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分析和改进措施

彭诗荣

关键词:门诊药房, 发药差错, 改进措施
摘要: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常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了2015年7月-2016年6月门诊药房差错,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发现差错的原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牢固,未能及时与医师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结论 加强对药师的责任心教育和知识学习,提高药师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确保儿童安全有效用药.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辨证分型和CT影像学表现在脑梗死中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型和CT影像学表现在脑梗死(CI)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CI患者144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A组,n=64),痰瘀阻络组(B组,n=43),阴虚阳亢组(C组,n=37),观察并比较3组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经CT检查结果显示,3组病灶均于基底节区分布比例较高,而在丘脑及脑干分布比例相对较低,且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B组脑叶区病灶比例、腔梗病灶比例及大面积病灶比例均显著高于A、C组(P<0.05),而腔隙性病灶比例显著低于A、C组(P<0.05),且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3组间局灶性病灶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3组基底节区低密度型病灶比例、脑叶区腔梗病灶比例差异显著(X 2=6.06,P<0.05;X2=7.41,P<0.05);而其他部位病灶不同性质类型的病灶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I患者头颅CT病灶性质及部位与标准证型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CI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国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学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认识及诊疗思路

    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病”“腰腿痛”范畴.目前西医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除手术治疗外暂无较好疗法,本文从中医学角度总结了古代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分析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因病机,对当前主流及新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丰雨;黄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张怀亮教授运用封髓丹验案举隅

    目的 总结张怀亮教授运用封髓丹的临床经验.方法 以张怀亮教授运用封髓丹治疗的验案为依据,分析总结其对本方的认识及临床运用经验.结果 临床中运用封髓丹,苦辛温直走中下二焦,取其药简力专,治疗相火外浮,湿热内蕴所现诸证多有佳效.结论 封髓丹治疗湿热相火妄动,上浮于外所现之牙痛、目涩、眩晕、呃逆、咳嗽、多寐等证,较常规方药有殊效,在临床中用途广泛,可大大拓展其治疗范围,尤其是在疑难杂症方面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张文龙;张怀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人参五味子水提工艺

    目的 通过多指标综合加权评分法优选人参五味子水提工艺,确定佳提取工艺参数.方法 采用L9(34) 正-交试验设计,以人参总皂苷、五味子醇甲含量及干膏量为指标,以加水量、水煎时间及水煎次数为考察因素,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总皂苷含量,HPLC法测定五味子醇甲含量.并以人参总皂苷、五味子醇甲得率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加权评分法进行综合评判.结果 佳工艺条件为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h.结论 该法简单、易行、重复性好,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作者:于敏;翟颖;焦连庆;姚兰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张有民运用升阳益胃汤临床心得

    大连市中医医院张有民主任医师是辽宁省名医,辽宁省中医药学会仲景学说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熟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中医各家经典,在临床治疗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遣方用药,独具匠心.运用升阳益胃汤治疗临床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收获颇丰.

    作者:高兵兵;唐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毛书歌教授通脉健步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31例

    目的 观察毛书歌教授通脉健步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洛阳正骨医院2014年12月-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61例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采用毛书歌教授通脉健步汤治疗1个疗程,临床随访3个月,对比治疗后患者康复及复发情况,疗效评定采用腰椎JOA评分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2组疗效、复发情况相比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脉健步汤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疗效确切.

    作者:毛晓艳;吴一梦;毛书歌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肋骨骨折30例

    目的 观察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早期单纯闭合性肋骨骨折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按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单纯闭合性肋骨骨折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0例.均给予肋骨外固定带、预防肺部感染及止血的条件下,30例患者予以消痛贴膏外敷作为治疗组;30例患者不予以消痛贴膏外敷作为对照组.治疗组每日换药1次,1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口服塞来昔布胶囊以止痛.观察2组患者的疗效对比,疗效对比主要是疼痛缓解程度.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经过不同的治疗方法后,治疗组胸痛、胸闷的缓解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奇正消痛贴膏治疗早期单纯闭合性肋骨骨折疗效较好,可以明显改善胸部疼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屈明磊;曹玉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浅议戒断综合征中医治疗及验案赏析

    近年来,毒品滥用已逐步成为全球性社会公害[1],不仅危害吸毒者本人的身心健康,也严重破坏家庭和谐及社会稳定.全国名老中医张怀亮教授巧妙运用中医辩证思维审证论治,帮助患者减轻戒断后症状,效果颇佳.现将张师临床验案一则与各位分享.

    作者:王鑫;张怀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微信平台的中医院校病理生理学实验双语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目的 利用互联网或移动终端进行翻转教学成为教育的潮流和趋势,本文即应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双语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方法 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后台分析和问卷调查统计功能,对学生的参与度及课堂满意度进行调查评价.结果 学生的微信平台参与度逐步上升,课堂满意度较好.结论 应用微信平台进行病理生理学实验教学双语课程的推广和翻转课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学生的认可.

    作者:陈芳;高爱社;孙洁;张炅;李姗;王丽;王幼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治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的反流性胃炎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与饮食调节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治疗,并对2组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3个月后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进行治疗的观察组84例患者中显效54人者占64.28%;有效28人,占33.33%;无效2人,占2.38%;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9人 (34.52%),有效42人(50%),无效13人 (15.47%),总有效率84.52%.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疗果显著,同时,艾灸还具有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路雪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48例

    目的 探讨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辽阳市中医院就诊的9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48例和对照组(呋喃妥因治疗)48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5.54±1.8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8.34±2.9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54.17%)显著低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苓汤可以有效提高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尹洁;杨志海;刘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方治愈顽固性眩晕兼慢性肾盂肾炎1例

    老年女性,慢性肾盂肾炎病史30年,长年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此次自觉有气聚于胃脘部,每日不定时上冲头部多次,随即出现头晕头痛,尿急,尿不净,西医诊断为非系统性眩晕(心源性眩晕可能性大),慢性肾盂肾炎.予疏肝解郁胶囊、倍他司汀片、银杏叶片常规口服4月余无效,运用经方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五苓散,同时酌加清利湿热之品20余天痊愈,随诊1年未复发.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内经自学方法探讨

    《黄帝内经》作为中医学的奠基之作,对其下力气研读学习十分重要,打下《内经》的基础从而了知中医思维,对各家之说、中医各科的研读和运用不可或缺.而相对于其十四余万字的篇幅以及简古奥雅的文理,当今中医院校所开“内经学”课程的学时略显不够,若要学好《内经》,则课外的学习必不可少.结合当今中医院校本科生的课程、学习及文化素养等情况,提出“由浅入深逐步学习”“文史哲学有所涉猎”“机械记忆不可舍弃”课外自学《内经》的方法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探讨,从而对学生自主学习《内经》提供帮助和参考.

    作者:董野;谷峰;朱鹏举;陈士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伤寒论》中解表剂的运用时机

    解表法为《伤寒论》中治疗外感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运用时机对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出现表证则用解表剂外,其运用时机还要遵循以下规律:服后汗不出,可续用解表剂;汗后病不解,可续用解表剂;汗后病解,停用解表剂;汗后病去大半,可改用解表轻剂;汗后病解,而后复发,可复用解表剂;时发热自汗,先其时发汗;自衄后表证不解,可复发汗;特殊情况下可针药并用,等等.此外,对于阳气不足、津液不足、尺中不足、汗后疾病趋势改变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解表剂.

    作者:刘媛;郑韦莎;司国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从药学实习生毕业论文谈教学实践

    药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培养方案中的重要部分,本文结合我科实习模式探讨实习单位如何从论文选题到论文答辩的各个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努力打造优秀教育团队,端正学风,培养学生科研素养,从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培养出高质量人才.

    作者:谈超;葛朝亮;程钢;张申升;尤世年;夏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徐金星主任医师消托补法治疗儿童鼻窦炎经验

    本文主要对徐金星主任医师应用消托补法治疗鼻窦炎的临证经验进行总结和说明.徐金星老师认为鼻窦炎的病理过程与中医疮疡相似,可归属入疮疡之内疡范畴,治疗上可采用疮疡消托补法治疗.初期开窍宣肺法即鼻窦炎之消法,在鼻窦炎各个阶段皆可应用.中期毒盛正不虚,脓涕已成可用透托;正气已虚,无力托毒外出,须用补托.后期用补法,使窦腔恢复正常之自净功能,避免复发.

    作者:马斯风;徐金星;陈丽杰;徐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法在肿瘤中医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 探究以问题为导向(PBL)的教学法在中医肿瘤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河南中医药大学2010级、2011级中医专业(五年制)且于本院中医肿瘤科进行临床实习的本科生76人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传统教学组与PBL教学组,各38人,分别实施传统模式教学法即讲授教学法(LBL)及PBL模式教学进行中医肿瘤教学.对2组学生进行统一的理论考核及临床操作考核,统计实习成绩,对比分析2组教学效果,并对2组学生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理论考核成绩、临床操作考核成绩、实习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证候辨证准确率、理法方药统一率及授课内容及方法满意率均显著提高(P<0.01),而2组间西医鉴别诊断掌握率、西医新进展掌握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传统教学组比较,PBL教学组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独立学习能力、团队精神、情感交流与沟通技能等得分均有显著提高(P<0.05或P<0.01).结论 PBL教学法较传统模式教学法可在中医肿瘤教学中取得更优异的成绩,效果显著.

    作者:周世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培土补肺汤治疗肺癌化疗后肺脾气虚证20例

    目的 观察培土补肺汤治疗肺癌化疗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肺癌化疗后肺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培土补肺汤,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对照组20例予参苓白术颗粒,1次1袋,每日3次.2组均14 d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积分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0%,对照组总体有效率5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培土补肺汤具有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之功效,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徐桂梅;李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初探

    实践教学在中药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借助西医院校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我们已搭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模拟环境和见习实习真实环境.该实践教学体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辨证用药水平,又可以使学生会用药也会认药,达到“医药相长”的效果.

    作者:林海燕;于佳宁;林莺;于京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茵陈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

    目的 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期2、3、4、5、6、7、8、9、10、11月份采集的茵陈样品中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为确定其合适的采收季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不同采收期2、3、4、5、6、7、8、9、10、11月份采收的茵陈样品.采用Agilent C18 (250 mm×4.6 mm,5pm)色谱柱,以乙腈-0.3%磷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柱温:30℃;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325 nm.结果 绿原酸和咖啡酸均在一定浓度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不同采收期茵陈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均高于咖啡酸的含量,绿原酸在4月份达到峰值,咖啡酸在5月份达到峰值,并且春季样品含量明显优于其他时间采收期.结论 茵陈同一入药部位不同采收期绿原酸和咖啡酸的含量均会发生变化,综合考虑4~5月份为茵陈的佳采收期.该含量测定方法稳定、有效,可为茵陈质量标准评价提供依据.

    作者:刘媛媛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