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痈30例临床观察

孟捷

关键词:颈痈, 中西医结合
摘要:自1999年1月~2001年5月治疗颈痈3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0岁~50岁.病程短约10d,长约30d.本组病人共有症状:颈后部肿胀,灼热,疼痛,夜不能眠,颈强,不能活动;或痛如鸡啄,皮色红,肿势高突,按之软而有波动感,溃后脓出黄白稠厚,肿退痛减.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18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选择18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采用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法治疗.结果:完全缓解11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2例,总缓解率为88.9%.结论:用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难治性肾病综合征取得满意疗效.

    作者:方小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36例疗效观察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性、非特异性和多发性关节炎,它是全身结缔组织和胶原纤维组织病变的局部表现,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用桂枝芍药知母汤加减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136例,疗效观察近期控制50例(36.76%),显效70例(51.47%),有效12例(8.82%),总有效率97.06%.

    作者:田河水;李向录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运动医学、体育学应重视吸收中医学和睡眠医学新知的思考

    论述了运动医学应汲取睡眠医学和中医学中有益的营养,体育学与中医养生学应紧密结合,促进运动医学、体育学、中医学、睡眠医学的共同进步.

    作者:刘兆杰;于峥;王三好;吴文清;谷胜东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子午流注开穴法释疑

    子午流注开穴法虽有多种,然其开穴法之演进,实有其一贯的脉络.兹就阴日阴时开阴穴、阳日阳时开阳穴的阴阳呼应法则,检视古今子午流注开穴的方法与疑义,俾对古今子午流注开穴法做一统整性的思考.

    作者:蔡坤坐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金元四大医家治疗糖尿病学术思想初探

    金元四大医家各禀所学,自成流派,相互辉映,对糖尿病证治均有建树.尤其是张子和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辨证、施治上立意求新,于理论和临床均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作者:张国泰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脾胃升降理论在临床中的运用

    脾胃升降运动是人体生理活动中重要的功能活动,对整体气机的升降出入将起到重要作用.健脾和胃是脾胃升降失调的基本治则,临症中灵活运用多能收到较好疗效.

    作者:付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

    近年来我们以理气活血中药为主,辅以化痰开窍,配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西药治疗精神分裂症,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作者:徐爱民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异位妊娠46例

    我科自2001年1月至2002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保守治疗异位妊娠46例,报告如下.

    作者:翟凤霞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青蒿琥酯治疗肝癌的机理初探

    目的:研究青蒿琥酯抗肝癌的作用机理.方法:检测拓扑异构酶活性,甲基绿-派络宁染色检测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方法观察Bax、Bcl-2的表达.结果:经青蒿琥酯处理的SMMC-7721细胞拓扑异构酶活性增强,青蒿琥酯处理后,凋亡细胞明显增加,免疫组化显示,青蒿琥酯组肿瘤标本Bax蛋白阳性细胞数增多,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减少.结论:青蒿琥酯抗肝癌作用机理可能为上调Bax基因,下调Bcl-2基因,诱导癌细胞凋亡,同时影响拓扑异构酶活性.

    作者:吴理茂;赵一;王勤;张锡流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中医现代化研究之我见

    中医现代化研究必须遵循中医学理论、观点和方法,坚持发挥中医特色与优势、整体观辨证施治,合理地利用现代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建立有中医特色的研究体系,才能发展中医学的优势,使中医走向世界.而不可一味地用西医学模式及其思路、方法、指标去研究中医学,违背中医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而事倍功半.

    作者:董协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活血接骨胶囊对微循环的影响

    为了研究活血接骨胶囊对大鼠肠系膜局部微循环的影响,将50只昆明种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活血接骨大中小剂量组、三七伤药阳性对照组,分别将生理盐水、药液滴注于大鼠肠系膜局部,观察微动脉滴药前后管径大差值及时间.结果显示:活血接骨胶囊能够使大鼠肠系膜微动脉扩张,并且其扩大微动脉至大值随剂量增加而缩短.说明:活血接骨胶囊可以改善微循环,具有活血化瘀之功效.

    作者:祖丽红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浅谈小儿静脉穿刺时的心理治疗与护理

    小儿静脉穿刺是儿科疾病治疗和抢救中的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也是护理操作的一项基本功.在临床工作中,常常看到静脉穿刺时,因小儿不予配合,使静脉穿刺成功率大大下降.为了提高穿刺成功率,在进行小儿静脉穿刺时对患儿及患儿家属做好心理治疗和护理是必不可少的.

    作者:田霞;马越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针刺刮痧治疗小儿脑瘫24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针刺刮痧治脑瘫(CP)的临床疗效和治疗规律.方法:采用针刺刮痧配合治疗小儿脑瘫24例.结果:24例中22例有效,总有效率为91.67%.结论:中医针刺风府、哑门,配合刮痧治疗脑瘫效果优于单纯西医治疗,而且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作者:王焕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对张子和下法的探讨

    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约生活于1156~1228年,宋金时期睢州考城人(今河南豫东一带).张氏之学,强调治病必攻邪,娴于攻邪三法,自成攻邪一派,为著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张氏总结了<难经>、<内经>和<伤寒论>下法的经验,摆脱了六经辨证的束缚,理顺了祛邪扶正的关系,牢牢把握了下法的尺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学术经验.

    作者:何云锋;何云长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试论发汗与汗出而解

    在外感热病中,汗的状况对于判断疾病的病势及预后有重要的价值,而另一方面,在外感热病中汗出而解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也可能正是这一现象,使古代医家把汗法作为治疗外感热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在一些外感热病初起之时,通过发汗确可立竿见影,覆杯即安.但对多数外感热病用发汗的方法即使发汗也无效果,甚至导致病情的恶化.

    作者:何云长;何云锋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慢性乙肝从卫气营血辨证的探讨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的中医病机与辨证思路.方法:从中医角度对慢性乙肝的发生发展规律、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变化等各方面进行理论探讨.结果:发现肝组织病理学分级分期与中医的卫气营血辨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以肝组织病理学为依据的卫气营血微观辨证是辨证治疗慢性乙肝的一种新思路.

    作者:李伟林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从法天地之理谈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

    以中医学形气互化的新陈代谢立论角度,提出应该以方与圆两种辨证方法有机结合的方圆辨证作为中医学辨证论治总纲,以更好更完善地开展辨证论治.

    作者:韩世明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痈30例临床观察

    自1999年1月~2001年5月治疗颈痈30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30例中男26例,女4例;年龄30岁~50岁.病程短约10d,长约30d.本组病人共有症状:颈后部肿胀,灼热,疼痛,夜不能眠,颈强,不能活动;或痛如鸡啄,皮色红,肿势高突,按之软而有波动感,溃后脓出黄白稠厚,肿退痛减.

    作者:孟捷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脉冲磁感应器配合中药促早期乳汁分泌的观察及护理

    实行母乳喂养的首要条件是母乳分泌早,泌乳量多,能满足新生儿需要.我们选用1997年12月至2001年12月住院的659例产妇行脉冲磁疗配合中药后产后乳量、泌乳时间方面与非磁疗组468例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付荣花 刊期: 2002年第08期

  • 中药扶正为主在肿瘤治疗中的体会

    针对肿瘤对生命体的耗竭,手术、放疗、化疗对肌体的损伤,以及中医临床中普遍存在侧重单位抗肿瘤中药表现的损伤正气,从临床经验总结出以扶正为主的治疗方法,偏重于补益脾、肾,使临床疗效显著提高,并以此揭示中医药治疗肿瘤的正确方法.

    作者:任世劳;陈选京;王友清 刊期: 2002年第08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国中医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