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刘晓颖
目的:针对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合并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28例妊娠期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观察组,和同期的3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做对比,根据患者的血糖值及血压的控制情况再分为控制满意组(A组)和控制较差组(B组)。结果对照组的孕妇及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对观察组的少,比较有差异。A组和B组相比较,A组围产儿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结论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合并糖尿病会对孕妇自身和围产儿造成很大的危险,加强控制可以有效减少孕妇及围产儿并发症发生率。
作者:王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复方萘普生栓在人工流产术前不同时间置入的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择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门诊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的健康早孕妇女200例,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于人流术前2小时将一枚复方萘普生栓置入肛门深处,对照组常规于术前15m i n置入复方萘普生栓。观察两组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结果复方萘普生栓于人流前2小时置入镇痛效果更好,宫颈扩张良好,值得临床和基层医院推广。
作者:陈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农村剖宫产指征的变化与剖宫产率升高的相关性。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6年01月至2010年12月786例住院分娩产妇中的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结论剖宫产率升高与社会因素及医患双方密切相关。
作者:黄秀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急腹症的治疗方法,观察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综合分析。方法把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即对急腹症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即采用传统手术的方案治疗。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手术成功率来观察普外科腹腔镜治疗急腹症的临床疗效,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研究组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手术成功率达96.03%之高;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手术治疗普外科急腹症的手术成功率为52%,两者之间的差距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普外科腹腔镜手术治疗急腹症具有小切口、快恢复、少并发症的特点,治疗疗效明显优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的治疗效果。
作者:姚景富;王丽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采用马钱子治疗临床效果。方法本次共选择100例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作研究对象,均为我院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采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西药治疗(对照组,n=50)与加用中药马钱子治疗(观察组,n=50)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选取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扩胸度治疗后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指地距、CRP、ESR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直性脊柱炎采用马钱子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改善症状和体征,保障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王萍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小剂量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MP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MPP随机分为二组,均给予常规红霉素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甲基强的松龙(2.0mg/kg.d),静脉点滴,连续使用3-5d,观察两组患儿退热、咳嗽缓解、肺部罗音消失时间。结果治疗组发热消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肺部罗音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皮质激素辅助治疗小儿MPP,可有效缓解发热等临床症状。
作者:卢正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三维TOF MRA作血管扫描,指导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方法利用西门子1.5T磁共振三维TOF MRA特殊扫描技术,经过三维后处理,以清楚地显示脑动脉,并加以分析应用。结果脑动脉与静止组织之间形成较好的对比,从而清楚的显示正常和异常的血管;结论 MRA检查技术具有无创、简便、费用低、一般无需对比剂即可清楚显示血管等优点,可以作为常规检查应用于临床。
作者:金水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leukoencep halopathy syndrome,RPLS)是一种临床和影像学有特殊改变的少见疾病,临床表现以急性起病、头痛、精神改变、痫性发作、视力障碍为主要特征,神经影像学检查以病灶主要位于顶枕叶白质为特征,病程经过以可逆为特征。近年来逐渐引起广泛重视。结缔组织病(connective tissuedisease,CTD)合并RPLS是一种较少见的急重症,及时的诊断和治疗直接关系到患者的预后。笔者诊治了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合并RPLS 的患者,疗效满意。
作者:龚亮亮 刊期: 2014年第08期
静脉输液是护士基础护理操作的重要内容,笔者在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实践中,结合岗位特点,总结出在静脉输液操作中包括配药、排气、绷扎止血带、选择血管、输液前心理干预等环节中的实践技巧。
作者:牛兴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外科手术前失眠患者的中医护理效果,以供参考。方法将2010年6月至2013年5月我院外科手术前发生失眠的128例患者纳入本研究,均接受中药足疗、穴位按压等中医护理干预,对比干预前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对比,我们发现经过中医护理干预后患者PSQI评分明显下降,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对外科手术前失眠患者实施中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作者:申晓月;郭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烧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间在我院进行烧伤治疗的患者6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33例,治疗组33例。治疗组从患者烧伤后第三天开始给予皮下注射重组人生长激素,对照组给予患者等量的等渗盐水,14天为一个疗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创面愈合时间,住院天数,动态监测患者的蛋白质,糖类的代谢情况等指标的变化。结果重组人生长激素能加速烧伤患者创面的愈合,缩短住院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的患者的血糖和血浆蛋白水平明显升高,肿瘤坏死因子和白细胞介素水平显著降低。结论重组人生长激素有助于改善全身状况,促进创面愈合,缩短住院时间,还可调节烧伤患者的高代谢反应,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免疫功能,是临床上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作者:冯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运用天麻素、血塞通注射液联合治疗急性脑梗塞的疗效。方法114例眩晕为主诉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天麻素联合血塞通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58例和血塞通组56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6.6%,血塞通组87.5%。结论天麻素、血塞通注射液联合应用治疗眩晕优于单纯使用一种中药制剂血塞通,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陈坚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近期收治的心肌梗死患者100例。对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护理。探讨两组护理方法、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患者满意度要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 <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存活率为100%,对照组为88%,两组比较(P <0.05)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科学、系统、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护理急性心肌梗死病人,对临床治愈率的提高有重要积极影响意义,能够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大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紫河车Placenta Hominis [1]是健康人体的干燥胎盘经炮制而成的贵重补药,具有几百年的药用历史。一般取健康妇女分娩的胎盘作药用原料,味甘、咸,性平偏温;归心、肺、肾经;具有温肾补精、益气养血的功能;用于虚劳羸瘦、骨蒸盗汗、咳嗽气喘、阳痿遗精的治疗[2]。现将紫河车的化学成分列举如下。
作者:张海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分析在儿科护理中采用沟通技巧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103例儿科临床病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1例),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护理过程中运用沟通技巧。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医疗纠纷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家属)的认可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儿科护理过程中运用沟通技巧,能够有效提升医疗水平,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儿康复,改善护患关系。
作者:罗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依那普利治疗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我院47例原发性高血压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24例采用常规疗法联合依那普利治疗、5~10mgpo,2次/d,血压正常后以小剂量服用。对照组23例仅给予常规疗法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对照组78.26%,有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副作用。结论社区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治疗,其疗效好,副作用小。
作者:张立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的预防及护理方法。方法对临床8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的预防护理措施进行总结分析。结果8例老年糖尿病夜间低血糖患者得到早发现、早治疗,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护理人员应掌握导致低血糖的诱因,严密观察病情,做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健康宣教、血糖监测等专科护理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和及时处理夜间低血糖的发生。
作者:罗友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分析护理干预对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影响。方法选取500例2011年3月-2012年3月期间在我院产妇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250例)和对照组(250例)。给予试验组产妇护理干预,给予对照组患者产妇常规产后护理,比较两组经过不同护理后的母乳喂养成功率。结果试验组中,67例涨乳产妇成功63(94.02%);47例乳头凹陷或扁平的产妇成功43例(91.49%);31例乳头皲裂的产妇中成功29例(93.59%);13例惧怕哺乳的产妇成功率为100.00%;乳腺炎治疗成功2例(66.67%)。试验组的喂养成功239例(95.6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1例(80.40%),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化母乳喂养的健康宣讲、安抚产妇情绪、对喂乳障碍进行有效处理为喂乳护理的关键,护理干预可以显著提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临床满意度较高,值得临床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成素芳;杨美球;陈美林;谭永康;梁水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654例秋冬季腹泻患儿粪便进行常规检查、轮状病毒免疫学检查、细菌培养、血细胞分析。结果检出A群轮状病毒抗原阳性患儿286例,阳性43.73%。将6个月~2岁婴幼儿组与<6个月婴儿组、2~5岁以上幼儿组作比较(x2检验),P <0.05。表明6个月~2岁婴幼儿为轮状病毒感染的高发期。男女患儿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胶体金法检测粪便中A群轮状病毒抗原灵敏、快速。及时检测粪便轮状病毒可作为临床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作者:刘泽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讨论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100例围绝经期妇女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临床及B超检查,病历材料,治疗方法,结果:功血30例、正常子宫内膜炎20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内膜息肉10例、子宫内膜炎10例、子宫平滑肌肌瘤10例、子宫腺肌症20例。
作者:巴合提·哈尔依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