压差与基础麻醉后相比,变化不显著,且患儿术后苏醒时间短.结论:连硬外联合气管插管浅全麻用于儿童腹部手术不失为一种较好的麻醉方法.
作者:杨文华;高莲红;吕清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急性胰腺炎可并发肝脏损害.肝功能的损伤不但加重胰腺炎的病情,而且直接影响预后.本文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并发肝脏损害的病例21例,并行临床观察分析.
作者:高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神经源性尿失禁回肠膀胱扩大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特点及处理办法.方法:对我科治疗的149例神经源性尿失禁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早期术后并发症的特点、治疗方法、治疗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主要的早期并发症有腹壁造瘘口尿瘘及术后瘘口愈合延迟6例(发生率为4.03%),泌尿系感染21例(发生率为14.09%),急性尿潴留19例(发生率为12.75%),粘连性肠梗阻2例(发生率为1.34%),经相应的处理后均完全恢复.结论:回肠去黏膜浆肌层补片膀胱扩大术存在一定的手术并发症,经相应治疗后可恢复,此种手术是治疗神经源性尿失禁较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作者:张大;王家祥;范应中;张伟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大鼠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慢性前脑缺血动物模型,应用Y迷宫,免疫组化及ELISA法等检测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 d后VD大鼠认知功能以及脑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含量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大鼠学习尝试次数,记忆测试10次的正确次数在造模60 d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60 d后,大鼠认知功显著改善;造模60 d后的大鼠,其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雌二醇组大鼠脑组织内神经生长因子免疫阳性细胞数较模型组显著增高.神经生长因子在三组大鼠脑内含量的测定结果与之一致.结论: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可显著改善VD大鼠的认知功能,增加VD大鼠脑内神经生长因子含量.
作者:姜晓蕊;卢宏;冯建玉;滕军放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的上皮型钙黏蛋白(Epithelial Cadherin,E-cad)水平变化.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8例急性白血病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E-cad表达及22例正常健康人血清E-cad表达.结果: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前E-cad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后,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而正常健康人E-cad水平不高.结论:上皮型钙黏蛋白可作为急性白血病的一种标志物,其表达有助于判断预后.
作者:王林中;邹典定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的建立,并观察不同途径给药诱导的差异.方法:采用腹 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检测空腹血糖及胰岛素.结果: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组均出现血糖升高、胰岛素下降,和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注射或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均可诱导实验性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两种途径无显著性差异.
作者:沈亚非;徐焱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