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生物酶技术与酶免技术在农残快速分析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赵人琤;陈景衡;杨俊

关键词:生物酶技术, 农残, 快速分析, 农药残留, 致突变作用, 环境污染, 致畸, 致癌, 国家, 毒性
摘要:许多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与食口农药残留所引发的毒性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相关文献
  • 昆明西郊镉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镉是一种容易以危险的含量水平进入人体的高毒性重金属元素,镉被吸收后主要分布于肝和肾中,与低分子蛋白质结合成金属蛋白.

    作者:朱凤鸣;刘芳;邹学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阶梯升温平台石墨炉法直接测定啤酒中铅

    啤酒中成分复杂,主要是蛋白质、多肽、氨基酸、维生素、醇类、醛类、酮类、糖类、有机酸等有机物及一些无机离子[1],测定其中的微量铅难度较大.

    作者:程剑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食品中亚硝酸盐测定方法的改进

    目前我国食品中亚硝酸盐标准检验方法主要采用格里斯试剂比色法.但该法实验步骤较多,试剂用量大,操作时间长,不适宜大批样品的测定.

    作者:李静;卢玉棋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治疗前后微量元素含量的改变

    现代医学认为微量元素对人体器官生理功能的正常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实验研究证实Fe、Cu、Zn三者比例失调,含量不足或利用受限,均会导致免疫功能低下,从而发生疾病.

    作者:司黎;琚玮;宋姝茵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指示剂的选择与应用

    细菌生化微量鉴定管因其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结果较为可靠,深受临床检验工作者尤其是基层临床检验人员的欢迎.

    作者:王赞信;叶云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全自动细菌分析仪系统在检测引起食物中毒病原菌的应用

    利用VTTEK-120型全自动细菌分析对引起食物中毒的疑似病原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在用常规鉴定方法[1]鉴定的13株病原菌(副溶血性弧菌8株和奇异变形杆菌5株)中,该分析仪也能相应的检出对应的病原菌,并且可自动地分析其结果的合理性.因此,对鉴定引起食物中毒病原菌有辅助作用.

    作者:黄愈玲;刘俊华;李秀珍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三种比色计在管网二氧化氯监测中的对比试验

    用DR/850,GDY-101和QYJ-Ⅱ型3种比色计及7230型分光光度计分别对模拟管网水中二氧化氯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种比色计对管网二氧化氯的测定结果相互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比较,GDY-101型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价格低等优点,更适合于二氧化氯的现场监测.

    作者:金米聪;董华月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流动注射—二极管阵列检测分光光度法同时测定食品中的硫胺素和核黄素

    建立了流动注射同时测定食品中硫胺素(VB1)和核黄素(VB2)的简单快速的方法.在氢氧化钠和碳酸氢钠混合溶液的缓冲介质中,以对氨基苯磺酸重氮盐与硫胺素发生偶氮反应,核黄素不发生反应,采用电感耦合器件二极管阵列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实现了对食品中VB1、VB2的同时测定.方法的线性范围VB1和VB2分别为0.0066mg/ml和0.0084.平均加标回收率VB1和87.3%~105.4%,VB2o 90.0%~99.7%;相对标准偏差VB1为3.6%~7.0%,VB2为4.7~6.6%.方法简单、快速、测定干扰小,结果与标准测定方法一致.

    作者:刘红河;涂卫东;黎源倩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富锌鸡蛋中锌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初探

    锌的含量在微量元素中仅次于铁,占第二位,而且在六大类酶中都有锌酶的存在.美国食品营养委员会推荐成人每天摄入15mg锌,1-6岁为10mg,7岁以上应与成人相同[1].

    作者:李建新;李春野;李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疱疹性角膜炎患者T淋巴细胞核仁区酸性非组蛋白活性的表达

    疱疹性角膜炎(HSK)可生于任何年龄,复发率较高,给病患者带来极大的身心痛苦.该病的免疫病理机理尚不完全清楚.

    作者:魏晓霞;陈凤英;李成海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广州地区1991~2000年钩端螺旋体血清学实验分析

    钩端螺旋体病于1937年在我市发现并证实了首次病例[1]以来,该病在广州地区时有爆发和流行,是我市常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之一.

    作者:张健;刘海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微波消解—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法测定膨化食品中的铅

    膨化食品是近些年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食品.特别是在我国,因膨化食品外形精巧,营养丰富,酥脆香美,独具一格地形成了儿童食品中的一大类,深受儿童的喜受[1].

    作者:殷红;刘德成;杨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生物酶技术与酶免技术在农残快速分析方面的应用与研究进展

    许多农药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大量使用农药造成环境污染与食口农药残留所引发的毒性问题已引起许多国家的高度重视.

    作者:赵人琤;陈景衡;杨俊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一起奇异变形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病原学分析

    2002年6月30日中午1时左右,12名高校学生到广州市海珠区某饭店聚餐后3h,相继出现腹痛、腹泻、水样便、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出现发热,多在38.5℃左右.

    作者:李少彤;孙凤琪;曾德荣;许少洪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的含量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食品中的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在4.00/ml-20.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葡萄糖、果糖、蔗糖、乳糖的回收率分别为97.5%、95.1%、98.3%.方法重视性好、结果准确.

    作者:高燕红;许秀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从腹泻病人粪便中分离出一株生化反应符合普通变形杆菌

    1材料和方法1.1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2000年3月31日我站接到某医院感染科一例疑似霍乱的病例报告.病人李某,男,15岁,因呕吐8h,腹泻6h入院.

    作者:刘渠;谢显清;陈应坚;甘莉萍;董建;赖妙儿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食品中锡测定的佳条件选择和质量控制

    锡过多可缩短动物的寿命.由于人类长期应用锡器具和罐头制品,以至人体含锡量增多,现代人体内含锡量已比原始人增高约200倍[1].

    作者:吴士定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卫生微生物检验中有关对照设置几个问题的探讨

    设置对照是进行检验或检测时提高结果准确性及可靠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参考文献[1-3]对检样细菌总数检测均设置了对照,对此类检测有关设立对照问题,我们在实践中尚有一些体验与认识,故提出以下建议,供同行讨论.

    作者:李晓琍;杨庆文;段志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香水类化妆品微生物污染调查报告

    1采样与检验1.1采样由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上海市卫生防疫站、广东省卫生防疫站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不同的商场内随机抽取不同品牌的香水类化妆品62种、花露水类化妆品24种、古龙水类化妆品16种.每种化妆品抽取两个完整包装.

    作者:李霞;鲁波;张伟;陈西平;周淑玉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白色念珠菌胃癌株的生物学特征

    研究分离自胃癌患者(口腔及肿瘤组织)的白色念珠菌的某些特征.结果表明:这些菌株对小鼠毒力(腹腔注射)和在体内(经脑内感染)的侵袭扩散能力明显增强,对人口腔粘膜细胞的粘附能力及胞外蛋白酶分泌与酶活力明显高于正常人口腔白色念珠菌,其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对二性霉素B表现了明显抗药性(MIC>0.5μg/m1).综上,白色念珠菌胃癌株对宿主的病理学意义是肯定的.

    作者:高仕瑛;高天舒;陈丽丽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