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舌象分析的中医体质辨识系统的研究思路

洪乐;叶双林;刘婷婷;张璐瑶;董昌武

关键词:舌诊, 图像识别, 中医体质辨识系统
摘要:舌象和体质都是人体新陈代谢的体现,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机体阴阳气血津液的盛衰与脏腑功能的强弱,两者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对中医体质辨识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并通过梳理挖掘舌象与体质判断的相互关系,提出在舌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少量关键问题,综合运用计算机图像识别技术进行智能化中医体质辨识.这将尽可能实现中医体质判断的客观化、准确化、简便化,为中医体质辨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手段.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相关文献
  • 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98例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晚期胃癌98例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96例胃癌晚期患者,根据入院顺序和患者意愿,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98例患者.对照组只采取化疗,实验组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结果 实验组总缓解例数为70例,占71.43%.对照组总缓解例数为50例,占51.02%.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总缓解例数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存活时间、疾病进展时间和副作用方面,实验组情况要优于对照组,但是并不明显.结论 针对胃癌晚期患者,可以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中药治疗,可以巩固化疗效果,但是在减轻副作用和延长患者生命的效果有限.

    作者:李中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34例

    目的 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疗效.方法 收集2013午6月-2015年6月收治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病患68例,并将这部分人员随机划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4例病患.对照组34例病患采用瘤体及其增生组织直接整块切除的治疗方法,实验组34例病患围手术期及中药择期瘤体局部病灶切除的联合治疗方法.对两组病患治疗前后疗效进行对比,以此作为评判中西医结合疗法对于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疗效的评判依据.结果 两组不同治疗方法都达到治愈目的,但是实验组只做瘤体局部病灶切除手术,在技术难度,创伤和术后乳房的外形等方面实验组效果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其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疗法比较多使用在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治疗与诊断当中,对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疗法,收效良好,是乳腺纤维腺瘤合并乳腺囊性增生病的有效治疗手段,临床中应当得到大力推广与使用.

    作者:刘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腹泻38例

    目的 分析小儿急性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儿科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76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3%,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腹泻次数、腹泻停止时间、住院时间等方面均少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小儿急性腹泻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立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化痰理气口服液止咳平喘及通透性药效学实验研究

    目的 评价化痰理气口服液的止咳平喘作用以及对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影响.方法 采用小鼠氨水引咳实验、磷酸组胺豚鼠引喘方法实验进行化痰理气口服液止咳及平喘作用的研究.采用伊文思蓝实验进行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研究.结果 止咳实验显示,本品高剂量能显著延长小鼠引咳潜伏期和减少2 min内的咳嗽次数;平喘实验显示,本品高剂量能明显延长豚鼠引喘潜伏期,本品大剂量及氨茶碱组可减少抽搐跌倒动物数量;毛细血管通透性实验显示,本品大剂量具有抑制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结论 化痰理气口服液具有明显的止咳平喘的功效,并且抑制乙酸提高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作用.

    作者:刘素香;陈曦;徐敏妮;吴文平;杨利生;王显著;白丽君;窦建卫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内科学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我院目前中医内科学教学过程中运用比较成熟,并且取得了较好临床效果的教学方法,经过多年的课堂教学、临床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我院多年来的案例教学的经验,内容涵盖了案例教学的开展时间、难易度选择、对象选择、案例教学形式、案例教学的具体运用过程,较为系统的阐述了中医内科学的案例教学法的运用.

    作者:彭锐;葛昕;吴伟;李荣;吴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710例城镇在职妇女乳腺普查影像结果及推拿手法的宣传普及

    目的 探讨分析2710例城镇在职妇女乳腺普查影像结果,并且对传统推拿保健予以介绍.方法 对本地区2010-2013年的2710例城镇在职妇女进行乳腺摄影普查,同时宣传传统推拿手法,防治乳腺疾病,经数字化处理后予以统计分析.结果 2710例妇女中,乳腺增生1561例,良性钙化92例,良性肿块39例,副乳腺30例,乳头异常溢液12例,乳腺癌7例,其他3例.经传统中医推拿之后,妇女乳腺疾病症状明显减轻.结论 钼靶检查作为乳腺检查的重要手段,对发现疾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妇女乳腺普查中,必须加强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推广传统推拿手法的宣传,确保妇女健康.

    作者:刘颖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列举医学专科生基层就业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从社会、单位、学校和学生四个角度分析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然后从社会建立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利益驱动机制、用人单位制定激励人才发展的用人机制、学校深入推进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医学专科生积极转变就业择业观念等四个方面分别提出解决医学专科毕业生基层就业存在问题的对策.

    作者:余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柯干名老中医应用花类中药治疗脾胃疾患应用经验

    柯干医师于2002年获国家第三批名老中医称号,从医40余年,集临床、教、研经验于一体,传统中医理论基础知识功底雄厚,临证思路缜密,用药精简,临床经验丰富,医术精堪.本文所述柯干医师用花药治疗脾胃疾病的经验方,药味简单,药效显著,可体现柯干医师平素辨证思维及遣方用药的独特之处,值得我们深刻体会与学习,并以此融会贯通,习得柯干医师辨证论治方法医术之一二,以传承发扬中医.

    作者:魏凌雪;李军军;林晓辉;胡灵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带状疱疹的针灸诊治体会

    带状疱疹中医名为缠腰火丹、蛇串疮等,为临床常见病,若治疗不及时,特别是老年体弱患者,少数会遗留有后遗神经痛.查阅相关文献,其病因病机多认为与肝郁化火、过食辛辣厚味、感受火热时毒等“火”、“时毒”有关,但通过临床观察患者发病前后针下的感觉和患者的得气情况,笔者认为该病的发生是因为“火”、“时毒”太过,和(或)脉络空虚所致,故老年体虚者易患此病且治愈较难;治疗上,笔者用毫针刺、刺络拔罐、艾灸等中医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现把自己的浅薄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乔敏;吴毅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王绍明教授藿朴夏苓汤治疗胆石症的经验分享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胆石症已经成为普外科常见的疾病之一,并且发病率正逐年上升.临床上对于结石数量少,直径小,临床症状轻的胆石症仍主要以保守治疗为主,王绍明教授治疗临床上常见两种中医分型“痰湿型”和“湿热型”,以藿朴夏苓汤为基础方加减化裁,收效甚好,现将老师经验分享一、二.

    作者:张林;张闯;雷星星;李涛;王绍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医学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教学监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作为高校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部分,对教学质量保障的积极作用已经被普遍认可.某高校根据自身工作实践提出了监控体系的构建原则,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成要素以及各要素的内涵,并对今后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思考.

    作者:穆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基地及学习平台建设研究

    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新医改政策的需要,人才培养基地及学习平台建设至关重要.本文从改革课程体系、筛选实践基地、培训标准化病人、标准化家属、开展全科医生培训、建立实习管理系统等方面进行论述,创新了一套中医全科医学人才培养的模式.

    作者:常学辉;黎民;刘瑞娟;位磊;杨雅静;韩丽华;李沛;孟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冠心消渴安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60例

    目的 探讨冠心消渴安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60例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随机分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冠心消渴安胶囊,疗程均为1个月.对比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空腹血糖、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变化.结果 治疗组指标优于对照组.结论 冠心消渴安胶囊能改善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主要症状及指标.

    作者:李楠楠;杜廷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郭艳幸教授治疗髌骨软化症经验采撷

    观察郭艳幸教授运用“平乐正骨平衡思想”治疗髌骨软化症,学习并总结其治疗经验;本文从郭教授对髌骨软化症的认识、治疗原则、治疗方法和临床病例举隅四个方面进行阐释.将郭教授临床治疗髌骨软化症的经验进行推广,为广大医者治疗髌骨软化症提供更多的建议.

    作者:张锟;陈哲;郭艳幸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补气活血法治疗气虚血瘀型股骨头坏死23例

    目的 比较补气活血法与外用外贴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旨在探讨治疗气虚血瘀型股骨头坏死的佳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气虚血瘀型股骨头坏死者4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3例.观察组予以补气活血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外用外贴膏药治疗.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组间Harris积分、生存质量评价(SF-36)评分以及两组临床疗效.结果 ①两组治疗后Harris积分情况较治疗更好,但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结果更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SF-36量表评分与Harris积分情况一致;③观察组治疗后临床有效率为75%,较对照组46%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气活血法较外贴膏药治疗气虚血瘀型股骨头坏死效果显著,能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改善髋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丹;宋振华;胡建庚;郭永昌;曹玉举;王培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从肾志论治多发性抽动症

    小儿多发性抽动症是儿科常见神经精神行为性疾病,常伴有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强迫性动作等多种行为和情绪障碍.现代医学常选用抗精神失常药物口服治疗,副作用较大,中医对本病治疗有明显优势.长期临证发现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发生与肾密切相关,从“肾志不足”角度出发,以益肾强志为主要治法,拟强志组方治疗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疗效较好.

    作者:李亚群;阎兆君;金枝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医护理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50例

    目的 探讨中医护理在改善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睡眠质量中的效果.方法 本次医学研究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00例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接受中医护理,比较分析2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2组观察对象临床护理前SRSS和PSQI评分结果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对比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患者临床护理后SRSS和PSQI评分结果以及舒张压、收缩压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睡眠障碍患者接受中医护理,有助于其睡眠质量和血压水平的改善.

    作者:闵元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天麻素注射液联合葛根素注射液治疗眩晕症120例

    目的 观察天麻素联合葛根素治疗眩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眩晕症的患者360例,随机分成3组各120例,A组给予天麻素联合葛根素治疗,B组给予天麻素治疗,C组给予葛根素治疗,观察比较各组对眩晕症的临床疗效.结果 天麻素联合丹参葛根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0%;天麻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0.83%;葛根素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3组间的数据比较,联合组与单用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天麻素与葛根素联合治疗眩晕症的疗效明显优于单用天麻素或葛根素.

    作者:王守成;李应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提高中医基础理论学习兴趣教学方法之我见

    中医基础理论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在课堂讲授中教师用通俗的语言,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讲述各部分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内容.青年教师应结合多媒体教学等,尽量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创新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作者:徐薇;贺松其;安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2型糖尿病患者的情绪障碍与中医体质研究323例

    目的 探讨不同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及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方法 使用汉密尔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抑郁评定量表(HAMD)、症状自评量表(SCL-90)以及中医体质量表对323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横断面调查.结果 大血管并发症组的HAMA、HAMD评分及SCL-90量表各因子分与无大血管并发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血管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情绪障碍(焦虑、抑郁、共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存在大血管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的各类负性情绪均明显高于无大血管病变者.脑血管并发症组以痰湿体质为主,糖尿病足组以湿热、血瘀二种体质为主.情绪障碍的发生与体质并无明确的相关性.上述结论对早期干预糖尿病患者心理异常提供理论支持及循证依据.

    作者:陆逸莹;刘欣燕;陈卉;冯蓓蕾;王长德;陆侃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杂志

主管: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主办:中华中医药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