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术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

苏来曼

关键词:晶体, 连续环形撕囊, 透明角膜, 白内障, 白内障摘除术
摘要: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大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和总体手术效果.方法 对185 例195 眼复明工程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行透明角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远期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中并发后囊破裂14 眼(7.18%),角膜轻度水肿18 眼(9.2%),第2 天出院视力≥ 0.5 者158 眼(81.02%),0.1 ~ 0.4 者23 眼(11.7%),<0.1 者14 眼(7.18%).远期观察晶体后囊膜混浊21 眼(10.7%),行YAG 后囊膜切开,无严重并发症,191 眼Ⅰ期植入人工晶体,4 眼二期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此术式能快捷恢复视力,而且远期效果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透明角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视力恢复快,设备要求低,易于掌握的优点.是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细节及技巧,即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在贫困地区及基层医院值得推广[1].适合我国目前国情下大批量白内障复明工程,应该是现阶段白内障复明工程的主导手术方式.
医药前沿杂志相关文献
  • 信息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的应用体会

    随着信息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家长们对预防接种信息化管理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儿童家长们的需求,在群众中树立精品化门诊的良好印象,2011 年9 月份洪泽县开始在部分乡镇防保所推行使用信息数字化预防接种门诊系统,通过半年多的运行使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现将该系统的应用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吕仕永;谢素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开塞露灌肠时小量不保留灌肠器的制作新方法

    开塞露是临床上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常用药,但病人反应效果不佳,增加用量后效果仍不见明显,原因在于开塞露前端经肛门进入肠道仅2.5-4 厘米,药液不能有效进入肠道刺激肠粘膜引起肠蠕动促进排便,对于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或肿瘤患者来说简单的用开塞露来帮助排便是没有效果的,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让开塞露充分达到润肠的效果,笔者在临床中经过不断搜索和总结经验,证明改变开塞露的灌肠方法后起到的效果非常明显,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杨雪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HPLC 法测定果汁中糖精钠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

    目的 规范HPLC 法测定果汁糖精钠含量的不确定度分析程序,使不确定度评定合理.方法 调节仪器佳测定条件,测定果汁糖精钠溶液标准系列建立工作曲线,并连续测量6 次样品,获得未知样品糖精钠浓度,依据分析仪运用工作软件自动建立工作曲线,读出被测样品浓度原理建立数学模型,分析HPLC 法测定果汁糖精钠含量的误差性质和来源,确定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计算糖精钠的测量不确定度.结果 本法测定果汁中糖精钠含量为0.198g / Kg,扩展不确定度U95 =0.00507g/Kg (νeff=8).结论 根据分析仪器的测定数据输出方式建立数学模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方法直观简明,与实际工作相符合.

    作者:李玉萍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阿托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妊娠相关蛋白-A 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应用阿托伐他汀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中妊娠相关蛋白-A 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100 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他汀治疗组( 阿托伐他汀10 mg/d,n=50) 和常规治疗组(n=50);治疗前后分别测定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APP-A) 水平;同时,设健康对照组(n=30).结果 治疗前他汀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PAPP-A 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经阿托伐他汀治疗8 周后他汀治疗组患者血清PAPP-A 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用于急性冠脉综合征,可明显影响妊娠相关蛋白-A 水平,表明阿托伐他汀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和炎症反应.

    作者:冯六六;杨玉亚;白艳艳;刘天华;刘新兵;黄红漫;周明成;许其谈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诊断价值

    目的 探讨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及其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3 例经MRI 证实的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对其图像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所有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为动脉内径增宽,管腔内见一条或数条光带回声将管腔分为真腔与假腔,真腔血流速度快,假腔血流速度慢,CDFI:5 例可见夹层破口(入口及出口),6 例见夹层入口,7 例见夹层出口,5 例未探及破口.结论 夹层动脉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超声诊断夹层动脉瘤有价值,可作为常规筛选检查.

    作者:方北;袁冰;杨萍;刘海祥;聂红莲;何昌颖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

    总结了2 例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合并重症肺炎患儿的护理体会.护理要点是保持气道通畅,纠正缺氧;积极控制感染并防止交叉感染;限制液体量,合理喂养,防止并发症;给予家长心理支持和健康教育.

    作者:朱晓;叶芳;蒋琴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2011年卢湾区血液安全卫生抽检结果及监管效果分析

    目的 为了规范医疗机构临床用血行为,完善临床用血质量管理体系,保障临床用血安全,做好辖区内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的监督管理.方法 对辖区内3 家设立输血科(血库)的医疗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并对4 台冷藏贮血冰箱内空气进行采样送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进行霉菌及细菌总数两项指标检测.结果 临床用血医疗机构贮血冰箱的消毒工作开展情况总体较好,卫生监督的有效干预和医疗机构管理部门重视并落实相关措施等有较大的关联.讨论依据监督、监测结果,分析卫生监管效果.

    作者:陈嘉文;钱依雯;俞淑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川崎病误诊原因分析

    目的 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的误诊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总结23 例KD 的临床资料.结果 其中15 例患儿首次就诊误诊为其他疾病,误诊率高达65.2%.结论 因该病表现多样化,部分病例不典型,医生未充分认识该病临床特点,思路狭窄,将疾病各方面表现孤立化,极易导致误诊.加强对本病的认识,拓宽思路,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及时行相关医技检查是预防误诊的关键.

    作者:张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社区卫生服务中对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的效果评价

    目的 探讨在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中对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8 年5 月-2011 年12 月在两个社区工作的32 名护理人员,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社区岗位培训一年,内容包括<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教材>和<社区护理操作技术>培训,并通过考核取得社区上岗资格证,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继续教育培训.对两组社区护士进行专业笔试和问卷调查评分以及病人满意度调查比较.结果 观察组的各项考核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对社区护士进行继续教育势在必行,它是提高社区护士综合素质,推进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更快更好发展的有效途径,是社区护士适应现代护理要求的需要.

    作者:万娟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新生儿无陪人病房实习生带教方法的探讨

    目的 新生儿无陪人病房实习生带教方法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将6O 名护理临床实习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 名;对照组,60 名.对照组所采用的方法是传统带教法,实验组采用的方法是新生儿无陪人病房实习生带教方法.课程结束后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实验组的操作技能考核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对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对自己的能力进行评价,评价内容包括有提高个人素质、能够胜任新生儿无陪人病房工作,提高了临床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处理好新生儿急性病变.实验组对各项评价肯定的例数均超过对照组.结论 采用我科制定的新生儿无陪人病房实习生带教法进行儿科护理带教有利于护生沟通能力、操作技能、临床能力的培养.

    作者:陈爱莲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复治肺结核患者低依从性原因分析

    目的 回顾性分析复治肺结核患者的服药低依从性产生因素,为科学实施护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慢性疾病病人服药依从性测量量表对98 例复治肺结核病人进行调查,收集导致复治肺结核病人服药低依从性的因素.结果 复治肺结核病人的服药低依从性产生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困难;不良反应;服药较多,次数繁琐,不易坚持;症状显著改善.结论 因结核病发病人群分布及治疗特点决定患者在接受治疗过程中容易产生服药依从性低下,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查找出导致服药地依从性常见及主要因素,并加以分析.

    作者:秦云丽;马仲序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术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透明角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大批量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和总体手术效果.方法 对185 例195 眼复明工程中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实行透明角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远期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中并发后囊破裂14 眼(7.18%),角膜轻度水肿18 眼(9.2%),第2 天出院视力≥ 0.5 者158 眼(81.02%),0.1 ~ 0.4 者23 眼(11.7%),<0.1 者14 眼(7.18%).远期观察晶体后囊膜混浊21 眼(10.7%),行YAG 后囊膜切开,无严重并发症,191 眼Ⅰ期植入人工晶体,4 眼二期悬吊式人工晶体植入.此术式能快捷恢复视力,而且远期效果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透明角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切口小,视力恢复快,设备要求低,易于掌握的优点.是基层医院治疗白内障的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细节及技巧,即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在贫困地区及基层医院值得推广[1].适合我国目前国情下大批量白内障复明工程,应该是现阶段白内障复明工程的主导手术方式.

    作者:苏来曼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的护理管理体会

    我院2010-2011 年累计新生儿疾病筛查采血111 例(实际活产儿数118 例),筛查率达到94%.通过一年的新筛护理管理,就新生儿疾病筛查工作的重要性、健康宣传、采血技巧、血片传递、阳性结果召回等工作的护理管理进行交流学习.

    作者:季芳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髋臼骨折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 年1 月-2011 年3 月共收治45 例髋臼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骨折类型行切开复位重建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 本组患者无切口感染,亦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 个月-3 年.优27 例,良10 例,可6 例,差2 例,优良率为82.2%.术后并发症中,其中3 例有坐骨神经损伤,2 例发生异位骨化,3 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 例后期发生股骨头坏死.结论 髋臼骨折采用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治疗髋臼骨折,复位良好,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明显,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曹玉进;杨奇峰;席俊豪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微创PFNA 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 微创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采用闭合微创PFNA 内固定治疗36 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所有患者均经5cm 以内小切口将PFNA 植入.结果 本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57.22±17.82)min,平均出血量(200.55±66.60)ml;随访10 月~ 24 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按照Harris 标准评定,优25 例,良9 例,中2 例,优良率94.44%.结论 PFNA 设计合理,手术创伤小,固定可靠,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可靠方法.

    作者:樊亚军;董琦;徐冬健;王永利;郭政;杨泗华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消毒供应中心在医院感染中的重要性

    目的 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的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布局,加强再生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及各项检测.结果 为临床科室提供合格的灭菌物品,有效地阻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 通过落实一系列质控管理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对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时尧;窦红梅;单帅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循证护理在老年股骨颈患者卧床并发症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索老年股骨颈患者卧床并发症的护理难题,通过循证为护理人员提供切实可靠的护理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寻找相关证据的方法.结果 提高了对压疮,深静脉血栓,肺部感染,便秘问题的认识,对今后同一种病患的护理提供理论指导.结论 循证护理作为一种科学的护理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切实可行,值得推广,有助于培养护理人员的前瞻性思维.

    作者:徐静;丁传红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一种简易的体温消毒盒

    生命体征是机体内在活动的一种客观反映,而体温是重要的生命体征之一.[1] 体温计是测量生命指征得基本工具之一,也是临床上使用科室多,应用频繁的医疗器械之一.[2] 以往的温计消毒方法是将其置于盛有消毒液的治疗盒内侵泡30 分钟后放入另一个治疗盒内放置,待干后再使用.但是这样操作太频繁而且比较容易被污染,为此,我们将体温消毒盒进行了改进,既避免了重复拿取,又能达到消毒的目的.

    作者:周雯婷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网络药理学对中药药效评价方法与技术的启示

    目的 本文对网络药理学的内涵以及中药的药效作用机制进行了对比探讨,并且对中药及其复方的药效评价方法与技术的不足之处进行了分析,认为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借鉴网络药理学的思想与方法来分析与阐明中药及其复方的作用机制,符合中药自身特点的药效评价方法与技术会越来越成熟.

    作者:邓小敏;唐丽丽;张永琴;郭超峰 刊期: 2012年第15期

  • 118例2型糖尿病的康复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方法 选取我院2011 年2 月~ 2012 年6 月收治的118 例糖尿病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康复组,两组各59 例,常规组给予降糖药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护理措施,并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BG)、餐后2 h 血糖(PB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情况.结果 护理后康复组的FBG 为5.8 ~ 8.6 mmol/L、PBG 为6.6 ~ 9.8 mmol/L 及HbA1c 为3.4% ~ 8.2%;常规组的FBG 为7.1 ~10.3mmol/L、PBG 为8.2 ~ 12mmol/L 及HbA1c 为7% ~ 10%,康复组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 通过对118 例2 型糖尿病患者的康复护理分析,发现康复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抑郁及焦虑等不良心理,有效缓解临床症状和控制血糖,使患者的血糖水平均得到较理想的控制,是防止病情发展,促进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重要措施.

    作者:周菊 刊期: 2012年第15期

医药前沿杂志

医药前沿杂志

主管:河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河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