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草药浸泡治疗CapeOX化疗相关性手足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毛文娟;么杨

关键词:中草药浸泡, 手足综合征, 化疗, 痹证
摘要:目的 观察中草药浸泡治疗CapeOX化疗导致手足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选取70例病理诊断结、直肠癌且术后第4周接受CapeOX化疗方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化疗方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化疗联合中草药浸泡治疗,对比2组的疗效.结果 治疗后2组手足综合征发生率为:观察组42.85% (15/35),对照组62.85% (22/35),2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应用中草药浸泡防治CapeOX化疗相关性的手足综合征,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孙晓娜辨证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经验

    通过整理孙晓娜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的病例,总结出幽门螺杆菌相关感染胃炎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经验.孙晓娜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胃炎重视病因病机,辨证精良,用药精准,提倡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作者:王春辉;孙晓娜;毛俊青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王振涛运用瓜蒌薤白半夏汤疗胸痹心痛经验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于张仲景《金匮要略》,具有通阳散结、降气化痰、运转胸中气机的作用,主要用于痰浊壅盛、闭阻心脉所致胸痹心痛.胸痹心痛是现代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与西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关系密切,现代研究表明痰瘀痹阻是动脉粥样硬化病理机制关键,本文主要探讨王振涛从痰、瘀论治胸痹心痛的方法,总结分析王振涛从痰论治胸痹心痛的经验.

    作者:杨令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糖肾平汤配合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41例

    目的 观察糖肾平汤配合针灸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方法 对2016年5月-2017午12月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82例确诊的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在西医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糖肾平汤配合针灸治疗.结果 2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尿微量白蛋白显著降低,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同时,虽然2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P<0.01),但治疗组也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糖肾平汤配合针灸治疗DN疗效确切.

    作者:林霓鹏;邱英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预后的影响

    目的 探究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0月呼吸内科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康复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治疗及体育锻炼,康复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连续3周的治疗.并对治疗后2组患者的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情况、运动耐力时间、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进行差异性对比分析.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在肺功能、呼吸困难分级情况、运动耐力时间、6 min步行距离及生活质量等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且康复组的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更加显著,组内及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康复组治疗后1秒率为(79.75±9.84)%,明显高于对照组(65.71±9.11)%,康复组治疗后呼吸困难分级为(1.20±0.33)分,明显好于对照组(2.78±0.88)分,康复组治疗后运动耐力时间为(9.89±2.64)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8.49±2.51) min,康复组治疗后6min步行距离为(389.72±41.82)m,明显大于对照组的(356.74±40.16)m,且康复组治疗后在生活质量各条目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中西医结合康复疗法能够有效减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痛苦,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康复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关晓宁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药炮制方法对其临床疗效影响的研究

    目的 研究中药合理炮制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择采用中药治疗的患者72例.随机分2组,对照组使用未经过炮制处理的中药,试验组则采用经合理炮制的中药治疗相关疾病.分析治疗结果.结果 试验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中药进行合理炮制可以有效地提高中药的临床效果,而且安全性更高.

    作者:刘德华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心理干预、认知疗法联合辨证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析心理干预、认知疗法联合中医药辨证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收治的120例更年期功血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2组,每组60例.2组均接受心理干预、认知疗法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中医药辨证治疗,对2组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中医疗效与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优势(P<0.05);且止血时间、子宫内膜厚度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于更年期功血患者,在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认知疗法干预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辨证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和有效性更高.

    作者:方琴;龙鲜梅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治疗面瘫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治疗风寒型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入选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疗法;对照组30例,采用单纯针刺疗法,观察2个疗程,并对比2组疗效.结果 中药热敷灸组痊愈率83%,单纯针刺为63%.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热敷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中药热敷灸结合针刺疗法是治疗风寒型面瘫的有效方法.

    作者:梁瑞丽;王丽娜;祝自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临床医学专业中医学教学实践与探索

    中医学是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受西医思维模式影响,学生在理解和学习中医学知识上有一定困难,本人从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动手能力和学习效率3个方面进行教学实践和探索,以此提高教学质量.

    作者:翟佳丽;肖晓飞;宫健伟;马红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临床药学立体化教学改革后教学医院药师压力源分析

    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在融媒时代的背景下,高校微课、网络课、微信评教、微信考试等多系统立体化授课与考核体系正在推进与实施.教学医院药师在工作模式和教学水平上发展更快,临床配合度稍高,实践时间长,科研压力也更大,还要不断学习,紧跟教学改革发展的脚步.调查本院开展临床药学立体化教学后医院药师压力主要的来源情况,与相对应的压力应对策略,为提高医院临床药学教研室的药师的工作积极性与提高其职业幸福感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祎;任振堃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医护理管理中特色护理质量评价的应用

    目的 分析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46名中医护理人员平均分为试验组和参照组,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试验组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将护理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2组中医护理人员的综合护理管理质量评分进行对比,并比较患者对2组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结果 实施护理管理前,2组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实施中医护理管理后,试验组的综合护理质量评分(93.24±2.43)分高于参照组(88.24±3.41)分,P<0.05.患者对试验组护理人员的满意度95.65%(22/33)高于参照组73.91%(17/23),P<0.05.结论 在中医护理管理中实施中医特色护理质量评价,护理人员的护理水平和护理质量得以提高,且患者的满意度较高.

    作者:肖莉芬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本文阐释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学习经历、教学方法、环境是批判性思维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我国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普遍不足,教师应首先具备批判性思维,探讨了在中医耳鼻咽喉科学临床技能实验课上通过采取学生积极合作课堂教学方式、渗透反映批判思维的教学内容来培养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有了批判性思维,有了探究心,才具备创新的素质.

    作者:申琪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基于调补心肾理论对益心气补肾精法善认知功能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益气补肾活血方对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蛋白图谱差异,探讨益心气补肾精法改善认知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择老年MCI患者1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90例,在同样给予基础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益气补肾活血方口服,疗程为12周.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认知量表评分升高,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Notch和Tau蛋白的基因表达均低于对照组,其余选取的差异蛋白点的基因表达并无明显差别.结论 益气补肾活血方可能通过改变血清蛋白质图谱而改善MCI患者的认知功能.

    作者:马琳;孙莉;项颗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结构化临床见习模式在儿科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目的 评估结构化模式教学法在临床见习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2012年级以中医儿科学为必修课的中医专业学生共120例,随机平均分为2组,A组采用结构化临床见习模式,B组采用常规的临床见习模式.采用理论考试、临床病例考核、问卷调查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 A组的理论考核、临床病例考核平均成绩明显高于B组(P<0.05),并且A组学生在教师讲解的启发性、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程度、对该教学模式的满意程度等方面评分均高于B组(P<0.05).结论 结构化教学模式临床见习应用于儿科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方法.

    作者:朱浩宇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从中西医结合角度建立类风湿关节炎的细胞和动物模型

    随着对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深入,类风湿关节炎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被广泛运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研究和抗类风湿新药的研发.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模拟人类疾病状态的程度以及评价方法的可靠性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实验研究结果的价值.查阅相关文献,从造模方法、造模机制、评价指标及方法优劣等方面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实验模型进行综述,为建立与人类类风湿性关节炎高度相似的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提供参考.

    作者:薛崇祥;韩蕊;何世勇;肖楠;张琳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理论的兴趣——通过落枕医案初探留学生针灸学的全英教学

    中医学的理论讲授,难度大在于众多专业名词的解释,以理论解释理论是现今常用的方法.对于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留学生,以字面直译方法“生搬硬套”来解释理论概念,理解起来更为吃力,教学效果不尽人意.中医学是源于生活且以人为本的医学,针灸学是其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教学中不妨从生活常见问题出发,让学生有感性体验,从而激发其认知和学习兴趣,不失为以人为本的理念践行.文章讲述通过“落枕”病例作为引子来引导留学生学习、理解治疗原则背后所隐含的中医学基本概念.

    作者:何颖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提高医学检验人才检验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改革思路

    传统医学检验毕业生存在创新性人才匮乏,就业前景差的问题,其根本原因是专业课程设计和教学模式相对陈旧落后.广州中医药大学在2014年新设立了医学检验专业,我们作为课程负责人对新设医学检验进行了创新改革,对人才进行四个层次进阶式培养,包括基础理论的学习及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培养,临床化学检验和分子检验的技能训练,实体与虚拟教学的结合促进自主能力培养,加入科研团队进行创新性课题研究.本文阐述的培养新模式旨在为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检验需求的人才提供思路.

    作者:肖建勇;谭宇蕙;占玉娟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李雪瑞辨治偏头痛临床经验总结

    偏头痛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属于中医学“头风”“头痛”范畴,其病机要点为:风火上扰,气血逆乱,痰浊瘀血阻络,不通则痛.临证多见肝阳头痛,治以疏肝理气止痛或平肝熄风止痛,方用柴胡疏肝散或天麻钩藤汤加减;痰浊头痛,治以健脾燥湿,化痰通络,方用化痰通络汤加减;瘀血头痛,治以活血化瘀,通窍止痛,方用通窍活血汤加减;常配合引经药及虫类药,对临床辨治偏头痛起到良好疗效.

    作者:张美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研究现状

    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是临床上致残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之一.因其发病隐匿,易被误诊,治疗不及时则遗留各种神经功能后遗症,对人们生活质量造成了极大影响.CSDH在传统中医中属于“出血性中风”范畴,近年来研究表明,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CSDH可以有效降低该病的致死率和致残率.本文关于CSDH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研究状况作简要阐述.

    作者:梁袁赫;杨建军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揿针治疗胞轮振跳35例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揿针治疗胞轮振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0例胞轮振跳患者随机分为2组,研究组35例采用揿针太阳、攒竹、四白、丝竹空、合谷、足三里穴位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口服甲钴胺片治疗.结果 总有效率:研究组为85.7%(30/35),对照组为40.0% (14/3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揿针治疗胞轮振跳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曹兴伟;张霞;方琳;冯小梅;李群英 刊期: 2018年第09期

  • 苏云教授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经验总结

    济川煎加减是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的代表方剂.便秘的病因病机错综复杂,病位在大肠,病变涉及五脏,脾肾阳虚型便秘多涉及肾脏.导师苏云教授认为,肾阳虚,大肠失于温煦,寒凝气滞,大肠蠕动停滞,是引起便秘的重要原因之一.故,苏云教授认为,补益脾肾为本,祛除外邪为标,内用中药调理,外用敷贴巩固,内调外敷治疗脾肾阳虚型便秘,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为临床上治疗便秘提供了依据.

    作者:孙雅鹏;苏云 刊期: 2018年第09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