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高脂血症

张士金

关键词:高脂血症, 桃红四物汤, 逍遥散, 加减治疗,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他伐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脂血变化情况、症状缓解情况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高,头痛、耳鸣、心悸、不寐等症状改善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或改善高脂血症症状,且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近30年研究历代中医学术争鸣之文献述评

    研究历代中医学术争鸣,对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学,探索当代中医创新和发展的道路具有启示意义.近30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历代中医学术争鸣,多从断代研究、系统研究、热点命题研究与专科专病研究这几个角度出发.

    作者:马杰;严世芸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高脂血症

    目的:探讨分析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高脂血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7年5月到2011年5月在我院治疗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辛他伐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分别检测2组患者治疗前后治疗效果、脂血变化情况、症状缓解情况及安全性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升高,TG、TC、LDL-C水平明显下降,HDL-C水平明显升高,头痛、耳鸣、心悸、不寐等症状改善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2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桃红四物汤合逍遥散加减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或改善高脂血症症状,且安全性高,临床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士金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李维贤治疗儿科病临证经验

    中国中医科学院李维贤教授从医近50年,对儿科病的诊治独具匠心.在诊断方面,重视探察病因并提出“停食着凉”儿科四字箴言.在治疗方面,顾护脾胃,重视后天之本;治疗小儿痘疹,恒遵古训“发毒而莫郁毒,清毒而莫冰毒”;治疗哺乳中的患儿,采用“子病治其母”,“药从乳传,其效便捷”的独特方法.在预防和护理方面,强调“若要小儿安,常受三分饥与寒”.

    作者:武晓冬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十一五”期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情况分析——以某研究所为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之一,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基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网络信息系统(ISIS系统)提供的历年基金项目申报及资助数据,以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为例,对其2006~ 2010年间获得国家自然基金资助的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所内“十一五”期间进行基金项目管理的成功经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归纳并给出了合理化建议,以便为提升该所今后基金管理工作水平奠定基础,也为广大基金管理同仁提供参考.

    作者:陈畅;杨洪军;林娜;刘盈;李韶菁;朱晓新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道光元年直隶省采用中医疗法治疗疫病经验

    通过收集和对照清代直隶省地方志和《医林改错》等医书中对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大疫的记载,简析了本次疫情的主要临床表现,汇集了直隶省各地对当年疫病的主要治疗方法,认为当时采用的针刺放血疗法和中药辩证治疗方法对疫病的治疗颇有成效,值得今人深入研究和借鉴.

    作者:孔令青;梁峻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清代名医费伯雄家系及生平事略考

    费伯雄(1800~1879)为清代医学家,孟河医派奠基人,生于世医之家,以擅长治疗虚劳而驰誉江南,主要存世医著有《医醇賸义》、《医方论》、《费氏食养三种》等,今详考其家族世系及伯雄生平大事,以全面展示其家世背景、生平事迹、个性气质、医事活动等.

    作者:赵艳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大鼠肾组织JAK2/STAT3的影响

    目的:探讨益肾活血方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大鼠肾组织中JAK2/STAT3表达的影响.方法:用煎煮中药药液灌服DN模型大鼠,生化检测实验大鼠24h尿蛋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血浆白蛋白(ALB)、血糖;Leica Qwin Plus图像分析系统测量肾小球直径,肾小管短径和完整肾小管数目,并称取各组大鼠左肾重量、计算肥大指数;PAS染色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免疫组化( IHC)检测肾组织JAK2/STAT3表达.结果:益肾活血方能够降低实验大鼠肾组织JAK2/STAT3的表达,减少24h尿蛋白、Scr、BUN及血糖,升高ALB,缩小肾小球直径及肾小管短径,完整肾小管数量增加,肾脏病理改善,肾重及肥大指数减少,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结论:益肾活血方可能通过影响DN大鼠肾组织JAK2/STAT3的表达,而改善上述生化指标,减轻肾脏病理损害.

    作者:宋纯东;任瑞英;薛黎明;杨晓丽;侯小静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脉络学说论治慢性心力衰竭

    从中医脉络学说探讨慢性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提出气阳虚乏、络瘀水停、络息成积是本病的主要病机,“气血水”同治分消为其基本治疗原则,制定“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治法与芪苈强心胶囊组方概述辨证分型与处方用药,对提高中医药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防治水平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袁国强;李彦霞;魏聪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在成人斯蒂尔病诊疗中的应用

    《内经》“壮火、少火”理论主要论述了“水、火、气、味”的属性和相互转化关系、运动规律以及对人体的影响.在生理状态时“气”与“火”可以相互转化,在病理状态时“气”与“火”相因为病.本文从“壮火食气”是成人斯蒂尔病病机转化的关键,治疗宜清热泻壮火与补气益少火并举,“壮火食气”是激素产生毒副作用以及对其依赖的主要原因和验案举例等几方面论述了《内经》“壮火、少火”理论在成人斯蒂尔病诊疗中的应用.

    作者:唐先平;王飞;胡悦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健脾理气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上腹疼痛综合征的研究

    观察健脾理气汤加减治疗上腹痛综合征型功能性消化不良(EPS-FD)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EPS-FD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0例用健脾理气汤加减,对照组60例服用奥美拉唑10mg,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在缓解上腹痛和餐后饱胀不适症状上,优于对照组(P<0.05),在总体症状和证候评价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间证候积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评价方面治疗组在社会功能、身体疼痛、精神健康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理气法是治疗EPS-FD的良好方法,机理可能在于调节运动功能和改善内脏敏感性.

    作者:朱培一;张琳;汪红兵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眼科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早的医学经典著作之一,其创立的中医理论是在古代哲学思想的指导下,在临床实践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至今仍有效地指导着中医临床实践.本文阐述了《黄帝内经》阴阳学说对中医眼科的指导意义.

    作者:张丽霞;高健生;侯乐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基于性激素-肿瘤免疫微环境研究两种温阳法抑瘤作用机制区别与联系的理论探讨

    肿瘤患者存在寒积内生和肾阳亏虚的病机特点,温阳法中的温阳散寒和温补肾阳是治疗肿瘤的2种重要方法;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双向调节作用紊乱密切相关,性激素-肿瘤免疫微环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已有研究表明,温补肾阳能调节性激素水平,温阳散寒能提高抗肿瘤免疫功能,因此温阳散寒法可能通过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发挥抑瘤效应并调节性激素水平,温补肾阳法可能通过调节性激素水平继而影响肿瘤免疫微环境产生抑瘤作用.

    作者:叶峥嵘;杨晓航;吴琳;环诚;张怡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参附注射液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142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参附注射液结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急性冠脉综合征确诊患者142例,将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西医常规治疗与参附注射液中药联合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均明显改善(P<0.01),全血高切黏度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好(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率、有效率与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讨论:参附注射液能有显著改善西医常规治疗的临床效果,提高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治疗有效率,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斌;乔方;刘茂辉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浅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对《伤寒论》方的剂量处理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成药药典,对后世临床用药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宋代时期对张仲景时期药物剂量的折算以“古之三两,准今之一两”为主导.分析《局方》处理《伤寒论》方剂的处理方法,可以从侧面了解当时官方医药界对古方剂量的折算考量,如何把握“古之三两,准今之一两”及散剂与汤剂之间换算方式.分析可以得出“古之三两,准今之一两”是针对每方量,而不是针对每日量、每服量.其对《伤寒论》方剂量的处理有一定的规范性,又有一定的灵活性,这肯定有其合理之处,这也为我们当今研究、使用古方提供了一种参照思路.

    作者:丁毅;傅延龄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中医心理学“心”的概念剖析

    中医心理学是以“心主神明”、“形与神俱”为其指导思想的,因此“心”是中医心理学重要的概念之一.“心主神明”中“心”的概念具有着深厚的中华传统文化底蕴,与源于西方的现代医学生理解剖学所说的心有着本质的差别.五行学说是古人认识事物的一种方法,从“心”与五行的配属关系来看,也有助于对“心”的概念的认识.“心”的概念引入《内经》,成为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五脏之一,归纳其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即“主神明”和“主血脉”.

    作者:杨秋莉;张伯华;孔军辉;王克勤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三九贴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血清IL-10含量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三九贴穴位贴敷对哮喘大鼠IL-10含量的影响并探讨其机理.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灌服地塞米松)、穴位贴敷低、中、高剂量组,用药10d并观察IL-10含量变化.结果:三九贴穴位贴敷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P<0.005).结论:三九贴穴位贴敷能够提高IL-10水平,从而达到抑制气道炎症的发生与发展,降低气道的高反应性,发挥干预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的作用.

    作者:郭冬梅;孙德昱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从叶天士“久病入络”思想辨治类风湿关节炎痰瘀痹阻证

    叶天士的“久病入络”学术思想,其理论揭示了一般疾病发展的共同规律和邪气入深的共同通路,并指出其主要病理机转为络中气滞,血瘀或痰阻,在治疗上主用清络宣通、虫蚁搜剔之法,形成了系统的“久病入络”体系.笔者根据多年临证,体会到痹症日久迁延不愈,痰浊、瘀浊相互搏结,蕴结成毒,浊毒流注全身,导致恶性循环.故在从毒论治痹病的基础上,宗叶氏之法,以涤痰祛瘀,搜剔经络,解毒排毒为治法,运用涤痰蠲痹汤加减治疗类风温关节炎痰瘀痹阻证.

    作者:刘维;王朝旭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304篇糖尿病中医证候文献分析

    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方法,对1994 ~2011年糖尿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共收集合格文献304篇,其中中医治疗糖尿病140篇,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164篇.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收集文献进行分析,中医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为血瘀证(44.29%)、气阴两虚证(39.29%)、阴虚燥热证(25.00%)、肾阴虚证(11.43%)、脾气虚弱证(11.43%)、阴阳两虚证(9.29%)、肾气亏虚证(7.86%)、阴虚火旺证(7.14%)、痰湿证(5.00%),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出现频率较多的证型依次是血瘀证(53.05%)、气阴两虚证(31.10%)、阴虚燥热证(17.07%)、阴阳两虚证(10.37%)、气虚证(8.54%)、脾肾两虚证(7.93%)、痰湿证(5.49%),初步总结出糖尿病证候分布情况,即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虚燥热证为糖尿病的主要证型,治疗应益气养阴、清热润燥、活血化瘀为主.由于现代糖尿病血瘀证明显增多,在发病中所占的比例高,其预防应注意调整身心状态、饮食清淡、保精养津.

    作者:赵红霞;白文静;贾海骅;尹俊县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目的:探讨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175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金双歧治疗,2组治疗4周,随访4周,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8.6%,治疗组复发率为12.6%,对照组复发率为43.8%,2组总有效率及复发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痛泻要方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好、复发率低.

    作者:李春颖 刊期: 2012年第08期

  • 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建立骨质疏松症脾肾两虚型动物模型,为中医药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提供工具.方法:采用雌性大鼠卵巢切除法建立肾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在此基础上灌胃给予200%大黄浓煎液以建立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模型,并采用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检测大鼠胫骨的骨量、骨形成及骨吸收情况以对建立的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脾虚模型组和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均毛色不光、食量减少、体重下降、行为迟缓、喜聚堆、弓背蜷缩、稀便等与临床脾虚证相似的证候特征.与假手术组相比,肾虚及脾肾两虚模型组大鼠胫骨TBV%显著降低,TRS%、TFS%、OSW、MAR和mAR显著增高,而脾虚模型组则无明显差异.与肾虚模型组相比,脾肾两虚模型组TBV%的降低,TRS%和TFS%的升高更为明显.结论:去卵巢能够造成大鼠肾虚型骨质疏松症,而单纯给予大黄浓煎剂可造成大鼠脾虚但不能导致骨质疏松症.若将去卵巢和灌胃给予大黄2种方法合用,可造成大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症,且发病程度较单纯去卵巢明显加重.该模型有明显的脾虚证候特征,且其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与人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相似,能反映脾肾两虚型骨质疏松患者的发病特点,具有可行性.

    作者:刘梅洁;李鸿泓;王少君;刘红;于峥;潘静华;赵宏艳;李艳;付小卫;宋长恒;鞠大宏 刊期: 2012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