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艳东
中医经典著作<内经>、<伤寒论>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很大,探讨中医学对朝医体质学理论形成的影响,对进一步完善朝医体质学理论体系具有深远意义.
作者:朴仁范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旴江医家黄宫绣文学素养深厚,学识渊博,其光辉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黄宫绣代表作<脉理求真>脉学理论切合临床,精练实用,深受后世医家的推崇,至今仍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本草求真>在众多的临床实用类本草著作中,特色鲜明,卓然立世.整理和研究黄宫绣的学说,研究其学术思想及价值,对于发展旴江医学及充实中医学宝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建章;邹来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健康大鼠血清中丹参素的血药浓度.方法:采用益肾通络方浸青水溶液健康大鼠灌胃,每日2次,连续3d,制备含药大鼠血清.以反相HPLC法、Kromasil C18:为色谱柱,甲醉-乙腈-0.5%醋酸(4:4:92)为流动相,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79nm.结果:丹参素在46ng~736ng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9),日内与日间精密度的RSD均小于5%,平均回收率90%.结论:该法稳定、快速、灵敏,精密度好,适用于大鼠血清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
作者:金红;凌晓;李雅;杨智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抑肝调胃方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28例口服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3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抑肝调胃方治疗,4周1个疗程,各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抑肝调胃方联合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王红宇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解郁为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双黄连粉针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点滴,配以中药肤尔康胶囊口服及中药薰蒸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肽素口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84例中,治愈20例占24.39%,显效40例占48.78%,有效14例占17.07%,无效10例占12.19%,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50例中,痊愈8例占16%,显效12例占24%,有效12例占24%,无效18例占36%,总有效率64%.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清热解毒、活血解郁法为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黎明;姚龙华;陈隆芝;陈静;高正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对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疗效,涵盖内容丰富,且主要有两种评价疗效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治疗前后的证候对比进行评价,另一种为医生根据病机变化判断疗效,是中医所特有的疗效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而且这两种评价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紧密结合、综合运用.
作者:李君;刘保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1 中医文献研究中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的必要性几千年来,中医药领域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分散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现代的研究文献中.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医药学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流通较广的古籍近1000种.与此同时,当代出版的大量中医药图书和期刊中也包含着有价值的大量信息.仅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就收录了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图书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87至2003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530700篇.面对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找出存在的关系和规则,如何客观、全面、有效地从中获取其中有价值、有共性的资料就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神经干细胞可由多胚层原始细胞分化而来,可自我更新、增殖并能分化为神经系统大部分类型细胞.近年来,中医药介入神经细胞研究作用于微环境和细胞本身,在多靶点、多环节产生效应,诱导神经细胞的生成及增殖分化.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诱导间质干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两方面做一综述.
作者:宁友;黄建华;卞琴;吴斌;陈洋;沈自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通过对近10年来体育类及医学类21种核心期刊刊载的运动医学领城论丈中涉及中医研究论丈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总结,借助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于目前我国从事中医运动医学研究的相关单位进行了调研.对中医运动医学热点和难点、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发展特点,指出存在不足,以探索中医运动医学科研发展的趋势,为中医运动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邹军;吴瑛;董苗淼;李丽辉;张丽;董洁琼;林菲;秦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真武汤出自<伤寒杂病论>,被认为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代表方剂.借助相关中医古籍,对<伤寒论>中两条真武汤证原文所论述的证候及张宁教授临床运用经验进行了研究,认为临证时抓住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的核心要点,无论是外感和杂病、急性病和慢性病,亦无论有否发热,均可运用.
作者:赵静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初步评价中医泡洗(药浴)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临床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门诊60例类风湿关节炎急性期患者随机分成2组,中西药结合常规治疗(中药内服+西药内服)+中医外治和中西药结合常规治疗(中药内服十西药内服)治疗,在第0、7、14天分别观察患者关节肿胀数、晨僵、双手握力、病人对疼痛的VAS评分、病人对疾病的全面的评佑、医生对患者的全面评佑、健康评价调查表(HAQ)和中医证候评价及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中药治疗组和时照组疲劳VAS评分第7,14天有显著性差异,患者对疾病的总体评价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第14天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疼痛第7天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关节肿胀程度第3,7天有显著性差异,中药治疗组和对照组焦虑积分第14天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在常规中西药联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泡洗可以缓解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乏力、疼痛、肿胀等症状,降低患者的焦虑,提高活动期患者病情的缓解率,提高生活质童.
作者:董宏生;陈誩;王玉明;谢幼红;王北;张秦;陈爱萍;邵培培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探讨中气的生理内涵和中气下陷的病理本质,指出中气不单纯指脾胃之气,还包含肝胆之气.而中气下陷证不仅表现为虚证,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根据中气下陷证临床症状轻重之别,将其分为清阳不升失养症、精血津液胎元滑脱症、组织松弛症和脏器下垂症,且提出了不同病证的临床诊断要点,并举例说明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诊治疾病的经验,以期为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黄学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制作多个中性、愤怒情绪诱发影片片段,通过实脸室标准化评估,选取诱发强度、分化和单一性优良者作为目标情绪诱发材料.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应)动态加工的实验范式,观测愤怒情志调节(宣泄和抑制)的机体生理反应,从而阐释肝疏泄科学内涵的一个侧面.并借助ERP技术,获取情志表达倾向个体差异的神经电生理证据,为中医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的认识.
作者:詹向红;乔明琦;张惠云;潘芳;李伟;刘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收集1984-2009年国内医学中文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280篇,录入到<早期糖尿病肾病现代文献数据录入系统>中,之后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中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1篇,采用随机对照的10篇,采用对照而未随机的34篇,未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4篇.在今后的关于EDN疗效的文献研究过程中,要加强随机化、对照、盲法等措施的科学严谨性,加强对RCT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应对样本的基本特征及证候特点详加描述.
作者:付晓;李敬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病诸方的组方规律,而体、用、化味理论可以解析救误治诸五脏泻方的组方规律.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吴新明;刘洋;李菲;彭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标本的动脉组织超微病理变化并探讨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气阴两虚瘀阻型、脉络热毒型、气血两虚瘀阻型患者100例,以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分型截肢标本的胫后动脉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3个证型均存在着严重的纤维病变,且病理结构改变上存在着不同,临床表现较重的脉络热毒型在超微病理表现上亦相对较重.
作者:李晓军;郭建恩;庞宗然;张庚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养阴疏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实验方法,治疗组共105例给予养阴疏肝汤口服,对照组共34例给予益肝灵口服,2组共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9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33%.Ridit检验,U=0.038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68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Ridit分析,U=0.013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对慢性肝炎患者相关肝功能参数如ALT,AST,TBiL等,养阴疏肝汤较益肝灵有更好的改善作用(P<0.05或P<0.01).结论:养阴疏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艳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夜尿警觉汤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中药煎服为主,宣肺补肾,固涩止遗.结果:138例中服药短者5d,长者25d,治愈121例占87.7%,好转10例占7.2%,无效7例占5.1%,总有效率94.9%.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有独到的优势,且安全、简便、经济、有效.
作者:李拥平;皮鹰 刊期: 2011年第04期
张德英教授为河北医科大学教授,河北中医学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工作近30年,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及丰富的临床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现将其临床用药特点做一简单归纳,以飨读者.
作者:马海涛;申晓伟;张德英 刊期: 2011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只用颈椎定点伸引术,5d~7d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应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同对照组,再加用肌肉起止点疗法,隔日1次,共治疗10次,2组患者治疗前后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治疗颈椎病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4%优于对照组28%(P<0.01),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86%(P<0.05).治疗后2组颈部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84%(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较单纯使用用颈椎定点伸引术效果更佳.
作者:杜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