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志强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活血止痛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止痛法可有效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薛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在妇产科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方法和运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妇产科2013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妇产科患者4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对比两组护理差错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护理满意度以及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投诉率、护理差错率、护理纠纷发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护士受表扬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 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于妇产科患者具有显著护理效果,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张海霞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临床治疗效果,让临床治疗经验更加丰富。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64例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和护理干预效果,对此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9%(31/32),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5.0%(24/32),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的语言功能、运动功能和生活能力等指标在护理后都显著优于护理前,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护理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脑梗死偏瘫失语患者应用早期护理干预治疗效果明显,患者的语言能力、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均得到提高,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作者:王君;于运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肺炎型肺癌的影像表现,分析误诊病种,减少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7例肺炎型肺癌的临床及影像资料,观察病灶分布、是否伴有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不规则小结节、不规则小囊腔及病灶周边有无磨玻璃影环绕等。结果:单发分布19例,两肺多发分布8例;其中,单发者上叶4例、中叶4例、下叶11例;所有病灶均为外周分布;实变区内支气管充气征22例;伴有小结节5例;不规则小囊腔8例;周边有磨玻璃影环绕16例;27例中首诊为肺炎24例、肺结核3例。结论:肺炎型肺癌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对积极抗感染及抗痨治疗吸收不佳的肺炎,应警惕肺炎型肺癌的可能需尽早行活检确诊。
作者:王宇;杨群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全胃切除患者术后行肠内营养的价值及护理方法与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行全胃切除术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3例,行肠外营养)和观察组(43例,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红蛋白、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及肠功能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胃切除术后行肠内营养及护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营养及肠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韦明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收的子宫肌瘤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5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另外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卵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0,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可以促进其卵巢功能的恢复,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程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术后房颤(AF)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中心连续的397例CABG患者进入本研究样本。根据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这些病例分组为:低值组,HbA1c在3.8%~5.6%(142例),中值组5.7%~6.7%(141例);高值组6.8%~11.4%(114例),统计其不同分组间的房颤发生率并与术前HbA1c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共有78例发生房颤(19.6%)。在低值组,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为28.2%(40/142),中值组为17.0%(24/141),高值组为12.3%(14/114)(P=0.01)。二者之间联系95%可信区间为0.7(0.61~0.83)。高值组与低值组比率为0.42。术前血浆 HbA1c水平作为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率95%可信区间为0.7(0.65~0.75)(P=0.01)。结论:术前 HbA1c的水平能够独立预测CABG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制定一定的策略来降低由HbA1c预测的术后高发人群的AF发生率。
作者:荆朝辉;李明秋;荣晓松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QCC )在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4-9月我院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对照组,以2014年10月-2015年3月我院接受QCC干预行白内障手术患者432例,设为研究组,由资深医护人员组成QCC小组,针对缩短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问题采取针对性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结果:对照组患者手术接台时间为(43.29±5.34)min ,显著高于研究组的(25.74±3.12)min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QCC用于白内障手术接台时间管理可有效提高接台效率,缩短接台用时,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朱雯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将78例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分为保守治疗的对照组和微创治疗的观察组,分析高血压合并脑出血临床特点,并评价2组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2组围术期内GCS评分较术前均上升(P<0.05),但观察组上升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GOS分级方面,对照组植物生存及死亡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ADL分级在Ⅳ级和Ⅴ级分布上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症状不明显,应加强高血压的日常检查和控制。脑出血应早期治疗,腔镜微创引流清除术治疗该病疗效值得肯定,能有效改善预后,是未来手术治疗该病的主流方向。
作者:邢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特征及内科规范治疗措施,为提高临床疗效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78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治疗方案,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 Hp转阴率和复发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与对照组的89.5%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转阴率为92.5%,随访复发率为2.5%;对照组转阴率为71.1%,随访复发率为10.5%,2组数据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采用规范的替普瑞酮+呋喃唑酮+左氧氟沙星的用药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确切,能有效清除Hp ,降低复发率,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旭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对C T应用于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探讨。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6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分别对其行C T检查与X线检查,对比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价值。结果:60例患儿中,34例病灶位于右肺,15例位于左肺,11例位于双侧肺野。临床表现:X线主要以间质性浸润为主,C T以不均匀性高密度影为主;C T诊断准确率为85.00%,X线为68.33%。结论:在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中,C T检查能够更清晰现实病灶图像,诊断率更高。
作者:高爱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CB T )治疗对广泛性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4例广泛性焦虑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2例,分别予艾司西酞普兰联合CB T 与艾司西酞普兰治疗8周。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74)评定。结果:第8周末,两组的HAMA总分比治疗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的 HAMA总分和各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 P<0.01)。研究组的疗效、ITAQ总分、GQOL‐74总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 P<0.05)。结论:艾司西酞普兰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广泛性焦虑患者的疗效、治疗依从性的提高、生活质量的改善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
作者:周龙川;周芳珍;农玉贤;黄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及相关证件(上岗证)的专业分析人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及回收率,记录测定结果,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知,其含量测定结果及回收率测定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回收率98.93%,RSD=0.891%。结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有利于顺利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用药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秦黎明;李启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振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同型半胱氨酸、载脂蛋白B/A1等因素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140例老年男性冠心病患者,按病变程度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 A P ,5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 A P ,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 ,37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老年男性140例作对照,检测各组同型半胱氨酸(Hcy)、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1(ApoA1)、载脂蛋白B100(ApoB100)、载脂蛋白B/A1(ApoB/A1),分析其与冠心病及冠心病病变程度相关性。结果:冠心病组 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等各项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HDL‐C、ApoA1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各亚组 Hcy等指标进行比较,AMI组较 UAP组、UAP组较 SAP组 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明显增高(P<0.01)。SAP组、UAP组、AMI组两两比较 Hcy等指标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Spearman相关分析示冠心病病变程度与Hcy、TC、LDL‐C、ApoB100、ApoB/A1呈显著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 Hcy、ApoB100、ApoB/A1为冠心病独立预测因素(P<0.01)。结论:Hcy、UA、TC、TG、LDL‐C、ApoB100、ApoB/A1随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增加呈升高趋势,Hcy、ApoB100、ApoB/A1为冠心病独立危险因素,联合检测这三个指标可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
作者:王淑娟;洪冰;王连环;林祥灿 刊期: 2016年第02期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regenerativehy‐perplasia , NRHL)是一种慢性硬化性肝脏疾病,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腹胀,纳差半年,呕血、黑便半月”就诊。查呕吐物潜血阳性,急诊腹部B超:肝硬化,肝动脉增宽,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门脉内可见可疑低回声,栓塞?胆囊壁水肿,脾大,副脾,脾静脉增宽,腹水。既往因类风湿关节炎,服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强的松等药物10余年。2005年患急性乙型肝炎,服拉米呋定后复查 HBV‐DNA转阴。无服避孕药史。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腹软,左下腹轻压痛,脾肋下3指触及。生化全检,TBIL 30.5μmol/L ;DBIL 7.3μmol/L ;ALB 32g/L ,余正常;乙肝六项:HBC‐Ab(+),余(-);自身抗体:抗核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心肌细胞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线粒体 M 型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 Ig A 6.6g/L ;(0.68~3.78),IgG、IgM ,补体C3、C4,铜蓝蛋白均正常;类风湿因子:172IU/ml(0~20);血常规:WBC 3.86×109/L ,RBC 2.43×1012/L ,PLT 65×109/L ,HGB 75g/L ;HCV‐Ab(-);肿瘤标记物:CA125243.9IU/L (<35),余正常;凝血全项:PT 20.3s(11~15),PTA 49%(80~120);便潜血:阳性;肝静脉彩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双侧股静脉、腘静脉未见明显栓子;胸片:两上肺结核,肺门淋巴结钙化;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少量),三尖瓣反流;腹CT 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脾大,门静脉主干,分支静脉广泛栓塞,胆囊增大,脾门钙化;门脉血流彩超:门脉较广泛的栓塞,其血流中止(伴行的肝动脉扩张);下腔静脉B超:下腔静脉未见明显梗阻。
作者:叶妮娜;窦玉勤;赵洪川;张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离子交换层析(HPLC)法与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卡的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本院体检标本50例,采取新鲜抗凝全血,使用HPLC法与测试卡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CV检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用 HPLC法测定 HbA1c结果均值为(5.10±0.53)%,用测试卡测定 HbA1c结果均值(5.05±0.60)%,两种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LC法与卡片检测 HbA1C ,精密度较高,检测结果差异性不显著,均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作者:钟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抽选我院66例黏膜下子宫肌瘤患者并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3例)。给予对照组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则应用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 P<0.05);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无并发症发生,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2.12%,两组差异显著( P<0.05)。结论:宫腔镜下电切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临床效果良好,能减少出血、缩短住院时间,避免并发症。
作者:侯海利 刊期: 2016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 U )内使用呼吸机辅助呼吸患者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关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4年12月292例于我院IC U内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36例。通过对具体相关发生因素进行总结分析,提出相关应对措施。结果:患者年龄较大、呼吸机使用时间较长、鼻胃管喂养、应用广谱抗生素、抑酸剂以及意识障碍是造成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危险因素,而不同性别间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IC 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可有多种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应根据相关危险因素针对性实施预防性保护措施,消除和控制不良因素,减少其发生率。
作者:况燕飞 刊期: 2016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