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莘;何成森
目的 了解中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状况,为学校传染病的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宿州泗县3所中学547名学生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态度、行为的认知水平调查. 结果学生传染病相关KAP得分总体一般,知识、态度、行为合格率分别为20.38%,34.48%,28.75%;优良率分别为2.48%,6.67%,27.05%;不合格率分别为77.14%,58.86%,44.38%;学生传染病相关KAP得分初、高中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农村与城镇学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男、女学生在传染病相关行为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生传染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和良好行为形成率不完全一致.且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 结论学生传染病相关KAP得分水平一般,需要加强相关卫生知识干预.
作者:刘小方;崔宁;陈梅男;汪萃萃;陈道俊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大学生的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的关系. 方法采用孤独感量表、自尊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对30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 结果大学生的孤独感在文理科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03,P<0.05),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52,P<0.05),大学生的自尊与孤独感存在显著负相关(r=-0.338,P<0.01),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正相关(r=0.251,P<0.01);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存在显著负相关(r=-0.326,P<0.01).自尊对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起部分中介作用. 结论大学生的自尊、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均呈显著相关.自尊对大学生的孤独感与生活满意度起部分中介作用.
作者:王继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在护理工作中,护士的情商贯穿于护理服务的全过程,其情商的高低影响护患沟通,它对护理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者:肖桂香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大学生目前营养知识水平及饮食习惯. 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98名医学大学生进行营养知识、饮食习惯调查. 结果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知识,除了对蛋白质、脂肪和胆固醇来源食品回答正确率较高外,对其余营养素铁、钙、胡萝卜素、B族维生素来源食品了解甚少.多教学生饮食习惯不合理,处于中下等水平.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饮食不规律,男生海藻类食品、水果和奶摄入量少,盐较重;女生普遍不考虑食物构成,不能合理选择食物,蛋、鱼、肉、奶等动物性食品摄入频率少、海藻类食品摄入少.多数同学对营养与疾病关系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大部分同学无运动习惯. 结论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营养健康意识并养成良好饮食习惯.
作者:李晶;李景辉;李延龙;詹杰;夏楠;马丽杰;任刚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闵行区颛桥镇居民进行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调查,了解精神卫生健康促进效果,为下阶段精神卫生宣教工作提供依据. 方法抽样调查3个居委会2 550名居民. 结果精神卫生知识基本知晓率为43.55%;部份知晓率为44.66%.知晓率与职业、教育、年龄、居住时间相关. 结论本镇居民的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程度比较高,但个别项目知晓情况较差,仍需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世伟;凤玉英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心理保健操对初中生考试焦虑的缓解作用. 方法采用考试焦虑自陈量表,对江西省余干县某中学132名初二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1)实验班与控制班训练后的考试焦虑和译码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心理保健操对译码的调控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对考试焦虑的调控不同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心理保健操能有效缓解初中生考试焦虑,恢复认知加工水平.
作者:王丹;胡芳;邓遥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掌握不同人群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方式和希望取得健康知识的方式,以便为健康教育工作提供更科学、更有力的证据,组织开展人们喜闻乐见的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工作质量.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当地户籍和居住6个月以上居民1 000名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93.9%的居民是通过电视、互联网等大众媒体传播方式获得健康知识.通过散发宣传单、折页等个体传播方式获得健康知识少,平均占40.4%.98.1%的居民希望通过大众媒体获得健康知识,而仅有43.6%的居民希望通过宣传单、折页等个体传播方式获得健康知识. 结论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和横幅、墙字、壁画、展板等公共载体是居民获得健康知识的主要途径.而散发宣传单、折页等宣传形式所获得健康知识的比例很低,不应大力推崇.
作者:张成学;李新华;伊艳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syndecan-4是一种跨膜硫酸乙酰肝素蛋白聚糖(HSPG),广泛表达于哺乳动物细胞膜上,属于I型跨膜糖蛋白.
作者:杨玉苹;白光辉 刊期: 2010年第04期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医院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正经历着重大转变,衡量一个图书馆实力的标准,不再是馆藏、规模及馆舍大小,而是其信息的拥有量,对文献资源的处理、加工、利用能力.
作者:邹玉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不同人群的健康知识知晓率和健康行为形成率,为制订出更有针对性的适合不同人群的健康教育资料提供科学有力的根据.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当地户籍和居住6个月以上居民1 000名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15~19岁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2%,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5.5%;20~49岁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73.3%,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3.8%;50~69岁的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为60.7%,健康行为形成率为50.6%. 结论需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组织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
作者:张成学;伊艳敏;李新华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妇女健康管理是新兴的一种健康促进手段,在妇女保健门诊对女职工进行监测、分析、评估,提供医学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健康维护的整个过程非常重要.实践证明,健康管理不仅能及时有效地防治妇女的身心疾病,而且是预防妇女老年退行性疾病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近几年来,海南师范大学十分重视女教职工的身体状况,每年对女教职工妇科疾病普查1次.
作者:杨意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研究PBL教学是否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有促进作用,为PBL教学更好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分层抽取某医学院校大一、大二、大三临床专业学生1 258人,以自编信效度较高的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问卷为调查工具. 结果PBL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在问题意识、问题定义和表征、监控3个方面优于传统教学学生,并且PBL教学的问卷总分优于传统教学.人口学特征对PBL教学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PBL教学影响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PBL教学应加强对医学生问题解决策略的培养,发展更好的评估方式.
作者:李天娇;于淼;高修卫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探讨NO在肺挫伤后动态变化情况及意义. 方法通过酶法检测56例肺挫伤、30例肋骨骨折患者、30例正常人血清NO. 结果多数肺挫伤患者血清中NO水平在伤后1 d明显升高,3 d后回落,7 d后逐渐恢复正常,肺挫伤忠者血清NO水平明显高于肋骨骨折患者及正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肺挫伤后血清NO水平升高,NO在肺挫伤后继发性肺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彭学宏;陈暖;赵小建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通过对2006~2008学年铜山县学生因病休学情况调查,进一步了解影响学生身心健康的主要疾病,以便采取相应有效的预防和保护措施.为针对性地做好健康保健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 方法对全县中小学提供的2006~2008学年学生休学登记表,按照小学、中学两个学段对各种疾病发病情况和致病可能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 结果共调查中小学生253 571人,因病休学275人.休学率为1.08‰,小学生、中学生因病休学率分别为0.64‰和1.21‰,2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休学原因居前2位的是小学为意外伤害、心血管疾病.初中是精神疾病、意外伤害. 结论应加强对在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和常规卫生保健工作,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整体健康水平,保证其学习、生活质量.
作者:李建;朱琳;纽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江苏省青少年的饮酒状况以及饮酒行为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2008年中国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问卷,对江苏省南京、徐州、苏州、扬州、盐城5市60所初中、60所高中、30所职业中学、10所大学共160所学校的33 427名在校生进行调查,以是否喝过1杯酒、第1次饮酒的年龄及过去30 d内饮酒的天数来描述学生饮酒行为. 结果学生喝过1杯酒的率为59.2%,第1次饮酒年龄为8~15岁的比例高,为29.6%,住校学生喝过1杯酒率为62.7%,经济状好好的学生喝过1杯酒的率为60.0%,母亲文化程度在高中以上的学生喝过1杯酒的率为60.7%. 结论加强对饮酒行为的早期预防教育和干预刻不容缓.
作者:戴月;袁宝君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徐州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现状及知识、态度、行为情况,探讨控烟策略. 方法于2009年6月,采用<2009年度江苏省医疗卫生机构烟草流行监测工作试点方案>设计的<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调查表>对抽取的520名对象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徐州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率、现在吸烟率依次为20.62%、16.34%,男性吸烟率(50.48%)、现在吸烟率(40.38%)均高于女性吸烟率(0.33%)、现在吸烟率(0.00%)(x2吸烟率=190.28,X2现在吸烟率=147.72,P均<0.01).行政管理人员吸烟率(28.72%)、现在吸烟率(24.47%)与后勤人员吸烟率(29.41%)、现在吸烟率(23.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徐州市级医疗卫生机构工作人员吸烟率、现在吸烟率较高,烟草及其相关疾病知识较为匮乏,单位的禁烟规定没有很好的贯彻执行.今后应加大单位禁烟规定的执行力度,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烟草相关知识、专业戒烟知识和技能培训力度,提高戒烟率、戒烟成功率,从而降低现在吸烟率,为社会人群提供良好的示范.
作者:陈培培;娄培安;余加席;张雷;张宁;林敬德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工科类高校学生与综合类、师范类高校学生在专业背景、学习压力、学校人文氛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为了解工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提高工科院校学生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们调查安徽3所高校1262名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现报告如下.
作者:谢景慧 刊期: 2010年第04期
自杀已成为全球性重要的社会和医学问题,世界卫生组织报道,每年全球约有100万人死于自杀,自杀死亡率为16/10万,在过去45年中全球自杀率提高了60%[1].不同的年龄群体自杀率不同,其中自杀已成为15~24岁青少年人群中前3位死亡原因,同时,在自杀者年龄构成中,青少年自杀死亡率居高不下,有低龄化趋势[2,3].本文针对目前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现状、危险因素和流行特征做一综述.
作者:辛莘;何成森 刊期: 2010年第04期
目的 了解郑州市某高校入校新生结核病患病情况,使结核患者能进行早期规范治疗.减少结核菌在学生中的传播,并讨论学校采取适当预防结核病流行的措施. 方法以该校1981名入学新生作为受检对象,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urified protein derivative of tuberculin,PPD)试验,检出强阳性者,对其进行胸透,胸部异常者进一步检查后确诊. 结果在被检的大学生PPD试验中,阳性率为10.50%;强阳性率为3.38%.男生阳性率为10.69%,女生阳性率为10.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8,P>0.05);而女生强阳性率高于男生(χ2=4.58,P<0.05).乙肝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6.80%,强阳性率为1.94%;非乙肝患者PPD试验阳性率为10.70%,强阳性率为3.46%. 结论大学生是结核病传播的高危人群,应从新生入校时就加以控制,学校要做好早发现、早控制、加强体检、健康教育等工作.
作者:秦丹丹;张红梅;蔡静平 刊期: 2010年第04期
发热是机体在致热源作用或各种原因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产热增多,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1].
作者:章琴 刊期: 2010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