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君;周群
总结了对12例糖尿病患者使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进行胰岛素泵治疗及72h的动态血糖监测,并实行相关护理,包括心理护理,患者需要配合事项的讲解,胰岛素泵各种参数设置等。患者使用722实时动态胰岛素泵系统,能更快、更平稳地使血糖达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总住院费用,提高患者遵医的依从性,提高患者满意度。
作者:陈淑婧;罗秀英;李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剂量的舒芬太尼在预防椎管内麻醉中下腹部手术中牵拉反应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分为A、B、C三组,分别在手术开始切腹膜前静脉缓慢推注舒芬太尼:A组(0.1ug/kg),B组(0.2ug/kg),C组(0.3ug/kg),术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记录输注舒芬太尼前(T1)、注药后3min(T2)、5min(T3)、10min(T4)时SBP、DBP、HR、RR和SpO2,记录三组患者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程度。结果三组术中使用舒芬太尼后, SBP、DBPC组和A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HR三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SpO2C组和A组、B组比较有下降趋势(P<0.05);术中内脏牵拉反应A组1级有2例,2级有1例。结论0.2u g/k g舒芬太尼在预防椎管内麻醉中下腹部手术中牵拉反应时,血流动力学平稳,无呼吸抑制,临床使用更安全有效。
作者:冯金芳;潘巍;李再华;张会思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调查分析某高职院校教师亚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提出维护教师健康的具体措施。方法对某高职院校教师用自行设计的“居民健康状况及行为调查表”进行调查,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论该高职院校教师亚健康高发,健康状况堪忧。
作者:苏英;胡月琴;邓斌菊;徐凌忠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究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方法、临床治疗效果和预防措施。方法:抽取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2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患儿的一般资料、主要临床症状和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的分析,观察和比较不同年龄患儿的不同临床症状表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儿症状恢复的时间会随着病史时间的增加而逐渐延长。结论: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占据的比例比较高,有针对性地给予不同年龄、症状、感染类型的患儿对应的治疗,有利于提高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另外,做好疫情监测工作,不断加强疫苗接种的力度,可以有效地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作者:李会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提高门诊儿科输液室药物所致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门诊2010年1月~2013年12月间发生的86例过敏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护理过程。结果:85抢救成功无后遗症,1例死亡。结论:提高抢救成功率必须提高护士对全身严重过敏反应的认识和熟练掌握急救方法,出现后正确及时地执行医嘱,积极主动配合医生进行抢救,其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黄文静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气道狭窄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憋气等,狭窄严重者随时可发生窒息死亡[1],需紧急处理。此时快速解决气道的急性梗阻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气道阻塞明显、心肺功能差且气道阻塞原因尚未明确,限制了外科手术切除的应用。随着呼吸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纤支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如氩等离子凝固术、冷冻、电刀、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已经取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气道病的重要手段。2013年03月-2014年0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麻下经纤支镜介入治疗的严重气道狭窄,通过对患者做好充分的治疗前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治疗中积极配合和治疗后密切观察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一直以来,很多临床医学者致力于研究治疗心力衰竭的药物,虽然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仍然存在活动耐量不断下降、呼吸困难等症状,随着运动康复研究的不断深入,很多学者提出运动康复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活动耐量,提高生活质量水平。笔者收集了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关于心力衰竭患者运动康复研究的进展资料,现进行如下综述。
作者:俞昕 刊期: 2014年第25期
1例63岁男性患者因右侧慢性中耳炎行右耳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术,术后予注射用尖吻蝮蛇血凝酶止血对症治疗。患者在静推血凝酶2U结束后约1分钟突然出现心慌、胸闷、大汗淋漓、腹痛现象,查体:血压90/50mmHg,血氧饱和度74%,胸前区及颈部皮肤潮红。立即予地塞米松静推,约10分钟后患者心慌、胸闷缓解,皮肤潮红消退,复测血压120/76mmHg,血氧饱和度94%,监护约3小时后患者病情逐渐平稳。
作者:李明真 刊期: 2014年第25期
舒张性心衰(diastolic heart failure,DHF)的发病率随增龄而升高,其防治是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对DHF的中医诊治进展进行综述,希望能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朱颖亮;郭宏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围手术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入选的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期间我院收治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高血压围手术期护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对患者进行常规观察等)。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护理。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救治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救治时间为53.6±6.7分钟;对照组患者救治时间为80.4±1.3分钟;观察组患者救治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上消化道出血发生率、泌尿系统发生率、压疮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能够提高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救治效果,缩短救治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作者:莫望娟;杨琼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观察内服外用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24例骨性关节炎患者临床效果。结果:随访3月,总有效率90%。内服外用中药治疗骨性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常青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了解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临床、CT特点及其急性期预后关系。方法将119例脑梗死病人分为治疗组30例患有糖尿病的脑梗死,对照组89例非糖尿病的脑梗死患者,比较两组的发病临床表现,CT特点与急性期预后及病死率的关系。结果糖尿病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急性期预后差,好转率低。结论控制好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可减少脑梗死的发生率。
作者:徐勇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84例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以常规治疗方式及常规护理方式对对照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以常规治疗方式及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方式对观察组患者进行治疗及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其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比较均有较大差异(p<0.05)。结论:在给予支气管哮喘并过敏性鼻炎患者常规治疗及护理的同时配合系统的临床护理干预可有效的提高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护理满意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应推广应用。
作者:帕孜来提?卡斯木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通过调查妊娠晚期孕妇基本情况,探讨羊水过少的影响因素。方法选择150例妊娠晚期孕妇作为研究对象,52例羊水过少孕妇作为观察组,98例羊水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羊水过少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研究对象妊娠期高血压(7例,13.46%)、过期妊娠(12例,23.08%)、胎盘Ⅲ级(14例,26.92%)、脐带异常(6例,11.54%)以及胎儿生长受限(8例,15.38%)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晚期羊水过少与多种影响因素有关,妊娠期高血压、过期妊娠、胎盘老化、脐带异常以及胎儿生长受限均为羊水过少的危险因素。
作者:孙娟;张萌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β的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力,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β水平高于。对照组,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β水平增高,Aβ可能会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内,通过降低SOD发挥神经毒性作用,促使alzheimer 病(AD)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国锋;胡敏;王艳;任碧琼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insertedcentralv enouscatheters,PICC),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操作简单安全、留置时间长,在临床得到广泛的应用[1]。医护人员的认可与否及患方文化差异等影响,PICC在中小型医院及基层医院被误认为仅用于肿瘤药物治疗。而外周血管穿刺难度较大的科室如脑外科、老年康复科、新生儿科等的运用较少。随着护理专科化发展,专科护理门诊像雨后春笋壮大,护理会诊也得到迅速发展,2013年1月~2014年5月,笔者通过院内外静脉治疗护理会诊参与PICC穿刺置管65例,现将置管过程中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肖雪月 刊期: 2014年第25期
21世纪随着新药的大力开发,临床用药种类越来越多。药物的配伍越来越复杂,药源性疾病的频繁发生,安全输液的规范化合理化己成为医学领域研究的重要课题。2010年4月,国家卫生部颁布了《静脉用药集中调配质量管理规范》,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操作流程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对其名称进行了规范,确定为“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harmacy intravenous admixture service, PIVAS)。PIVAS 是在GMP标准下,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由受过培训的药学技术人员,严格按照操作程序,进行静脉用药的配置,提升静脉输液成品质量,促进临床静脉用药安全、有效。遵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并结合医院服务的现状以及医院的发展的需求,于2011年7月,我院成立静脉用药调配中心,通过了省卫生厅组织专家的验收以及州、省卫生行政部门认证。本中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理念,保证医院用药安全合理,全面提升临床治疗质量。
作者:申翠芸 刊期: 2014年第25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65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按确诊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系统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两组数据对比,观察组顺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1.4%,** 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越早发现,其血糖水平越容易控制,且控制途径越简单,预后越好。
作者:连玉巍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小儿麻醉,手术,护理,一提到,大家的共同感受就是:“怕”!小儿的生理,心理特点决定了小儿麻醉的诸多难点。如何让小儿在“不哭不闹,自觉自愿,主动配合”的情况下进入到手术间,这是摆在手术室工作人员面前的第一个问题。以往的画面是这样的:患儿由家人陪伴等待在病人出入口处,医护准备妥当一切之后,要么注射安定类药,待其安静后抱入手术间;要么在患儿的哭闹声中强行带入,......后续的画面,大家都知道“困难重重”--可能在患儿的拼命挣扎中,静脉穿刺难度巨大,甚至多次失败;可能在给吸入麻药时,必须强行按压制动才能完成。这一按压动作,就医护而言,就是单纯的制动,但在患儿幼小的心灵里会是一个阴影;手术结束,麻醉复苏阶段,也是我们伤神,要体力的时候。麻醉复苏期患儿躁动发生率高,危害性大。躁动患儿因躁动造成静脉输液外渗或滑脱,胃管滑脱,引流管滑脱,伤口出血等。为了保证患儿安全,必须要采取相应措施,有时四,五个工作人员都无法有效制动,躁动的患儿拳打脚踢,撕咬抓踹,有的医生手被抓破了,有的挨了耳光,有的眼镜踢歪了。受点皮肉之苦,换来患儿安全也还值得;怕的就是各种管道被扯脱,这可是有性命之忧的啊!患儿声嘶力竭的不停哭喊,一脸鼻涕一脸泪水有时还有血迹,父母看着不心疼,心里会舒服?这样的场景,会孕育出良好的医患关系?
作者:肖艳;余波 刊期: 2014年第25期
手术室是医院工作的重点,是医院手术治疗的重要运作部门,在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床位周转率,减少患者住院时间提高医护患满意度等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手术室所产生的效率和流程化,受到医院和管理工作者的日益重视,护理人员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学管理直接关系到医院的工作质量,更直接影响到护理质量。手术室护士是护理专业的一个特殊群体,手术室护士在繁忙和高压力的工作下,有效提高护士工作的积极性发挥护士的工作潜能,使其能够更加积极地面对每日工作。
作者:余波;肖艳 刊期: 2014年第2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