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宏;陈方平
目的:总结腹腔镜下联合脏器切除术的经验和体会.方法:对66例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术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中转开腹1例,手术时间42~200 min,平均98 min,术后住院2~10 d,平均5.5 d.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近期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联合脏器切除术具有一定优越性,手术安全、可行,病例选择要严格.
作者:季节;薛宝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腹主动脉瘤是一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常见病,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占腹主动脉瘤>95%[1].作者于2002年10月-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共收治了48例肾动脉下腹主动脉瘤,均经手术治疗,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佳祥;王锋;程兆云;谢周良;崔识远;顾以茼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了解吸毒患者和普通患者术前乙肝、丙肝、艾滋病、梅毒等感染性疾病的感染情况.方法:HBsAg和TP采用金标法检测;抗-HCV和抗-HIV采用 ELISA法(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171例吸毒患者中HBsAg阳性16例(9.36%),抗-HCV阳性127例(74.26%),抗-HIV阳性4例(2.34%),TP阳性5例(2.92%).2309例普通患者中HBsAg阳性211例(9.14%),抗-HCV阳性31例(1.34%),抗-HIV阳性1例(0.04%),TP阳性21例(0.91%).结论:吸毒患者的抗-HCV、抗-HIV、TP检出率与普通患者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对吸毒患者和普通患者术前进行四项感染性疾病指标检测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作者:雷丽明;王华;李代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对严重烧伤合并关节和容貌部位深度创面实施早期手术干预修复的可行性及方法.方法:126例严重烧伤,在伤后1周内,抢救生命的同时,对眼、耳、面颈、女性乳房及大阴唇、男性阴茎、手及关节实施切开减压、Ⅰ期或Ⅱ期植皮和皮瓣手术,并观察一期愈合率及外观和功能情况.结果:共实施手术174处,其中皮瓣和植皮109处,Ⅰ期愈合79处,Ⅰ期愈合率72.5%.对71例86处随访3个月~2年,59处外观和功能良好可不需整形手术.结论:①对严重烧伤合并关节和容貌部位深度创面,在抢救生命的同时,实施早期手术干预修复是可行的和有效的;②合理分配使用有限的皮源,关节和容貌部位创面以皮瓣和自体中厚皮移植修复是手术干预的原则;③与大切痂同时手术时,保证精干医师人数,分工明确,缩短手术时间是保证手术安全、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作者:娄季鹤;王和平;邱长虹;陈志坚;李树仁;吕涛;王胜利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胃大部切除术中应用环磷腺苷对心肌缺血的防治作用.方法:将确诊并已在术前治疗心肌缺血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与对照组(B组),每组各31例.A组,于术前20 min静脉注射环磷腺苷20 mg负荷量,再给予40 mg环磷腺苷静脉滴注,对照组不用任何药物.结果:A组在气管插管后即刻、术中10,30,60 min、术毕,心肌缺血的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术中B组患者发生心肌缺血平均持续时间也明显长于A组(P<0.05),术后24 h随访,B组有3例出现心肌局灶性坏死而A组无1例发生.结论:术中应用环磷腺苷对防治术中患者心肌缺血具有良好临床效果.
作者:薛广星;刘松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流产不全妊娠物残留是临床上较常见的问题,子宫腔内残留的组织轻者导致不规则或持续性阴道出血,严重者可引起盆腔感染,继发不孕等.以往的处理只能是盲目的清宫,有部分病人因阴道长期反复出血,残留组织感染机化黏连严重,盲目刮宫常需2~3次.近年来我院采用宫腔镜检查直视下取出宫内残留物或定位清宫,并可同时发现子宫内病变及子宫畸形,本文报道68例不全流产患者行宫腔镜下清宫,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作者:卢雯;魏光平;关红樱;李艳玲;陈新云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回顾我院1999-2005年来结肠镜检查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423例中,发现结肠息肉98例,检出率为23.2%,恶变率为9.2%.以混合性腺瘤的恶变率高.故对于老年人既往有腺瘤病史者,均应定期复查,以提高腺瘤及早期结肠癌的检出率.
作者:李慧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评价经胸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治疗胸椎结核的疗效.方法:全组36例,病变部位胸5~6椎体4例,胸6~7椎体8例,胸7~8椎体14例,胸5~7椎体7例,胸5~6、8~9椎体3例,术前后凸畸形13~45°,平均29°,均有不同程度的脊髓受压症状.手术采用经胸腔病灶清除、自体肋骨或骼骨植入,Z-plate钛钢板内固定.结果:随访1~4年,平均2.5年,植骨融合率97.22%,术后后凸畸形平均矫正17.34°.结论:胸椎结核行经胸腔病灶清除植骨并内固定术,手术方式简捷,恢复脊椎的稳定性,提高骨融合率,纠正脊柱后凸畸形.
作者:宋进良;赵炬才;郑稼;游之海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如何降低腹壁切口疝的手术复发率.方法:回顾性总结2000年2月-2004年12月收治的复发性腹壁切口疝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有1次以上的切口疝修补手术史.20例均采用巴德公司生产的聚丙烯补片进行修补术,术后腹带加压包扎2周,放引流管引流积液积血,引流管3~5 d拔除,常规预防性使用抗菌素.20例均痊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10 d.结论:对复发性腹壁切口疝采用聚丙烯补片修补治疗能有效的降低术后复发率.
作者:胡玉萍;周明银;胡晓丽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对老年冠心病的治疗价值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与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治疗老年性冠心病52例,用三通道动态心电图进行24 h监测,同时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结果:应用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治疗12周后,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心动周期(NN)间期,只有比索洛尔引起迷走张力活动增加,PNN50与rMSSD均增加(P<0.05).比索洛尔不引起SDNN和SDANN的明显改变,而卡维地洛却减少SDNN和SDANN(P<0.05).结论:比索洛尔和卡维地洛均可以减少心肌缺血次数和时间,增加24 h平均正常NN间期;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卡维地洛因可降低HRV的参数SDNN和SDANN,有可能增加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而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比索洛尔可增加迷走张力,明显改善心率变异性,有可能减少心性猝死率和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作者认为,对于老年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患者,尤其同时伴有心率变异性减低着,若是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适应证,以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为宜.
作者:赵士超;杨朝宽;王光公;徐金义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其所分泌的细胞因子的改变.方法:用碱性磷酸酶-抗碱性磷酸酶法检测28例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CD3+,CD4+,CD8+ T淋巴细胞亚群,其中27例(15例患者,12例对照者),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25+ 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观察治疗对其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患者CD8+ ,CD4+ CD25+增高(P<0.01),CD3+与CD4+降低(P<0.01);血清细胞因子IFN-γ水平和IL-10水平治疗前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和降低(P<0.01),经类固醇激素等治疗后趋向正常.结论: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紊乱参与了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过程.
作者:陈宏;陈方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使用浓度为0.15%的轻比重布比卡因对骨科下肢手术和普外科下腹部腹壁手术的患者实施腰麻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骨科下肢重布比卡因按0.15~0.2 mg/kg的剂量注入蛛网膜下腔,控制麻醉平面达到手术要求后随即改为平卧位.结果:用药量达12 mg者24例,占86%.麻醉作用出现时间3~5 min,麻醉平面固定时间15~20 min.麻醉平面在T8以下者有26例,占93%,术后第1 d出现轻度头痛2例,占7%.结论:采用浓度为0.15%的轻比重布比卡因腰麻时体位安置简便,麻醉效果较为确切.
作者:何龙江;杨凌岚;罗彦;胡佳 刊期: 2005年第10期
基底动脉尖综合征(top of the basitar artery syndrome,TOBS )是脑血管病中少见的类型, 但近几年报道逐渐增多,由于本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异性,多漏诊误诊.现就我院1998-2005年收治的12例基底动脉尖综合征分析如下.
作者:范玲;杨传军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伤后脑梗死的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收治的38例外伤后脑梗死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按GOS评价预后:良好22例,中残10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结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早期诊断和积极有效的综合治疗是改善患者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的关键.
作者:李志峰;龚岳明;童仲驰 刊期: 2005年第10期
2004年11月,我院采用微创腔内隔绝技术成功治疗1例主动脉夹层并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其病史,临床表现,夹层破口位置,支架选择、施放及围手术期的处理均很有特点,现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庆华;何学志;方原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螺旋CT在胰腺肿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3例胰腺癌的CT表现特点.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5例,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0例,胰胆管扩张21例,胰周血管侵犯19例,胰周淋巴转移3例,肝转移2例,腹膜种植12例.正确预测肿瘤不可切除性93.33%,正确预测可切除性为76.92%.结论:螺旋CT对胰腺癌的诊断准确率高,同时对胰腺癌是否伴有周围血管侵犯和转移的准确性也较高,亦是评价胰腺癌术前能否手术的有效方法.
作者:刘秀祥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机械通气是各型呼吸衰竭的重要治疗措施,在危重病患者的抢救救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呼吸衰竭是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造成机体缺氧,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而人工通气能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呼吸道通畅,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为抢救提供有力的生命支持.随着呼吸机的广泛使用,呼吸衰竭的患者预后有了很大的改善[2],但机械通气也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合并症及不利影响,如下呼吸道感染(呼吸机性相关肺炎,病死率高达50%~70%[3])、呼吸道黏膜溃疡、气管血管瘘、气管胸膜瘘.只有掌握严格的气道管理,才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如下.
作者:张为朵;马天宝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肾损伤的手术时机及手术方法,提高保肾率.方法:分析58例肾损伤手术治疗情况.结果:31例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术,27例行肾切除术.其中57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探查肾脏前阻断肾血流进行肾修补或肾部分切除,是减少肾切除率的有效方法;损伤程度重,全身情况差及延迟手术是构成肾切除的主要原因;积极改善全身状况,正确估计肾损伤的病理类型,尽早修复肾脏裂口,对保守治疗72h效果不佳者应积极进行手术探查,是减少肾切除率的重要措施.
作者:尹宗立;舒筠 刊期: 2005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脂肪肝与血脂、转氨酶的关系.方法: 以濮阳地区30~70岁2570例为研究对象,检查其肝功、血脂和转氨酶.结果: 高脂血者的脂肪肝患病率显著高于血脂正常者,脂肪肝患者转氨酶显著高于非脂肪肝患者.结论:脂肪肝是由多种疾病和原因引起的疾病,高血脂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艾敏;姜爱华 刊期: 2005年第10期
核心蛋白聚糖(decorin, DCN)是一种主要存在于结缔组织中与胶原纤维相关的蛋白聚糖,1978年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骨科研究所的Fisher教授首次分离、纯化[1].DCN的核心蛋白可以结合多种细胞因子(cytokines, CKS)及生长调节因子,包括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FG-β)和纤连蛋白(fibronetin, FN)、血栓素结合蛋白(thrombospondin)、DCN胞吞受体等.TFG-β被多种组织来源的肿瘤细胞产生,以自分泌和旁分泌的方式释放并调节肿瘤的生长,DCN与TFG-β发生特异性结合,可以中和和灭活TFG-β的生物活性.P21WAF/CIP是一种潜在的细胞周期依赖激酶的抑制剂,DCN直接干预P21WAF/CIP对细胞周期调控的诱导,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发展的过程[2].
作者:戎彪学;蔡曦光 刊期: 2005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