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支原体肺炎临床观察

周学军

关键词:痰热清注射液, 支原体肺炎
摘要:目的:观察痰热清注射液佐治支原体肺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从2011年1月-2012年1月间收治的40例支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阿奇霉素口服,治疗组采用痰热清注射液静滴,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结果经过3天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90.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治疗组的效果优于对照组,具有可比性(P<0.05)。结论对于支原体感染肺炎患者静脉注射痰热清注射液可以提高治愈的总有效率,有利于控制感染,缩短病程,疗效良好。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耐药分子机制及其研究进展

    耐甲氧西林金葡菌已成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经重组获得的mec复合体是其产生耐药性的结构基础,并通过产生PBP2a表达抗药性,而金葡菌耐药性表达及表达程度还受其内在的固有基因影响,本文重点讨论MRSA耐B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分子机制,包括其耐药决定性基因mecA基因,以及fem基因等其他辅助基因进行重点介绍。

    作者:周仁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应用中西医治疗甲状腺炎的体会

    目的:研究中西医治疗甲状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10年3月至2013年3月间收治的62例甲状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31例病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西医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退热、甲状腺缩回、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有24例患者治愈,6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96.8%;对照组中有20例患者治愈,5例患者治疗有效,总有效率为80.6%,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退热、甲状腺缩回、甲状腺疼痛消失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不同中西医结合治疗,有利于使临床疗效大大提升,促进患者疾病好转,提高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苏钊;李桂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无痛分娩的产程观察与护理要点

    采用综合护理手段配合无痛分娩技术,可使产妇分娩顺利,降低剖宫产率。本文从产前教育、生理监测、产程观察与护理、产后并发症护理等四方面探讨了无痛分娩的有效护理方法及其要点。

    作者:蒋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股黄柏2014后市分析

    黄柏为我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之一,药用历史悠久,市场价值潜力巨大。在八十年代末期,曾涨到13元/公斤历史的高价(按当时的物质水平,十几元绝对是相当现在上百的价值),曾因生产过剩跌入底谷。然而近年来,黄柏“柳暗花明又一村”,终于走出困境,在各地中药材市场上呈现出产销两旺,交易顺畅,大货成交上升,批量走动加快,受到药厂、药企、药商和药农的密切关注。

    作者:许海鸥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中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应用于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的应效果。方法将106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每组5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及抑郁自评量表(H A D)评分。结果实验组经优质护理后焦虑及抑郁情绪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开展优质护理服务能有效减轻不良情绪,改善医患关系,促进病情恢复。

    作者:陈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应用问题分析与对策

    近年来,静脉留置针在我院临床儿科当中逐渐成为普遍的输液方式,较好地解决了补液用药问题,避免了反复穿刺对新生儿头皮的损伤,减轻了患儿的痛苦,保证了治疗抢救的顺利进行,有较好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存在穿刺失败、静脉炎等的并发症以及脱落等各种问题,没有充分地发挥出静脉留置针的优势。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我院近年来临床应用,本文提出了合理选择血管以及合理固定等对策,以提高新生儿头皮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率。

    作者:孙彩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病人术前、术后护理

    目的:研究术前术后护理对前列腺气化电切术(TURP)病人的术前、术后护理措施。方法对224例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接受前列腺气化电切患者进行术前、术后护理和观察,进行临床护理资料分析,总结手术前后护理措施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术后发生膀胱痉孪5例,经尿道电切综合症(TURS)3例、尿失禁7例、尿路感染5例、其他患者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前列腺增生逐年增加,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对疾病减少并发症,能否成功治愈起关键作用。

    作者:谢岩岩;刘玲;王岩;李晓倩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为产妇护理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300例初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整体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施加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护理干预。分别比较两组患者产程时间、出血量、胎儿窘迫、抑郁评分和满意度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的产程明显缩短、出血量较少、患者满意度较高以及产后发生抑郁较少,两组间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胎儿窘迫发生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产妇分娩前心理健康护理干预能较好地满足了患者的需求,促进患者身心恢复。

    作者:何海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非口服给药的药物吸收

    目的:通过详细分析非口服给药各种途径的药物吸收情况,在对比中总结经验。方法对每种非口服给药途径的药物吸收详细分析对比。结果每种非口服给药的药物吸收影响因素各异,在选择非口服给药途径时必须综合各种因素合理选择。

    作者:刘新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浅谈护患关系的沟通技巧

    护患关系是医院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融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稳定护理人员的工作心态,构建和谐的医疗护理氛围,促进患者的身心康复。近年来,伴随就医问题不断升温,护患关系亦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良好的沟通技巧,使患者真正接受科学的、整体的、全方位的现代护理能提高医疗质量和生活质量。

    作者:李会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管理的体会

    目的:观察手术室护理人员相对固定的管理,对手术室整体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手术间责任制手术室护理人员专科分组,确定负责和辅助人员,对于专业化固定,实行专业化手术配合。结果,在人员不变的情况下能保质保量完成逐年增加的手术量,结论手术室人员的相对固定有助于提高手术手术室护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积极性,提高了手术室的整体护理质量。

    作者:徐梅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超声心动图结合心电图检查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回顾性分析1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超声心动图特点,并结合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探讨超声心动图联合心电图检查在评价心尖肥厚型心肌病诊断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PHilp IE33型及GE Vivid 7型超声诊断仪对16例14~78岁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行彩色多普勒及二维超声显像检查,并进行常规心电图或其它特殊检查。结果发现心尖部心肌均有局限性增厚,部分患者局部室壁运动减低。结论超声心动图检查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一种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特异性,安全无创,心电图检查是超声心电图的有益补充,两者联合进行诊断能有效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率,是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佳途径。

    作者:王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吉妮环及爱母环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观察比较

    目的:观察吉妮环的临床应用效果是否优于爱母环。方法研究2001年-2012年在本院自愿要求放置宫内节育器,身体健康而无上环禁忌症者,208例放置吉妮环,225例放置爱母环。放置节育器后定期随访(术后1、3、6、12个月)。结果累计,12个月续用率吉妮环97.1%、爱母环91.1%。结论吉妮环具有脱落率低,不良反应少,累计续用率高的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仝淑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蒙医传统疗法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总结

    颈椎病是常见病症,其急性发作期症状重,疼痛剧烈,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本人于2012年3月~2013年3月采用蒙医传统疗法--针刺、牵引、手法点穴、手法牵引等方法综合治疗32例,现将总结如下。

    作者:白菊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思路研究

    目的:探讨中医辨证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思路,以供参考。方法将我院2011年8月至2013年7月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91例纳入本研究,根据中医辨证分型分组。将其中42例寒湿阻滞型患者纳入A组,以温经散寒法治疗;49例湿热炽盛型患者纳入B组,以清热利湿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面的差异性。结果经治疗后A组达到治愈12例、好转26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0.48%。B组达到治愈13例、好转30例、未愈6例,总有效率87.76%。对比两组总有效率发现,组间差异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无意义(p>0.05)。治疗期间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对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中医辨证治疗均可取得满意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安全有效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少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心血管内科患者糖代谢异常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的糖代谢异常情况。方法对在我院接受治疗的50例心血管内科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病人中有5例糖尿病患者,患者在检查过程中采用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和 FPG(空腹血糖)两种不同的方法测定,比较其两种方法的测定效果。结果45例非糖尿病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糖代谢异常患者者有18例,占到实验总人数的40%;加上5例糖尿病患者后,50例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出现糖代谢异常患者23例,占实验总数的46%;检测过程中葡萄糖耐量试验与空腹血糖相比检出准确率更高,有效的避免了检查过程中的的漏诊及误诊现象。结论心血管内科疾病患者中,多数患者出现糖代谢异常现象,检测过程中采用葡萄糖耐量试验能够提高临床确诊率,值得在今后临床检验时推广使用。

    作者:李明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目的:探讨综合性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4月~9月心内科住院的120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健康教育、膳食指导、心理指导、康复运动锻炼等综合性护理干预,通过来院定期复诊和电话联系随访对患者进行经常性的训练与指导。入组半年后对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等进行测评。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行为和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遵医行为、治疗与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对疾病认识程度、心绞痛发作次数、活动受限程度、住院时间、并发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能有效提高冠心病患者的认知水平、增强患者控制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主动性,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有利于提高冠心病患者的遵医行为,提高满意度。对冠心病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是提高其生活质量,控制疾病恶化的重要措施。

    作者:阎斌;李方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根本原因分析法(RCA)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本原因分析法在护理不良事件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1例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不良事件的根本原因分析,找出近端原因,确认根本原因,设计及执行行动计划。结果降低了类似不良事件的发生,转变了管理理念。结论根本原因分析法能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安全。

    作者:徐晓波;魏卫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烧伤重症护理中的预防感染措施

    预防感染是烧伤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的重点环节,对病人的治疗结果具有重要影响,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分析导致烧伤重症患者发生感染的因素,探讨预防感染的相关措施,旨在为医护工作提供借鉴。

    作者:赵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效果评价

    目的:探讨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方法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1组和2组,各40例。1组给予静脉滴注阿奇霉素,2组给予麻杏石甘汤加减。结果1组总有效率为75%,2组总有效率为87.5%,且2组临床症状改善时间、复发率优于1组(P<0.05)。结论麻杏石甘汤加减治疗小儿肺炎不仅能提高疗效,且能减少复发率。

    作者:程家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