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其乙;刘秀梵
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双聚焦磁式质谱联用仪(HRGC/HRMS)定量检测了牛奶中17个4至8个氯原子取代的二(口恶)英和呋喃.样品中的二英经过液-液萃取、碳柱富集、色谱柱纯化、分离,以HRGC/HRMS-MID方法检测,用美国EPA1613方法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和同位素稀释的方法定量,该方法定量可精确到pg/g即ppt水平.结果表明,同位素标准物的回收率分布于58.46%~79.99%之间.1,2,3,7,8-PeCDF、1,2,3,4,7,8,9-HpCDF、2,3,7,8-TCDD均未检出,样品中17个同系物异构体以OCDF和OCDD的含量为高,分别为0.065pg/g和0.202pg/g,样品的总TEQ值为0.033pg TEQ/g.该方法定性、定量准确,为目前国际上权威认可的二英定量检测方法.
作者:张建清;钟伟祥;姜杰;刘桂华;李良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保健食品的功效成分-决明素.采用甲醇溶解超声波提取用C18不锈钢柱(HypersilAA-ODS 5μm 2.1×200mm),以甲醇-0.01mol/L磷酸溶液(83+17)为流动相,于276nm波长下进行检测.采用该方法测得平均回收率为101.6%,标准差5.48×10-3,相对标准偏差为0.034%.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适用于降脂、减肥类保健食品中决明素的测定.
作者:王正虹;赵舰;唐涛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微生物检验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及时准确地提供检验数据是卫生防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室间质评是提高微生物实验室总体水平的重要手段.重庆市卫生防疫站于1997年10月和2000年11月分别进行了全市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现就1997-2000年的室间质评结果总结分析的如下:
作者:吴国辉;陈代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支原体是细菌培养中常见、不易被察觉又很能干扰实验结果的一种污染.从1952~1972年间,有人检查了54个实验室的9700个各类培养细菌从中发现有11%的细胞受到支原体污染[1].目前发现支原体已有数十种之多.抗生素对支原体污染不能奏效,根据支原体对热耐受性差的特点,本实验拟用加温和药物处理体外培养被污染的细胞,以杀灭支原体.
作者:买霞;陈莉;张敏;叶路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食品的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尤其是食用方便的罐头类食品,其卫生质量更应引起卫生监督人员的重视.2001年1月我们从卫生监督时随机抽取的真空扒鸡中同时检出三种病原菌,报告如下:
作者:宋淑锦;杜毅鸣;杨海莲;孙芳;张俊花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在中国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者占总人口10%以上,因此HBsAg的检测十分重要.而此项目的检测方法有很多种.现在的检测方法不仅需要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准确度高,而且需要检测迅速.根据本实验室的多次运用,认为胶体金标法(金标法)较为适合卫生检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许文炯;王秀华;贾力敏;潘士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桐油是一种工业用油.因其含有的桐子酸(9,11,13-十八碳三烯酸)甘油酯是一种有毒、有害物质,所以,桐油绝对不准食用,否则,就会引起严重中毒.但是,由于桐油易干燥、无异味、色泽好、价格低,且与食用植物油(豆油、花生油)的感官性状极其相似,就有一些个体商贩在食用植物油中掺加桐油,用来炸油条、炸鸡等.如果食用了此类食品,就会引起食物中毒.
作者:李慧;邵建新;邓树娥;翟筱;刘长江;崔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2001年8月16日中午,中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本市东区医院一起类似食物中毒的报告,现将此例中毒的病原学分析和鉴定报告如下:
作者:陆幸儿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食品中天然存在的叶酸一般是结合形式,与磷酸和蛋白等结合成复合化合物.此种结合型叶酸对光比较稳定.
作者:黄宏南;陈宏靖;黄健文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广东省潮汕地区常饮的工夫茶中氟含量,茶叶中氟的高含量为158.41mg/kg,低为24.75mg/kg,茶叶中氟的浸出率平均为50.95%.人均经茶摄入氟的量约为0.63mg.在潮汕地区饮茶是一种重要的氟摄入途径,可以作为防龋的辅助手段.过量饮用含氟高的茶,再加上其它食品因素可能使氟的摄入量超过WHO推荐的每日总氟摄入量的标准,导致慢性氟中毒.
作者:叶金梅;相大鹏;姚小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感染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病,可引起出血性肠炎,严重者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死率高,而且预后差.其感染流行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1].
作者:邱琴香;文静波;段俊波;侯敏;张辉;徐庆;沐泽生;黄英;邓凤英;范美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将超声萃取与离子选择性电极浓度直读法联用,快速测定了面粉、大米、饲料和豆浆等样品中的微量氟.方法简便、快速直观、操作简单,实用性强,利于普及推广.样品测定的RSD为=0.6%~2.8%(n=5),加标回收率为94.3%~99.5%,结果令人满意.与文献[1]比较,分析速度提高近百倍,适用于批量样品的快速测定.
作者:高向阳;王翠;冉丹;五彩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砷残留量是食品一项非常重要的卫生指标之一.测定食品中总砷含量样品的前处理,按GB/T5009,11-1996,5[1]方法有湿消化法和干消化法,其中湿消化法虽然消化完全,砷损失少,但每次只能处理几个样品,而且消化过程易爆沸,时刻不能离人,特别是处理植物油不能用此法.
作者:洪祥奇;陈志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卫生检验是卫生行政许可的基础工作,而检验质量控制是保证检验结果性准确可靠、提高检验人员素质促进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有效措施.为提高全省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工作质量和整体水平,我们于2000年底对全省各市、地卫生防疫站进行了化妆品微生物检验室间质量控制,并对参控人员素质进行了考核,现将结果进行如下分析.
作者:汪世山;胡巅;韩良峰;鲍秉健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为了解二次供水系统中蓄水池(箱)等蓄水设施对水质的影响情况,我们对本市1997~2000年自来水厂直接供水(末梢水)与二次供水的水质监测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张秀绘;丁淑清;边瑞岩;张小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RPHA和EIA是HBsAg筛选常用的方法.但用原血清检测有报导认为易漏检,RPHA有前带、EIA有后带现象,重复性差,并且EIA温育时间对结果有不同影响等.
作者:孙芳;廉兴增;王莉;郭津惠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铬在电镀、冶练、制革、印染和化工等废水中常常以三价铬和六价铬状态存在,尤其是六价铬对人体及水生生物毒性更大,在排放的染料废水中六价铬被列为重点监测项目.
作者:钟良康;方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HBsAg破坏试验是目前对消毒剂消毒性能评价常用试验方法之一,在1999年版<消毒技术规范>中,根据消毒剂的使用方法,又将该试验分为两大类,即:HBsAg悬液定性法和载体微量定性法.本文以有效成分为二氧化氯(强力消毒剂)、戊二醛(OK器械消毒液)、有效氯(OK消洗王)为代表,对这三种消毒剂用这两种方法进行试验并加以比较,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谈智;陈越英;徐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本文研究了芦荟提取液对大肠杆菌的代谢作用,测定了不同浓度的芦荟提取液对大肠杆菌作用下的热功率-时间曲线,按指数生长模型计算出不同浓度芦荟作用下的生长速率常数,从而确定了适宜用药浓度.
作者:李向阳;丛冬俊;于静涛;杨丽君;于秀芳;张洪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