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红梅;张鹏;秦红;刘寨华
慢性肝病系指以现代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官器的慢性疾病,与中医的胁痛、黄疸、“积证”、痰饮(浊)、“气满”、“肝癖”、湿阻、癥瘕、鼓胀等病证相类似.根据辨证属于血瘀的基础,论述了行气化瘀、益气化瘀、养血化瘀、凉血化瘀、通络化瘀、祛痰化瘀、攻下化瘀、理水化瘀等八则治法及其相关方剂的应用.进一步强调以辨证为前提,方随法出,以方统药,使理法方药环环紧扣,一以贯之.
作者:陈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研究左金丸与反左金的作用差异.方法:选用SD大鼠将厚朴、枳实、大黄以3:3:2比例制成1g/ml水煎剂,隔日灌胃1次,剂量为10g/kg体重,同时隔日喂饲造成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进行肛门直肠内压力测定,比较组间差异并重点考察了左金丸和反左金丸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脑及胃肠组织c-fos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反左金丸能明显改善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动物的状态,降低直肠内压力变化值,且能显著降低胃寒证模型动物脑及胃肠组织中c-fos的阳性表达,而左金丸的作用不明;吴茱萸能表现出与反左金丸相似的药理作用,而单味黄连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的作用差异与方剂药物组成的寒热属性有关.
作者:冯淑怡;崔海峰;杨威;周艳华;黄颖;孙明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基于方证相应学说,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寻肾阴虚证的标志蛋白,以期在蛋白质表达水平找到肾阴虚证的物质基础,进而阐述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方法: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老年肾虚证模型组、左归饮组与青年正常对照组3组,对其肝、肾、睾丸组织蛋白质提取液及血清分别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和Wstern-blot验证.结果: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点24个,质谱鉴定出20个蛋白质.结论:找到并鉴定了一组肾阴虚证标志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功能在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了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
作者:李俊丽;李涢;刘铭福;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前医疗广告及互联网宣传说可以治愈中风后遗症,经临床观察及环顾周围病人发现,仍有一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出现.那么中风后遗症到底能否再治愈?中风病是否遗留后遗症,主要与病变部位和出血的量或梗塞的面(体)积有关;其次与是否积极、合理、规范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腔隙状态的病灶及小中风者,部分患者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后遗症是很难再治愈的,若能治愈则不称其为后遗症了.后遗症时期的药物治疗可以说效果不著,而康复、功能锻炼只能维持肌肉不萎缩,增加生活能力,增加抵抗力,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后遗症.
作者:王真;金栋;黄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命门相火学说是引火归元的理论基础,广义的火不归元有阴虚和阳虚之别,阳虚火浮有戴阳和格阳、失位之分;狭义的火不归元范围是单指阳虚浮火的证候.本文简要论述了引火归元的理法方药沿革与常用方药析义,还展开自我体会即温阳和滋阴结合配伍、莫忘厚土敛火和肾阳微虚者亦有浮火.
作者:王勇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的疗效.方法:将80例药流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逐瘀荡胞饮,对照组40例服用益母草膏,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28例治愈,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疗效满意.
作者:陈冬梅;朱文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褚玉霞教授治疗的368例先兆流产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益气健脾、养血、清热、止血、理气、和胃、宁心安神、润肠通便9大类.结论:补肾健脾、养阴清热基础上随症加减是褚师治疗先兆流产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9大类27味.
作者:王祖龙;李晖;孙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湿热证与肾脏病密切相关,这在肾病学界已经成为共识.中医工作者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湿热与肾脏病的关系,如时振声认为湿热是肾病产生的病理因素之一,拟滋肾清热利湿汤、滋肾化瘀清利汤等治疗肾病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等[1].另有作者探讨了IgA肾病湿热证与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2].
作者:于大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合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中药合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大伟;徐英敏;高希言;陈亮;张海山;朱敬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严重疾患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寻求到治病之法,已成为现代医家当务之急.现就从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及其治疗方面做一简要论述,以期交流.
作者:王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笔者自2002年-2008年运用川芎嗪治疗临床一些疑难病证,如突发性耳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冠心病等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回顾如下.1 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听力突出下降,1 ~2d内听力下降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耳聋.
作者:王自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病是由于视神经发生退行性变,致使视神经乳头颜色变为苍白并出现浅凹陷,与中医学“专盲”“视瞻昏渺”等病类似.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患眼外观端好,翳障气色.惟患者自觉视力减退,起初仅觉事物蒙昧不清,或烟钱阴影一片,逐日加重.若历久失治,视力严重障碍,茫茫无所见.眼底检查所见以视神经乳头颜色变浅,甚至苍白,视网膜血管正常或变细为主要特征.本病主要病因历代医家常以肾论之,然临床所见青盲患者,多由于外感风邪或气血不足,或肝阳上亢引起,导致脉络瘀塞或精津亏损,目失濡养,渐而不见.
作者:张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从来源、生理及病理基础、理论依据、所属方剂、药物配伍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培土生金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蛇蜕,又名蛇壳、龙衣、青龙衣.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多种蛇类蜕下的干燥皮膜,性味咸、甘、平.《名医别录》上说本品无毒,《本草纲目》上也称无毒,久煎尤良,《药性论》上说有毒,药理实验证实本品毒性极低(《中华本草》),临床实验观察,本药药效甚佳,却示见毒性,毒性定为微毒更合适,孕妇忌用(《本草纲目》).《中华本草》上说蛇蜕功效: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现代临床中药学》引用《本草纲目》指出本品用于:惊痫、癫疾、瘛疭、弄舌摇头、白癜风、角膜斑翳、木舌、垂舌、恶疮、痔漏、疥癣等.
作者:贺保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诊断标准[1],将符合要求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3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患者触觉、跟腱反射及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SNCV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组间触觉、跟腱反射的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体征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体征疗效痊愈率为7.4%,显效率为14.8%,有效率为29.7%,总有效率为51.9%,对照组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7.7%,有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61.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双侧腓肠神经SNCV、右侧正中神经SNCV治疗前后自身、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项目分别自身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疗效.
作者:葛近峰;林育红;汪莹;何爱芳;宁子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五苓散治疗老年高血压痛水饮内停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得到证实;同时也体现了中医经方方证相应的特色.
作者:王晓媛;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量.八纲辨证、气血精津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都是中医临床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属性(定性)及程度(定量)的方法,并以此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取得好的疗效而言,定性是基础,定量是关键.
作者:周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经系统整理古籍中疫病有关论述,并结合1949~2010年现代对疫病的研究文献发现,对于疫病的概念有疫病与瘟疫,温疫与瘟疫不分的现象.故本文从古代文献入手,梳理各时期疫病的概念演化,明确疫病的概念及分类,并分别对各类疫病定义,以从概念上展现疫病主体特征.
作者:江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狂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关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将狂症分为宋前、金元明、清3个历史时期,对其治疗癫症的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所选文献本文所查阅的文献上至《内经》,下至清末民国初年,文献包括综合性医著、方书、本草、医案、医论、医话、经验医籍等,总计参考古代相关著作252部.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漆文化历史悠久、博大浓重,它通过髹漆、漆画、漆器等形式影响和渗透到社会的各个层面,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漆文化的繁荣与普及,也涉及到中医学领域,医学家们研究漆对人体的危害与防治方法,应用漆类药物来治疗疾病、养生保健等.本文从政治、经济及漆文化的繁荣发展与变化入手,以全新的医学视角,审视其对中医学的重大影响,论述漆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免疫学、本草学、方剂学、中医治疗学、防腐医学等的促进作用.
作者:王琳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