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食管癌放射治疗C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对比

蔡育欣

关键词:食管癌, CT模拟定位, 常规模拟定位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食管癌放射治疗C T模拟和常规模拟定位的优点以及缺点。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4年7月来我院接受食管癌治疗的患者8例,对其同时实施C T模拟定位以及常规模拟定位,照射野长度为病灶上下扩大3c m。常规模拟定位的模拟野宽为前野6c m,后斜野5c m;C T模拟定位的模拟野宽为肿瘤区的大外径扩大10m m。对比分析两种定位方法的靶区、照射野大小以及剂量分布方面的差异。结果:采用C T模拟定位方式时,8例患者的大体肿瘤区均被90%等剂量线包括,常规模拟定位时只有1例;脊髓部位受到的大受照剂量低于75%的CT模拟定位方式中有1例,常规模拟定位方式有5例。采用CT模拟定位方式患者的照射野大小明显优于采用常规模拟定位方式,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C T模拟定位方式时,患者的肿瘤外侵范围显示更充分,但确定病灶长度时明显不如常规模拟定位方式效果好,采用CT定位方式时可以常规食管吞钡X射线片。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下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诊治体会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行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中76例顺利完成腹腔镜下穿孔修补术,术后恢复良好,无肠瘘、肠梗阻、腹腔残余脓肿等并发症。结论:腹腔镜下,上消化道穿孔修补术结合术后系统抗溃疡治疗,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有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作者:王伟;沈巍;李洁吉;胡娟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家庭氧疗依从性

    综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家庭氧疗的重要性、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及提高依从性的措施等问题,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长期家庭氧疗的广泛开展。

    作者:李岚岚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研究神经内镜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1月行内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22例行完全内镜下手术(EN),其余行内镜辅助显微神经外科手术。结果40例患者均出现了好转,其中9例慢性硬膜患者血肿消失,硬膜下腔恢复正常;14例阻塞性脑积水患者造瘘均获得成功,仅2例出现少量硬膜下积液;5例脑瘫患者无误切情况;桥小脑角区巨大表皮样囊肿4例患者的肿瘤被完全切除;三叉神经痛8例患者无出现对小脑组织的过度牵拉的现象。结论神经内镜技术可有效减少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并能够促进手术治疗的彻底性,从而提高手术治疗疗效。

    作者:陈长兵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超早期微创小骨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96例体会

    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已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但手术时机与手术方法仍无统一标准。我院2006~2014年采用超早期小骨窗微创治疗96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作者:董佰卓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护理体会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是指新生儿在围产期缺氧窒息所致的脑损害,是造成新生儿早期死亡或新生儿期以后小儿神经系统永久性损害及智能发育缺陷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脑组织可以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而破坏大量的神经细胞,高压氧可阻断因缺氧而产生的自由基的途径,阻止自由基对神经系统的破坏,从而达到保护神经系统结构的目的,近年来,我院儿科对住院确诊的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高压氧(HBO)辅助治疗本病,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笔者对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2160例进行回顾性总结,旨在探求高压氧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疗效和护理措施,以促进患儿康复。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口腔科护士在工作中的自我防护

    口腔科护士直接的传播途径是接触病人的唾液或血液,间接的传播方式是通过污染的器械、飞沫到皮肤黏膜上,使口腔科护士成为易感染的高危人群,所以做好自我防护是工作中的关键。

    作者:李素莲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面神经麻痹治疗总结

    周围性面瘫是临床常见病,中医称“>僻”。多年来,笔者对本病的证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略陈心得如下:一、远道取穴,避其锐气针刺治疗面瘫,疗效一般较好,但也有一部份患者疗效欠佳,迁延不愈。余在临证中,也曾走过弯路。笔者经过多年临床探索,体会到面瘫初期的治疗则是关键,涉及到疗效的好坏和预后的善恶。

    作者:潘千里;雷少云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舒适护理对胆囊切除术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胆囊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00例胆囊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普外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舒适度。结果:观察组的术后轻度不适合的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重度不适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适护理有利于改善胆囊切除术患者的术后舒适度,促进恢复。

    作者:赵小琴;黄咏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急性胰腺炎的护理

    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精心的护理工作在病人的恢复后期会有着关键作用。本文通过对于临床的六十八个案例进行总结分析,找出对于急性胰腺炎有利的护理方法,具体的结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对症护理还有一些重要的身体机能器官的护理过程,终得出精心的护理对于急性胰腺炎的恢复工作有着积极作用。

    作者:徐春梅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疗效的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糖皮质激素在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选择RMPP患儿43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均采用红霉素抗感染治疗,体温稳定后改阿奇霉素序贯治疗;观察组加用甲泼尼松龙(2m g/k g . d)静滴,体温稳定48h后改为泼尼松(2mg/kg.d)口服,疗程5-7天,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患儿体温恢复时间、咳嗽消失时间、肺部‐音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中性粒细胞比例、C-反应蛋白、红细胞沉降率、血清铁蛋白比对照组均有显著改善。结论对RMPP患儿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可明显缩短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是有效、安全、价廉的治疗方法,值得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作者:施艳;伏如兵;李玉书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浅谈中医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认识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属于古代医籍中“腹痛”范畴,古代医家对其的发病及病因病机各有不同的论述,现代医家对其的发病机理作了深入探讨,多数学者认为外邪侵袭客于胃肠,乳食积滞胃肠,中焦气机壅滞,阻碍气机,不通则痛。

    作者:邵晴;杨莎莎;曹宏;丁立贞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沙棘对血液的作用

    本文综述了民间传统草药沙棘对血液系统的作用。现代的临床药理研究发现沙棘对红细胞系统、粒细胞系统及血小板系统均有促进造血活性作用,并有增强血液免疫功能、抗辐射和抑制白血病细胞的作用。

    作者:张莉莉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喉罩通气全麻下经纤支镜介入治疗严重气道狭窄的护理

    气道狭窄是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反复咳嗽、咯血、呼吸困难、憋气等,狭窄严重者随时可发生窒息死亡[1],需紧急处理。此时快速解决气道的急性梗阻是治疗的关键措施。此类患者多为老年人、气道阻塞明显、心肺功能差且气道阻塞原因尚未明确,限制了外科手术切除的应用。随着呼吸介入治疗技术的发展,纤支镜下介入治疗技术如氩等离子凝固术、冷冻、电刀、支架植入、球囊扩张等已经取代外科手术,成为治疗气道病的重要手段。2013年03月-2014年0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8例严重气管狭窄患者,采用喉罩通气全麻下经纤支镜介入治疗的严重气道狭窄,通过对患者做好充分的治疗前护理评估及健康教育、治疗中积极配合和治疗后密切观察护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陈俭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B超在前置胎盘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对B超在产科前置胎盘诊断中的核心应用进行分析,之后在此基础上探讨可行性策略和潜在应用价值。方法对2012年01月至2014年06月在医院接受剖宫产的患者中抽取30例进行回顾性调研,当其在妊娠期来院进行正常产前检查时,按常规对其进行腹部B超检查,观察孕妇胎盘和宫颈内口之间的主要关系。结果经过数次分析和实践得出结论,30位患者中,在孕期定期产检阶段,妊娠晚期通过B超检查胎盘低置患者为6例,完全性前置胎盘的患者为8例,部分性前置胎盘患者为10例,边缘性前置胎盘患者为6例。结论妊娠期合理利用B超检查能及早诊断前置胎盘可降低孕产妇和围产儿死亡。

    作者:袁进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护理干预对妇科肿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护理干预前后各两年时间内住院病人行妇科肿瘤手术后 DVT 发生例数及率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结果护理干预后 DVT 的发生率较护理干预前 DVT 的发生率低(X2=1.049,p<0.05)。结论及时、系统、正确护理干预对预防妇科肿瘤手术后下肢深静脉的血栓形成有着极其重要作用。

    作者:徐善敏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β1-40及SOD活力的变化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β淀粉样蛋白(Aβ)的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Aβ的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法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SOD活力,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浆Aβ水平高于。对照组,SOD活力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Aβ水平增高,Aβ可能会通过受损的血脑屏障进入脑内,通过降低SOD发挥神经毒性作用,促使alzheimer 病(AD)的发生、发展。

    作者:徐国锋;胡敏;王艳;任碧琼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105例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105例拟诊为冠心病的患者,将平板运动试验与冠脉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比较两种方法对冠心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平板运动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90.3%,敏感性65.7%,特异度70%,阳性似然比2.19,阴性似然比0.49,误诊率30%,漏诊率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平板运动试验简便实用,安全无创,较易被患者接受,且其准确性高,目前成为无创诊断冠心病的方法之一。

    作者:丁琳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浅析儿童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通过儿童贫血患病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评估儿童营养现状。方法:以2013年9月-2014年8月前往医院进行健康检查的300名年龄小于3岁的儿童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年龄分组。其中试验组148例,年龄段分布在6到12个月,对照组152例,年龄段分布在1到3岁。通过测定两组儿童中血红蛋白的含量来确定儿童是否贫血,并通过发放调查问卷,对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家庭情况进行了解,以确定儿童贫血原因。结果:在300例参与健康体检的研究对象中,有32例患有贫血,其中,1到3岁年龄段组的患病率要高于6到12个月龄的试验组。经过研究分析发现,儿童贫血患病率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儿童挑食和母亲有贫血史,而父母的文化程度与儿童贫血患病率没有直接联系。结论:降低贫血患病率的有效途径是对儿童的饮食行为进行合理指导,加强对父母关于儿童营养搭配知识的普及,纠正儿童的偏食行为。

    作者:李蓁焱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Ⅱ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彩超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究颈动脉彩超在Ⅱ型糖尿病诊治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70例糖尿病患者(实验组)和7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临床研究,对所有人员进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分析观察结果。结果:经检测,实验组患者中颈动脉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志愿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可有效检测颈动脉内膜和直径变化,对糖尿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等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陈惠强 刊期: 2014年第25期

  • 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作用。方法:选取11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早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则在早期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再给予游泳、抚触、按需添加配方奶等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分析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第1次排胎时间、胎便转黄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的黄疸指数在第1d、第2d差异不明显,但第3~5d两组的黄疸指数差异变大(P<0.05)。结论:早期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新生儿黄疸患儿的黄疸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作者:丁慧 刊期: 2014年第25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