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伤寒论》中解表剂的运用时机

刘媛;郑韦莎;司国民

关键词:解表法, 伤寒论, 张仲景, 经方
摘要:解表法为《伤寒论》中治疗外感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其运用时机对临床疗效有重要影响.出现表证则用解表剂外,其运用时机还要遵循以下规律:服后汗不出,可续用解表剂;汗后病不解,可续用解表剂;汗后病解,停用解表剂;汗后病去大半,可改用解表轻剂;汗后病解,而后复发,可复用解表剂;时发热自汗,先其时发汗;自衄后表证不解,可复发汗;特殊情况下可针药并用,等等.此外,对于阳气不足、津液不足、尺中不足、汗后疾病趋势改变及某些特殊情况下的病人,应慎用或禁用解表剂.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心肺复苏术情景式教学模型在中医院校临床实训中的构建

    目的 通过建立心肺复苏术情景式教学模型,探讨其在中医院校临床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长春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7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实验组38人,采用情景式教学法;对照组38人,采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课程结束后,考核2个班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学习成绩.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与实践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组之间比较,P<0.05.结论 情景式教学模型的应用与传统的课堂讲授配合实训练习相比,显著提高了心肺复苏术的教学效果,在提高中医学专业学生急救操作水平和培养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方面取得了优势.

    作者:贺文静;王威;吴秋成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Seminar教学法在针灸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

    针灸推拿科是中医院(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通科阶段必须轮转的一个科室.本文简要的介绍了Seminar教学模式在针灸推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情况,以此提高规培医师的针灸推拿综合能力,从而真正提高针灸推拿科带教的教学质量.

    作者:陆娟懿;周爽;舒适;钱小路;尤艳利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经方治愈顽固性眩晕兼慢性肾盂肾炎1例

    老年女性,慢性肾盂肾炎病史30年,长年使用多种抗生素无效.此次自觉有气聚于胃脘部,每日不定时上冲头部多次,随即出现头晕头痛,尿急,尿不净,西医诊断为非系统性眩晕(心源性眩晕可能性大),慢性肾盂肾炎.予疏肝解郁胶囊、倍他司汀片、银杏叶片常规口服4月余无效,运用经方之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合五苓散,同时酌加清利湿热之品20余天痊愈,随诊1年未复发.

    作者:张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王檀教授从大肠湿热角度论治慢性咳嗽经验

    慢性咳嗽是呼吸内科门诊常见的疾病之一,而近年来随着肥甘厚腻之品摄入的增多,慢性咳嗽中大肠湿热型呈逐年增多趋势.王檀教授认为其主要病机是肠中湿热循经上行薰蒸肺金.在治疗上,用木香槟榔丸导肠中湿热下行消除其对肺金的熏蒸,兼以宣肺止咳屡获奇效.笔者跟随王檀教授出诊一年余,常蒙点拨教诲.今将王檀教授部分经验试分析总结如下,以期有益于同道.

    作者:刘正操;崔庆科;王檀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37例

    目的 探究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 收集儿科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74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予以康复训练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穴位电刺激治疗.2组以4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75.68%相比,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9%明显较优(P<0.05),2组Ashworth评分降低,GMFM-88评分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Ashworth评分较低,GMFM-88评分较高(P<0.05).结论 穴位电刺激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作者:刘曦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48例

    目的 探讨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复发性尿路感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11月-2015年11月在辽阳市中医院就诊的96例复发性尿路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猪苓汤联合呋喃妥因治疗)48例和对照组(呋喃妥因治疗)48例,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用药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5.83%)显著高于对照组(7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主要症状消失时间(5.54±1.86)天显著低于对照组(8.34±2.92)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复发率(54.17%)显著低于对照组(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18.75%)与对照组(1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猪苓汤可以有效提高复发性尿路感染疗效,降低复发率,且用药安全性好.

    作者:尹洁;杨志海;刘铁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院校生理学教学思考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医学理论课程,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着医学生的培养质量.针对中医药院校的特色,在生理学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改革和总结,以兴趣导向,中西医结合,从PBL教学、实验教学改革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应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开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实践和临床技能、思维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唐娟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目的 中药内服治疗高血压有效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估.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2010年1月-2016年1月)、万方数据资源系统(2010年1月-2016年1月)、PubMed (2010年1月-2016年1月)、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2010年1月-2016年1月),纳入符合标准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并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7篇文献988例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未发现双盲试验.根据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药与西药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3.46,95%CI:2.36,5.08,P< 0.01).结论 以本项Meta分析为基础,中药治疗高血压临床疗效较好,但受纳入文献质量限制,以上结论尚需要高质量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

    作者:覃智强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张怀亮教授运用封髓丹验案举隅

    目的 总结张怀亮教授运用封髓丹的临床经验.方法 以张怀亮教授运用封髓丹治疗的验案为依据,分析总结其对本方的认识及临床运用经验.结果 临床中运用封髓丹,苦辛温直走中下二焦,取其药简力专,治疗相火外浮,湿热内蕴所现诸证多有佳效.结论 封髓丹治疗湿热相火妄动,上浮于外所现之牙痛、目涩、眩晕、呃逆、咳嗽、多寐等证,较常规方药有殊效,在临床中用途广泛,可大大拓展其治疗范围,尤其是在疑难杂症方面值得推广运用.

    作者:张文龙;张怀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辨证分型和CT影像学表现在脑梗死中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中医辨证分型和CT影像学表现在脑梗死(CI)中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6年6月收治的CI患者144例,按照中医辨证分为气虚血瘀组(A组,n=64),痰瘀阻络组(B组,n=43),阴虚阳亢组(C组,n=37),观察并比较3组CT影像学特征,并分析其与不同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 经CT检查结果显示,3组病灶均于基底节区分布比例较高,而在丘脑及脑干分布比例相对较低,且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B组脑叶区病灶比例、腔梗病灶比例及大面积病灶比例均显著高于A、C组(P<0.05),而腔隙性病灶比例显著低于A、C组(P<0.05),且A组与C组差异不显著(P>0.05);3组间局灶性病灶比例差异不显著(P>0.05);3组基底节区低密度型病灶比例、脑叶区腔梗病灶比例差异显著(X 2=6.06,P<0.05;X2=7.41,P<0.05);而其他部位病灶不同性质类型的病灶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I患者头颅CT病灶性质及部位与标准证型具有显著相关性,可将其作为CI中医辨证分型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刘国云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基于多元人才观的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研究

    中医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既具备较强专业知识又具有良好外语应用能力的多元人才.优秀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的职业发展有利于多元人才的培养.这既是新时期英语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教师自身进步的要求.本文分析了中医院校复合型英语教师职业发展的必要性,并探讨了促进其发展的可行性策略.

    作者:王珊珊;丁杨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痹证理论及其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痹证(Arhralgia)包括西医学中的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等疾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多发病之一.中医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基础上,采取中药内服与外治的方法对其进行治疗,优势显著.本文回顾并总结了近十年来痹证理论与论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以深入分析其研究近况,提出展望,以期补充与完善.

    作者:吴迪;王键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中医院中医药诊疗技术参与度低的原因及对策

    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医院中医药服务能力不足、中医西化、中药创收率低等现状分析导致中医诊疗技术参与度低的原因.结合中医药诊疗技术的优越性,探讨中医院组建以中医为核心的院内医疗团队对增加中医药诊疗手段的参与度,对提高临床诊疗效果、提升基层中医院中医特色.

    作者:刘统治;金国娥;李万东;任明顺;沈明雷;朱文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视觉针感量表在脑卒中手痉挛状态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针刺治疗中主观针感强度与改善脑卒中手痉挛状态疗效的关系以及视觉针感量表的应用价值.方法 在住院的脑卒中伴随手痉挛的患者中,在合谷穴进行针刺,观察病人手痉挛改善情况,评定治疗效果,用视觉针感量表对主观针感强度进行评分,比较不同针感强度与所取得临床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强针感获得更好的缓解手痉挛的治疗效果,而中等强度的针感刺激不能很好地缓解手痉挛,弱强度的针感几乎不能改善患者手痉挛的状态.强针感人数占完全改善患者数82.1%,中等针感人数占完全改善患者数17.85%,两者相比较,强针感治疗效果突出(P值<0.01).结论 在卒中后手痉挛的针刺治疗中,不同针感强度治疗结果差别明显,强针感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视觉针感量表可作为评定针刺强度的一种简便实用的主观量表工具.

    作者:王军;王铁刚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西医院校中医学专业中药学实践教学初探

    实践教学在中药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借助西医院校良好的实践教学平台,我们已搭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中药学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验实训模拟环境和见习实习真实环境.该实践教学体系既可以提高学生的辨证用药水平,又可以使学生会用药也会认药,达到“医药相长”的效果.

    作者:林海燕;于佳宁;林莺;于京平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俞募配穴法联合逍遥散治疗月经不调50例

    目的 观察俞募配穴法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月经不调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00例月经不调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配合逍遥散加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上俞募配穴法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2个疗程后的疗效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4.0%,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0%,2组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观察组在小腹胀痛、腰骶酸痛、精神不振、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2组在畏寒肢冷、神疲乏力症状改善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临床治疗中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 在月经不调的治疗中,俞募配穴法联合逍遥散加减治疗女性月经不调,具有疗效显著,治愈率高,安全可靠,无明显副作用等优点,尤其在改善小腹胀痛、腰骶酸痛、精神不振、乳房胀痛、痛经等症状方面有较满意效果,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罗婷;许明辉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穴位敷帖治疗慢性盆腔炎64例

    目的 探讨穴位敷帖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在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64例慢性盆腔炎患者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用西药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口服+穴位敷帖治疗;对照组用西药抗生素头孢克肟分散片口服治疗.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3%、75.00%,P<0.05,观察组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下腹疼痛方面,观察组有效率90.62%,对照组有效率71.87%,P<0.05,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腰骶疼痛方面,观察组有效率87.50%,对照组有效率68.75%,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妇科检查方面,观察组有效率84.37%,对照组有效率68.75%,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在总体疗效及改善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穴位敷帖治疗慢性盆腔炎疗效确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局部体征等方面有明显效果.

    作者:谢雅贞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自编自演SSP在中医内科学见习中的应用价值

    中医内科学见习主要包括搜集四诊资料和书写病历两大部分,前者是基础,问诊在四诊中尤为重要,而学生对于见习内容的掌握存在诸多问题.对此,将自编自演学生标准化病人(SSP)教学模式引入见习课程,结果发现,该举措不仅提高了学生问诊能力,加深了对病证的理解,提高了病历书写能力,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而且促进良好的医患沟通,提升了团队意识,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同时也极大提高了教师综合素质,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关秋红;肖永华;朱立;孙慧怡;赵进喜;储真真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案例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以教学案例为基础,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研究和讨论,就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学方法.本文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实施方案,包括案例的选择、应用和案例讨论的反馈与评价,以及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本文提供了课程应用案例教学法的范例,并指出案例教学法将推动教学理论的繁荣和教学实践的发展.

    作者:田甜;许筱颖;马淑然;高思华 刊期: 2017年第07期

  • 门诊药房发药差错分析和改进措施

    目的 分析门诊药房发药差错的常见原因,提出改进措施.方法 收集整理了2015年7月-2016年6月门诊药房差错,对出现的差错进行归类分析.结果 发现差错的原因主要有责任心不强,专业知识不牢固,未能及时与医师和患者进行有效沟通.结论 加强对药师的责任心教育和知识学习,提高药师的专业技能和沟通能力,确保儿童安全有效用药.

    作者:彭诗荣 刊期: 2017年第07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