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冬梅;朱文芳
目的:探讨热灸法缓解内脏痛的机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用SD大鼠采用直结肠扩张法(CRD)作为伤害性刺激.微电极细胞外记录L1-L3节段脊髓背角广动力型(WDR)神经元活动.不同参数的热灸作用于非感受野“承扶”穴.结果: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能明显激活脊髓背角会聚神经元,对侧非感受野穴位的特定参数的热灸刺激能明显抑制这种伤害性反应.结论:来自体表的热灸与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信号在脊髓水平发生会聚,而特定参数的热灸能够抑制直结肠的伤害性传入所激活的脊髓背角神经元反应.
作者:李亮;荣培晶;余玲玲;贲卉;高昕妍;朱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讨论了伏邪致病的本质,并通过伏邪理论探讨脾胃病复发的特点.脾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邪毒为标;脾虚是导致伏邪的前提和基础,真正的伏邪则是湿热、痰浊、瘀血、邪毒等内停于脾胃.
作者:王颖怡;林燕;李兴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狂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关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将狂症分为宋前、金元明、清3个历史时期,对其治疗癫症的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所选文献本文所查阅的文献上至《内经》,下至清末民国初年,文献包括综合性医著、方书、本草、医案、医论、医话、经验医籍等,总计参考古代相关著作252部.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研究左金丸与反左金的作用差异.方法:选用SD大鼠将厚朴、枳实、大黄以3:3:2比例制成1g/ml水煎剂,隔日灌胃1次,剂量为10g/kg体重,同时隔日喂饲造成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进行肛门直肠内压力测定,比较组间差异并重点考察了左金丸和反左金丸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脑及胃肠组织c-fos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反左金丸能明显改善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动物的状态,降低直肠内压力变化值,且能显著降低胃寒证模型动物脑及胃肠组织中c-fos的阳性表达,而左金丸的作用不明;吴茱萸能表现出与反左金丸相似的药理作用,而单味黄连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的作用差异与方剂药物组成的寒热属性有关.
作者:冯淑怡;崔海峰;杨威;周艳华;黄颖;孙明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变化及证候动态演变.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2次腹腔注射STZ各35mg/kg,并连续采集2组大鼠表征及理化指标.结果:模型大鼠FBG、TG、TC、OGTT等明显升高.在2次注射STZ后1~4周出现活动次数增加、背温升高、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6~10周出现活动次数减少、毛潮湿、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结论:模型大鼠在2次STZ注射后1~4周为阴虚内热证型,6-10周为气阴两虚证型.
作者:吴晏;韩静;黄黎明;郭淑贞;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亚急性甲状腺炎(简称亚甲炎)是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疾病,曾被命名为肉芽肿性甲状腺炎、巨细胞性甲状腺炎或de Quervain甲状腺炎.发病原因是病毒对甲状腺的感染,病毒种类包括腮腺炎病毒、柯萨奇病毒、流感病毒、埃可病毒及腺病毒等,发病前患者常先有上呼吸道感染.临床典型症状为甲状腺部位有逐渐发生的或骤然发生的疼痛,严重者在转动头部或吞咽时疼痛加重,可向耳部、下颌或枕骨部位放射并伴有发热.西医常采用口服非甾类消炎药或强的松治疗本病.但非甾类消炎药止痛效果一般,而强的松属于糖皮质激素,退热、止痛效果较好,起效快,但会引起多种不良后果.
作者:李鸣镝;邹晓玲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合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中药合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大伟;徐英敏;高希言;陈亮;张海山;朱敬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褚玉霞教授治疗的368例先兆流产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益气健脾、养血、清热、止血、理气、和胃、宁心安神、润肠通便9大类.结论:补肾健脾、养阴清热基础上随症加减是褚师治疗先兆流产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9大类27味.
作者:王祖龙;李晖;孙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间规律,见于唐代王冰次注《素问》,堪称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思维的具体体现.尽管五运六气的理论表述局限于中运、主客运、主客气、司天在泉等传统形式,但其理论实质是多角度、多层次运动变化特性的层析与集合,以常、变、异描述,源于古人对自然与人体变化规律的观察和提炼.本文拟透过繁复古奥的五运六气格局推演表象,探讨其可为理解和应用的基本原理,以期架起沟通的桥梁.
作者:杨威;于峥;刘寨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诊断标准[1],将符合要求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3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患者触觉、跟腱反射及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SNCV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组间触觉、跟腱反射的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体征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体征疗效痊愈率为7.4%,显效率为14.8%,有效率为29.7%,总有效率为51.9%,对照组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7.7%,有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61.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双侧腓肠神经SNCV、右侧正中神经SNCV治疗前后自身、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项目分别自身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疗效.
作者:葛近峰;林育红;汪莹;何爱芳;宁子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属于中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等.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较多,有遗传缺陷、感染、母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等,而西医多采用黄体酮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有许多精辟的阐述,认为肾虚是引起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就从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出发,运用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张鹏;秦红;刘寨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湿热证与肾脏病密切相关,这在肾病学界已经成为共识.中医工作者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湿热与肾脏病的关系,如时振声认为湿热是肾病产生的病理因素之一,拟滋肾清热利湿汤、滋肾化瘀清利汤等治疗肾病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等[1].另有作者探讨了IgA肾病湿热证与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2].
作者:于大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基于方证相应学说,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寻肾阴虚证的标志蛋白,以期在蛋白质表达水平找到肾阴虚证的物质基础,进而阐述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方法: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老年肾虚证模型组、左归饮组与青年正常对照组3组,对其肝、肾、睾丸组织蛋白质提取液及血清分别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和Wstern-blot验证.结果: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点24个,质谱鉴定出20个蛋白质.结论:找到并鉴定了一组肾阴虚证标志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功能在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了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
作者:李俊丽;李涢;刘铭福;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白附片对健康大鼠及肾阳虚证模型大鼠心电、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差异.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和肾阳虚证模型组,每组各自用5个梯度浓度的白附片醇提物连续灌胃14d.描记大鼠心电图,记录心率(BPM)、峰-峰值(P-P)及心律失常情况,光镜观察心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的BPM加快、P-P增大及心律失常发生,随着剂量的增加,模型大鼠BPM加快的幅度较小,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心脏病理形态改变,同一剂量时,模型大鼠的改变程度较轻.结论:白附片对健康和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与剂量相关,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反应较轻.
作者:谭勇;李健;吕诚;肖诚;许少华;杨静;赵宏艳;鞠大宏;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清热化湿法加减治疗湿热型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8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3例采用清热化湿方(陈皮、半厦、云苓、甘草、苍术、黄柏、黄连、乌贼骨、煅瓦楞、白及)加标准三联治疗,对照组43例,采用标准三联,治疗1个月后对疗效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治愈11例,显效15例,有效8例,无效9例,总有效率78.6%;而对照组临床治愈7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58.1%.2组比较,治疗后2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化湿方加标准三联治疗湿热型胃炎伴HP感染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冯玉萍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严重疾患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寻求到治病之法,已成为现代医家当务之急.现就从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及其治疗方面做一简要论述,以期交流.
作者:王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基于目前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成果,提出在其研制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关键问题:确定目的是构建中医证候量表的前提;中医概念操作化及理论框架是构筑中医证候量表的核心;对条目池内涵准确描述和分级量化是建立证候量表的基础;中医四诊指标对证候诊断的权重、证候诊断是技术难点;明确中医量表与西医量表的区别.实现病证的量化诊断,探讨证候组合规律,促进证候规范化,是引入量表所尝试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家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量.八纲辨证、气血精津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都是中医临床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属性(定性)及程度(定量)的方法,并以此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取得好的疗效而言,定性是基础,定量是关键.
作者:周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房定亚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长期从事风湿病及内科杂病诊治,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路,现整理如下.
作者:杨怡坤;温艳东;曹玉璋;房定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五苓散治疗老年高血压痛水饮内停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得到证实;同时也体现了中医经方方证相应的特色.
作者:王晓媛;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