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阳;吴学宾
临床从脾论治肝硬化腹水有良好的疗效,本文试阐述从脾论治的理论基础、证治特点和临床运用.
作者:肖政华;王敏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索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方法.方法:试验人员经培训后,10人同步、盲法对黄柏等10味中药饮片和黄连解毒汤等6张小复方标准水煎剂以及小檗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溶液进行品味和打分及综合评价,并研究和建立标准化中药五味检验的方法.结果:(1)知母、黄柏、生栀子、生大黄、苦参、生黄芪、生晒参、淫羊藿、制附子、制吴茱萸等10味中药饮片五味检验结果多与2005《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所载近似,但有较为准确的程度刻画与区分;个别药物如淫羊藿、制附子以苦味为主,而非《药典》所载的辛、甘;(2)首次对黄连解毒汤、大黄附子汤、左金丸、参附汤、吴茱萸汤、疗本滋肾丸等6个小复方的五味进行了检验与刻画;(3)首次对菝葜皂苷元、小檗碱、栀子苷、大黄酚、大黄素、淫羊藿苷、乌头碱等7个中药有效组分进行了检验与刻画,发现这些组分多与其对应饮片的五味近似,惟大黄素、大黄酚未能检出生大黄的苦味,而菝葜皂苷元的苦味也远弱于知母.结论:所建立的中药五味的标准化检验方法能准确、客观、量化地检出中药、中药小复方和中药有效组分的五味,这对于验证已有中药五味及当代中药新药标准化研发是有益的.
作者:管冬元;方肇勤;潘志强;卢文丽;刘小美;梁超;吴中华;苟薇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初步探析治疗视疲劳中医方的配伍规律.方法:以《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为资料来源,按照选方标准把收集到的方剂采用用药频率统计、药物功效归类、配对筛选等方法进行分析归纳.结果:针对视疲劳证的特点,在配伍用药时涉及补虚药、解表药、清热等,不是药味的简单叠加,而是多类药的有机配伍,以滋阴补血解表为宗.
作者:章海风;陆红梅;路新国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前对越来越多的传统中药进行了挖掘和创新的应用,并已有很多成功的例子,但相对来说对它们的研究是薄弱的,尤其是安全性评价方面.本文拟就日见普遍人工养殖暹罗鳄进行这方面的探讨.鳄鱼从中医药历史使用来看鳄鱼血和内脏可以当作药物来治疗过敏、哮喘等疾病,也可以延年益寿,但食用鳄鱼血的安全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服用鳄鱼血对大鼠的肝肾功、血液值及血清生化值、免疫应答等方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服用鳄鱼血是安全的.
作者:王平;李伟琦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探讨黄连温胆颗粒对痰热扰心证失眠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根据(CCMD-3)诊断标准诊断为失眠症,中医辨证为痰热内扰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观察2组失眠患者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7个因子成分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及舒乐安定停减率并评定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2组痊愈、显效和总有效率均有显著差异(P<0.05);且治疗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黄连温胆颗粒是治疗痰热内扰证失眠的有效方剂.
作者:钱玉良;汪永胜;严冬;袁昌文;邓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危害较大的疾病,针刀治疗有一定优势.本文从针刀疗法力学平衡理论和经筋“束骨利关节”的作用入手,分析韧带力学变化在膝骨关节炎中的重要作用;并从韧带力学变化引起关节软骨细胞力学信号传导,终调控细胞内部基因表达,一步步分析针刀治疗膝骨关节炎的力学信号传导机制,为针刀基础研究、膝部经筋理论和膝骨关节炎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金晓飞;郭长青;刘福水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研究连云港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类型特点.方法:采用王琦教授9种标准化中医体质量表,对1232例纳入者的中医体质进行横断面研究,分析其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性别纳入者的体质差异.结果:平和质占0.2%,偏颇体质占99.8%,偏颇体质兼夹普遍存在,男女体质分布不同.结论:该地区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体质分布主要为阳虚质、气虚质和气郁质,兼夹体质现象普遍存在.
作者:乔寒子;邢厚恂;许红;张丽华;宁倩;黄文婷;桂吟哲;蔡业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本研究以形态学等检测技术,观察真武汤对肾阳虚型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组织的影响.方法:通过研究温补肾阳传统名方真武汤对肾阳虚慢性肾衰模型肾脏病理的影响,观察真武汤对肾功能的保护作用.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肾组织光镜观察可见肾小球充血、囊腔扩大、间质纤维组织增生及大量炎细胞浸润,肾小管呈代偿性扩张.真武汤组大鼠肾组织光镜观察可见病理损伤明显减轻.结论:肾阳虚型慢性肾衰模型大鼠肾组织病理可见明显损伤,真武汤能够使其逆转.
作者:宋伟;李明哲;关佳楠;刘芳;乔春红;赵甲秀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耳鸣耳聋是耳鼻喉科常见的难治疾病,随着科室间的联系增强,针灸科近年来此类病人增多且疗效相对较佳.笔者研读《黄帝内经》的同时,结合老师的临床经验,将针灸治疗耳鸣耳聋的原则总结为“辨病辨经辨证”,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和提高疗效.
作者:许辛寅;江钢辉;沈创鹏;任玉乐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伴随着中医证候客观化、规范化研究进程,量表概念渐被引入.尤其本世纪初开始,严格按照量表研制程序制备中医四诊信息和病证量表的工作方兴未艾.本文对目前国内中医四诊信息和证候量表的研制工作作一探讨,以资借鉴.
作者:王少贤;陈家旭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保证“基于临床科研一体化技术平台的中风等疾病中医药临床诊疗研究”的数据完整准确、高度结构化和利于分析,首先对于不同医院的电子病历进行模板审核、数据录入、合并解析.其次经过ETL转换、合并、抽取等过程,实现对各家医院的数据整合,保证数据完整、准确,及时导入细节数据仓库.通过人工和工具筛查并修改数据,终取得高质量的可用于数据挖掘的数据,为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的理念目标服务.
作者:宋红梅;刘保延;何丽云;张润顺;周雪忠 刊期: 2011年第12期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简称慢淋( chronic lymphocytic leukemia,CLL)是一种克隆性疾病,以CD5+的B细胞在外周血、骨髓、肝、脾、淋巴结中大量增殖为特征.本病老年人多见,80%的患者>60岁.过去认为CLL在我国发生率较低,而欧美国家发病率高,随着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其总数呈增长趋势.因此,探求中西医结合治疗CLL的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于阳;吴学宾 刊期: 2011年第12期
风证是中医学独有的名词,具体可分为“内风”与“外风”两种.其形成的原因复杂,传统观念认为风证责之于肝,内经亦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但本项研究表明风证的形成多有脾胃内伤,而后风证发作.因此本文侧重于脾虚生风的论述.
作者:蒋筱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效果和机理.方法:选择门诊痔疮患者244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以中药熏洗坐浴,对照组用1∶5000PP液熏洗坐浴.结果:应用Ridit检验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治疗组总有效率93.44%,对照组总有效率68.03%.结论:中药熏洗坐浴治疗痔疮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炯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从体质因素和疾病因素角度阐述中风日久必“虚”的原因,提出“瘀血”、“痰湿”、“气郁”3个病理产物中,瘀血为主为先、夹痰夹郁、相互影响,提出“补虚通络”治则,强调恢复期(6个月内)法用“从虚从瘀、重在化瘀”,中风后遗症期(6个月之后)法用“从虚从瘀、重在补虚”,归纳出从“脾胃”论治中风恢复期和后遗症期可以体现中医标本兼治、因时制宜特色.
作者:刘刚;梁迪赛;周嘉澄;袁智先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为了从历史及哲学的角度分析2006年中医废存大辩论的根源,本文从中西医学对生命、健康和疾病的概念入手,讨论中国古典医学、老庄哲学对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影响,以及西方爱利亚学派、笛卡尔机械论、还原论和经验主义对现代生物医学的影响.从而认为对在不同哲学框架内建立的医学理论和实践进行比较和评价时,必须首先厘清各自的哲学前设,这决定了不同医学的理论和实践取向.
作者:高音;吕爱平 刊期: 2011年第12期
《仁斋直指方论》为南宋医家扬士瀛的代表著作,该书对痰论述颇丰,杨氏在前贤妙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践体悟,进一步总结出颇有特色的痰(病、证)理论,将痰和饮明确分开,并认为“痰为津液之异名”,痰(病、证)多端,亦可引起疼痛病患,在治疗上以“理气为上,调胃次之”为治疗大法,这都是不可多得的真知灼见,为后世医家明哲所借鉴.
作者:王国为;徐世杰 刊期: 2011年第12期
艾滋病中医药研究是目前研究热点之一.如何在现有阶段利用有限资源针对艾滋病防治中的中医药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是“十一五”以来各界关注的重点问题,文章将对此进行探讨,希望能进一步推动艾滋病中医药科研水平提高.
作者:刘志斌;丁红云;蒋自强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浙江平湖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常见中医体质类型血糖代谢状况.方法:采用王琦《中医体质分类研究》问卷对纳入对象进行方便抽样横断面现场调查并以5∶1比例随机抽样行OGTT检测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糖化血红蛋白、2h负荷血糖、计算HOMA-IR和HOMA-β指数.结果: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气虚兼阴虚质及气虚兼痰湿质为该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非糖尿病一级亲属常见中医体质类型;痰湿质组2hPG及气虚兼痰湿质组HbA1c水平分别与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组FINS、HOMA-IR及HOMA-β指数分别与其他四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质及气虚兼阴虚质组HOMA-3指数分别与其他组比较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阴虚质、痰湿质、气虚兼阴虚质及气虚兼痰湿质是该地区糖尿病发病高频、高危体质类型;阴虚质及气虚兼阴虚质的胰岛β细胞功能早期损伤和痰湿质及气虚兼痰湿质的胰岛素抵抗致胰岛β细胞代偿性高分泌可能是该四类体质的糖代谢特征.
作者:王文锐;倪海祥;魏佳平;姚实林;孙平;王彩萍;吕忠勤;何慧虹 刊期: 2011年第12期
《疫疹一得》全面反映了余师愚论治温疫的学术思想及临床成就,为后世温疫辨证论治理论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从辨运气之南政北政以定药之主宰,五运六气异常变化易发温疫,二火加临变衍为火毒温疫流行,治疫应明五运六气条件的影响及用药制方因时之运气条件等5个方面对余师愚运用运气规律论治温疫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现今研究传染性和流行性疾病的发生规律和防治策略具有重要指导价值和现实意义.
作者:岳冬辉;苏颖 刊期: 2011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