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艳东;赵全利;孙凯群;张威
笔者自2002年-2008年运用川芎嗪治疗临床一些疑难病证,如突发性耳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冠心病等取得较好的疗效,特回顾如下.1 突发性耳聋诊断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1]:(1)听力突出下降,1 ~2d内听力下降到高峰多为单耳发病或伴耳鸣、眩晕;(2)常有恼怒、劳累、感寒等诱因;(3)耳部检查:鼓膜多无明显变化,或有鼓膜混浊;(4)听力检查呈感音神经性耳聋.
作者:王自斌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索十二经特定穴之现代神经解剖、生理学机理.方法:基于传统中医针灸学腧穴理论和现代医学神经解剖、生理知识,探索二者之间的联系.结果与结论:传统中医针灸学关于十二经特定穴的理论是古代医学医疗实践的真实记录,它具有坚实的现代医学神经科学的结构和功能基础.
作者:刘智斌;牛文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为探讨中医古代文献中治疗狂症的方药配伍规律,推论与之相关的病因病机和证治规律,笔者结合文献分析,将狂症分为宋前、金元明、清3个历史时期,对其治疗癫症的方药进行数理统计学分析,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所选文献本文所查阅的文献上至《内经》,下至清末民国初年,文献包括综合性医著、方书、本草、医案、医论、医话、经验医籍等,总计参考古代相关著作252部.
作者:徐天朝;苏晶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素问·调经论》日:“经言阳虚则外寒,阴虚则内热,阳盛则外热,阴盛则内寒.”其论与后世所说的“阳虚则寒,阴虚则热”,“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古今含义不尽相同,现从概念、病机及治法上做一区别认识.
作者:郭文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前医疗广告及互联网宣传说可以治愈中风后遗症,经临床观察及环顾周围病人发现,仍有一部分中风后遗症患者出现.那么中风后遗症到底能否再治愈?中风病是否遗留后遗症,主要与病变部位和出血的量或梗塞的面(体)积有关;其次与是否积极、合理、规范的治疗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如果不是腔隙状态的病灶及小中风者,部分患者会遗留程度不同的后遗症.后遗症是很难再治愈的,若能治愈则不称其为后遗症了.后遗症时期的药物治疗可以说效果不著,而康复、功能锻炼只能维持肌肉不萎缩,增加生活能力,增加抵抗力,但并不能完全治愈后遗症.
作者:王真;金栋;黄素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本文讨论了伏邪致病的本质,并通过伏邪理论探讨脾胃病复发的特点.脾虚为本,湿热、痰浊、瘀血、邪毒为标;脾虚是导致伏邪的前提和基础,真正的伏邪则是湿热、痰浊、瘀血、邪毒等内停于脾胃.
作者:王颖怡;林燕;李兴广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委中穴的现代疾病谱.方法:在中国知网医药卫生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分2次检索记录委中文献量,对比分析得出委中的一级疾病、二级疾病和少用疾病.结果:近70年来,有14358篇文献涉及到委中,有582种疾病、症、证与委中有关,文献使用频次在1%以上的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12种,文献使用频次在0.5%至1%的有骨折、发热等14种.结论:推荐委中穴的一级疾病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等.
作者:卜彦青;杜广中 刊期: 2011年第10期
中医治疗疾病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辨证的内涵,一为定性,二为定量.八纲辨证、气血精津液辨证、六经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经络辨证,都是中医临床分析、确定患者疾病属性(定性)及程度(定量)的方法,并以此确定正确治疗方案.对取得好的疗效而言,定性是基础,定量是关键.
作者:周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苦参碱(MT)诱导人结肠腺癌细胞株SW480凋亡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MT处理人结肠腺癌细胞株SW480,分别通过MTT法检测MT对SW48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光镜观察、Hochest 33258荧光染色观察MT对SW480细胞变化的影响,Annexin V -FITC法检测MT对SW480细胞凋亡的影响,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T对SW480细胞中Caspase3、Bcl-2 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MT对体外培养的SW480细胞增殖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诱导其发生凋亡,其作用呈剂量和时间依赖性,48 h IC50=0.70mg· mL -1;光镜观察显示,凋亡细胞变圆,体积缩小,Hochest 33258荧光强染;经MT作用的SW480细胞,其Bcl-2表达低于正常组,Caspase3表达则显著高于正常组.结论:MT在体外能抑制SW480细胞的增殖并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凋亡有关.
作者:唐学敏;焦河玲;朱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比较研究左金丸与反左金的作用差异.方法:选用SD大鼠将厚朴、枳实、大黄以3:3:2比例制成1g/ml水煎剂,隔日灌胃1次,剂量为10g/kg体重,同时隔日喂饲造成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进行肛门直肠内压力测定,比较组间差异并重点考察了左金丸和反左金丸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脑及胃肠组织c-fos阳性表达的影响.结果:反左金丸能明显改善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动物的状态,降低直肠内压力变化值,且能显著降低胃寒证模型动物脑及胃肠组织中c-fos的阳性表达,而左金丸的作用不明;吴茱萸能表现出与反左金丸相似的药理作用,而单味黄连的作用不明显.结论:左金丸及反左金丸对寒性功能性胃肠疾病模型的作用差异与方剂药物组成的寒热属性有关.
作者:冯淑怡;崔海峰;杨威;周艳华;黄颖;孙明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 DPN)是糖尿病病程中常见、发病率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笔者采用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周惟强 刊期: 2011年第10期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及生命的严重疾患之一,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改变,其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寻求到治病之法,已成为现代医家当务之急.现就从中医对肿瘤的认识及其治疗方面做一简要论述,以期交流.
作者:王悦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中药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的疗效.方法:将80例药流不全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服用中药逐瘀荡胞饮,对照组40例服用益母草膏,2组均以5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28例治愈,显效11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7.50%;对照组治愈19例,显效15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85.00%,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逐瘀荡胞饮治疗药物流产不全疗效满意.
作者:陈冬梅;朱文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大鼠的表征变化及证候动态演变.方法:将40只SD大鼠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模型组高脂饲料喂养4周后2次腹腔注射STZ各35mg/kg,并连续采集2组大鼠表征及理化指标.结果:模型大鼠FBG、TG、TC、OGTT等明显升高.在2次注射STZ后1~4周出现活动次数增加、背温升高、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6~10周出现活动次数减少、毛潮湿、舌红少津等比率升高.结论:模型大鼠在2次STZ注射后1~4周为阴虚内热证型,6-10周为气阴两虚证型.
作者:吴晏;韩静;黄黎明;郭淑贞;王伟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火神派”注重人体阳气,以阴阳为辨证纲领,以辨证结论为用药依据,临证善辨阳虚,用药长于温热,但绝非如许多医家所批评的那样理论偏颇,临证只见阳虚,用药惟知温热,而是在辨识寒热真假方面有独到见解,能够勘破假热,独识真寒.
作者:李楠;万芳 刊期: 2011年第10期
房定亚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长期从事风湿病及内科杂病诊治,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及思路,现整理如下.
作者:杨怡坤;温艳东;曹玉璋;房定亚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针灸中药合用治疗产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54例采用针刺法治疗,治疗组60例采用针灸中药治疗.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93%,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1.67%,2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灸中药合用能显著提高产后尿潴留的治疗效果.
作者:张大伟;徐英敏;高希言;陈亮;张海山;朱敬云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总结褚玉霞教授治疗先兆流产的用药经验.方法:收集褚玉霞教授治疗的368例先兆流产患者资料,采用频率、频数以及指标聚类分析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7味药使用频率>10%;聚类分析法将药物聚为补肾、益气健脾、养血、清热、止血、理气、和胃、宁心安神、润肠通便9大类.结论:补肾健脾、养阴清热基础上随症加减是褚师治疗先兆流产常用的方法,常用药物9大类27味.
作者:王祖龙;李晖;孙红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观察自拟方加味柴胡疏肝汤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6例气滞症胃脘痛患者给予加味柴胡疏肝汤口服2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临床治愈64倒(60.38%),显效15例(14.15%),有效12例(11.32%),无效15例(14.15%),总显效率为74.53%,总有效率为85.85%.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显效率76.47%,总有效率82.35%;消化性溃疡显效率73.91%,总有效率86.96%;功能性消化性不良显效率73.08%,总有效率88.46%.中医证候疗效:临床治愈63例,显效15例,有效14例,无效14例,显效率为73.58%,总有效率86.79%.结论:加味柴胡疏肝汤对气滞证胃脘痛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温艳东;赵全利;孙凯群;张威 刊期: 2011年第10期
目的:基于方证相应学说,运用蛋白质组学技术探寻肾阴虚证的标志蛋白,以期在蛋白质表达水平找到肾阴虚证的物质基础,进而阐述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方法:将昆明系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老年肾虚证模型组、左归饮组与青年正常对照组3组,对其肝、肾、睾丸组织蛋白质提取液及血清分别进行蛋白质双向电泳并对电泳图谱进行分析,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和Wstern-blot验证.结果:找出左归饮调节纠正的蛋白质点24个,质谱鉴定出20个蛋白质.结论:找到并鉴定了一组肾阴虚证标志蛋白质,根据蛋白质的功能在蛋白质表达水平初步探讨了肾阴虚证的发生机理.
作者:李俊丽;李涢;刘铭福;张杰 刊期: 2011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