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9年-2013年思明区部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监测结果分析

邓辉强;汤新华;李恩;曾妍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 非食用物质, 监测, 分析
摘要:目的 掌握思明区部分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添加状况.方法 通过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样,依照国家相关方法开展检测,并根据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肉制品、小麦粉制品、加工食用菌、非发酵豆制品、加工蔬菜、饮料、蜜饯凉果等7类食品253份,总体超标率为24.5%,超范围添加检出率为17.2%,过量添加检出率为6.96%,添加非食用物质检出率为1.10%.以样品类别计,超标较严重的是小麦粉制品、加工蔬菜和非发酵豆制品,超标率分别为56.9%、48.1%和17.6%.以项目类别计,明矾、甜蜜素、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较为严重,分别为56.0%、21.0%和19.0%.结论 样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的情况不容乐观.建议运用社会共治的理念解决存在问题.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微量RhD抗原检测法

    目的 为解决患儿、烧伤患者以及危重患者,因采集RhD抗原检测的血标本困难,而研究的一种微量RhD抗原检测方法.方法 取洁净玻片一张,用加样器加入RhD单克隆试剂血清和被检测患者5%红细胞悬液各10μl,再加入低离子介质溶液20μl于玻片上.将上述3种液体混匀,置室温5 min观察结果.对幼儿园206份儿童体检血标本与常规玻片法进行检测比较.结果 206份儿童血标本微量法与常规法平行对照,2种方法检测RhD抗原结果完全吻合.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价格低廉,且血标本和试剂用量少,适用于儿童、大面积烧伤患者以及危重患者,进行RhD抗原检测.

    作者:王振芳;吴春富;代伟伟;赵胜昔;王帅;胡佳丽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深圳梧桐山地区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污染状况调查

    目的 调查深圳梧桐山地区泉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PAEs)污染状况,研究其规律.方法 采集2011年-2013年梧桐山地区代表性泉眼的泉水,同时以出厂末梢水为对照,利用固相萃取富集法,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其PAEs含量,统计其特点与规律.结果 泉水中PAEs污染水平总体上不超标,中位值从“未检出”至1.296 μg/L,主要污染种类是DBP,DIBP,DEHP和DMP,其中有12.0%的泉眼水超过3.0 μg/L的DBP卫生标准,泉水PAEs污染水平大于出厂末梢水.结论 深圳梧桐山地区泉水PAEs污染水平总体上在国家标准安全范围内,但比出厂末梢水高,有未知健康危险.

    作者:吕海燕;曹小云;蔡俊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江西省2003年-2012年麻疹网络监测数据及质量控制分析

    目的 分析江西省麻疹网络监测数据和质量控制,评价实验室网络建立和运转情况.方法 对江西省麻疹实验室网络正式建立以来10年的各项实验室监测指标进行统计学方法分析.结果 对2003年-2012年检测麻疹IgM抗体8 033份标本,阳性率为40.81%;风疹IgM抗体3 787份标本,阳性率为17.80%;在204份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到麻疹毒株19株,经鉴定为麻疹野病毒H1a基因型,风疹毒株13株,经鉴定为风疹野病毒1E基因型.麻疹疑似病例的标本实验室诊断率从2004年的16.60%上升到2012年的100%.国家麻疹实验室及WHO对省级麻疹实验室的职能考核、血清再证实与现场认证成绩为满分或优秀;省级麻疹实验室对市级麻疹实验室进行职能考核和血清标本再证实等各项质控指标逐年提高并达到较高水平.结论 江西省已建立了麻疹/风疹血清学和病原学监测实验室网络,并且运转良好,在控制和消除麻疹工作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作者:龚甜;熊英;周顺德;施勇;张艳妮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Mini-MPN法在食品沙门菌快速检测中的应用

    目的 为了探索一种与传统定量方法比较,更具有实用性和准确性的沙门菌定量检测方法.方法 通过对牡丹江市400份肉鸡生产销售环节的样品进行沙门菌定性和定量检测,分析比较了MPN法和Mini-MPN法对沙门菌检测率的影响.结果 Mini-MPN法共检出49份试样呈阳性,比MPN法多检出9份,阳性率为12.3%,比MPN法提高了2.3个百分点.用2个方法检测MPN值>3.8 MPN/g的试样均为9份,而用Mini-MPN法检测MPN值在0.3 MPN/g~3.8 MPN/g的试样为40份,比用MPN法多9份.结论 与传统MPN法相比,Mini-MPN法在沙门菌定量检测中具有灵敏度高、耗时短、工作量小、成本低等优良的特性.

    作者:吕昌武;吴双志;褚杨硕;冯春艳;沙丽娜;裘静霞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血清游离脂肪酸测定在中心肥胖型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中心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浓度变化及其与肥胖、高血压及胰岛素水平的关系.方法 收集86例中心肥胖型高血压患者(G1组)、79例中心肥胖型无高血压患者(G2组)和82例正常对照者(G3组),分别测定血清FFA、胰岛素水平、血压及腰围等人体一般指标.结果 空腹状态下G1组FFA明显高于G2、G3组(P<0.05),G1、G2组INS明显高于G3组(P<0.05).口服葡萄糖2h后,G1、G2组胰岛素水平显著高于G3组.空腹FFA与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胰岛素水平及口服葡萄糖2h后胰岛素水平成显著正相关.结论 中心肥胖型高血压患者血清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并与其血压、腰围、腰臀比、体重指数、血清胰岛素浓度呈显著正相关.

    作者:江永青;胡志坚;谷翔;唐新虎;谢福生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全球生物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国生物材料进出口监管状况

    二十一世纪是生物的世纪,近年来,全球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迅猛,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福祉.与此同时,随着生物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生物材料跨境运输给各国监管带来了很大挑战[1].如何在保证生物材料快速流通的同时,有效防范其潜在生物安全隐患,正成为各国在大力发展生物产业的同时不得不面临的问题[2].

    作者:李小波;黄吉城;陈晓东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锦州市2012年-2013年男性性病门诊就诊者哨点监测报告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艾滋病相关知识、危险行为和HIV、丙肝、性传播疾病的感染状况.方法 依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对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2年-2013年共监测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800人,HIV抗体阳性者6例,HIV抗体阳性率为0.75%;梅毒抗体阳性者234例,梅毒感染率为29.25%、丙肝抗体阳性者5例,丙肝感染率为0.63%;性病以梅毒、生殖器泡疹的构成较高,分别占69.85%、18.81%.结论 性病门诊就诊者中HIV感染率仍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但性病患病率高,提示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艾滋病在性病病人中的蔓延扩散.

    作者:田晶;张旭;白梅;张丽华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凯氏定氮装置的改进

    1883年丹麦化学家凯道尔(Johan Kjedahl)首创了凯氏定氮法,为定氮分析经典方法,并列为AOAC蛋白质测定的标准法,是我国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第一法[1].同时,凯氏定氮装置的蒸馏提纯及相关项目的检测分析在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有着广泛应用[2-6],是实验室不可缺少的设备.凯氏定氮装置发展至今,各种品牌自动凯氏定氮仪相继问世,但自动凯氏定氮仪价格相对较贵,其内部结构管道较复杂,维护较困难,易发生故障[7].传统凯氏定氮装置由水蒸气发生器、反应室、冷凝装置、接收瓶4部分组成,基本上是玻璃磨口连接,使用中,效率较低,特别是蒸气发生器,采用电炉加热玻璃烧瓶,热效率低下,玻璃易碎,且在烧瓶中水烧干后,需待烧瓶冷却后补加水,必要时还要在热的电炉上卸下烧瓶冷却,操作很不方便[8],因此,导致样品蒸馏效率低下.本实验室在分析以上缺点后,采用市售电高压锅替代蒸气发生器,并采用三通连接,使蒸气通入、泄压、调节大小非常方便.应用该装置开展了食品中二氧化硫、甲醛蒸馏和奶粉中蛋白质测定,获得满意效果.接下来用定氮蒸馏滴定试验来考察凯氏定氮蒸馏装置改进后实用性.

    作者:李铁墙;袁珣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浙江省首次发现ST20型NDM-1鲍曼不动杆菌

    目的 对浙江省不同地区上送的分离株进行NDM-1基因筛检,以了解NDM-1基因携带菌存在现状.方法 应用定量PCR及PCR分别对菌株进行NDM-1基因筛检、MLST分型及其他耐药基因检测;使用VITEK 2仪器测试MIC耐药表型;运用改良Hodge实验及EDTA-增强协同确认试验检测碳青霉烯酶表型.结果 经对1 617株菌筛检,仅从1株ST20型鲍曼不动杆菌中检出NDM-1基因.该菌对Amikaci、Gentamicin、Tobramycin、Trimethoprim/Sulfa敏感,而对其他15种药物均显示耐药,另携带OXA-23、SPM,CARB,TEM,aadA1,AmpC,aphA1,OXA-51耐药基因.结论 浙江省首次检出NDM-1鲍曼不动杆菌,提示应加强该类菌株的监测检测力度.

    作者:朱水荣;潘军航;魏兰芬;梅玲玲;张云怡;张政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012年某地区种植大米重金属污染状况

    目的 了解某地产大米重金属污染情况.方法 采集某市所辖12个县65个乡镇农户家自产大米样品318份,按照国家标准GB/T5009.11-2003GB/T5009.12-2003,GB/T5009.15-2003,GB/T5009.17-2003方法进行检测.结果 某地产大米合格率87.74%,8个县检出镉超标大米,镉超标率10.38%,高检出值为1.18 mg/kg,6份大米镉检出值超过1.00 mg/kg;有4个县大米中总汞超标,总汞超标率1.57%,高检出值0.3 mg/kg.结论 某地大米存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属污染,特别是镉污染较为严重,应加强本地区大米重金属的监测工作.

    作者:秦友燕;何柳莹;蔡江帆;方芳;何艳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直接测定乳粉中的硒

    目的 建立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直接提取测定大批量样品的乳粉样品中硒的方法.方法 样品不经传统的酸消化法而是采用四甲基氢氧化铵及双氧水对奶粉样品进行碱水解处理,直接超声提取,通过微孔滤膜过滤,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进行测定.结果 通过对乳粉标准物质及各种类型的配方乳粉的实际检测,得到方法检出限0.05 μg/L,奶粉样品按0.5g取样量计算方法检出限为0.10 μg/kg,方法线性范围0μg/L~500 μg/L,相关系数(r)优于0.999,方法加标回收率在98.4% ~111.6%之间,相对标准偏差RSD(%)均<5.0%,方法的各指标结果均令人满意.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线性范围宽,灵敏度高,准确可靠,优于传统的检测方法,适用于大批量乳粉样品中硒含量的测定.

    作者:袁媛;刘丽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浅谈食品微生物实验室全面质量管理

    在民众越发关注食品安全等因素的大背景下,与其他的商品检测相比,“全面质量管理”一词早由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学者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的质量管理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1].全面质量管理是以组织全员参与为基础的质量管理形式,起源于美国,后来在其他一些工业发达国家开始推行,并且在实践中各有所长.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国外企业(特别是GE)的应用中,发展为“六西格玛理论”,就是要持续地“流程设计、改善、优化的技术”[1].

    作者:蔡雪凤;侯翠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麻疹不同控制阶段病例年龄分布特征与免疫水平分析

    目的 分析枣庄市麻疹不同控制阶段病例年龄分布及免疫水平,为消除麻疹提供参考.方法 对枣庄市1979年-2012年麻疹发病资料及免疫水平分析.结果 消除麻疹阶段(Ⅳ阶段:2006-2012年),麻疹发病率<1岁婴儿和≥20岁成人升高,分别为177.04/10万和3.61/10万;病例构成由计划免疫初期阶段(Ⅰ阶段:1979年-1985年)学龄前儿童(42.11%)和学龄儿童(34.41%)为主,向<1岁婴儿(49.25%)和≥20岁成人(24.63%)转变.Ⅰ~Ⅳ阶段麻疹抗体阳性率,育龄妇女、6月龄婴儿、20岁~40岁成人,分别降至82.05%、8.93%和85.71%,与病例年龄分布相一致.结论 研究育龄妇女和成人麻疹免疫方案,对降低婴儿及成人麻疹发病,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延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拉曼散射光谱快速鉴别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

    目的 本文采用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对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进行拉曼光谱扫描,采用模式识别技术,建立样品的快速鉴别模型.方法 采用拉曼散射光谱法,激发波长785 nm,激光强度和积分时间根据样品的特性进行调整,对收集的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样品进行拉曼光谱扫描,以替硝唑、葡萄糖为两个主成分,选择特征谱段,建立化学计量学模型:谱段为970 cm-1~1140 cm-1与1160 cm-1~ 1580 cm-1;光谱预处理方法为矢量归一与一阶导数(30点平滑);采用主成分光谱和主成分参考光谱的相关系数进行计算;阈值为0.95,同时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结果 所建立的鉴别模型对验证集中的样品能够作出准确无误的判别.结论 通过验证试验表明,模型结果准确可靠,所建方法准确有效,可用于替硝唑葡萄糖注射液的快速鉴别,适用于市场监督抽样.

    作者:王春红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同时测定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中门冬氨酸和葡萄糖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积分脉冲安培检测法同时测定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中门冬氨酸和葡萄糖的含量.方法 采用CarboPacTM PA20阴离子分离柱(3mm×250m m)和PA20保护柱(3mm×50 mm);以去离子水为淋洗液A、200 m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为淋洗液B、1 mol/L的醋酸钠为淋洗液C,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5 ml/min;积分脉冲安培检测器(金工作电极、pH-Ag/Agcl参比电极);检测器温度30℃;柱温30℃,进样量25μl.结果 葡萄糖和门冬氨酸两种成分线性范围分别为0.7952μg/ml ~ 25.4470 μg/ml(r=0.9996)和0.1122 μg/ml ~7.1808μg/ml (r =0.9998);葡萄糖和门冬氨酸两种成分高、中、低3种浓度的回收率分别在98.77%~100.14%之间和98.15%~100.05%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0.6%(n=9)和0.5%(n=9).结论 该法操作简便、专属性强、门冬氨酸和葡萄糖的分离效果好,可用于门冬氨酸钾镁葡萄糖注射液中门冬氨酸和葡萄糖的含量测定.

    作者:张军霞;仲平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某高校三起传染病的暴发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高校传染病暴发流行的特点,为高校防治传染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PPD试验、胸部X线透视及痰培养确诊结核病;通过全身体格检查及询问等方式调查水痘及阴虱的流行情况.结果 有密切接触史者所在班级PPD试验的总阳性率、强阳性率和患病率均高于有接触史的其他班级学生(x2值分别为47.78、48.70、4.53,P值均<o.05);有密切接触史者PPD试验与同年级其他学生比较,总阳性率、强阳性率和患病率均高于同年级学生(x2值分别为536.19、82.38、23.41,P值均为0.000);水痘患者所在班级学生发病率明显高于波及的其他班级学生(x2=15.06,P =0.000);阴虱病在寝室内可间接传播.结论 高校学生结核、水痘及阴虱病传播不容忽视,应提高大学生的健康卫生意识,防止高校传染病的暴发流行.

    作者:王玉红;胡殿宇;雷朝宽;刘艳雯;徐杰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HIV/AIDS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

    目的 研究关爱家园HIV/AIDS患者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情况分析及多重感染对HIV/AIDS的影响,为HIV/AIDS防控和综合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LSIA法检测丙肝抗体(抗-HCV)、EB病毒抗体(EBAb)、科萨奇病毒抗体(CoxAb);TORCH采用胶体金法进行检测;用流式细胞仪检测HIV感染者全血中的CD4/CD8细胞,检测结果分组,组间采用卡方检验.结果 321例HIV阳性患者单纯合并乙肝病毒(HBV)感染37例(11.53%);单纯合并丙肝病毒(HCV)感染8例(2.49%);单纯合并梅毒螺旋体(TP)感染107例(33.33%);单纯合并巨细胞病毒(CMV)感染4例(1.25%).结论 HIV阳性患者容易合并多种病原体感染,尤其以梅毒螺旋体感染常见.

    作者:潘熠健;朱明利;潘克女;余道军;张永乐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化工原材料中挥发性有机物的GC-MS定性研究

    目的 建立利用顶空-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联用技术对化工原材料中30个挥发性有机物组分定性分析的方法.方法 利用静态顶空原理,化工原材料中可挥发的有机组分在一定的温度下达到气-液或气-固两相平衡后,取一定量的顶部气体进样,以HP-5MS毛细管柱为分离柱,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的质谱全扫描模式下检测并进行定性.结果 各组分都能完全分离,利用质谱鉴定分离得出来的分子离子、碎片离子和保留时间等相关信息,建立化工原材料中30个挥发性有机物组分的GC/MS指纹图谱鉴定参数表,被测样品中挥发性有机物分离峰根据其保留时间和特征离子进行准确定性.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高、操作简单,能快速地对化工原材料中的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定性,对职业化学中毒及工作场所日常监测起快速鉴定作用.

    作者:梁素丹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湛江地区缺血修饰白蛋白参考区间的建立

    目的 建立湛江地区汉族健康人群血清缺血修饰白蛋白(IMA)的参考区间.方法 采用白蛋白钴结合(ACB)法检测1 071名健康人群血清IMA含量,其中城市542人、农村529人,男536人、女535人,分别对城乡之间、男女之间、各年龄段之间进行分组比较.结果 城乡之间、男女之间的参考区间经Z检验可予以合并,各年龄组之间经Kruskal-Wallis H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检测结果呈偏态分布,取单侧的第95百分位值建立健康人群血清IMA参考区间为<83.35 U/ml.结论 湛江地区健康人群血清IMA参考区间略低于厂商提供的参考区间,亦有别于以往文献报道的以白蛋白钴结合力(ACB值)作为IMA参考区间的报告形式,因此建立该实验室IMA的生物参考区间非常必要.

    作者:陈康荣;王丽英;吴福清;陈敏锋;陈志伟;叶满 刊期: 2014年第13期

  • 2009年-2013年思明区部分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掌握思明区部分食品中食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添加状况.方法 通过风险监测和监督抽样,依照国家相关方法开展检测,并根据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进行评价.结果 共检测肉制品、小麦粉制品、加工食用菌、非发酵豆制品、加工蔬菜、饮料、蜜饯凉果等7类食品253份,总体超标率为24.5%,超范围添加检出率为17.2%,过量添加检出率为6.96%,添加非食用物质检出率为1.10%.以样品类别计,超标较严重的是小麦粉制品、加工蔬菜和非发酵豆制品,超标率分别为56.9%、48.1%和17.6%.以项目类别计,明矾、甜蜜素、二氧化硫残留超标较为严重,分别为56.0%、21.0%和19.0%.结论 样品中滥用食品添加剂和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的情况不容乐观.建议运用社会共治的理念解决存在问题.

    作者:邓辉强;汤新华;李恩;曾妍 刊期: 2014年第13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