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鱼糜类制品大肠菌群阳性菌的分析

黄婷

关键词:鱼糜, 熟制品, 大肠菌群, 卫生品质, 食品企业, 抽样分析, 制浆, 原料, 油炸, 样品, 阳性, 行业, 水煮, 生产, 工艺, 定型, 产品
摘要:本公司是以鱼糜为原料,经制浆、定型、水煮或油炸等工艺,生产鱼糜熟制品为主的食品企业.为了解产品中大肠菌群的主要来源,我们对鱼糜类制品大肠菌群阳性的样品进行了抽样分析,为提高本行业的卫生品质提供一定的依据.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一种霍乱快速诊断试剂的试用效果观察

    膜免疫层析一步法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快速诊断病原体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快速,结果易于判定.其原理是以条状微孔滤膜为载体,通过渗透、毛细管作用使样本在层析条上泳动,使样本中的待测物与层析材料上相应的受体发生特异高亲和性的免疫反应,用于快速诊断O1群霍乱弧菌的金标法试剂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而制成.

    作者:陈嘉琳;曹小俊;陈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98株淋病奈瑟菌药敏实验结果分析

    [目的]监测河南地区淋病奈瑟菌药物敏感情况.[方法]以98株淋病奈瑟菌临床分离株为对象,分别以纸片酸度法进行β-内酰胺酶测定,以琼脂稀释法进行四环素、环丙沙星、壮观霉素和头孢曲松四种抗生素耐药性测定.[结果]检出产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菌(PPNG)9株,四环素耐药株39株,环丙沙星耐药株98株,壮观霉素耐药株3株,39株耐四环素和环丙沙星,3株耐四环素和壮观霉素,3株耐环丙沙星和壮观霉素.[结论]河南地区流行的淋病奈瑟菌株对青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已产生广泛的耐药性,对壮观霉素的耐药性应该高度重视,目前尚未发现对头孢曲松耐药的菌株.

    作者:李宏;王哲;王则宇;李洁;郭大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永安监狱甲型副伤寒病原学的调查

    本文介绍永安监狱近几年来,不断发生疑似伤寒病的病例报告,为了避免该病在监狱中流行或暴发,查出该病的病原菌,我们于2002年7月30日奔赴永安监狱,在现场将5名发热病人抽取血液及肛拭子采样,经增菌分离培养,在血液中查出一株甲型付伤寒沙门菌,双份血清肥达氏试验(40:640).调查方法如下:

    作者:张国江;罗兰妹;蔡苏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波斯特消毒剂杀菌效果及毒性研究

    波斯特(Polysept)消毒剂又称保力莎,由德国引进,其有效成分为聚氧烯烃基胍(聚六亚甲基胍)的衍生物,分子式为(c7H14O2N3Cl)n,我们在实验室对其杀菌效果、影响因素和毒性进行了研究,现报告如下:

    作者:候秀丽;董海燕;王淑凤;于钦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动物性食品中β2-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

    用作动物性食品中β2-受体激动剂药物主要有:克伦特罗(Clenbuterol)、沙丁胺醇(Salbutamol)、塞曼特罗(Cimaterol)、玛步特罗(Mabutaline)、拉克多巴胺(Ractopamin)、卡布特罗(Carbuterol)、特普特罗(Turbutaline)等.它们都有类似的作用,即促动物生长,提高饲料报酬及胴体的瘦肉率,但作用强弱及残留量不同[1-3].

    作者:赵亚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农村居民肠线虫感染纵向监测与防治对策研究

    [目的]探讨开展肠线虫感染病情的纵向监测、规模性防治的方法.[方法]本文总结了连续八年对农村居民肠线虫病的监测与防治对策研究.[结果](1)车站乡三官庙村、阳丰乡罗李村、沈寨乡魏庄村三个监测点肠线虫感染率分别从1995年的64.81%、64.78%和65.89%降至2002年的2.27%、2.13%和4.16%,下降速度快的虫种是蛔虫,2002年三个点均为零感染率.(2)在同等条件下开展健康教育和未开展的试点对比,前者下降速度快于后者.(3)每年对感染率较高的且易造成重点感染的小学生加强选择性化疗一次.比浪费人力物力每年粪检普查后对阳性者选择性化疗措施下降速度更为显著,两者对比从1995年的感染率前者偏高(78.82%)后者偏低(64.81%),至2002年感染率前者低于后者(1.27%和3.51%),二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4)实施卫生目标责任制制度,在感染率相同(X2=0.057,P>0.05),防治措施相同的两个点对比,实施者感染率呈逐年稳定下降趋势,后者除全民化疗年有大幅度下降外,其它年度感染率持平甚至有出现回升年,针对回升年采取全民化疗措施,虽然感染率降至较低水平,但与实施卫生目标责任制且不进行全民化疗的村相比,感染率仍具有显著性差异,x2=7.0804,P<0.01.[结论]全民化疗、健康教育、选择性化疗、实施卫生目标责任制度对肠线虫的规模性防治作用明显.

    作者:王昊;陈清卫;赵旭东;赵海坤;柴和;牛学义;常建华;陈晓红;申旭东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肺炎支原体两种检测方法的实验研究

    肺炎支原体(MP)是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之一,它可引起非典型肺炎及其它多种呼吸道疾病,以及肺外其它系统的多种并发症,如脑膜脑炎、心肌炎、心包炎、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肾炎等.肺炎支原体感染可引起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持久.由于对肺炎支原体的培养难度较大,且生长缓慢,研究和改进更好的方法来检测肺炎支原体,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者:茹慧萍;法爱玲;刘俊华;张雪琴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霍乱监测与控制工作的探索

    霍乱(Cholera)是由O1血清群和O139血清群霍乱弧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发病急、传播快、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危及生命,对国民经济也有重要的影响,被列为三种国际检疫传染病之一.

    作者:唐明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车间空气检测中氧化氮标准贮备液和吸收贮备液的稳定性实验研究

    作业场所空气中氧化氮的测定方法为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1],此方法为国家推荐的唯一标准方法,标准号为:GB/T16032-1995,该方法中规定,氧化氮的吸收贮备液和标准贮备液在冰箱中的保存时间为1个月.为探明其稳定性和验证其保存时间,对此进行了实验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宋新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水质中锰原子吸收测定含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在理化分析过程中,一切测量结果都不可避免地具有不确定度.今以水质中锰原子吸收测定为例,简述由测量过程中的分量得到的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作者:徐雪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庚型肝炎病毒检测技术研究近况

    庚型肝炎病毒是1995年在国际上被人们发现的人类致病性肝炎病毒.1995年美国Abbott公司的Simons和Gendlabs公司的Linnen等采用分子病毒学技术分别分离出可能引起人非甲非戊型肝炎的GB病毒C(GBV-C)[1-2]和庚型肝炎病毒(HGV)[3].

    作者:张新峰;董淑琴;史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浙江传统发酵食品中真菌污染及菌相分析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们健康的大敌.据卫生部1995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统计资料表明,恶性肿瘤占居民死亡原因的第2位,饮食在肿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1].

    作者:斯国静;王志刚;袁振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物质理化标准有效数字的讨论

    笔者曾对称量和吸量操作中数据有效数字进行过探讨[1],但物质理化标准的有效数字,至今尚未见报道.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将根据有效数字的定义,结合实际,对其进行探讨.

    作者:林树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营养与健康调查实验室现场测定的质量控制

    2002年河南省随机抽样14个县/区,按照全国统一方案进行河南省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这是河南省历史上第一次具有代表性的膳食营养状况与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及甲型、乙型肝炎感染情况和乙肝疫苗免疫水平检测的综合调查研究.

    作者:张书芳;张濛;高宝珍;王春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动物源食品中四环素类抗生素残留量的调查结果分析

    动物源食品中的抗生素残留问题是近时期以来人们关注的焦点,新闻媒体关于出口禽肉及螃蟹中检出抗生素的连续报道更加引起了社会对此的广泛关注.

    作者:李莉;陈蓓;马永建;仓公敖;刘运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硼的研究

    硼的测定通常用姜黄素比色法、甲亚胺-H法及3-甲氧基甲亚胺-H法等[1-2],用极谱法测定亦有报道[3-4].本研究发现在pH5.8乙酸铵-H2SO4底液中,硼与甲亚胺-H所形成的配合物在滴汞电极上(Ep=-1.0V)产生一个灵敏的吸附还原波,从而建立了用单扫示波极谱法测定硼的分析方法.用于天然矿泉水中硼的测定,获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作者:尹璐;胡志芬;张文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广东珠江三角地区生吃水产品常规微生物卫生指标调查

    了解广东珠三角地区生吃水产品的卫生质量.1999年8月-2000年9月用国标法和ESIEC血清学鉴定法对广东珠江三角地区17家不同档次的酒楼食肆328份生吃水产品、养殖水和生吃水产品制作工具进行了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和常见肠道致病菌的检测.在珠江三角地区采集的328份样品中,共检出常见肠道致病菌45株,其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42株,志贺菌1株,副溶血性弧菌2株.总检出率达13.7%.不同档次酒楼食肆的生吃水产品菌落总数均值在1.0×105cfu/g以上,大肠菌群MPN均值在5000/100g以上.广东珠江三角地区生吃水产品的卫生质量不容乐观,为避免由其引起的食物中毒的发生,应尽快制定对生吃水产品卫生质量进行监控的对策和措施.

    作者:严纪文;宋曼丹;朱海明;赖蔚苳;戴昌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硼氢化钾还原-冷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

    汞是对人体有害的元素,工业含汞废水的排出、含汞农药的施用等,不可避免地污染大气、水和土壤,进而污染食品,监测各种食品中汞的浓度水平也越来越重要.本文采用硼氢化钾为还原剂,代替传统还原剂氯化亚锡[1],建立了冷原子吸收法测定食品中痕量汞的新方法.方法更简便、灵敏度更高.

    作者:谭洪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测定食品中维生素E荧光分光光度法的探讨

    1922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的EVANS和BISHOP从莴苣和胚胎脂溶性膳食因子首先发现维生素E.1924年阿肯色大学的休尔(SURE)命名该因子为维生素E;1936年EVANGS极其同事麦胚油中分离出结晶维生素E,命名为生育酚(tocopherol);1938瑞士化学家KARRER首次人工合成这种维生素.

    作者:郭健;李敏;孟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对纯净水中亚硝酸盐测定方法存在的问题的探讨

    国家卫生标准规定,瓶装纯净水亚硝酸盐(NO2计)的测定方法参照GB5750-85中亚硝酸盐(NO-2计)的测定方法,而二者在结果的表示上有着明显不同.

    作者:郭亚东;王中一;沈园;高晓丛;蔡正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