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原检测分析

陈晓龙;杨芸;黄志伟;夏志才;王辉;何军

关键词:H5N6, 实验室检测, 禽流感
摘要:目的 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 N6禽流感病例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为今后禽流感疫情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提供有效参照.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反应检测疑似病例和外环境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对NA基因片段采用一步法普通RT-PCR技术进行扩增.将阳性外环境标本和疑似病例标本送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参比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 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检测为H5N6亚型流感病毒.在13份农贸市场标本中,有2份H5 N6和H9N2亚型混合标本和1份H5 N6标本,5份H9N2亚型标本,1份H7亚型标本,1份H7和H9N2混合标本.其他标本均阴性.结论 经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一致鉴定,该患者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 N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关系

    目的 探讨痴呆患者的精神行为症状(BPSD)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的相互关系.方法 选择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痴呆患者152例,根据痴呆程度不同分为轻度痴呆组、中度痴呆组、重度痴呆组,另设健康对照组.使用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DR)评定患者痴呆的程度.分别进行铜蓝蛋白水平检测和简明精神症状评定量表(BPRS)评分,采用两因素方差分析精神行为症状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和痴呆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中度痴呆组和重度痴呆组的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低于健康对照组和轻度痴呆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痴呆程度不同,BPRS得分不同;血清铜蓝蛋白水平不同,BPRS得分不同;痴呆程度与血清铜蓝蛋白水平具有交互作用,当患者处于中度痴呆且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接近于0.18 g/L时,患者BPRS得分高.结论 痴呆患者精神行为症状的严重程度与痴呆程度和血清铜蓝蛋白水平有关,临床可通过评估痴呆程度和检测血清铜蓝蛋白水平综合判断精神行为症状,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

    作者:汤晨东;林勇;江红霞;费玉娥;李国荣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精子DNA碎片化指数2种方法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研究精子DNA完整性不同检测方法的区别,探讨使用精子染色质结构分析法(SCSA)和精子染色质扩散实验法(SCD)分析精子DNA碎片化率(DFI)结果的一致性.方法 分别用SCSA法和SCD法检测1 19例不育症患者精液的DFI值,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和配对t检验.结果 SCD法检测1 19例精液标本DFI均值为(15.4±8.9)%,SCSA法DFI均值为(14.2±7.3)%SCD法DFI值高于SCSA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SA法和SCD法相关性分析呈明显的线性正相关(r=0.816,P<0.01).结论 SCSA法与SCD法比较,其检测精子DFI结果具有一致性;但SCD法检测值普遍比SCSA法高.

    作者:白万凯;蔡蛟龙;杨洋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妊娠晚期孕妇无乳链球菌感染与耐药性变迁分析

    目的 对妊娠晚期孕妇生殖道分离的无乳链球菌常用抗菌药物耐药趋势做回顾性分析,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2011年1月-2016年11月待产孕妇生殖道标本分离出的细菌用VITEK 2 Compact分析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对红霉素耐药、克林霉素敏感或中介的菌株做D试验.结果 检出586株无乳链球菌,无万古霉素、头孢曲松、利奈唑胺和替加环素耐药菌株;对青霉素、氨苄西林和奎奴普汀/达福普汀高度敏感;对左氧氟沙星、红霉素、克林霉素及四环素平均耐药率分别为38.6%、75.3%、75.9%及85.5%,红霉素和克林霉素耐药率在2012年开始上升较快以后相对平稳,四环素耐药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呋喃妥因敏感性较高,耐药率缓慢上升.D试验阳性率为20.4%.结论 青霉素、氨苄西林可作为治疗无乳链球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对青霉素过敏要根据药敏结果选用红霉素和克林霉素,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可作为二线选择药物,重度感染可选用利奈唑胺、替加环素.

    作者:宋小华;应群华;楼秀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12例烧烫伤患者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耐药机制及同源性分析

    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黏质沙雷菌(CRSM)的耐药机制及同源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14年-2015年烧伤病区CRSM菌株12株,分析其耐药机制及同源性.结果 菌株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耐药率为100%,氟喹诺酮类和复方磺胺甲恶唑敏感率为100%,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敏感率为91.7%;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为91.7%;10株改良三维试验和改良Hodge试验阳性;11株Cuba NP试验阳性;8株3-氨基苯硼酸试验阳性;2株EDTA抑制试验阳性;PCR显示9株携带blaKPC-2;2株携带blaIMP-1;未发现有合产碳青霉烯酶;PFGE显示有4株菌株为同一克隆株.结论 本院烧伤病区患者分离的CRSM耐药机制以携带blaKPC-2为主,并同时产ESBLs和AmpC酶;其次是携带blatMP-1;有4株为同源株;应引起临床和实验室的重视.

    作者:王菊梅;张洪球;张元海;陆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胎膜早破孕妇阴道病原菌感染与耐药性探讨

    目的 通过对胎膜早破孕妇患者阴道病原菌感染以及耐药性分析,为临床上合理性用药以及控制感染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5 138例胎膜早破孕妇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进行常规性菌群与支原体培养以及衣原体的分析.结果 5 138例胎膜早破孕妇患者中检出阳性1 734例(易感率为33.7%);病原学阳性结果支原体培养为1 283例(占25.0%),衣原体测定为143例(占2.8%),细菌为941株(占18.3%),常见病原菌主要是革兰阴性菌329株(占35.0%),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58株(占38.0%),以β-溶血性链球菌、肠球菌、溶血性葡萄球菌等为主;真菌254株(占27.0%),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常见的支原体、病原菌耐药性均较高.结论 因胎膜早破孕妇患者常见的病原菌耐药性均较高,临床应依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性用药.

    作者:李刚;王振勇;杨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β-CTx、P1NP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评价作用

    目的 探究骨转换标志物在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中的预测价值.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6月就诊的1 560例患者中选取51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为实验组,84例对应年龄段骨质疏松未发生骨折绝经后女性为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各患者血清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特殊序列(β-CTx)、Ⅰ型前胶原N端前肽(P1NP)值,同时检测各受试者髋部或脊柱骨密度.通过对2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借助ROC曲线评价β-CTx、P1 NP对骨质疏松性骨折风险的作用.结果 β-CTx、P1NP在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4.32和3.07,P<0.01).β-CTx曲线下面积为0.815,大于P1 NP曲线下面积(0.667),当β-CTx判定阈值为472.97 pg/ml时,灵敏度和特异度相对优.结论 高浓度的β-CTx是绝经后女性患者发生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对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预测价值更高,当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患者β-CTx达到472.97 pg/ml以上水平时预示高骨折风险.

    作者:王福斌;陈剑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宁波市食源性腹泻患者中3种相关病毒的检测与分型

    目的 了解腹泻患者中食源性相关病毒感染情况与流行特征,为防控病毒性胃肠炎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2 129份食源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和甲型肝炎病毒核酸;用NSP4和VP1基因对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流行株分别测序.结果 检出轮状病毒核酸52份,阳性率为2.44%,以A组感染为主;检出诺如病毒核酸113份,阳性率为5.31%,以Ⅱ型为主.VP1基因将诺如病毒分为GⅠ.2、GⅡ.6和GⅡ.17 3个型;A组轮状病毒均带NSP4毒力基因.全年均可检出病毒,秋冬季是发病高峰;全人群均可检出,5岁~及其以下年龄组的阳性率高于18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检测发现A组轮状病毒和GⅡ.17型诺如病毒是本市病毒性胃肠炎主要流行病原.病原感染途径多样、带毒者多、人群普遍易感、全年均可检出,本市人群随时有暴发疫情的可能.应加强关注,强化检测,以减少疾病的流行.

    作者:叶硕;周伟艳;高红;倪红霞;谢蕾;徐景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昆山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病原学与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昆山地区儿童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特点及其分布情况.方法 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该院2015年10月1日-2016年9月30日1 894例因呼吸道病原体感染入院患儿的血清标本,进行嗜肺军团菌(LP)、肺炎支原体(MP)、Q热立克次氏体(COX)、肺炎衣原体(CPn)、腺病毒(AD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甲型流感病毒(IFA)、乙型流感病毒(IFB)、副流感病毒1型、2型和3型(PIV)检测,了解患儿呼吸道病原体感染的分布情况.结果 1 894份标本中,共检出病原体阳性1 086例,主要为MP(720例)、IFB(104例)、PIV(450例),检出混合感染阳性标本232例,主要是MP混合IFB感染(61例)、MP混合PIV感染(81例);1岁~3岁患儿平均阳性率高,以MP和PIV阳性率高;MP检出的阳性率在冬季(11月、12月、1月)高.临床诊断主要以支气管肺炎(953例)、发热(442例)为主.结论 昆山地区儿童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为MP、PIV和IFB,其发病率与季节、年龄相关.

    作者:何敖林;何大伟;李莎莎;刘媛媛;朱一帆;王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一种复方醋酸氯已定-乙醇消毒剂性能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一种以醋酸氯己定和乙醇复配的消毒剂的消毒性能.方法 用理化测定方法、消毒性能检测方法,对该复方消毒剂的性能进行检测.结果 含醋酸氯己定600 mg/L、乙醇11.23%的复方消毒液作用2 min;含醋酸氯己定450 mg/L、乙醇8.43%的复方消毒液作用2 min;含醋酸氯己定780 mg/L、乙醇14.60%的复方消毒液作用2 min,分别对悬液内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的杀灭对数值>5.00;含醋酸氯己定780 mg/L、乙醇14.60%的复方消毒液作用1 min,对悬液内白色念珠菌的杀灭对数值>4.00.消毒剂原液作用1 min对手和皮肤的自然菌杀灭对数值> 1.00.结论 该复方消毒剂储存性能稳定,原液和一定浓度的稀释液均对指标菌的细菌繁殖体和真菌有较好的杀菌作用,对皮肤和手上自然菌的杀菌效果均可以达到标准的要求.

    作者:王嵬;孙巍;王玲;吴晓松;王晓蕾;张伟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离子液体萃取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的分析方法研究

    目的 建立用离子液体萃取分光光度法测定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的分析方法.方法 在pH=10.0±0.2和氧化剂铁氰化钾存在的溶液中,酚与4-氨基安替吡啉生成红色的安替吡啉染料,用离子液体1-丁基-3-甲基咪唑六氟磷酸盐代替氯仿萃取后,在波长470 nm处比色定量.结果 本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方法检出限为0.0012 mg/L,挥发酚的浓度在0.002 mg/L ~0.04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相对标准偏差(RSD)均≤4.94%,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4.0%~102.5%.结论 该方法环境污染小,操作简便快速、重现性好、准确度高、线性范围宽,适用于生活饮用水中挥发酚的测定,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惠珠;宣栋樑;王舵;蔡嵘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来源熟肉制品肠杆菌科细菌污染情况分析

    目的 对不同来源熟肉制品肠杆菌科细菌污染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预防和控制食源性疾病暴发和流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依据GB 4789.4-2010、GB 4789.38-2012和SN/T 0738-1997标准检测不同来源熟肉制品肠杆菌科细菌.结果 检测样品160份,合格69份,合格率为43.1%,共检出肠杆菌科细菌133株,居前2位的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和大肠埃希菌.定型包装合格率高于散装,网络食品和超市合格率高于农贸市场和零售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本市熟肉制品被肠杆菌科细菌污染的程度较为严重,监督部门应加强熟肉制品在各个环节的监管力度,规范熟肉制品加工制作卫生行为,减少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从而保障本市人民的饮食卫生和生命安全.

    作者:李毅;胡玉琴;洪程基;谢爱蓉;上官智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3年-2016年湖州市禽流感外环境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3年-2016年湖州市禽类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污染情况,评估人感染禽流感风险.方法 采集禽类饮用水等环境标本,采用荧光RT-PCR对标本进行甲型流感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再检测H5、H7、H9亚型禽流感病毒核酸.结果 2013年-2016年共采集并检测各类环境标本5 867份,甲型流感病毒总阳性率为38.5%,检出的禽流感病毒型别以H7亚型为主(占23.6%).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高峰呈现于冬春季节;且阳性率较高的分别为城乡活禽市场(77.8%)、家禽屠宰厂(69.5%)、清洗禽类污水(67.9%)和禽肉案板表面拭物(57.1%).结论 湖州市禽类环境中禽流感病毒污染较为严重,且型别多样,存在人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应加强禽类环境中禽流感病毒实时监测.

    作者:徐德顺;严伟;查赘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果蔬样品中诺如病毒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

    目的 建立果蔬样品表面诺如病毒快速有效的检测方法,评价酸吸附-碱洗脱-PEG沉淀法对果蔬样品表面诺如病毒分离富集的适用性,为诺如病毒疫情的控制和食源性疾病的溯源提供可靠的实验室依据.方法 在北京地区采集草莓样品,采用酸吸附-碱洗脱-PEG方法分离富集样品表面病毒颗粒,设计GⅠ和GⅡ的特异性引物和探针,以实时定量RT-PCR法检测病毒核酸.同时优化病毒提取方法,以Mengo病毒做为过程控制对照,制作不同浓度的标准曲线,计算病毒回收率.结果 酸吸附-碱洗脱-PEG法病毒回收率为2.36%,符合病毒检测回收率的要求,与其他食源性病毒没有交叉反应,能够应用于日常检测.结论 酸吸附-碱洗脱-PEG方法病毒回收率较高,灵敏度和重复性较好,进一步优化后可以应用于果蔬样品的日常检测.

    作者:张寻;陈倩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杭州地区育龄妇女和新生儿TORCH的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TORCH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CMIA)检测血清中的特异性抗弓形虫IgM/IgG抗体(TOX-IgM/IgG)、抗风疹病毒IgM/IgG抗体(RV-IgM/IgG)、抗巨细胞病毒IgM/IgG抗体(CMV-IgM/IgG),检测抗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型IgM/IgG抗体(HSV Ⅰ/Ⅱ-IgM/IgG),分析感染率.结果 与育龄妇女相比,新生儿的TOX、RV、CMV的IgM抗体阳性率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2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新生儿的RV-IgG阳性率低于育龄妇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余4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RCH的筛查对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宇;马琳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法对原位肝癌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和肿瘤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法对原位肝癌切除术后细胞免疫功能和肿瘤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在本院行肝癌切除术的患者60例,根据患者麻醉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镇痛,对照组患者采用静脉镇痛,对比2组患者术后细胞免疫功能、疼痛指标及肿瘤指标的情况.结果 2组患者术后6h、12 h、24h、48 h时机械痛阈值均较术前降低,观察组术后各时间点机械痛阈值均较对照组升高.术后对照组Th17、Treg细胞、Th17/Treg细胞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Th17、Th1 7/Treg低于对照组患者,Treg含量高于对照组;术后观察组患者AFP、CA125、CA19-9、CEA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有助于降低肝癌患者机械痛阈、调节免疫功能、降低肿瘤指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永浩;李红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2011年-2015年商丘市肺炎克雷伯菌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研究

    目的 探讨本院近5年临床分离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及其耐药性特点.方法 收集本院2011年-2015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实验结果按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 2014年M100-S24标准,数据分析采用WHONET 5.6软件.结果 5年共收集肺炎克雷伯菌非重复菌株2 082株,主要来源于呼吸道、伤口、泌尿系感染患者标本.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复杂,常常多种耐药机制同时存在.产ESBLS是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的主要机制,5年间检出率为47.8%~ 58.0%;产酶菌株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和左氧氟沙星对肺炎克雷伯菌仍然保持较好的抗菌活性.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机制复杂,主要引起呼吸道、伤口和尿路感染;要高度重视重症患者耐碳青霉烯肺炎克雷伯菌的感染,加强其实验室监测和感染控制,严防其在医疗环境中感染的播散.

    作者:张爱荣;许青霞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嗜肺军团菌微滴式数字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嗜肺军团菌微滴式数字PCR(droplet digital PCR,ddPCR)检测方法,并与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进行比较.方法 针对嗜肺军团菌mip基因设计引物和探针,验证其特异性后,用于ddPCR和qPCR.优化ddPCR的退火温度、引物、探针浓度后,比较ddPCR和qPCR灵敏度和重复性,并对模拟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用5株非嗜肺军团菌测试特异性,结果表明具有良好的特异性.ddPCR与qPCR对DNA模板的检测限一致(42.6 fg),模拟样品检出限为300 cfu/ml,ddPCR的线性相关系数(0.999)略优于qPCR(0.982),ddPCR检测的RSD(0.78% ~ 14.06%)均高于qPCR(0.30%~1.98%).结论 微滴式数字PCR方法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可用于嗜肺军团菌检测,且可以对基因进行绝对定量.

    作者:于纪棉;李如松;倪健波;魏姣姣;高峰;王建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国产和进口试剂检测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血清甲状腺激素结果分析

    目的 使用国产和进口试剂测定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和促甲状腺激素(TSH),探讨该类患者2种试剂检测结果的一致性和典型表现.方法 172例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作为疾病组,120例门诊健康体检人员作为正常对照组,使用国产的安图磁微粒化学发光法试剂和进口的罗氏电化学发光法试剂检测相应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疾病组使用国产、进口2种试剂检测,FT3异常降低率分别为24.4%、20.9%;FT4异常升高率分别为18.0%、16.9%;TSH异常降低率分别为5.2%、4.1%,异常升高率分别为11.6%、14.5%;2种试剂之间异常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种试剂检测均表现为疾病组均值相对正常对照组:nT3偏低、FT4偏高、TSH偏高.结论 非甲状腺疾病住院患者FT3、FT4、TSH异常发生率较高,国产的安图试剂和进口的罗氏试剂检测结果一致.

    作者:朱永朝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N6禽流感病原检测分析

    目的 对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 N6禽流感病例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为今后禽流感疫情实验室检测和防控提供有效参照.方法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反应检测疑似病例和外环境标本以及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对NA基因片段采用一步法普通RT-PCR技术进行扩增.将阳性外环境标本和疑似病例标本送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感参比中心实验室复核.结果 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经实验室检测为H5N6亚型流感病毒.在13份农贸市场标本中,有2份H5 N6和H9N2亚型混合标本和1份H5 N6标本,5份H9N2亚型标本,1份H7亚型标本,1份H7和H9N2混合标本.其他标本均阴性.结论 经宣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所国家流感中心一致鉴定,该患者为安徽省首例人感染H5 N6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作者:陈晓龙;杨芸;黄志伟;夏志才;王辉;何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瓜蒌中的70种农药残留

    目的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和QuEChERS结合固相萃取(SPE)前处理技术,建立瓜蒌中有机氯类、有机磷类、拟除虫菊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等70种农药残留的检测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QuEChERS方法提取并简单净化,经SPE固相萃取柱进一步净化,由HP-5 MS毛细管柱(30m×0.25mm,0.25 μm)分离,以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检测,选择多反应监测(MRM)模式,内标法定量.结果 70种农药的线性范围为5μg/L~ 200 μg/L,相关系数>0.995,方法的检出限为0.01 μg/kg ~ 2.00 μg/kg,定量限为0.05μg/kg ~5.00 μg/kg.70种农药的平均回收率为74.2% ~ 106.7%,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 ~4.6%.结论 该方法稳定、可靠、样品处理简单、分析时间短、灵敏度和准确性好,可满足瓜蒌中多种农药的同时分析,适用于中药材中农药残留的快速筛查.

    作者:林林;刘广桢;穆向荣;林永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