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麻黄及其成分对糖尿病改善的探讨

修丽梅;刘继前;尚宪荣;三蒲亮;小林崇雄;宋清华;张凤霞;丁宗铁

关键词:麻黄, 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再生
摘要:目的:探讨中药麻黄汤对链脲佐菌素(STZ)所诱发的糖尿病小鼠的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在其构成中麻黄具有保护胰岛及改善糖耐量的作用.方法:探讨麻黄及其主要成分的Alkaloid、Alkaloid包含的L-ephedrine对上述相同模型(STZ糖尿病小鼠)的影响.结果:揭示了麻黄的Alkaloid及L-ephedrine对STZ所诱发的糖尿病小鼠高血糖具有抑制作用.结论:揭示L-ephedrine是麻黄的高血糖抑制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根据组织学的进一步探讨,麻黄提取物、Alkaloid及L-ephedrine能促进由于STZ而致的变性胰岛的再生,由aldehyde-fuchsin染色而确认出现的胰岛内的B细胞的增加[1].揭示麻黄及其成分对高血糖抑制作用机制之一,由于麻黄及其成分促进了变性胰岛的再生[2],推测通过此机制使胰岛素的分泌增加,从而改善了糖尿病的各种症状.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疫病概念考

    经系统整理古籍中疫病有关论述,并结合1949~2010年现代对疫病的研究文献发现,对于疫病的概念有疫病与瘟疫,温疫与瘟疫不分的现象.故本文从古代文献入手,梳理各时期疫病的概念演化,明确疫病的概念及分类,并分别对各类疫病定义,以从概念上展现疫病主体特征.

    作者:江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疏血通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病程中常见、发病率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惟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培土生金”法之探讨

    从来源、生理及病理基础、理论依据、所属方剂、药物配伍及临床应用等方面,对培土生金法进行了深入探讨.

    作者:杨丽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慢性肝病化瘀八法及其遣方用药

    慢性肝病系指以现代解剖形态学为基础的肝脏官器的慢性疾病,与中医的胁痛、黄疸、“积证”、痰饮(浊)、“气满”、“肝癖”、湿阻、癥瘕、鼓胀等病证相类似.根据辨证属于血瘀的基础,论述了行气化瘀、益气化瘀、养血化瘀、凉血化瘀、通络化瘀、祛痰化瘀、攻下化瘀、理水化瘀等八则治法及其相关方剂的应用.进一步强调以辨证为前提,方随法出,以方统药,使理法方药环环紧扣,一以贯之.

    作者:陈超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补中益气汤临床应用举隅

    补中益气汤为金元四大家之一李东垣所创,首载于《脾胃论》.由炙甘草、当归、黄芪、人参、白术、陈皮、柴胡、升麻组成.具有补中益气,调理脾胃,升阳举陷之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气虚下陷引起的各种疾病.笔者近年来在临床上,综上方之意,运用该方加减治疗气虚病证,疗效满意.现择其5例介绍如下.

    作者:丁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40例

    目的:观察中药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的疗效.方法:将80例药流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逐瘀荡胞饮,对照组40例服用益母草膏,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28例治愈,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疗效满意.

    作者:陈冬梅;朱文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内经》与后世对阴阳盛衰而为内外寒热证的认识

    《素问·调经论》日:“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论与后世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古今含义不尽相同,现从概念、病机及治法上做一区别认识.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跟师刘继祖学习经方偶得

    吾师刘继祖谙熟四大经典,尤对《伤寒》钟爱至深,信手捻来,诵之朗朗,如行云流水.用之更是挥洒自如,常起沉涸于桴鼓间.名医希恕曾云:“学习《伤寒》,如同一生爬喜马拉雅山一样,爬一段就会有新的体会,始终认为未爬到顶峰.”可见《伤寒》之意味深长.吾师多次教导,读《伤寒》,尊诵如经,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学习经典可以培养良好的中医思维,其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跟师偶得,虽不能尽表师之医理,余以小得以资自我激励.

    作者:安乐君;刘佰林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试析《诸病源候论》之精神疾病

    笔者据其祖父辈研治精神疾病之资料并结合其多年临床所察,以临床实际为准,就《诸病源候论》所记述的精神疾病做一探析.认为巢氏能察觉到体质因素和情志因素对神经症形成之作用,并首倡精神发育迟滞由先天或后天因素形成等,是值得称许的.然受时代的限制,将不少的精神疾病发病识为“风邪”或“鬼神”所致,是不妥的.

    作者:丁德正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加昧柴胡疏肝汤治疗气滞证胃脘痛106例

    目的:观察自拟方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气滞症胃脘痛患者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汤口服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64倒(60.38%),显效15例(14.15%),有效12例(11.32%),无效15例(14.15%),总显效率为74.53%,总有效率为85.8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显效率76.47%,总有效率82.35%;消化性溃疡显效率73.91%,总有效率86.96%;功能性消化性不良显效率73.08%,总有效率88.46%.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治愈63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显效率为73.58%,总有效率86.79%.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对气滞证胃脘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艳东;赵全利;孙凯群;张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医学关于妇女睡眠及睡眠障碍的认识

    女性在不同生理阶段有着不同的生理特点.在女性的各个时期,她们的睡眠会发生一些生理性的改变,特别是女性的月经期、怀孕期、产褥期、更年期的特殊阶段,会因各种原因而出现一过性或阶段性的睡眠障碍.本文根据古今文献,就女性睡眠生理和睡眠障碍的中医认识加以论述,以飨读者.

    作者:周立美;刘艳骄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五运六气基本原理探讨

    五运六气是以阴阳、五行、干支等为纲目,融合自然、生命多领域知识形成的中医理论,用以阐释自然、生命与疾病的时间规律,见于唐代王冰次注《素问》,堪称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三因制宜辨证论治思维的具体体现.尽管五运六气的理论表述局限于中运、主客运、主客气、司天在泉等传统形式,但其理论实质是多角度、多层次运动变化特性的层析与集合,以常、变、异描述,源于古人对自然与人体变化规律的观察和提炼.本文拟透过繁复古奥的五运六气格局推演表象,探讨其可为理解和应用的基本原理,以期架起沟通的桥梁.

    作者:杨威;于峥;刘寨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中风后遗症能否再治愈探讨

    目前医疗广告及互联网宣传说可以治愈中风后遗症,经临床观察及环顾周围病人发现,仍有一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出现.那么中风后遗症到底能否再治愈?中风病是否遗留后遗症,主要与病变部位和出血的量或梗塞的面(体)积有关;其次与是否积极、合理、规范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腔隙状态的病灶及小中风者,部分患者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后遗症是很难再治愈的,若能治愈则不称其为后遗症了.后遗症时期的药物治疗可以说效果不著,而康复、功能锻炼只能维持肌肉不萎缩,增加生活能力,增加抵抗力,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后遗症.

    作者:王真;金栋;黄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委中穴现代疾病谱

    目的:探讨委中穴的现代疾病谱.方法:在中国知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2次检索记录委中文献量,对比分析得出委中的一级疾病、二级疾病和少用疾病.结果:近70年来,有14358篇文献涉及到委中,有582种疾病、症、证与委中有关,文献使用频次在1%以上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12种,文献使用频次在0.5%至1%的有骨折、发热等14种.结论:推荐委中穴的一级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作者:卜彦青;杜广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基于文献临床实验研究探讨眼针疗法的理论基础——眼络于脑,通调脏腑

    目的:眼针疗法应用于临床近40年,疗效确切,本文欲探讨其理论基础,更好为临床服务.方法:挖掘古代文献,综述眼针临床及实验研究资料,结合笔者多年从事眼针疗法研究体会.结果:通过经络系统将眼与脑,眼与脏腑密切联系,既可观察白睛脉络颜色、形态变化以诊断疾病,又可于眼针穴区施术治疗疾病.结论:眼络于脑,通调脏腑.

    作者:王鹏琴;鞠庆波;周鸿飞;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固肾安胎丸治疗肾虚型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研究

    先兆流产是妊娠期的常见病、多发病,它属于中医学的胎漏、胎动不安范畴,主要表现为妊娠期间出现腰酸腹痛、胎动下坠、或阴道少量流血等.引起先兆流产的原因较多,有遗传缺陷、感染、母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因素等,而西医多采用黄体酮治疗,效果不甚满意.中医学对先兆流产的认识有悠久的历史,对其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等方面有许多精辟的阐述,认为肾虚是引起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病机.本文就从先兆流产的主要病因出发,运用固肾安胎丸治疗先兆流产12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红梅;张鹏;秦红;刘寨华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白附片对健康及肾阳虚模型大鼠心电图及心肌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

    目的:观察白附片对健康大鼠及肾阳虚证模型大鼠心电、心肌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差异.方法:8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健康组和肾阳虚证模型组,每组各自用5个梯度浓度的白附片醇提物连续灌胃14d.描记大鼠心电图,记录心率(BPM)、峰-峰值(P-P)及心律失常情况,光镜观察心脏病理形态改变.结果: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的BPM加快、P-P增大及心律失常发生,随着剂量的增加,模型大鼠BPM加快的幅度较小,心律失常发生率较低;白附片使健康和模型大鼠心脏病理形态改变,同一剂量时,模型大鼠的改变程度较轻.结论:白附片对健康和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与剂量相关,肾阳虚模型大鼠的心脏毒性反应较轻.

    作者:谭勇;李健;吕诚;肖诚;许少华;杨静;赵宏艳;鞠大宏;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针灸中药并用治疗产后尿潴留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合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中药合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大伟;徐英敏;高希言;陈亮;张海山;朱敬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浅谈中医“火神派”

    “火神派”注重人体阳气,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以辨证结论为用药依据,临证善辨阳虚,用药长于温热,但绝非如许多医家所批评的那样理论偏颇,临证只见阳虚,用药惟知温热,而是在辨识寒热真假方面有独到见解,能够勘破假热,独识真寒.

    作者:李楠;万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 五苓散治疗老年高血压病水饮内停证探讨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老年病之一,五苓散治疗老年高血压痛水饮内停证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并通过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得到证实;同时也体现了中医经方方证相应的特色.

    作者:王晓媛;李浩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