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初探

林海燕;于佳宁;林莺;于京平

关键词:西医院校, 中药学, 中医学专业, 实践教学
摘要:实践教学在中药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借助西医院校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我们已搭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模拟环境和见习实习真实环境.该实践教学体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辨证用药水平,又可以使学生会用药也会认药,达到“医药相长”的效果.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培土补肺汤治疗肺癌化疗后肺脾气虚证20例

    目的 观察培土补肺汤治疗肺癌化疗后肺脾气虚证的疗效.方法 将40例肺癌化疗后肺脾气虚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0例予培土补肺汤,每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3次服;对照组20例予参苓白术颗粒,1次1袋,每日3次.2组均14 d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根据临床积分变化评价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体有效率90%,对照组总体有效率55%,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培土补肺汤具有补肺健脾,益气化痰之功效,可减轻化疗的毒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抑制肿瘤的复发和转移.

    作者:徐桂梅;李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研究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治疗在胆汁反流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治疗的反流性胃炎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8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西药治疗与饮食调节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采用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治疗,并对2组患者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3个月后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 采用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进行治疗的观察组84例患者中显效54人者占64.28%;有效28人,占33.33%;无效2人,占2.38%;总有效率97.62%.对照组患者中,显效29人 (34.52%),有效42人(50%),无效13人 (15.47%),总有效率84.52%.观察组患者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旋复代赭汤结合艾灸治疗对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疗果显著,同时,艾灸还具有操作简单,毒副作用小,费用低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路雪枫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教学案例为基础,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包括案例的选择、应用和案例讨论的反馈与评价,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本文提供了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范例,并指出案例教学法将推动教学理论的繁荣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作者:田甜;许筱颖;马淑然;高思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护理技术防治肛肠术后尿潴留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中医护理技术防治肛肠科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肛肠疾病术后尿潴留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首次排尿情况及尿潴留与导尿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首次排尿时间、所需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病人尿潴留与导尿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同样有显著性(P<0.05).结论 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护理技术,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首次排尿时间与首次排尿所需时间,减少残余尿量,降低尿潴留与导尿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樊香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老年性便秘216例

    老年性便秘辨证施治,分肠道实热、肠道气滞、脾肾两虚、阴虚肠燥四型,运用中药口服治疗.观察216例病人,治愈89例(肠道实热型43例、肠道气滞型22例、脾肾两虚型14例、阴虚肠燥型10例),占41.2%;好转103例(肠道实热型16例、肠道气滞型12例、脾肾两虚型29例、阴虚肠燥型46例),占47.7%;未愈24例(脾肾两虚型14例、阴虚肠燥型24例),占11.1%;总有效率88.9%.肠道实热证、肠道气滞证病程短,疗程亦短,疗效好;脾肾两虚证、阴虚肠燥证病程长,疗程亦长,疗效较差.

    作者:宋连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脊髓损伤性尿潴留18例

    目的 分析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中的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0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患者3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这些患者为研究组(n=18)和对照组(n=18)2组.给予对照组患者单纯间歇导尿治疗,给予研究组患者针灸结合间歇导尿治疗,然后对2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及临床疗效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膀胱功能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的总有效率94.4% (17/18)显著高于对照组72.2%(13/18) (P<0.05).结论 针灸结合间歇导尿在脊髓损伤性尿潴留治疗中的效果较单纯间歇导尿好.

    作者:王龙;安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穴位敷帖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目的 探讨穴位敷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用西药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口服+穴位敷帖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口服治疗.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5.00%,P<0.05,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下腹疼痛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0.62%,对照组有效率71.87%,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腰骶疼痛方面,观察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8.75%,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妇科检查方面,观察组有效率84.37%,对照组有效率68.75%,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总体疗效及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敷帖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局部体征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者:谢雅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学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认识及诊疗思路

    退行性腰椎滑脱发病率逐年增高,是骨科常见疾病之一.中医认为,本病属于“腰痛病”“腰腿痛”范畴.目前西医对于退行性腰椎滑脱除手术治疗外暂无较好疗法,本文从中医学角度总结了古代历代医家对该病的认识,分析了退行性腰椎滑脱的病因病机,对当前主流及新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综述,并对当前治疗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作者:李丰雨;黄俊卿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中药内服治疗高血压有效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2010年1月-2016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2010年1月-2016年1月)、PubMed (2010年1月-2016年1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10年1月-2016年1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7篇文献98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未发现双盲试验.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与西药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6,95%CI:2.36,5.08,P< 0.01).结论 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中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较好,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覃智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俞募配穴法联合逍遥散治疗月经不调50例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法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配合逍遥散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俞募配穴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在小腹胀痛、腰骶酸痛、精神不振、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在月经不调的治疗中,俞募配穴法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尤其在改善小腹胀痛、腰骶酸痛、精神不振、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方面有较满意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婷;许明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傅青主女科》医方集解系列(Ⅶ)带下证

    傅氏认为,“带下俱是湿症”,复因“脾气之虚,肝气之郁,湿气之侵,热气之逼”损伤任带而成带下之病.治带五方,完带汤以脾虚湿盛为主,兼理气机;清肝止淋汤滋补阴血为主,兼清虚火;加减逍遥散疏肝解郁为主,兼利湿热;易黄汤补涩为主兼有清利,利火汤清热解毒、燥湿止带为主,兼健脾化湿,活血通经.后介绍了夏氏及杨氏的带下辨治经验.

    作者:刘春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艾灸配合刮痧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护理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刮痧配合艾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的疗效.方法 现将100例观察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治疗组采用刮痧配合艾灸加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病情观察、休息与活动、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结果 治疗组总的有效率是90%,痊愈率为28.3%;对照组分别为72.5%、10%.2组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 刮痧配合艾灸治疗稳定性心绞痛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无副作用的方法.

    作者:宋瑞;杨巧菊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多元人才观的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既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外语应用能力的多元人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利于多元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新时期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进步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促进其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作者:王珊珊;丁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针刀松解下脑户穴治疗腰突症术后复发25例

    目的 观察针刀松解下脑户穴(枕骨隆凸下缘之凹陷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疗效.方法 将50例门诊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针刀组)25例和对照组(针刺组)2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松解下脑户穴,间隔7d进行第2次治疗,14d观察疗效;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的针刺拔罐常规治疗方法,每日1次,14d判定疗效.结果 观察组有效率为96%,对照组为84%,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刀松解下脑户穴治疗腰突症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常规的针刺拔罐治疗.

    作者:李华;文蕾;张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治疗支气管哮喘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指标影响

    目的 探讨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影响.方法 将2012年5月-2015年3月呼吸科确诊为支气管哮喘的76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7例依据指南采用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观察组39例则联合冬病夏治穴位敷贴及中药汤剂,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3个月后,患者症状积分降低,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对照组CD4+T、CD3+T、CD4+/CD8+T水平未明显改变,观察组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冬病夏治穴位敷贴联合中药汤剂对支气管哮喘效果显著,可更好地改善症状,提高免疫功能,优于单用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作者:冯良罡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编自演SSP在中医内科学见习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内科学见习主要包括搜集四诊资料和书写病历两大部分,前者是基础,问诊在四诊中尤为重要,而学生对于见习内容的掌握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将自编自演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模式引入见习课程,结果发现,该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问诊能力,加深了对病证的理解,提高了病历书写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促进良好的医患沟通,提升了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秋红;肖永华;朱立;孙慧怡;赵进喜;储真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高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关性的教学模式研究

    分析传统理论教学和实验室实践教学相对分离的教学体制出现的问题,结合教学现状,强调实践教学是高校职业教育的基础,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及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方面的改进措施.实践教学改革实践初步表明,该项改革受到了学生、教师的广泛欢迎,对于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输送优秀人才起到了重要作用.

    作者:彭买姣;杨晶;夏新华;罗堃;焦筱淇;颜红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理气宽肠汤治疗胃瘫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理气宽肠汤治疗胃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收治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理气宽肠汤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恢复时间、胃管留置时间及有效率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临床起效时间2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理气宽肠汤治疗术后胃瘫综合症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刘德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分析和改进措施

    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常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了2015年7月-2016年6月门诊药房差错,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发现差错的原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牢固,未能及时与医师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结论 加强对药师的责任心教育和知识学习,提高药师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确保儿童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彭诗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王檀教授从大肠湿热角度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近年来随着肥甘厚腻之品摄入的增多,慢性咳嗽中大肠湿热型呈逐年增多趋势.王檀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肠中湿热循经上行薰蒸肺金.在治疗上,用木香槟榔丸导肠中湿热下行消除其对肺金的熏蒸,兼以宣肺止咳屡获奇效.笔者跟随王檀教授出诊一年余,常蒙点拨教诲.今将王檀教授部分经验试分析总结如下,以期有益于同道.

    作者:刘正操;崔庆科;王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