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大君
为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狂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关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将狂症分为宋前、金元明、清3个历史时期,对其治疗癫症的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所选文献本文所查阅的文献上至《内经》,下至清末民国初年,文献包括综合性医著、方书、本草、医案、医论、医话、经验医籍等,总计参考古代相关著作252部.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中药麻黄汤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诱发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在其构成中麻黄具有保护胰岛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方法:探讨麻黄及其主要成分的Alkaloid、Alkaloid包含的L-ephedrine对上述相同模型(STZ糖尿病小鼠)的影响.结果:揭示了麻黄的Alkaloid及L-ephedrine对STZ所诱发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揭示L-ephedrine是麻黄的高血糖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根据组织学的进一步探讨,麻黄提取物、Alkaloid及L-ephedrine能促进由于STZ而致的变性胰岛的再生,由aldehyde-fuchsin染色而确认出现的胰岛内的B细胞的增加[1].揭示麻黄及其成分对高血糖抑制作用机制之一,由于麻黄及其成分促进了变性胰岛的再生[2],推测通过此机制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从而改善了糖尿病的各种症状.
作者:修丽梅;刘继前;尚宪荣;三蒲亮;小林崇雄;宋清华;张凤霞;丁宗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基于目前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成果,提出在其研制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关键问题:确定目的是构建中医证候量表的前提;中医概念操作化及理论框架是构筑中医证候量表的核心;对条目池内涵准确描述和分级量化是建立证候量表的基础;中医四诊指标对证候诊断的权重、证候诊断是技术难点;明确中医量表与西医量表的区别.实现病证的量化诊断,探讨证候组合规律,促进证候规范化,是引入量表所尝试要解决的问题.
作者:陈家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五苓散治疗老年高血压痛水饮内停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得到证实;同时也体现了中医经方方证相应的特色.
作者:王晓媛;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HIV/AIDS患者的主要症状和证候类型.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被调查者按照统一标准填写《艾滋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临床资料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其主要症状和证候特点.结果:通过对54个主观症状进行因子分析,共提取出18个公因子并结合碎石图,得到4个主公因子分别为气虚因子、湿热因子、气逆因子和气滞因子.结论:河南HIV/AIDS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脾气虚弱证为主,兼有湿热蕴结证和气滞证,其病位以脾为主,涉及肾、肝、胃、心、肺等多个脏腑.
作者:刘婷婷;田峰;古求知;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失眠是指无法入睡或无法保持睡眠状态,导致睡眠不足,属中医学“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等范畴,其中以营卫不和证者居多,西医多采用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及镇定安眠类药物给予治疗,具有费用大、时间长、不良反应多等缺点.笔者在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综合调和阴阳营卫气血,达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朱红兵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的疗效.方法:将80例药流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逐瘀荡胞饮,对照组40例服用益母草膏,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28例治愈,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疗效满意.
作者:陈冬梅;朱文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蛇蜕,又名蛇壳、龙衣、青龙衣.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为多种蛇类蜕下的干燥皮膜,性味咸、甘、平.《名医别录》上说本品无毒,《本草纲目》上也称无毒,久煎尤良,《药性论》上说有毒,药理实验证实本品毒性极低(《中华本草》),临床实验观察,本药药效甚佳,却示见毒性,毒性定为微毒更合适,孕妇忌用(《本草纲目》).《中华本草》上说蛇蜕功效:祛风、定惊、解毒、退翳.《现代临床中药学》引用《本草纲目》指出本品用于:惊痫、癫疾、瘛疭、弄舌摇头、白癜风、角膜斑翳、木舌、垂舌、恶疮、痔漏、疥癣等.
作者:贺保卫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变化及证候动态演变.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2次腹腔注射STZ各35mg/kg,并连续采集2组大鼠表征及理化指标.结果:模型大鼠FBG、TG、TC、OGTT等明显升高.在2次注射STZ后1~4周出现活动次数增加、背温升高、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6~10周出现活动次数减少、毛潮湿、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结论:模型大鼠在2次STZ注射后1~4周为阴虚内热证型,6-10周为气阴两虚证型.
作者:吴晏;韩静;黄黎明;郭淑贞;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医家传记是以医学人物为主线的医学史书,是医学史的重要内容,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及重要的人文和史鉴价值.指出医家传记的史学属性和一般分类.提出在对传统医家传记的回顾和剖析的基础上,继承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内史与外史相结合,将医家回归到历史情景之中,借鉴人类学方法,写出有时代特色的医家传记——具有新视角、新方法、资料新、体例有继承有发展、观点新、结论新、成果形式多样等特点.
作者:朱建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气滞症胃脘痛患者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汤口服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64倒(60.38%),显效15例(14.15%),有效12例(11.32%),无效15例(14.15%),总显效率为74.53%,总有效率为85.8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显效率76.47%,总有效率82.35%;消化性溃疡显效率73.91%,总有效率86.96%;功能性消化性不良显效率73.08%,总有效率88.46%.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治愈63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显效率为73.58%,总有效率86.79%.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对气滞证胃脘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艳东;赵全利;孙凯群;张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中西医诊断标准[1],将符合要求的65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其中治疗组33例采用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尼莫地平片治疗,观察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2组中医证候变化情况;患者触觉、跟腱反射及肌电图检测周围神经SNCV的变化情况,并观察其药物安全性.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医证候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体征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但2组间触觉、跟腱反射的疗效比较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体征总积分治疗前、后自身对照,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照组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2组间治疗前后积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2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值比较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体征疗效评价治疗组临床体征疗效痊愈率为7.4%,显效率为14.8%,有效率为29.7%,总有效率为51.9%,对照组痊愈率为0,显效率为7.7%,有效率为53.8%,总有效率为61.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及对照组双侧腓肠神经SNCV、右侧正中神经SNCV治疗前后自身、组间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试验前后三大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安全性项目分别自身对照、组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有很好疗效.
作者:葛近峰;林育红;汪莹;何爱芳;宁子秀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白附片对健康大鼠及肾阳虚证模型大鼠心电、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差异.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和肾阳虚证模型组,每组各自用5个梯度浓度的白附片醇提物连续灌胃14d.描记大鼠心电图,记录心率(BPM)、峰-峰值(P-P)及心律失常情况,光镜观察心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的BPM加快、P-P增大及心律失常发生,随着剂量的增加,模型大鼠BPM加快的幅度较小,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心脏病理形态改变,同一剂量时,模型大鼠的改变程度较轻.结论:白附片对健康和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与剂量相关,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反应较轻.
作者:谭勇;李健;吕诚;肖诚;许少华;杨静;赵宏艳;鞠大宏;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褚玉霞教授治疗的368例先兆流产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益气健脾、养血、清热、止血、理气、和胃、宁心安神、润肠通便9大类.结论:补肾健脾、养阴清热基础上随症加减是褚师治疗先兆流产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9大类27味.
作者:王祖龙;李晖;孙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湿热证与肾脏病密切相关,这在肾病学界已经成为共识.中医工作者从不同侧面探讨了湿热与肾脏病的关系,如时振声认为湿热是肾病产生的病理因素之一,拟滋肾清热利湿汤、滋肾化瘀清利汤等治疗肾病蛋白尿、血尿、尿路感染等[1].另有作者探讨了IgA肾病湿热证与肾组织病理改变的关系[2].
作者:于大君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委中穴的现代疾病谱.方法:在中国知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2次检索记录委中文献量,对比分析得出委中的一级疾病、二级疾病和少用疾病.结果:近70年来,有14358篇文献涉及到委中,有582种疾病、症、证与委中有关,文献使用频次在1%以上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12种,文献使用频次在0.5%至1%的有骨折、发热等14种.结论:推荐委中穴的一级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作者:卜彦青;杜广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文化研究的现状及问题主要有:着眼文化的中医文化研究较多,时代亟需立足中医的系统中医文化研究;对于中医文化是中医学的主体部分、实力部分的认识研究高度、深度不够;中医学被肢解,核心价值被分解.当前中医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和方向有:立足中医学的中医文化系统研究;中医文化的内核(核心价值体系、普世价值观)研究;中医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特别是中医文化在当前对于医学的意义,对现代科学研究思想方法的影响以及对于“科学”标准科学化的意义,对于中国人自然观、生命观、生活观的影响和意义,对于发展观以及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及国际化的意义,对于中华民族、中国人特质基因(思想思维、气质行为等)构成的意义.
作者:郑晓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前医疗广告及互联网宣传说可以治愈中风后遗症,经临床观察及环顾周围病人发现,仍有一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出现.那么中风后遗症到底能否再治愈?中风病是否遗留后遗症,主要与病变部位和出血的量或梗塞的面(体)积有关;其次与是否积极、合理、规范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腔隙状态的病灶及小中风者,部分患者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后遗症是很难再治愈的,若能治愈则不称其为后遗症了.后遗症时期的药物治疗可以说效果不著,而康复、功能锻炼只能维持肌肉不萎缩,增加生活能力,增加抵抗力,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后遗症.
作者:王真;金栋;黄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通过观察补益营卫对衰老皮肤胶原的影响,探讨补益营卫延缓皮肤衰老的深层次机制.方法:利用D-半乳糖120mg/( kg·d)皮下注射制造小鼠皮肤衰老模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图像分析系统评价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衰老皮肤中的表达.结果:造模后bFGF表达水平显著降低,与正常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补益营卫后,高剂量组bFGF水平显著增加,与正常组、模型组、VE组、低剂量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5,P<0.001,P<0.05,P<0.05),中、低剂量组、VE组均使下降的bFGF基本回升至正常水平.结论:补益营卫能够延缓皮肤衰老.
作者:周小平;马艳红;傅延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属于中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等.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较多,有遗传缺陷、感染、母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等,而西医多采用黄体酮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有许多精辟的阐述,认为肾虚是引起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就从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出发,运用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张鹏;秦红;刘寨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