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莉莉;樊永平;颉泽华;安立新;赵百孝
我国女性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此提出中医药防治乳腺癌策略体系,加强宣传防护和自我保健意识,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同时加强防治结合,针对已病个体的体质差异采取综合治疗的方案.该体系主要包括精神调摄、科学饮食、生活规律、避免辐射、综合治疗和防治转移6个方面来降低乳腺癌的发病率和提高乳腺癌的治疗效果,发挥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的优势.
作者:边静;马科;周丽萍;马治国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通过对传统中药饮片与配方颗粒的比较,说明配方颗粒质量稳定,便于调剂,临床应用方便等优点,越来越被患者所接受.
作者:田红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为适应中医针灸发展与国际化的需要,提高针灸核心竞争力,彰显中医药软实力,以《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建立国家级针灸临床实用技术应用与发展基地进行前瞻性的软科学研究.国家级针灸基地建设坚持以加强针灸临床病种研究为主体,强化针灸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培养为两翼,走“一体两翼”基地业务建设模式,集医疗、科研、国际培训、国际交流为一身,形成全国一流的针灸临床中心.
作者:王彤;吴中朝;陈仲杰;胡静;焦玥;周宇;周劲草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比较针晶不同腧穴对失眠大鼠脑内IL-1、TNF-α含量的影响.方法:将70只大鼠随机分为为模型组、空白组、“神门”组、“内关”组、“三阴交”组、“足三里”组、“申脉、照海”组.造模成功后每日进行针晶治疗.结果:与模型相比,“申脉、照海”组IL-1有非常明显升高,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神门”组和“足三里”组有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申脉、照海”组和“神门”组大鼠脑内TNF-α含量有非常明显升高,有极显著差异(P<0.01);“足三里”组、“内关”组均有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提高大鼠脑内的IL-1和TNF的含量,并参与了睡眠调节过程.
作者:周艳丽;叶险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细辛、干姜配伍对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体温、肺功能、IL-2、IL-8、TNF-a的影响.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COPD寒饮蕴肺证模型组、细辛组、干姜组、细辛干姜配伍组,每组各10只,采用烟熏加气管内滴入脂多糖联合冷冻等因素复制COPD寒饮蕴肺证动物模型.实验结束后,对各组大鼠体温、肺功能及血清IL-2、IL-8、TNF-a含量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温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体温(P<0.05);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功能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可改善大鼠肺功能(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NF-a、IL-8含量明显升高、IL-2含量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TNF-a、IL-8含量明显下降;IL-2明显升高(P<0.05).结论:细辛、干姜配伍能降低COPD寒饮蕴肺证大鼠TNF-a、IL-8,升高IL-2含量,改善肺功能,减轻COPD气道炎症,延缓或打断COPD的发展.
作者:刘海燕;陈福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针刺中渚、太溪穴治疗脑梗塞后感觉性失语的疗效.方法:将11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2组均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醒脑开窍针刺组方,治疗组在组方基础上加中渚、太溪两穴.结果: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明显,治疗组疗效更为显著,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中渚、太溪穴对感觉性失语疗效较为显著.
作者:李秀军;谢炳玓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生命科学高速发展所存在的问题,让转化医学应运而生,其极大缩短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的距离.与此同时,转化医学的理念对中医药如何能更好更快地融入世界也提供了路径与方法.本文试从转化医学概念、其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中医药在国外的发展瓶颈、中医药的转化医学,转化医学下中医药如何能更好与世界接轨等方面来浅议这个问题.
作者:李琳;罗丹;肖诚;荆生龙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治疗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33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肝胃不和型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随机均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胃炎Ⅰ号颗粒,每日1剂分2次服.同时加服施维舒模拟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对照组给予施维舒胶囊,每日3次,每次1粒.同时加服中药免煎颗粒剂模拟剂,每日1剂,分2次服.2组疗程均为8周,8周后复查胃镜;停药4周后随访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组均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随访治疗组患者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经临床观察胃炎Ⅰ号颗粒无明显毒副作用.结论:胃炎1号颗粒剂治疗慢性浅表性胃炎总有效率达86.06%,可以迅速降低患者的中医症状积分,杀灭HP,降低复发率,且毒副作用小,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作者:魏群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泄泻一词首见于《内经》,历代医家对本病论述颇多,其含义大同小异,然婴儿腹泻一词无明确定义.先父赵昌基老中医结合多年临证经验,认为婴儿腹泻是以婴儿排便次数增多(每日6~10次以上)、粪便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以夏秋季为多见,现将典型案例报道.
作者:赵明敬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生长壮老已是大自然的规律,人在不同的生理阶段,其睡眠生理会产生一定的差异,老年睡眠生理既反映老年的生理状态,也反映其衰老的程度.本文根据中医文献的记述,就中医老年睡眠生理加以概述,以飨读者.
作者:许彦臣;刘艳骄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骨髓抑制是化疗常见毒副反应之一,严重影响了化疗疗程的顺利完成及患者的生存质量,中医药在预防及治疗骨髓抑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和重要作用.笔者全面分析了化疗后骨髓抑制产生的机理,提出针对骨髓抑制早、中、晚期的中医治疗方法,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好效果.
作者:李可馨;曹勇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采用化积清热和胃汤对患有食积发热的患儿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观察.方法:抽取104例患有食积发热临床确诊小儿病例将其分为A、B组,平均每组52例.分别采用清热颗粒进行治疗和积清热和胃汤进行治疗.对2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复发情况、治疗过程中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进行比较分析.结果:B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在治疗后出现复发现象的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2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均未出现较严重的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结论:采用化积清热和胃汤对患有食积发热的患儿进行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明显.
作者:吴文;张雪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五苓散对番泻叶所致腹泻模型大鼠小肠绒毛高度、宽度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氢氯噻嗪组、口服盐液组、五苓散低、中、高剂量组7组.模型组和各实验组上午灌胃番泻叶液造成腹泻,各实验组下午灌胃给药,每日观察大鼠腹泻状态、测体重等.于第4、7天上午距回盲口5cm处取大鼠回肠进行固定、切片、染色等,用Leiac QwinV3图像分析系统检测小肠绒毛的高度与宽度.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口服盐液组3d和6d后检测小肠绒毛的高度和宽度均明显下降:五苓散高剂量组小肠绒毛高度、宽度变化不明显,明显高于模型组;五苓散中、低剂量组和氢氯噻嗪组绒毛高度明显下降,宽度下降不明显.结论:五苓散有促进腹泻大鼠小肠黏膜增殖及修复能力的作用,5.4g/kg灌胃效果较好;口服盐液能补充水、电解质,有利于维持体重,但不显示促进小肠黏膜增殖及修复能力的作用.
作者:向丽华;孙刚;王笑红;王震;张治国;李媛媛;刘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多种语音特征与现代中医9种体质的相关性.方法:根据40位女性和10位男性18岁~38岁受试者的语音特征参数和9种体质参数所做的相关性统计和回归分析,每种体质都与多个语音特征相关,个别结果与理论有差异.结论:通过34个语音参数的线性回归能够非常好的建立模型、预测39位女性受试者的体质参数:测定系数R2很高,模型p值分很低;平和R-squared=0.8114,P=0.022,其他8种体质(气虚、阳虚、阴虚、痰湿、湿热、血瘀、气郁、特禀)R2>0.9,p≤0.022.
作者:Reclus Florence;杨学智;李海燕;朱庆文;牛欣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活络效是丹加减方对骨性关节变的作用及其抗炎镇痛作用.方法:大鼠异物内芽肿法和小鼠耳廓肿胀法观察其抗炎作用;小鼠扭体法观察其镇痛作用;并观察活络效灵丹加减方对木瓜蛋白酶所致的骨性关节炎模型大鼠的影响,探究其对骨性关节是的治疗作用.结果:活络效灵丹加减方治疗组较模型组,均有显著性差异,能有效抑制大鼠肉芽肿和小鼠耳廓肿胀,明显减少小鼠扭体次数,并能减轻木瓜蛋白酶所致骨性关节炎大鼠的膝关节病理变化.结论:活络效灵丹加减方具有较好的抗炎和镇痛作用,并能减轻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的病理变化.
作者:朱军璇;王敏智;刘彪;荆生龙;李静;吕诚;何晓娟;耿耘;刘振丽;吕爱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电针对开颅患者围手术期中医症状学的影响.方法:12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40例.3组均维持吸入麻醉.A组为全麻组,B组为远端穴电针组,C组为近端穴电针组.记录手术前后3组间中医症状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前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组间比较部分症状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改善优,C组次之,A组差.结论:对开颅术患者进行电针复合吸入麻醉,可减少术后并发症,改善术后部分症状,且远端穴组比近端穴组优.
作者:刘莉莉;樊永平;颉泽华;安立新;赵百孝 刊期: 2012年第04期
“斗”和“升”作为计量单位,有着10倍的容量之差,本不该混乱,但在一些中医古籍中用错的例子比比皆是.今考查法藏敦煌中医药卷子,从文字的演变和产生混淆的原因两方面对“斗”、“升”二字作鉴别,并从3个方面阐述由此带来的影响.
作者:钱婷婷;沈澍农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的疗效.方法:建立CAG大鼠模型并随机分为自然恢复、替普瑞酮、黄连、吴茱萸、左金九组,设立空白和假手术组,治疗1mon后,检测血清前列腺素E2和胃泌素的表达度病理学观察.结果:①各治疗组PGE2含量提高,除吴茱萸组外与自然恢复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②各治疗组胃泌素含量提高,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显著差异;③病理显示左金丸组模型病变缓解明显.结论:左金丸有明显的治疗CAG的作用,其效果不低于西药组以及单味药组.
作者:李晓红;史瑞;刘礼剑;李健;蔡大勇;李军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古代由于解剖学局限,对人体的划分主要基于脏腑功能及大致部位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焦,缺乏对颅腔和位于颅腔内的脑及其所支配的神经系统的认识,一直以来,将脑系统的功能归属心主神明及其他脏腑.本文结合现代解剖学,将人体划分为四焦,即顶焦、上焦、中焦、下焦,每一部分包含相应脏腑体系,即顶焦包含神系、髓系,上焦包含心系、肺系,中焦包含肝系、胃系,下焦包含溲系、衍系.在三焦基础上补充了脑和其支配的神经系统以及生殖系统的内容,并对每一焦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及辨证纲领进行了论述,以初步阐释四焦八系理论体系及其临床价值.
作者:仝小林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对2型糖尿病患者QT离散度(QTd)及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入选2008年6月到2009年12月期间糖尿病患者82例,男46例,女36例,年龄55.6岁±18.5岁,糖尿病史5年以上,基础窦性心律心率低于60次/min,动态心电图检查早搏<30/h.观察组41例患者加用参松养心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疗程为8周;对照组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所有患者在开始治疗前及治疗结束均进行QTd的测量及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2组患者基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前2组QTd和HRV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2组QTd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SDNN、RMSSD、PNN50、HF增高,LF、LF/HF明显减低(P<0.05);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SDNN、RMSSD、PNN50、HF增高,其中PNN50、HF增高明显(P<0.05),LF、LF/HF明显减低(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心率偏慢的患者进行参松养心胶囊联合治疗可明显改善QTd和HRV,从而降低发生恶性心律失常的风险及调节自主神经功能.
作者:刘丽敏;缪洪宇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