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发中砷

陈宇鸿;沈仁富

关键词:发样, 微波消解, 原子荧光光谱法
摘要:目的 建立发中砷的微波消解-原子荧光光谱测定法.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本法标准曲线相关系数为0.9995,相对标准偏差为1.78%~ 3.33%,回收率范围为94.7%~ 98.3%.结论:该法准确度、精密度良好、灵敏度高,是简便、快速、实用的测定发中砷的方法.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动物源产品中β-兴奋剂残留状况与防控分析

    目的 动物源产品中β-兴奋剂残留状况与防控分析.方法 应用气质联用法对生猪尿液、毛发和肝脏中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西马特罗和特步它林等5种常见β-兴奋剂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残留结果分析β-兴奋剂的使用状况.结果 在215份检测样品中,检出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和莱克多巴胺等3种β-兴奋剂,未检出西马特罗、特步它林,阳性率为16.7%,尿样、肝脏和毛发中阳性率分别为16.3%、17.4%和16.7%,存在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和沙丁胺醇混合使用、用量和用期混乱现象.结论 违法使用现象屡禁不止,建立完善的兽药残留监控体系,对动物源产品进行全程监控,确实遏制β-兴奋剂的使用,保障食品安全.

    作者:郭萍;陈建安;张景平;谢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血清学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清远市钩端螺旋体病抗体(钩体抗体)在健康人群及宿主动物血清中的水平及菌群分布情况,为制定钩端螺旋体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显微镜凝集试验(MAT)对采集的健康人血清和动物血清进行检测.结果 2007年-2011年采集健康人血清、宿主动物中鼠类、鸭、犬血清,钩体抗体平均阳性率分别为16.53%、23.95%、4.98%、12.15%;血清菌群分布:健康人群以秋季热为主、鼠类以拜伦群为主、鸭以七日热群为主、犬以秋季热群为主,鼠密度为8.66%,鼠种以褐家鼠为主.结论 清远市健康人群及鼠类血清钩体抗体水平有所下降;监测的三种宿主动物中,鼠类血清钩体抗体阳性率高,鼠类仍然是传播钩体病的主要传染源和重点监测对象;清远市鼠密度高,存在钩体病流行的风险.

    作者:邓远玲;孙小康;陈文青;罗文玲;李桂杭;朱劲涛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2007年-2011年甘肃省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监测分析

    目的 对食源性致病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监测,了解甘肃省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状况及分布,并确定高危即食食品的种类.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建立的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食源性致病菌监测部分,2007年-2011年从甘肃省十四个市州农贸市场、超市及酒店餐馆采样并监测九大类食品,共计4634份.结果 4634份9类产品中共检出金黄色葡萄球菌304株,总出率为6.56%,检出率在3.00% ~ 9.04%之间;不同食品均有检出;不同季节无显著性差异;全省14个市州,检出率在3.11%~13.44%.结论 甘肃省即食食品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污染严重,十四个地市中武威、白银、陇南检出率较高,九大类食中冰激凌、凉拌菜、地方特色米面污染金黄色葡萄球菌严重,是重要的危险食品.

    作者:胡晓宁;苏诚玉;权玉玲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某海岛管网末梢水的水质检测及卫生学分析

    目的 了解某海岛地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状况.方法 对某海岛地区3个水厂的市政管网末梢水进行采样和检测.并用《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水质结果进行卫生安全性评价.结果 GQ饮用水厂管网末梢水除硼外,检测指标均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CY饮用水厂和SS饮用水厂的管网末梢水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论 尽管当前末梢水的水质基本满足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考虑到联合用水导致水质的不稳定性,需加强生活饮用水的水质监测.

    作者:徐赐贤;董少霞;林少彬;路凯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临床分离志贺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地区临床分离志贺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基因型及其耐药特点.方法 收集2008年-2011年本地区分离志贺菌83株,PCR检测基因型,阳性产物在GenBank上进行比对确定亚型,按照Kirby-Bauer法检测志贺菌对8种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情况.结果 83株志贺菌共检出携带ESBLs菌株33株,占39.76%.耐药基因型以OXA和CTX-M-9型为主,并伴有TEM型和SHV型.DNA序列分析证实17株为OXA-1亚型(52.52%),11株为CTX-M-14亚型(33.33%),5株志贺菌检出同时携带2种耐药基因.药敏结果显示产ESBLs菌株对头孢唑林、头孢噻肟和氨曲南有较高耐药性,耐药率分别为54.55%、48.48%和21.21%.携带2种耐药基因菌株对头孢类抗生素耐药性明显增强.结论 本地区志贺菌携带ESBLs耐药基因水平较高,以OXA-1亚型和CTX-M-14亚型为主,大部分产ESBLs菌株呈多重耐药,并随携带耐药基因种类增多,其耐药性增强.

    作者:苗元;王永全;张晶波;崔京辉;吴本和;靳博;刘京生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东莞市无偿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研究

    目的 探讨东莞市无偿献血者隐匿性HBV感染的现状和流行病学特点,为隐匿性乙型肝炎的预防和流行病学调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运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采用Roche公司COBAS AmpliScreen系统筛查2006年1月-2009年1月东莞市无偿献血者49500份合格的血液标本,对筛查出的阳性人群进行NAT和血清学的跟踪分析.结果 NAT从49500份酶免检查合格的标本共筛查出21个阳性pooling.经分拆检测,其中2个pooling分拆结果为阴性,其余19个pooling分别各拆分出1例阳性标本.根据NAT与酶免检测2w、4w、8 w、16 w、24w、48 w共6次随访结果共分4个模式:其中1例为NAT(+)ELISA(+)、17例为NAT(+)ELISA(-)、NAT(-)ELISA(+)0例、1例为NAT(-)ELISA(-).感染因素调查因标本量过少,未作分析.结论 隐匿性乙型肝炎在无偿献血人群中呈低感染状态流行,流行强度明显低于背景人群;目前的血筛模式不能筛查出隐匿性乙型肝炎感染,隐匿性乙型肝炎的感染因素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王铁兵;陈海霞;杨飞鹏;王德文;汪东篱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我国茶叶中稀土元素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茶叶是全球三大天然饮料之一,富含茶多酚、生物碱和多种微量元素[1],具有诸多的保健功能,又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正是因为茶叶产品的独特性,使之成为消费者和媒体关注的对象,尤其是茶叶的安全质量已成为焦点.由于稀土之特殊的理化性质使其在茶叶生产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人们在关注茶叶中农残、重金属残留的同时,也越来越关注茶叶中稀土的检测及标准限量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稀土中各种新型检测技术的应用和普及.本文就近年来茶叶中稀土分析方法的研究发展进行综述.

    作者:骆和东;王文伟;王婷婷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

    目的 建立超声提取-SPE净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植物油中多环芳烃(PAHs)的方法.方法 乙腈+丙酮(1+1)提取,Oasis HLB和Sep-Pak Florsil小柱净化,采用PAHs专用分析柱,乙腈、甲醇和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荧光检测器检测植物油中PAHs的浓度,外标法定量.结果 15种PAHs在20 ng/ml~ 4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0.012 μg/kg~ 0.92 μg/kg,加标回收率75.0% ~ 108%,相对标准偏差RSD 0.63%~ 1.54%.结论 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重复性好,适用于植物油中15种多环芳烃的检测.

    作者:曹小丽;杨晓倩;刘素华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孕期丙肝核心抗原检测对丙型肝炎早期诊断的意义

    目的 探讨丙肝病毒核心抗原(HCV Ag)检测对妊娠期早期丙型肝炎诊断的意义.方法 对14360例建卡孕妇采用ELISA法检测HCV Ag和丙肝抗体(Anti-HCV),对HCV Ag和/或Anti-HCV阳性者再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丙肝病毒RNA(HCV-RNA)进行确诊.结果 14360例孕妇中有126例感染HCV,感染率为0.88%;HCV Ag检测结果的假阳性率(FPR)明显低于Anti-HCV;Anti-HCV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6.5%、60.9%和82.6%,均低于HCV Ag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HCV母婴传播率为4.8%,母亲HCV病毒量越高者,新生儿越易被传染.结论 检测HCV Ag对孕期丙肝早期诊断有较高的特异性、敏感性和准确性,且操作简单,易于推广;同时联合Anti-HCV检测能更高的提高HCV感染筛查准确率.

    作者:姜大娥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及隐色孔雀石绿药物残留

    目的 建立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药物残留量同时测定的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方法 样品选择乙腈提取,用正己烷脱脂,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净化,采用LC-MS/MS选择反应监测(SRM)正离子模式测定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药物的检出限(LOD)为0.2 μg/kg,定量限(LOQ)为0.4 μg/kg,检测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31%~8.95%,加标回收率达到74.5%~108.3%.结论 该方法具有比较高的重现性和选择性,在水产品中孔雀石绿和隐色孔雀石绿的残留测定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陈湘艺;万译文;黄向荣;李小玲;曾春芳;邓克国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has-miR-429、has-miR-127-3p及has-miR127-5p在不同HPV感染的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

    目的 探讨has-miR-429、has-miR-127-3 p及has-miR127-5 p在不同宫颈癌细胞中的表达水平.方法 用SiHa、Hela和C33A三种宫颈癌细胞株,提取和纯化mRNA,逆转录成cDNA,在测定佳反应条件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has-miR-429、has-miR-127-3p及has-miR127-5p的表达情况,结合内参U6进行相对定量分析.结果 miR-429、miR-127-3p及miR127-5p在SiHa细胞相对于Hela细胞表达为(0.0031 ±0.0002),(59.3786 ±3.7024)和(0.0524±0.0148),相对于C33A细胞表达为(0.0059±0.0005),(15.5625±1.2780)和(0.0334±0.0103).结论 has-miR-429、has-miR-127-3p及has-miR127-5p可能与宫颈癌的HPV感染相关.

    作者:姚婷婷;刘秀婷;张定梅;禹夜;林仲秋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江苏省2012年健康人群麻疹-风疹-腮腺炎IgG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江苏省不同年龄组健康人群的麻疹、风疹、腮腺炎免疫现状,对其抗体水平进行监测,并结合当年麻疹、风疹、腮腺炎发病率,为麻疹、风疹、腮腺炎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江苏省3个市健康人群,按年龄分为0月龄~7月龄,8月龄~ 17月龄,1.5岁~2岁,3岁~4岁,5岁~6岁,7岁~9岁,10岁~14岁,15岁~19岁,20岁以上,流动人口20岁以上,共10个年龄段.使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麻疹、风疹、腮腺炎IgG抗体并计算其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浓度(Geometric Mean Concentration,GMC).结果 检测标本1502例,每例完成麻疹、风疹、腮腺炎IgG三个项目的检测,各年龄组之间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年龄组之间麻疹、风疹、腮腺炎抗体GM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江苏省健康人群的麻疹、风疹抗体阳性率较高,发生大范围的暴发或流行的风险较低,但个别地区的个别年龄组阳性率较低,需加强免疫;腮腺炎抗体阳性率较低,在个别年龄组需要加强免疫,或调整现有免疫策略.

    作者:胡莹;陆培善;邓秀英;刘元宝;冷红英;吴昀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杭白菊与阿克拉霉素联合应用增强白血病细胞凋亡及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杭白菊与阿克拉霉素联合应用对白血病HL-60细胞诱导凋亡作用及机制.方法 实验分组:(1)空白对照组,(2-4)不同浓度阿克拉霉素(0.05μg/ml、0.10μg/ml、0.25 μg/ml)处理HL-60;(5)高浓度(500 μM)的杭白菊处理;(6-8)不同浓度的杭白菊(10μM、100 μM、500 μM)与阿克拉霉素(0.1 g/ml)联合处理.20h后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凋亡率,用Western blot分析COX-2、caspase 3、caspase 9和NF-KB蛋白表达.结果 不同浓度阿克拉霉素诱导的凋亡率与空白组相似(P>0.05);不同浓度的杭白菊与阿克拉霉素联合处理,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杭白菊联合阿克拉霉素时caspase 3、caspase 9的表达明显升高,Cox-2和NF-κB的活性明显被抑制,与杭白菊浓度成正比(P<0.01).结论 杭白菊增强阿克拉霉素对HL-60细胞的诱导凋亡作用,以及抑制COX-2和增强caspase 3、caspase 9的表达,这是通过杭白菊增强对NF-κB活性的抑制作用而实现的.

    作者:陈刚;王剑超;赵洪灿;姚航平;范剑;童向民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锌

    目的 建立简便、灵敏、准确的饮用水中锌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锌.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 μg/L ~ 800.0 μg/L,相关系数为0.9994,检出限为0.58 μg/L,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2.0%,回收率在88.9% ~ 110.1%之间.结论 采用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饮用水中的锌是可行的.

    作者:管克;陈建业;詹珍洁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北京市HIV抗体检测室间比对发现问题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所辖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室间比对HIV抗体检测能力差异.方法 制备不同浓度梯度的HIV抗体随机盲样,发放给各筛查实验室按要求进行HIV抗体检测.用SPSS 18.0软件计算离散指数.结果 98.8%以上的筛查实验室检测结果正确,并提供较完备和准确的检测原始记录、实验结果和复检化验单等记录文件.部分实验室在临界值计算或设置、质控图制作和弱阳性样本检测等方面存在问题和不足之处.结论 随机盲样HIV抗体检测室间比对表明北京市HIV抗体检测队伍过硬、检测结果准确可靠.考评中发现的问题和不规范操作有待于继续加强专业技术培训和实验室督导管理.

    作者:辛若雷;孙伟东;李佳;赵伟;苏雪丽;卢红艳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本院肺炎链球菌的感染分布与耐药性分析.方法 对2010年7月-2012年6月所有检出的肺炎链球菌进行微生物统计分析.结果 80%的肺炎链球菌感染来源于儿童;从下呼吸道中分离的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氯洁霉素、四环素的耐药率高达90%以上;对青霉素的耐药率为64.78%;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等三代头孢仍还有较好的敏感性,耐药率<30%;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利那唑胺耐药菌株.结论 PRSP达64.78%,头孢三代仍可作为治疗PRSP感染的首选药物.为降低日趋严重的耐药现象,应强化微生物检测,规范抗生素的使用.

    作者:沈丽珍;张爱鸣;陈素菜;黄一睿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食品中硒元素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研究

    目的 使用消解辅助设备进行前处理操作测定食品中的硒元素.方法 以微波消解处理样品,用石墨消解仪辅助赶酸还原,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 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2.4% ~3.1%,加标回收率为90.1%~95.6%,经t检验,与电热板湿法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该前处理方法操作简便,结果满意,能够用来测定食品中的硒元素.

    作者:王正;赵婕;杨永红;罗仁才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包头市2010年-2012年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包头市食品中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状况和污染水平,初步确定高危食品的种类,为食源性疾病的监测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按全国食品污染物监测网的工作手册,2010年-2012年采集16大类食品,共计877份,对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蜡样芽孢杆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大肠杆菌O157∶H7和副溶血性弧菌等12种食源性致病菌进行监测分析.结果 877份食品样品中,检出致病菌35株(3.99%).其中,蜡样芽孢杆菌17株(1.94%),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0.91%),沙门氏菌4株(0.46%),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6株(0.68%).结论 蜡样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和沙门氏菌对包头市食品的污染普遍存在.熟制米面制品、生畜肉、肉制品的污染尤为严重,是重要的高危食品,对此应引起重视.

    作者:彭景贤;段向阳;季丹萍;关艳红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通用毛细色谱柱测定工作场所空气中萘的探讨

    萘的职业卫生标准检测方法(GBZ/T160.44-2007)用填充柱,其阻力大、柱效低、分离效果差,且柱内固定液易流失,使用时间短,要求载气流量较大,出峰时间较长.为缩短分析时间、提高分析效率,选择一种柱效高、分离能力强且耐用的色谱柱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按照《工作场所空气中化学物质测定方法》的研制规范[1](以下简称《规范》)的要求,对工作场所空气中萘的检测方法[2]进行了改进,报告如下.

    作者:郭新华;齐新周;刘春华;王志强 刊期: 2013年第12期

  • 酶联免疫斑点技术在淋巴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酶联免疫斑点技术(ELISPOT)在淋巴结核病快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结核菌特异抗原EAST-6和CFP-10,通过ELISPOT技术,分别检测61例淋巴结核病患者、35例健康体检者和30例非结核淋巴结病患者外周血结核效应T淋巴细胞的数量,并与抗酸染色、PPD试验、结核抗体等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61例淋巴结核病患者中,49例结核抗原特异ELISPOT阳性,35例健康体检者中,1例阳性,30例非结核淋巴结病患者中,仅1例阳性,提示该方法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0.3%和96.7%.ELISPOT方法检测淋巴结核病患者的阳性率为80.3%,显著高于抗酸染色、PPD试验和结核抗体的检测.结论 ELISPOT技术是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好的快速检测结核菌感染的方法,可用于淋巴结核病的快速诊断.

    作者:张国英;钮晓红;夏厦 刊期: 2013年第12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