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

刘思洁;崔勇;姜楠;王博;石矛

关键词:植物源性食品, 植物生长调节剂, 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
摘要:目的 建立植物源性食品中多效唑、赤霉素、2,4-二氯苯氧乙酸、噻苯隆、氯吡脲、4-氯苯氧乙酸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QuEChERS法进行预处理,选用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十八烷基硅烷(Gi8)和无水硫酸镁粉末净化,采用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0.1%氨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除多效唑质谱检测条件为ESI+外,其余均为ESI-.结果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测定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各组分检出限:多效唑为0.05 μg/kg;赤霉素和4-氯苯氧乙酸为1.0 μg/kg;2,4-二氯苯氧乙酸和噻苯隆为0.5 μg/kg;氯吡脲为0.1μg/kg.加标回收率为80.2%~ 115.8%,相对标准偏差为2.34% ~ 5.2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植物源性食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要求.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HBV-M自动化检测的实验评价

    目的 探讨HBV-M大批量标本自动化检测实验方法,观察ECLIA法与ELISA法对HBV-M弱阳性标本的检出情况.方法 首先使用全自动酶标仪ELISA-STAR对58 700例体检标本进行HBV-M自动化检测,然后采用ECLIA对HBsAg阳性及HBV-M灰区结果复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健康人检出13种乙肝五项模式,以ECLIA为标准,ELISA检测HBsAg存在假阳性,两法符合率为85.4%,应用ELISA法检测HBsAb、HBeAb、HBcAb 3抗体有假阴性,漏诊率分别为17.1%、26.2%、24.7%.结论 全自动酶标仪集加样、温浴、洗板、判读于一体自动化程度高,大大减低了劳动强度,适于大批量标本筛查.ECLIA法是定量检测,作为“金标准”,灵敏度高,减少实验的假阳性和假阴性,2种自动化检测方法互补,经济实用.

    作者:于瑞珍;徐传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北京市美沙酮门诊HIV、HCV和梅毒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和梅毒感染的情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北京市250例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采集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抗HIV抗体、抗HCV抗体和梅毒抗体的检测,HIV初筛阳性者送艾滋病确证实验室进行确证.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50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4.95:1,41岁~50岁占51.6%.HIV、HCV、梅毒的感染率分别为0.80%、74.40%、8.80%.≤40岁、41岁~50岁、>50岁抗HIV抗体、抗HCV抗体、梅毒抗体阳性者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和梅毒的合并感染率为6.40%.结论 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患者HCV和梅毒阳性检出率较高,以青壮年居多.应该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以降低丙型肝炎等血源性传染病的蔓延.

    作者:李丽;刘洁;田甜;黄平;李崇;李书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72株不同来源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通过对瑞安市日常食品、公共场所、食物中毒样本中分离出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肠毒素分型和耐药性检测,比较不同来源分离菌株的肠毒素分布和耐药性差异.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肠毒素(SEA-SEE),用K-B法测定分离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 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肠毒素检出41株,阳性率为56.94%.其中30株产2种及2种以上肠毒素.食物中毒样本、公共场所、日常食品分离株的肠毒素阳性率依次为94.44%、53.33%、33.33%.不同来源样本分离株产肠毒素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4,P<0.05).7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除对左氧氟沙星、万古霉素不耐药外,对其他8种抗菌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耐药.结论 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数抗菌药物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临床治疗应建立在体外药敏试验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菌药物.

    作者:刘敏芝;陈端秀;林峰;李娜;叶环环;周邦瑶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常用消毒方法对布鲁菌消毒效果的比较

    目的 评价不同消毒方式对布鲁菌的消毒效果,为建立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疫苗生产车间中布鲁菌的消毒标准操作规范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筛选粗糙型及光滑型布鲁菌作为模式菌.将模式菌的高浓度菌液和低浓度菌液分别经紫外线、有效氯含量为2 000 mg/ml三氯异氰尿酸及75%乙醇,经过15 min、30 min、60 min杀菌处理,将处理后的细菌置于37℃培养5d,观察其存活情况,进行消毒效果评价.结果 紫外线能在15 min内完全杀灭生物安全柜中的高浓度及低浓度布鲁菌.2 000 mg/ml三氯异氰尿酸在15 min内不能完全杀灭较高浓度布鲁菌,但对低浓度布鲁菌的杀灭效果较好.75%乙醇能在15 min内完全杀灭高浓度及低浓度布鲁菌.结论 紫外线、75%乙醇对布鲁菌有较好的消毒效果,可用于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及布鲁菌活疫苗生产车间的常规消毒.

    作者:尤明强;李天柱;陈成;李恪梅;王国治;魏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重庆市万州区在园儿童手足口病病原携带情况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万州区在园儿童手足口病病原携带情况,为分析手足口病发病规律、科学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采集不同季节、城市与农村健康在园儿童肛拭子标本,以荧光RT-PCR法检测手足口病肠道病毒通用型(EV)、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CA16、CA6、CA10型.结果 1276份标本检出EV核酸阳性211份,阳性率为16.54%.其中EV71、CA6、CA16、CA10及HEV分别占13.74%、6.16%、4.74%、1.90%、73.46%.手足口病病毒携带率流行期高于非流行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97,P<0.05),农村高于城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184,P<0.05),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4 2,P=0.948 2),各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6.26,P<0.05).结论 重庆市万州区在园儿童手足口病病原携带率较高,不同区域、季节、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应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控策略.

    作者:王恒芹;吴波;郎中凯;丁建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甲苯在24h尿液中的防腐效果

    目的 分析甲苯对24 h尿液蛋白定量检测的影响,探讨24h尿液中加入甲笨防腐剂的必要性.方法 在同一时间收集6L尿液后,加入蛋白标准品,平均分为6等份,并分为2组,其中一组不加入甲苯,为对照组,另一组加入甲苯,为实验组,分别于4℃、25℃、30℃保存,在0h、4h、8h、12 h、24h、28 h、32 h不同的保存时间条件下测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的量,并同时进行尿液细菌培养,18 h后进行菌落计数.结果 在不同的温度下,不加防腐剂的情况下,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可稳定保持32 h,且细菌菌落>105 cfu/ml.结论 用于24h尿总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定量检测的标本可以不加入甲苯,甲苯在尿液中没有防腐效果.

    作者:邓敬仪;董慧敏;李小嫩;林美玲;王丽芳;张宏斌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0年-2013年聊城地区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及手足口病流行特点

    目的 研究聊城地区肠道病毒EV71的基因特征,为HFMD的预防控制提供病原学资料.方法 检测标本肠道病毒EV71,用人横纹肌瘤(RD)细胞对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EV71病毒分离株进行VP1区基因扩增,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测定,利用DNAStar 5.01和Mega 4.0分析软件进行同源性分析和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 2010年-2013年聊城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30 947例,每年3月-7月发病较多,≤3岁患儿阳性率高,占全部阳性患儿的90.92%.2010年-2013年聊城辖区内共送检手足口标本862份,分离到EV71阳性毒株160株,对毒株进行基因序列分析显示,2010年-2013年聊城市流行的EV71病毒株为C4a亚型群,16株EV71毒株VP1区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2.8%~99.9%和97.8% ~ 100.0%,与近缘的C4a型代表株相比,聊城优势株的氨基酸变异一般发生在VP1第98位(E→K)、145位(E→G).结论 聊城市分离株EV71是我国的优势基因型C4a,存在不同的传播链,流行的EV71相对保守,但已出现一定程度的变异.

    作者:杜银菊;丁淑军;刘莉;徐可心;王飞;赵宪敬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及甲状腺自身免疫与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目前全球育龄夫妇不孕不育的发病率约为15%,并有逐年升高趋势[1-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IVF-ET)发展30多年来,尽管促排卵及培育技术有了很大改善,但临床妊娠率却始终徘徊在30%~50%[4-5],远未达到人们的期望,并且部分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反复种植失败.如何改变此类患者的治疗结局、提高种植成功率一直是生殖专家和胚胎学家探讨的热点问题.

    作者:于朝;李颖;刘敬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在一起食物中毒中的应用

    目的 利用沙门菌分子分型技术,分析不同来源的菌株之间的遗传相关性,通过同源性分析追溯新疆某县一起食物中毒发生的原因.方法 对样品进行培养获得3株疑似沙门菌.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及分子溯源.结果 5份患者粪便标本中有2份分离到菌株,3份食品样品中有1份分离到菌株.3株菌株初步生化鉴定结果为TSI(K/A)、产气、H2S:+;赖氨酸脱梭酶:+;血清学分型结果相同,均为O:9:12:+;H:g:m:+;H2相:-,鉴定为肠炎沙门菌.药敏检测结果显示对四环素等8种药物100%敏感,对萘啶酸100%耐药.PFGE分子分型及同源性分析,3株肠炎沙门菌的DNA图谱完全相同.结论 3株肠炎沙门菌株的DNA图谱100%同源,确认为一起由肠炎沙门菌污染了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作者:马鑫;于烽;刘艳;苏静;远雪梅;雒婉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食物过敏性疾病中血清特异性IgG与IgE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探讨食物过敏性疾病中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与IgE抗体检测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临床诊断为食物过敏性疾病患者100例,检测14种食物过敏原中血清特异性IgG与IgE抗体水平,分析2种特异性抗体在性别、年龄、食物种类的分布情况.结果 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依次为牛奶(32.0%)、鸡蛋(29.0%)、大豆(18.0%)、大麦(18.0%)、小麦(18.0%)等;血清特异性IgE水平较高的依次是蟹(38.0%)、鳕鱼(20.0%)、牛奶(18.0%)等.血清特异性IgG抗体与IgE抗体阳性率在以上过敏原中检测率较高,且检出率不同;不同性别、年龄段2种抗体检测率也不同.结论 牛奶、鸡蛋、大豆、蟹等容易引起食物过敏性疾病,特异性IgG、IgE抗体水平在不同食物引起的过敏性疾病中作用不同,差异较大,联合检测有益于过敏性疾病的准确判断.

    作者:卢玲玲;郑国军;董璐璐;涂斐佩;吴海鸥;林晓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分析

    目的 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MS)技术,建立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B1、B2、G1、G2的定量检测方法,并对市场中的农产品进行检测分析.方法 样品粉碎后,经乙腈-水(84∶16,V/V)提取,不经免疫亲和柱净化,氮吹浓缩定容后过0.22 μm滤膜.滤液经Agilent Poroshelll20ec-C18反向色谱柱分离,以0.1%甲酸水-甲醇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4种黄曲霉毒素.质谱采用电喷雾离子化源(ESI),正离子模式扫描.结果 4种黄曲霉毒素在各自的定量范围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 >0.990),检出限为0.015 μg/kg~0.095 μg/kg (S/N =3),方法回收率为85.0%~90.6%,相对标准偏差为0.29% ~7.20%.结论 该方法简化了前处理操作,具有简便、快速、经济、灵敏、准确等优点,适用于多种农产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测.

    作者:王芹;杭学宇;宋鑫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宜春市2011年-2013年乙型流感病毒HA1基因特性分析

    目的 了解宜春市2011年-2013年分离的B型流感病毒株HA1基因变异情况.方法 核酸提取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病毒基因后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用DNAStar510、BioEdit(Version510)、Mega3.1生物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Victoria系11株,Yamagata系7株进行HA1基因测序,与当年WHO对北半球推荐的疫苗株进行比对,2011年、2012年、2013年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1%、99.4% ~ 99.6%、99.4% ~ 99.6%;氨基酸替换数分别为3个、3个、4.5个,其中2012年1处、2013年2处变异位于抗原决定簇;种系进化树上,分成Victoria 系和Yamagata系两大分支,各年份同系分离株与疫苗推荐株均在同一分枝上,亲缘性较近;HA1基因序列二硫键未发生变异;糖基化位点仅2013年两毒株分别在533 ~535、546 ~548发生了变异.结论 2011年-2013年宜春市B型流感HA1基因虽然有氨基酸替换,但还没有出现实质性的转变,且与疫苗代表株同源性极高,均达到99.1%以上,因此疫苗仍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魏雄杰;陈玉红;吴绍武;熊英;李健雄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食品中9种偶氮类染料

    目的 建立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对食品中的苏丹红Ⅰ、苏丹红Ⅱ、苏丹红Ⅲ、苏丹红Ⅳ、苏丹橙G、苏丹红G、苏丹黑B、苏丹红7B和奶油黄9种偶氮类工业染料进行检测.方法 采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溶液对样品进行提取,通过凝胶渗透色谱系统(GPC)对样品提取液进行净化,浓缩后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 9种化合物线性范围为5 μg/kg~ 150 μg/kg,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5μg/kg.在熟肉制品(红肠)中,9种偶氮染料的回收率为70.1%~ 116.3%,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在水产制品(茄汁鱼罐头)中,9种偶氮染料的回收率为71.5% ~ 114.8%,相对标准偏差(RSD)均<10%.结论 样品提取液经凝胶渗透色谱系统(GPC)净化后,基质干扰明显降低,检测灵敏度提高,且重现性好,能够对食品中的苏丹红Ⅰ等9种偶氮类工业染料进行准确定量分析,同时能够通过离子丰度比排除其他干扰,避免出现假阳性的误判.

    作者:刘畅;迟秋池;徐慧;高如威;王柯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杭州市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症状及脑脊液检查

    目的 研究杭州市重症手足口病(HFMD)流行特征,比较不同肠道病毒感染后的差异,寻求早期预判重症HFMD关键指标.方法 对2014年杭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498例重症HFMD患儿进行统计分析.采集重症患儿的脑脊液进行常规检测,并比较不同病原体感染后临床症状的差别.结果 498例重症HFMD患儿中,男女患儿比例为1.6∶1,1岁~3岁患儿占76.7%.重症组患儿平均年龄为(2.6±1.2)岁,重症HFMD患儿以EV71感染为主,占76.5%(381/498).EV71感染的患儿肢体抖动和呕吐的发生率高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P<0.05).EV71感染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定量明显高于其他肠道病毒感染(P<0.05).结论 年龄小、EV71感染、脑脊液有核细胞计数和蛋白质含量增高,出现肢体抖动和呕吐等临床症状,是预判重症发展为危重症HFMD的重要因素.

    作者:周俊;刘荻;厉小玉;吴亦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温州市2009年-2014年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对2009年-2014年温州市流感监测结果的病原学型别及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为流感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流感监测哨点医院采集的流感样病例(ILI)鼻咽拭子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2009年-2014年哨点医院共监测门急诊病例7 885 356例,其中ILI291 151例,占3.69%.6年共检测样本4 726份,阳性684份,阳性率为14.47%,检出的流感型别中以乙型多,新型H1N1次之;5个年龄组中,6岁~15岁组阳性率高(27.10%).结论 本市6年流感病毒流行以冬季、春季高发,夏季伴有小高峰,主要以乙型、新型H1N1型、H3型3个亚型交替流行为主;流感监测和预防控制取得一定成果;重点需加强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生的流感防治工作.

    作者:陈栋;孙宝昌;虞成超;吴可可;潘琼娇;魏晶娇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广州地区水产品及外环境水体溶藻弧菌污染状况与毒力相关基因分析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海产品、淡水产品及外环境水体中溶藻弧菌污染状况,研究其毒力相关基因分布特征,为溶藻弧菌感染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广州市市售水产品及外环境水体标本,进行溶藻弧菌分离鉴定,对分离到的溶藻弧菌毒力相关基因toxR、CollagenasevP、toxS、trh、tdh、tlh、CollagenaseVA、UreR、FlaA、ompW、AspA、fur等进行实验室检测,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采集320份样品,溶藻弧菌检出率为20.31%,其中海产品的检出率高,为26.30%,淡水产品检出率为11.67%;65株食源性和环境分离株检测到toxR、Collagenase、tlh、FlaA、ompW、AspA、fur基因,未检测到toxS、trh、tdh、UreR基因.结论 广州地区海产品、淡水产品测到及外环境水体中溶藻弧菌污染严重,其致病因子具有复杂性及独特性,需加强水产品与外环境水体的监测,做好预防控制疾病工作.

    作者:张晶;陈佳璇;伍业健;陶霞;吴新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2014年江西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监测数据分析

    目的 评价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运转情况.方法 对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各项监测运转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 江西省麻疹/风疹实验室网络于2014年全省共检测1 712份血清标本,其中麻疹和风疹IgM抗体检测阳性率分别为3.10%、2.16%;对1 327份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荧光RT-PCR检测,其中麻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40份,共分离到麻疹病毒毒株17株;风疹病毒核酸检测阳性3份,未分离到风疹病毒毒株,麻疹病毒基因型为H1a.省级实验室通过WHO的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和国家麻疹/风疹实验室核酸盲样考核;市级实验室满分通过省级血清和核酸盲样考核,麻疹和风疹病毒IgM抗体检测复核率分别为100.00%和71.88%,麻疹病毒和风疹病毒核酸复核率为100.00%.结论 江西省2014年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运转良好,在麻疹消除关键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龚甜;熊英;张艳妮;施勇;李健雄;徐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性食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残留量

    目的 建立植物源性食品中多效唑、赤霉素、2,4-二氯苯氧乙酸、噻苯隆、氯吡脲、4-氯苯氧乙酸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方法 样品经QuEChERS法进行预处理,选用含1%乙酸的乙腈溶液提取,十八烷基硅烷(Gi8)和无水硫酸镁粉末净化,采用BEH C18(2.1 mm×100 mm,1.7 μm)色谱柱为分离柱,以乙腈-0.1%氨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为35℃.除多效唑质谱检测条件为ESI+外,其余均为ESI-.结果 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在测定浓度范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各组分检出限:多效唑为0.05 μg/kg;赤霉素和4-氯苯氧乙酸为1.0 μg/kg;2,4-二氯苯氧乙酸和噻苯隆为0.5 μg/kg;氯吡脲为0.1μg/kg.加标回收率为80.2%~ 115.8%,相对标准偏差为2.34% ~ 5.20%.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度和准确度均能满足植物源性食品中6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的检测要求.

    作者:刘思洁;崔勇;姜楠;王博;石矛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公共卫生区域实验室建设及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

    检验检测机构是高技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加强质量安全、促进产业发展、维护群众利益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在国际上,美国、加拿大、欧盟等检验检测体系发展相对成熟,而我国的检验检测体系建设起步迟,缺乏有效的规划和布局,面临发展瓶颈.2014年是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启动之年,检验检测认证机构整合是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的一项重要任务.2014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央编办质检总局《关于整合检验检测认证机构实施意见》文件,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质检、食品药品检验等部门启动系统内或跨部门的整合[1-2].本文所在地市通过近4年探索建立基于市县一体的公共卫生区域实验室,并就该模式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加以应用,取得初步成效.现就该体系建立的做法和体会做一介绍,希望能为同行提供有益参考.

    作者:朱国英;陈中文;罗建勇;管健;林云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乙烷

    目的 建立工作场所空气中环氧乙烷(EO)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方法 活性炭管采集,采用5%(V/V)甲醇-二氯甲烷溶液解吸,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并与现行国家标准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EO质量浓度在0.24 mg/L~960.00 mg/L时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为0.999 96;方法批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52%~3.68%,批间精密度RSD为2.69% ~ 4.21%;平均解吸效率为79.2%~ 89.7%;低定量质量浓度为0.16 mg/m3(以采集1.5L空气计).样品在-20℃冰箱中至少可保存5d.结论 EO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测定法操作简单、灵敏度高、精密度好,可在工作中广泛推广.

    作者:刘晓勇;戎伟丰;阮小林;黄韬;何嘉恒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