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医药诱导干细胞向神经样细胞分化的研究进展

宁友;黄建华;卞琴;吴斌;陈洋;沈自尹

关键词:中医药, 干细胞, 神经细胞, 增殖, 分化
摘要:神经干细胞可由多胚层原始细胞分化而来,可自我更新、增殖并能分化为神经系统大部分类型细胞.近年来,中医药介入神经细胞研究作用于微环境和细胞本身,在多靶点、多环节产生效应,诱导神经细胞的生成及增殖分化.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诱导间质干细胞生成神经细胞和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及分化两方面做一综述.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气下陷病机新识

    探讨中气的生理内涵和中气下陷的病理本质,指出中气不单纯指脾胃之气,还包含肝胆之气.而中气下陷证不仅表现为虚证,还可表现为虚实夹杂之证;根据中气下陷证临床症状轻重之别,将其分为清阳不升失养症、精血津液胎元滑脱症、组织松弛症和脏器下垂症,且提出了不同病证的临床诊断要点,并举例说明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诊治疾病的经验,以期为灵活运用中气下陷病机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黄学宽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在正常人群开展肝疏泄实验研究的思考与探索

    制作多个中性、愤怒情绪诱发影片片段,通过实脸室标准化评估,选取诱发强度、分化和单一性优良者作为目标情绪诱发材料.以正常在校大学生为被试,采用情绪诱发(观看电影片段)和情绪调节(按语词提示调节对愤怒刺激的反应)动态加工的实验范式,观测愤怒情志调节(宣泄和抑制)的机体生理反应,从而阐释肝疏泄科学内涵的一个侧面.并借助ERP技术,获取情志表达倾向个体差异的神经电生理证据,为中医肝主疏泄理论增添新的认识.

    作者:詹向红;乔明琦;张惠云;潘芳;李伟;刘胜利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浅释涩脉和滑脉同时存在现象

    涩脉和滑脉是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脉象,对于这两种不同脉象是否可以在同一个病人、同一时间和同一脉搏中出现问题,长期以来争论不休,对此,作者通过临床实践和金氏脉学理论得出结论:即同一个病人在同一时间和同一脉搏中可以出现涩和滑两种相反脉象.

    作者:宋鲁成;吴虹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临床观察

    我们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40例,并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临床资料所有病例均符合全国第1次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首次发病,病程不超过36h,伴有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缺损症状和体征,并经过颅脑CT确诊.

    作者:王运强;张文科;康根超;张军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研究

    通过古籍文献研究对古代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方法进行了探索,认为中医自古就十分重视疗效,涵盖内容丰富,且主要有两种评价疗效的方法.一种是通过治疗前后的证候对比进行评价,另一种为医生根据病机变化判断疗效,是中医所特有的疗效评价方法,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特点,而且这两种评价方法在临床实践中经常紧密结合、综合运用.

    作者:李君;刘保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糖尿病足患者截肢动脉组织的超微病理结构研究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糖尿病足患者截肢标本的动脉组织超微病理变化并探讨是否存在相关性.方法:选取气阴两虚瘀阻型、脉络热毒型、气血两虚瘀阻型患者100例,以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不同分型截肢标本的胫后动脉的超微病理变化.结果:3个证型均存在着严重的纤维病变,且病理结构改变上存在着不同,临床表现较重的脉络热毒型在超微病理表现上亦相对较重.

    作者:李晓军;郭建恩;庞宗然;张庚扬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药综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类文献质量初步分析

    收集1984-2009年国内医学中文期刊上公开发表的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EDN)的临床疗效观察文献280篇,录入到<早期糖尿病肾病现代文献数据录入系统>中,之后对符合文献纳入标准的49篇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其中试验设计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1篇,采用随机对照的10篇,采用对照而未随机的34篇,未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4篇.在今后的关于EDN疗效的文献研究过程中,要加强随机化、对照、盲法等措施的科学严谨性,加强对RCT各环节的质量控制,同时应对样本的基本特征及证候特点详加描述.

    作者:付晓;李敬林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湿热型糖尿病3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健脾化湿清热方治疗脾虚湿热型糖尿病疗效.方法:将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给予健脾化湿清热方,并设对照组30例进行比较观察,结果:治疗组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总有效率86%,与对照组比较其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和总有效率(76%)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健脾化湿清热方有明显降低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并能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冯玉萍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辅行诀》体、用、化味理论研究

    <辅行诀>中<汤液经法图>保存了早期经方医学的体、用、化味理论.其中体、用理论可以正确理解五脏大小补泻诸汤乃至五脏劳损病诸方的组方规律,而体、用、化味理论可以解析救误治诸五脏泻方的组方规律.体、用、化味理论是<辅行诀>五脏补泻经方系统的独特理论,值得深入研究.

    作者:吴新明;刘洋;李菲;彭鑫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张宁运用真武汤临证经验浅析

    真武汤出自<伤寒杂病论>,被认为是用于治疗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代表方剂.借助相关中医古籍,对<伤寒论>中两条真武汤证原文所论述的证候及张宁教授临床运用经验进行了研究,认为临证时抓住脾肾阳虚、水湿泛滥的的核心要点,无论是外感和杂病、急性病和慢性病,亦无论有否发热,均可运用.

    作者:赵静雪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清热解毒、活血解郁法为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活血解郁为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134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双黄连粉针剂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点滴,配以中药肤尔康胶囊口服及中药薰蒸治疗.对照组给予复方氯肽素口服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84例中,治愈20例占24.39%,显效40例占48.78%,有效14例占17.07%,无效10例占12.19%,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50例中,痊愈8例占16%,显效12例占24%,有效12例占24%,无效18例占36%,总有效率64%.2组疗效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清热解毒、活血解郁法为主治疗寻常型银屑病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黎明;姚龙华;陈隆芝;陈静;高正怡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中医运动医学科研现状与分析

    通过对近10年来体育类及医学类21种核心期刊刊载的运动医学领城论丈中涉及中医研究论丈进行详细的归纳与总结,借助调查法、访谈法等对于目前我国从事中医运动医学研究的相关单位进行了调研.对中医运动医学热点和难点、研究进展情况等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发展特点,指出存在不足,以探索中医运动医学科研发展的趋势,为中医运动医学的研究与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作者:邹军;吴瑛;董苗淼;李丽辉;张丽;董洁琼;林菲;秦淑娟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辅行诀·汤液经法图》述义

    通过对孰煌遗书<辅行诀五脏用药法要>中体用味补泻、合化味、不合化味的以味成方法则及阳进为补、阴退为泻理论的系统研究,认为深入研究以味成方法则对于真正正确理解和解释经方组方之原义,对于我们研究<伤寒杂病论>、研究方剂学的源流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梁永林;刘稼;李应存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张仲景运用桂枝对药探析

    通过张仲景运用桂枝对药分析,探讨其诸多巧妙之处:与寒药配伍,清上温下;与热药配伍,温通经脉;与辛味药配伍,能散能行;与甘味药配伍,缓急止痛;与酸味药配伍,调营卫,和阴阳;与苦味药配伍,兼具温清;与成味药配伍,涩精止遗;与解表药配伍,发散表邪;与治里药配伍,用治脏腑诸证;与和解药配伍,太少双解;与补益药配伍,补气温阳;与祛邪药配伍,助阳祛邪;与升津药配伍,解肌舒经;与镇降药配伍,交通阴阳;与通络药配伍,外达四肢;与活血药配伍,温阳通经散瘀.

    作者:郭延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不同药物灌肠法对社区老年慢性结肠炎70例疗效观察

    收集我院自2006年6月~2009年1月经社区服务的70例老年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中药保留灌肠,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艳;陈玉梅;王少云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右归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男性更年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右归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依据伊斯坦布尔Bosphorus男性更年期自我评定表评分,选择60例2型糖尿病合并男性更年期综合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在控制血糖、血压及血脂平稳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右归胶囊,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疗程为3个月,在治疗前、3个月后各进行1次症状评分.治疗前后测定血睾酮(TT)、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与前列腺特异性杭原(PSA)水平.结果:治疗组症状评分量表有较大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TT,PSA及FPSA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右归胶囊可以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男性更年期综合征的症状,是较为理想的药物;对睾酮,PSA及FPSA没有影响,安全性好,且具有效果好、使用安全、无不良反应等优点.

    作者:曹雪霞;关乐;张春燕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

    目的:观察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颈源性眩晕患者100例,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只用颈椎定点伸引术,5d~7d1次,共治疗5次.治疗组应用颈椎定点伸引术同对照组,再加用肌肉起止点疗法,隔日1次,共治疗10次,2组患者治疗前后参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2002<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治疗颈椎病篇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治疗后头晕症状较治疗前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临床治愈率84%优于对照组28%(P<0.01),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86%(P<0.05).治疗后2组颈部症状较治疗前均有改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优于对照组84%(P<0.05).结论:肌肉起止点疗法结合颈椎定点伸引术治疗颈源性眩晕较单纯使用用颈椎定点伸引术效果更佳.

    作者:杜磊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在中医方药文献研究中的应用

    1 中医文献研究中现代数理统计方法的必要性几千年来,中医药领域积累了浩如烟海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知识,这些知识分散在中医药古籍文献以及现代的研究文献中.据统计,目前国内收藏的辛亥革命以前的中医药学古籍文献13000多种,其中在社会上流通较广的古籍近1000种.与此同时,当代出版的大量中医药图书和期刊中也包含着有价值的大量信息.仅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就收录了1911年以后出版的中医药图书达12000多种,中医期刊230多种.根据中国中医药期刊文献数据库的数据显示,1987至2003年发表的中医药文献高达530700篇.面对如此海量的中医药数据,如何有效地利用这些宝贵资源,如何从这些数据中找出存在的关系和规则,如何客观、全面、有效地从中获取其中有价值、有共性的资料就变得尤为重要.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养阴疏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105例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养阴疏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对照的实验方法,治疗组共105例给予养阴疏肝汤口服,对照组共34例给予益肝灵口服,2组共观察3个月.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59例,显效26例,有效15例,总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9例,有效10例,总有效率为88.33%.Ridit检验,U=0.0382,有显著性差异(P<0.05).中医证候疗效:治疗组临床治愈68例,显效21例,有效13例,总有效率为97.14%;对照组临床治愈10例,显效13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为88.33%.Ridit分析,U=0.0132,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对慢性肝炎患者相关肝功能参数如ALT,AST,TBiL等,养阴疏肝汤较益肝灵有更好的改善作用(P<0.05或P<0.01).结论:养阴疏肝汤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艳东 刊期: 2011年第04期

  • 积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5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枳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脾胃气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口服积实消痞汤,每日1剂,对照组口服枸櫞酸英沙比利,每次10mg,每日3次,2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4%,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4%,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积实消痞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张红 刊期: 2011年第04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