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刘红;江锦芳;厥子文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 前臂皮瓣舌再造, 治疗依从性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游离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0例流行登革热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本地区首次开展登革热病诊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9月26日-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60例登革热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快速建立专项护理小组和开展护理培训,设立专用病区集中治疗,密切观察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重症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4.13±1.75)d ,全部临床治愈出院,重症登革热病例比率8.33%,无护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在病区内未发生院内感染和第二代登革热病传染。结论:快速有效的疾病诊治、专业的临床护理技术以及认真负责的护理精神对控制登革热病情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月连;温静;莫穆隆;梁柱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A1等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A1等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 A P ,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P ,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7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老年男性140例作对照,检测各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B/A1(ApoB/A1),分析其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 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等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亚组 Hcy等指标进行比较,AMI组较 UAP组、UAP组较 SAP组 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明显增高(P<0.01)。SAP组、UAP组、AMI组两两比较 Hcy等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病变程度与Hcy、TC、LDL‐C、ApoB100、ApoB/A1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Hcy、ApoB100、ApoB/A1为冠心病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呈升高趋势,Hcy、ApoB100、ApoB/A1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这三个指标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淑娟;洪冰;王连环;林祥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活血止痛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止痛法可有效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薛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观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情况,并探究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7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观察分析其术后并发症情况,并对所有患者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分析。结果:90例患者术后经病检证实,出现27例并发症,分别为8例上消化道出血,5例胆瘘,7例胰瘘,5例切口裂开,2例腹腔出血;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分别为术前高胰岛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输血量、胰肠吻合方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均不会影响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高胰岛素水平、术前血清白蛋白、术中输血量、胰肠吻合方式均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给予早期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预后。

    作者:胡海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儿童慢性咳嗽病因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院门诊就诊的380例慢性咳嗽儿童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不同年龄组患儿确定的病因构成。结果:380例病例中占前3位慢性咳嗽的病因分别为呼吸道感染与感染后咳嗽(41.05%)、咳嗽变异性哮喘(25.7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20.00%)。结论:临床诊断儿童慢性咳嗽应充分考虑年龄因素,0~3岁的主要病因是呼吸道感染和感染后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是引起3~6岁儿童慢性咳嗽的主要病因,6~14岁的慢性咳嗽中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占主导地位。

    作者:杨金玲;李爱香;刘香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80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收的子宫肌瘤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5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另外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卵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0,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可以促进其卵巢功能的恢复,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程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6例产妇再次剖宫产210例,试产35例,成功分娩16例,发生子宫破裂2例。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宜,但不是绝对指征,部分产妇经慎重筛选、严密监护,阴道试产亦是可行的。

    作者:沈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分析急性阑尾炎采用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5年3月在我院接受急性阑尾炎治疗的102例患者,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等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肛门排气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采用腹腔镜方法,可有效减少患者的术中出血量,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以及抗生素使用时间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英旗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与临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MRCP结合MRI在胆管癌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120例胆管癌患者,根据检测方法不同分为3组,每组40例,分别采用MRCP检查、MRI检查和两种手段结合检查。结果:MRCP组共检出32例,检出率为80.0%;M RI组共检出33例,检出率为82.5%;实验组共检出38例,检出率为95.0%。结论:M RC P结合M RI在胆管癌的临床诊断与鉴别中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费春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行肠外营养)和观察组(43例,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明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分析误诊病种,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分布、是否伴有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小结节、不规则小囊腔及病灶周边有无磨玻璃影环绕等。结果:单发分布19例,两肺多发分布8例;其中,单发者上叶4例、中叶4例、下叶11例;所有病灶均为外周分布;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22例;伴有小结节5例;不规则小囊腔8例;周边有磨玻璃影环绕16例;27例中首诊为肺炎24例、肺结核3例。结论:肺炎型肺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积极抗感染及抗痨治疗吸收不佳的肺炎,应警惕肺炎型肺癌的可能需尽早行活检确诊。

    作者:王宇;杨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药物口服一直都是心房颤动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由于传统抗凝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治疗中的使用限制,使得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推拿治疗进展

    推拿作为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中医治疗手段之一,手法多变,常与针灸、中药等配合治疗,应用越来越广泛,收效明显,故本文对单纯推拿治疗本病的手法、与多种治疗方式配合时的效果显著的特色手法进行简要概述。

    作者:高超;崔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滋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艾滋病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于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艾滋病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将所得资料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死亡率仅为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则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艾滋病并发症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及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郭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CB T )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 T 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结果:第8周末,两组的HAMA总分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 HAMA总分和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研究组的疗效、ITAQ总分、GQOL‐74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作者:周龙川;周芳珍;农玉贤;黄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盆腔炎用药效果初评

    目的:探究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治疗女性盆腔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盆腔炎患者共86例。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沿用常规治疗盆腔炎的药物治疗法,即左氧氟沙星联合奥硝唑。观察组运用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进行对比治疗。结果:观察组盆腔炎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孢地尼联合奥硝唑在女性盆腔炎治疗中,安全性高、疗效好,值得在女性盆腔炎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作者:杨雨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7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微创治疗的观察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临床特点,并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2组围术期内GCS评分较术前均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GOS分级方面,对照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ADL分级在Ⅳ级和Ⅴ级分布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症状不明显,应加强高血压的日常检查和控制。脑出血应早期治疗,腔镜微创引流清除术治疗该病疗效值得肯定,能有效改善预后,是未来手术治疗该病的主流方向。

    作者:邢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小剂量氟哌啶醇和常规剂量利培酮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索分析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以及常规剂量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并进行分组治疗,对照组均应用常规剂量利培酮进行治疗,研究组均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进行治疗。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PANSS量表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一般病理以及总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而组间差异不具有显著性( P>0.05)。治疗8周后,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略高于对照组的83.33%( 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67%,略低于对照组的15.00%( P>0.05)。结论:应用小剂量氟哌啶醇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治疗,可以产生较好的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邓新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患者60例临床超声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5.00%;其中肝脏破裂13例,脾破裂17例,肾破裂13例,腹膜后血肿3例,空腔脏器损伤4例,复合性损伤1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88.24%,84.62%,66.67%,75.00%,80.00%。结论: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及费用低廉等优势可作为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首选影像学诊断方式。

    作者:何金梅;杨晓龙;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