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肺血栓栓塞临床治疗效果观察

李健

关键词:肺血栓栓塞, 临床治疗, 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 本文将对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治疗,以确定对于重症肺血栓栓塞疾病有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重症肺血栓栓塞疾病提供可靠的临床依据,从而提高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的生活与生存质量.方法 应用抗生素对患者下肢血栓性静脉炎进行控制,并起到预防肺血栓栓塞合并感染的作用.对患者给予补液支持,并保持大便通畅.对于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多采用重组组织性先溶酶原激溶剂溶栓,之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进行抗凝治疗.在对患者进行溶栓、抗凝治疗期间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现象.结果 36 例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进行治疗后临床症状均得到有效好转.在进行溶栓治疗过程中,有1 例患者出现牙龈出血副作用,其余患者均无任何副作用.经抗凝联合华法林治疗时,1 例患者出现皮下出血症状,经对其华法林减量给药时病情好转.结论 利用静脉溶栓措施可以更为迅速的改善患者体内血流动力学,速度优于凝血治疗,但对重症肺血栓栓塞患者的及时诊断以及正确治疗仍然是降低肺血栓栓塞患者的死亡率,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以及生存质量的关键.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KX-21N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使用体会

    SYSME X K X -21N 全自动血液分析仪属于三分类血液分析仪.KX-21 在采用SRV 旋转阀分血、自动界标、隔膜泵结合时间定量的技术保证精确的检测结果以外,还具有全中文操作界面、无氰化物试剂等安全、方便的特点.2000 年,SYSMEX 推出了升级型号KX-21N,除继承了原K X -21 的所有优点以外,还加强了数据存储及联网输出功能以满足实验室对数据管理的需求.

    作者:王世秀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研究并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于脑外伤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重要影响.方法:以我院2008 年10 月-2012 年3 月共收治的100 例脑外伤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并运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所有的患者分成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由50 例脑外伤偏瘫患者组成,对照组的患者运用药物以及高压氧的方式来进行治疗,而治疗组的患者则在上述方式的基础上外加运用早期康复治疗的方式来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的50 例脑外伤偏瘫患者中,显效的为32 例,有效的为16 例,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对比P <0.05,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外伤偏瘫患者进行必要的早期康复治疗,不仅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运动神经,更加有助于促进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进行大力的推广与应用.

    作者:陈杰强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磁脉冲治疗冠心病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 本文将对冠心病患者进行分组治疗,以确定磁脉冲对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磁脉冲方法治疗冠心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所有患者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冠心病,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磁脉冲辅助治疗,而对照组患者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研究组冠心病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磁脉冲方法进行辅助治疗,总有效率为95.65%,明显高于对照组未进行磁脉冲辅助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结论 应用磁脉冲方法对冠心病患者进行辅助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韩冰;周进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护理

    目的 探讨消化道疾病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的护理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24 例消化道疾病患者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的临床资料,加强术前准备,采取积极有效的心理疏导,术中密切配合医生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术后及时准确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临床症状及体征的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各种潜在并发症,做好出院指导.结果 24 例患者中出现并发症5 例,其中2 例出血,3 例穿孔,经积极治疗和精心的护理后均治愈出院.结论 专业细致的护理能有效提高手术成功率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康复.

    作者:袁方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不同剂量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疗效观察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吗啡用于硬膜外术后镇痛的疗效.方法:选择在我院在硬膜外麻醉下进行手术治疗的210 例患者,根据术后给予吗啡剂量不同随机分为高、中、低剂量组,观察切口疼痛情况及有效镇痛时间、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 A S)评估镇痛效果、身体心像量表(B C S)评估舒适程度,并观察出现不良反应的例数.结果:高、中剂量组的疼痛情况明显好于低剂量组,VAS、BCS 评分及有效镇痛时间均优于低剂量组,并且高、中剂量组之间上述指标并无差异;高剂量组发生恶心呕吐、头晕头痛、皮肤瘙痒的例数明显多于中剂量组.结论:手术结束时经硬膜外导管注入吗啡2.0 mg 能够起到较好的术后镇痛效果、并且有效的控制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郭武龙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女童性早熟的MRI 特点分析

    目的 观察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 女童的垂体发育MRI 特点,为临床诊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2010 年2 月-2011 年2 月在河南省妇幼保健院确诊为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的女童35 例作为研究对象,年龄为7.1±1.1 岁.结果 垂体高度:ICPP 女童、对照组垂体高度的均值分别为5.177±1.010mm,4.454±0.477mm.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组高于对照组.两组均数之间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432,P < 0.001);

    作者:李海洋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医院病案与统计管理达标考核项目指标建立分析

    目的 病案质量是医院医疗质量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医疗统计数据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该医院的医疗状况,同时也是医院领导做出科学决策及实施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本文将对医院管理达标考核项目、考核方法以及考核结果等内容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谈一下自己的分析,以供参考.

    作者:马金火;何凯平;刘丽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癌痛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方法 31 例中、重度疼痛患者给予盐酸羟考酮控释片镇痛治疗,根据疼痛的缓解程度来调整剂量.每位患者至少治疗15 天,同时进行疼痛强度、生活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观察.结果 总的疼痛缓解率为93.5%,其中完全缓解为45.2% 明显缓解为41.9%,中度缓解为6.5%,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不良反应少且轻微.结论 盐酸羟考酮控释片治疗中、重度癌性疼痛疗效显著,不良反应较少,能显著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孙祥;孟曼;黄梦芹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新医嘱查对方法在电子医嘱中的应用

    针对电子医嘱管理易出现疏漏的薄弱环节,传统方法已经不能满足计算机管理下的医嘱查对,故此我们借鉴呼应查对方法,将医嘱查对方法进行细化,创新了一套新的医嘱查对方法.结果 表明新的查对方法漏洞检出率显著高于传统方法.

    作者:岳昳;张小玲;郭丽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浅析医院输血科的管理及其输血安全

    目的 目前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输血是保障输血安全的重要前提.而加强医院输血科的管理,是输血安全的重要保证,本文就目前影响输血安全的因素做了分析,并就加强输血科的管理提出了对策.

    作者:周哲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护理学实训课教学改革探讨

    目的 现代社会人们健康理念的改变,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导致对具备现代护理专业技能的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加上临床上新的医疗设施设备与护理新技术的应用,要求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要与时俱进,适应临床护理发展趋势.因此,护理专业技术实训教学中要改变观念,让学生了解新的设备新的护理技术,在实训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适应现代社会护理服务质量的需求,培养出实用型、技能型、现代型的护理专业技能护理人才.

    作者:欧喜云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浅谈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质量控制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而消毒供应中心去污区的工作质量与医院感染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规范去污区的工作流程,加强工作人员业务技术培训,以适应社会发展,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作者:斯宏琳;谭琳;赵筱英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并对安全性进行评估.方法 用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治疗晚期乳腺癌50 例,其中初治患者23 例,复治患者27 例.用W H O 实体瘤近期客观疗效标准及抗肿瘤药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评价疗效及毒性,用卡氏评分评价身体状况变化.结果 在50 例患者中,4 例达到完全缓解,24 例部分缓解,12 例病情稳定,10 例出现进展.其中有效率达到56%,临床获益率达80%.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毒副反应以胃肠道反应和骨髓抑制为主,大多为Ⅰ - Ⅱ度.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表阿霉素对晚期乳腺癌有较好的疗效和有效性,可作为晚期乳腺癌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从明;冯毅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消毒供应中心无菌物品储存、发放环节质量控制的探讨

    随着医学的发展,医院感染越来越受到重视.消毒供应中心是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加强无菌物品储存、发放环节的质量监控,是预防和控制医疗感染的重要手段.1 无菌物品储存环节的质量控制1.1 无菌物品存放区要清洁、通风,温度<24℃,相对湿度<70%.1.2 无菌物品或消毒物品存放架必须离地≥ 20cm,离墙≥ 5cm,距天花板≥ 50cm.1.3 储存无菌物品或消毒物品前应洗手或手消毒.

    作者:谭琳;斯宏琳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36例阑尾炎性包块的早期手术疗效分析

    目的 总结探讨阑尾炎性包块切除的早期手术疗效,进而缩短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方法 回顾36 例阑尾炎性包块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36 例阑尾炎性包块患者的手术顺利,手术时间平均1h,术中少量出血5 ~ 30ml,术后治愈出院,无切口感染、粘连性肠梗阻、肠瘘( 粪) 等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6 个月.结论 阑尾炎性包块早期手术缩短了病程,减少了痛苦,并且安全、可靠,手术对患者的创伤小,痛苦轻,并发症少,病情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师文超;李保磊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16例品行障碍患者临床分析及护理措施

    目的 根据品行障碍病人的特点,结合临床实践,制定相应护理措施.方法 对2011 年1 月至2011 年12 月在我院住院的16 例品行障碍患者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品行障碍患者临床表现多样,经过相应的治疗及护理后均以好转疗效出院.结论 良好、得当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丹;朱琳;王魁元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防范住院患者自杀的方法与措施

    本文针对住院患者自杀事件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研究医院内住院患者自杀的原因和高危因素,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和预防.方法:(1) 制定患者有自杀倾向时和患者自杀后的应急程序:(2) 培训医务人员掌握有关自杀的知识;(3) 参与或指导医务工作人员开展心理疏导工作;(4) 评析住院患者自杀事件.通过以上的具体防范措施和方法,以期达到大限度地保证住院患者的安全.

    作者:黄凌凌;朱小峰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临床小结

    目的 评价一次性根管治疗术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探讨临床上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慢性根尖周炎治疗适应症的选择.方法 选取慢性根尖周炎的患牙240 颗,随机分成前牙前磨牙、磨牙两组各120 例,分别采用一次法和多次法各完成前牙前磨牙组60 例、磨牙组60 例根管治疗,术后一周、半年、一年回访,根据患者主观症状、临床表现和术前术后X 线片评价疗效.结果 一年回访一次性根管治疗术对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成功率达88.3%,与多次法治疗成功率无显著差异性,可在临床择病例使用.

    作者:符晓辉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骨科患者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目的 探讨骨科患者疼痛的护理方法,有效预防和减少疼痛,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治疗和功能锻炼,促进早日康复.方法 总结我科2010 年11 月~ 2011 年7 月对128 例骨折患者进行疼痛护理,对病人进行疼痛评估,及时采取止痛措施,评估疼痛治疗效果,观察药物副作用并予相应处理.结果 绝大多数患者疼痛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并能积极预防和发现并发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结论 创伤骨折患者,通过疼痛评估,积极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促进机体康复,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钟云兰;陈静;黄佑萍 刊期: 2012年第13期

  • 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发生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的防治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1 年1 月-2012 年1 月期间住院的285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应用长谷川痴呆量表进行智能测评,将其中112 例不同程度出现理智障碍者作为实验组,173 例未出现智能障碍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进行单因素非条件和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高血压、糖尿病、文化程度(初中以下)、高同型半胱氨酸、梗死灶数目(≧ 3)、梗死体积(≧ 25m l)、有无白质疏松及有无脑萎缩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非条件的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梗死灶数目(≧ 3)、梗死体积(≧ 25ml)、有无白质疏松及有无脑萎缩是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合并高血压、文化程度(初中以下)、梗死灶数目(≧ 3)、梗死体积(≧ 25ml)、有无白质疏松及有无脑萎缩是脑梗死患者智能障碍的危险因素.

    作者:陆少欢 刊期: 2012年第13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