眭怀清;梁拥军;郭新
目的: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收的子宫肌瘤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5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另外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卵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0,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可以促进其卵巢功能的恢复,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程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及相关证件(上岗证)的专业分析人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及回收率,记录测定结果,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知,其含量测定结果及回收率测定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回收率98.93%,RSD=0.891%。结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有利于顺利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用药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秦黎明;李启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8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V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带机时间、病死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则低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及带机时间上,对照组也明显长于观察组;同时虽然两种护理干预对患者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 VAP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增加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手足部氢氟酸烧伤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选取手足部氢氟酸烧伤患者50例,均为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结果:相较治疗前,治疗后10min、4h、第2天疼痛程度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创面愈合时间为(12.2±8.5)d,创面经换药愈合48例,后期行肉芽创面植皮2例。创面愈合后,有程度不等的疤痕遗留19例。结论:手足部氢氟酸烧伤采用葡萄糖酸钙凝胶治疗,可显著缓解疼痛,促进创口愈合,临床需依据患者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选取其他途径用药,以大限度改善预后。
作者:眭怀清;梁拥军;郭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80例慢性咳嗽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结果:380例病例中占前3位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1.05%)、咳嗽变异性哮喘(25.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00%)。结论:临床诊断儿童慢性咳嗽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0~3岁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3~6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6~14岁的慢性咳嗽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主导地位。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刘香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6例产妇再次剖宫产210例,试产35例,成功分娩16例,发生子宫破裂2例。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宜,但不是绝对指征,部分产妇经慎重筛选、严密监护,阴道试产亦是可行的。
作者:沈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中药内服外敷用于治疗小儿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2例小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应用中药内服和外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57%( P<0.05);观察组的止泻时间相比于对照组显著缩短( P<0.05)。结论:中药内服外敷用于治疗小儿腹泻可缩短止泻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张智军;王文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年级学生标准化病人(S P )在诊断课程教学及考核中运用的效果和可行性。方法:将2011级临床专业1班(72人)、2012级临床专业1班(73人)作为实验组,以传统的教学为基础,同时增加S P教学方法,2011级临床2班(76人)、2012级临床专业2班(72人)作为对照组运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于课程结束之后进行问卷调查和成绩考核,并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诊断学课程理论期末考试,两组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使用了SP病人教学模式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从病史采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能力、综合技能四个方面进行比较,成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验组及对照组学生中进行问卷调查,85%以上的学生认为S P模拟教学方法优于传统教学模式。结论:S P应用于诊断学课程教学能明显提高学生病史采集能力、医患沟通能力、职业素养能力、综合技能的成绩,大面积使用学生SP和将学生SP的推广应用于医学高等教育中的诊断教学及考核中,可以提高诊断课程的教学质量,同时缓解教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作者:李继红;张钰华;李晶晶;吴秀明;向志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活血止痛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止痛法可有效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薛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regenerativehy‐perplasia , NRHL)是一种慢性硬化性肝脏疾病,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腹胀,纳差半年,呕血、黑便半月”就诊。查呕吐物潜血阳性,急诊腹部B超:肝硬化,肝动脉增宽,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门脉内可见可疑低回声,栓塞?胆囊壁水肿,脾大,副脾,脾静脉增宽,腹水。既往因类风湿关节炎,服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强的松等药物10余年。2005年患急性乙型肝炎,服拉米呋定后复查 HBV‐DNA转阴。无服避孕药史。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腹软,左下腹轻压痛,脾肋下3指触及。生化全检,TBIL 30.5μmol/L ;DBIL 7.3μmol/L ;ALB 32g/L ,余正常;乙肝六项:HBC‐Ab(+),余(-);自身抗体:抗核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心肌细胞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线粒体 M 型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 Ig A 6.6g/L ;(0.68~3.78),IgG、IgM ,补体C3、C4,铜蓝蛋白均正常;类风湿因子:172IU/ml(0~20);血常规:WBC 3.86×109/L ,RBC 2.43×1012/L ,PLT 65×109/L ,HGB 75g/L ;HCV‐Ab(-);肿瘤标记物:CA125243.9IU/L (<35),余正常;凝血全项:PT 20.3s(11~15),PTA 49%(80~120);便潜血:阳性;肝静脉彩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双侧股静脉、腘静脉未见明显栓子;胸片:两上肺结核,肺门淋巴结钙化;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少量),三尖瓣反流;腹CT 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脾大,门静脉主干,分支静脉广泛栓塞,胆囊增大,脾门钙化;门脉血流彩超:门脉较广泛的栓塞,其血流中止(伴行的肝动脉扩张);下腔静脉B超:下腔静脉未见明显梗阻。
作者:叶妮娜;窦玉勤;赵洪川;张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占位性病变C T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4年5月收治的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并对其临床C T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分析,此50例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中包括:10例甲状腺癌患者、13例甲状腺瘤患者、14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以及13例甲状腺囊肿患者。结论:通过CT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够有效定位甲状腺占位性病变患者,能够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CT诊断和鉴别诊断在诊断甲状腺占位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作者:刘琼惠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分析误诊病种,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分布、是否伴有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小结节、不规则小囊腔及病灶周边有无磨玻璃影环绕等。结果:单发分布19例,两肺多发分布8例;其中,单发者上叶4例、中叶4例、下叶11例;所有病灶均为外周分布;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22例;伴有小结节5例;不规则小囊腔8例;周边有磨玻璃影环绕16例;27例中首诊为肺炎24例、肺结核3例。结论:肺炎型肺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积极抗感染及抗痨治疗吸收不佳的肺炎,应警惕肺炎型肺癌的可能需尽早行活检确诊。
作者:王宇;杨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重症感染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监护救治的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目前临床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正确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必要的外科手术清创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可以有效清除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迅速清除中小代谢产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保证机体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主体,有效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了CRRT在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实施模式、滤器膜和吸附材料的选择以及临床应用疗效方面的进展,以期为重症感染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谭明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临床医学检验质量控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医学检验患者200例,随机分组,就常规检验管理(对照组,n=100)与依据检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行针对性管理(观察组,n=100)的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选取的标本检验患者准确率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检验满意度为9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针对实验室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针对性对策,包括标本采集、检验仪器设备和试剂、检验人员等多方面管理,可提高检验质量。
作者:李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7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微创治疗的观察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临床特点,并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2组围术期内GCS评分较术前均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GOS分级方面,对照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ADL分级在Ⅳ级和Ⅴ级分布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症状不明显,应加强高血压的日常检查和控制。脑出血应早期治疗,腔镜微创引流清除术治疗该病疗效值得肯定,能有效改善预后,是未来手术治疗该病的主流方向。
作者:邢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6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
作者:侯海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游离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红;江锦芳;厥子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盆腔炎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治疗盆腔炎的药物治疗法,即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观察组运用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观察组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在女性盆腔炎治疗中,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女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杨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比较分析胶体液和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110例病例并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羟乙基淀粉,对照组于麻醉前快速输入500ml平衡盐溶液;比较两组患者麻醉前、后心率及血压变化情况、低血压发生及麻黄素使用情况。结果:两组患者麻醉后5min、15min时心率、血压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率为5.5%,麻黄素使用率为10.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27.3%,2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胶体液较晶体液对腰硬联合麻醉剖宫产低血压的预防效果更佳,可有效维持产妇及胎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少低血压及麻黄素使用的发生。
作者:王珏;沈进;胡乃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患者60例临床超声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5.00%;其中肝脏破裂13例,脾破裂17例,肾破裂13例,腹膜后血肿3例,空腔脏器损伤4例,复合性损伤1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88.24%,84.62%,66.67%,75.00%,80.00%。结论: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及费用低廉等优势可作为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首选影像学诊断方式。
作者:何金梅;杨晓龙;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