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雨
目的:分析不同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对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效果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月肠镜诊疗患者92例分为两组,每组46例,口头组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采用常规护理健康教育方式;规范组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采用规范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就两组患者肠镜诊疗知识认知、肠道准备配合度和肠道清洁度、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比较护理前后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结果:规范组肠道清洁度明显高于口头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口头组,患者肠镜诊疗知识认知、肠道准备配合度均明显优于口头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两组患者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规范组焦虑情绪评分、抑郁情绪评分显著比口头组好(P<0.05).结论:不同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对肠镜诊疗前肠道准备效果的作用不同,规范化护理健康教育方式可更好缓解患者不良情绪,提高其对肠镜诊疗知识的认知和肠道准备配合度,提高肠道清洁度和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谭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APRI、Hcy在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114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其按照Child-Pugh分级标准分为A级(39例)、B级(33例)以及C级(42例).选择同期在我院门诊进行健康体检的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不同组的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指标,计算并比较APRI指数、Hcy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Hcy水平和APRI指数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中不同组患者之间的Hcy水平和APRI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PRI与血清Hcy的联合检测可以为临床乙肝后肝硬化病情严重程度的判断和评估提供有效的依据,同时可以大幅提高乙肝后肝硬化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率.
作者:刘淑云;张丽;虞薇赟;张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从骨密度、骨代谢变化为切入视角,分析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为骨质疏松症诊断、预防和治疗提供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2016年8月我院收集的150例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临床资料,先进行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骨密度或骨代谢异常单因素回归分析,再开展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女性、年龄>50岁、长期吸烟酗酒、长期使用皮质激素、有甲状腺功能异常家族史、骨质疏松家族史及合并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合并骨质疏松症发生率正相关,与BMI呈负相关.结论:(1)甲状腺功能异常与骨质疏松症有一定的关系,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增加骨质疏松或骨折的病发风险;(2)高龄、低体质量、有相关家族史的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应加强骨密度、骨代谢变化的监测,预防骨质疏松发生.
作者:傅铮;朱丽秀;冯霖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通过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 、Ⅱ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患者中的含量,探讨PG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胃病患者85例,根据患者胃病种类,将患者分为非萎缩性胃炎组18例,萎缩性胃炎组23例,胃癌组44例.检测三组患者PGⅠ 、PGⅡ水平,分析PG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结果:胃癌组、萎缩性胃炎组PGⅠ 、PGⅠ/PGⅡ水平明显低于非萎缩性胃炎组(P<0.05);胃癌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PGⅡ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胃癌组与非萎缩性胃炎组PGⅡ含量明显低于于萎缩性胃炎组(P<0.05).结论:PGⅠ 、PGⅡ含量及比值与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根据PGⅠ 、PGⅡ含量及比值可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胃癌进行早期发现及诊断.
作者:江爱云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常规内科护理联合时间护理在控制冠心病并高血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3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172例,根据不同护理方案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6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时间护理,比较组间冠心病疗效和血压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血压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血压显著改善(P<0.05),实验组患者每日心绞痛发生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住院时间为(30.5±6.9)d,少于对照组的(44.3±10.4)d(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35%,高于对照组的86.05%(P<0.05).结论:对于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联合时间护理,能够显著改善病情,适合进行推广.
作者:谢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了解龙岩市本地人群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性别、年龄、季节的关系,为该地区人群合理补充维生素D提供参考.方法:对在2015年4月-2017年2月间来我院检测25-羟基维生素D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7例25-羟基维生素D的平均浓度为(47.72±21.17)nmol/L,其中处于严重缺乏160例(14.07%),缺乏491例(43.18%),不足364例(32.01%),充足122例(10.73%).男性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3,P<0.05).不同年龄组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降低(F=4.24,P<0.05).不同年龄组25-羟基维生素D严重缺乏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χ2=20.61,P<0.05).夏秋季检测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高于冬春季检测的25-羟基维生素D水平(t=4.44,P<0.05).结论:应加强该地区人群维生素D的摄入量和冬春季户外活动,尤其需加强60岁以上的老人或女性人群的维生素D摄入量.
作者:李新才;林玉梅;黄超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喜炎平注射液的临床不良反应与合理应用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治疗的69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对药品使用合理性进行分析.结果:690例患者中发生不良反应33例,发生率为4.78%,其中13岁以下儿童发生率为21例(5.65%),65岁以上老人发生率为8例(5.16%),其他年龄段发生率为4例(2.45%);不良反应发生主要与用法用量、药物配伍、联合用药等有关.结论:临床应制定喜炎平注射液的规范使用措施,加强药品监控,注重用药期间护理,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邹月;刘丹丹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观察Vitapex糊剂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在本院诊治的120例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为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Vitapex糊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米诺环素软膏治疗.结果:经治疗,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牙周参数值降低幅度较对照组明显,且探诊出血指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itapex糊剂与盐酸米诺环素软膏对有瘘型慢性根尖周炎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
作者:张丹丹;黄莹;许晓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下肢深静脉血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分析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进行80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疑似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超声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危险因素等进行收集并整理.结果:8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研究对象中,57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阳性患者,患肢为左侧43例,占75.4%,右侧14例,占24.6%.股静脉血栓患者多,占比42.1%,其次是股静脉及髂静脉,占比19.3%,髂静脉患者例数少,占比3.5%.手术/外伤、长期卧床/久坐、吸烟、发热、感染性疾病、静脉血栓史几个因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影响为显著,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占总病例数多的前几个危险因素为长期卧床/久坐、手术/外伤、吸烟,分别为77.2%、80.7%、78.9%.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具有确切的诊断价值,长期卧床/久坐、手术/外伤、吸烟为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王南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饮食干预在原发性痛风间歇期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1例原发性痛风间歇期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入院顺序进行编号并利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6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药物干预,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社区护理饮食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控制饮食以及低嘌呤饮食改善情况、血尿酸值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护理饮食干预在原发性痛风间歇期治疗中的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作者:程燕冰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共收治的腹股沟斜疝患儿500例进行分析,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分别采用传统手术及腹腔镜微创术,分析两组患儿术中、术后用时情况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术中、术后用时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儿术后复发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股沟斜疝疾病应用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进行治疗,其疗效相对于传统术式更具优势,可降低手术用时,且复发率低,安全可靠.
作者:陈攀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清脂肪细胞因子的水平与关系.方法:选择98例CHF患者作为病例组并进行心功能分级,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Adiponectin,APN)、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LEP)水平.结果:病例组患者血清APN水平低于对照组,LEP、TNF-α和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随着心功能病情严重,血清APN水平逐渐降低,LEP、TNF-α和IL-6水平逐渐升高,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者血清APN与LEP、TNF-α、IL-6均呈明显负相关(r分别为-0.712、-0.655和-0.529),TNF-α与LEP、IL-6均呈明显正相关(r分别为0.647和0.57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F发生发展过程中,脂肪细胞因子的水平发生异常,且与CHF严重程度有关,各种脂肪细胞因子互相作用,共同参与CHF的发生发展.
作者:李嵩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使用系统护理干预对脊髓脊柱术后脑脊液漏患者预后的效果情况.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接收的100例实施脊髓脊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为观察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骨科护理以此为基础,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比较相关结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较低,引流量以及脑脊液停漏时间显著较好,护理满意度高(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感染指数显著好转(P<0.05).结论:对于实施脊髓脊柱术后发生脑脊液漏患者,实施系统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避免并发症发生,促进疾病转归,提升治疗效果和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曹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通过观察X线及免疫组化,研究富含血小板血浆明胶对成年新西兰白兔胫骨粉碎性骨折愈合的预期积极作用.方法:将建立胫骨中段粉碎性骨折模型的成年新西兰白兔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杀死部分实验白兔取血制备同种异源富含血小板血浆,明胶浸泡血浆制作富血小板明胶,并附着于实验组的骨折端,对照组骨折端附着空白明胶,所有白兔行骨折断端克氏针内固定.结果:实验组第4周X射线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端骨痂行免疫组化显示:实验组BMP-2、VEGFA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富含血小板血浆明胶能有效增加骨痂形成以及BMP-2、VEGFA合成,推论富血小板明胶对骨折愈合存在积极影响.
作者:茹正良;吴明义;景孟军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预防术中压疮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神经外科手术患者92例,均择期手术,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集束化护理干预,比较术中压疮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术中压疮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实施集束化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术中压疮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提高预后效果,促进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小华;黄国雄;李燕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孕期抗菌药物使用对妊娠期感染性疾病患者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4月-2016年8月收治的124例妊娠期合并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根据是否使用抗生素治疗分为观察组(采用抗生素治疗)与对照组(未采用抗生素治疗),每组62例.详细统计患者的感染类型及观察组所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比较两组不良妊娠发生率及分娩前胎儿末次B超检查情况.结果:两组感染的疾病类型主要以梅毒、淋病、支原体感染、巨细胞病毒感染、生殖器疱疹等为主;观察组所用的抗菌药物中以第三代头孢菌素类(70.79%)使用多,青霉素(37.10%)次之;观察组不良妊娠发生率为12.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5.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末次B超检查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抗生素药物治疗妊娠期感染性疾病能有效减少妊娠期中不良事件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习小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对比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治疗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9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行开放性甲状腺切除术,观察组患者行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转归指标、术后疼痛评分、患者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在喉返神经麻痹、低血钙、术后引流量、术后引流时间、术后出血、术后感染、皮下气肿和淤血等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前胸疼痛和不适、术后疼痛、总满意度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治疗中,采用经腋窝入路腔镜下甲状腺切除术,能减少手术创伤,缓解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旭戈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1月-2016年10月分娩的13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为观察组,同期分娩的135例正常妊娠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妊娠结局.结果:观察组孕妇羊水污染发生率、胎膜早破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剖宫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率、宫内死亡发生率、早产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对孕妇及胎儿危害极大,临床上应该对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进行积极的综合治疗,改善其妊娠结局.
作者:刘娟 刊期: 2017年第20期
目的:探索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方法:对2014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100例手术患儿进行探索,且实施随机化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施传统体表定位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和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结果:观察组患儿的HR、MAP、SpO2、PETCO2、手术持续时间、术后苏醒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总不良事件发生率、术后2h疼痛评分、术后4h疼痛评等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麻醉患儿实施超声引导下髂腹股沟及髂腹下神经阻滞麻醉,能够提高手术安全性,维持患儿生命体征指标,减少局麻药剂量,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因此值得推广.
作者:江巍;熊贤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慢性肾功能衰竭治疗难度大,对患者健康造成极大威胁.常规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效果不够满意,副作用明显,随着研究的深入,中医药在慢性肾功能衰竭方面的治疗效果越来越明显,其能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保护患者残余肾功能、延缓患者病情进展等.因此,本文就近些年有关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综合论述.
作者:张小庆 刊期: 2017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