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中术前血浆H bA1c 水平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率的研究

荆朝辉;李明秋;荣晓松

关键词:房颤, 糖化血红蛋白,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患者术前HbA1c水平与术后房颤(AF)发生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本中心连续的397例CABG患者进入本研究样本。根据血浆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将这些病例分组为:低值组,HbA1c在3.8%~5.6%(142例),中值组5.7%~6.7%(141例);高值组6.8%~11.4%(114例),统计其不同分组间的房颤发生率并与术前HbA1c分组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术后共有78例发生房颤(19.6%)。在低值组,术后房颤的发生率为28.2%(40/142),中值组为17.0%(24/141),高值组为12.3%(14/114)(P=0.01)。二者之间联系95%可信区间为0.7(0.61~0.83)。高值组与低值组比率为0.42。术前血浆 HbA1c水平作为预测术后房颤发生率95%可信区间为0.7(0.65~0.75)(P=0.01)。结论:术前 HbA1c的水平能够独立预测CABG患者术后房颤的发生率,并制定一定的策略来降低由HbA1c预测的术后高发人群的AF发生率。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本研究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了远缘链球菌mutL蛋白的结构和功能。结果:经Genbank获得mutL序列信息后,采用不同在线软件及数据库分析并预测mutL蛋白的信号肽、疏水区、二级结构、三级结构等。结论:该研究为相关菌株的蛋白结构及功能研究提供了信息基础。

    作者:潘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出血转化预测的模型分析

    目的:评估溶栓后出血评分(HAT)模型对静脉溶栓出血转化的预测效果。方法:122例发病4.5h内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排除溶栓禁忌证,给予rt‐PA 0.9mg/kg 静脉滴注,所有患者均记录 HAT评分,根据评分不同,分为0分组、1分组、2分组及≥3分组共4组,分析4组之间出血转化的差异。结果:静脉溶栓患者共122例,其中22例出现出血转化,6例患者为症状性脑出血;0分组出血转化4例;1分组出血转化6例;2分组出血转化8例;≥3分组出血转化4例,各组之间行卡方检验,统计量χ2=26.539,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H A T模型可有效地预测溶栓后出血转化及预后。

    作者:姜超;徐俊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探讨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226例剖宫产后再次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结果:226例产妇再次剖宫产210例,试产35例,成功分娩16例,发生子宫破裂2例。结论: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仍以剖宫产为宜,但不是绝对指征,部分产妇经慎重筛选、严密监护,阴道试产亦是可行的。

    作者:沈淑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两种方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比较

    目的:分析离子交换层析(HPLC)法与糖化血红蛋白测试卡的结果。方法:收集2015年1月本院体检标本50例,采取新鲜抗凝全血,使用HPLC法与测试卡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分析两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结果:两种检测方法精密度CV检测,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用 HPLC法测定 HbA1c结果均值为(5.10±0.53)%,用测试卡测定 HbA1c结果均值(5.05±0.60)%,两种结果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LC法与卡片检测 HbA1C ,精密度较高,检测结果差异性不显著,均能满足临床的需求。

    作者:钟志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及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目的:了解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WHO生活质量测量量表简表(WHOQOL‐BREF)、家庭亲密度和适应性量表中文版(FACESII‐CV),对16例农村孕产期鼻咽癌住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的总体生活质量得分较低为(61±11.12)分,家庭亲密度、家庭收入、生育孩子的性别、年龄和性格等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孕产期鼻咽癌患者生活质量下降,与患者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误解和恐惧关系大,应做好患者家庭成员的宣教工作,消除其恐惧心理,提高家庭亲密度,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梁健珍;覃桂英;王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

    药物口服一直都是心房颤动一线治疗的首选方案。但由于传统抗凝药物潜在的不良反应及治疗中的使用限制,使得新药的研发迫在眉睫。对此,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心房颤动研究进展做简要综述。

    作者:刘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

    目的:探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方法:指定具有专业知识、丰富经验及相关证件(上岗证)的专业分析人员,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量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及回收率,记录测定结果,经专业分析(统计学)后获得结论。结果:不同批次阿替洛尔缓释微囊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可知,其含量测定结果及回收率测定结果对比并无显著差异(P>0.05),平均回收率98.93%,RSD=0.891%。结论: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可准确测定阿替洛尔缓释微囊含量,有利于顺利进行药品质量控制工作,保障患者用药治疗有效性及安全性。

    作者:秦黎明;李启彬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肾镜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在肝胆管结石术后残留结石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肾镜联合超声碎石术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选取35例术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分为实验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实验组应用肾镜及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对照组仅利用纤维胆道镜,均在预留T管或胆总管造瘘管基础上完成肝内胆管结石碎石取石手术,对比分析取石时间、结石取净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术中、术后)。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实验组平均费时47.83min ,对照组62.76min ,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高效;结石总清除率实验组为77.78%,对照组为70.59%,无明显差别;术中、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肾镜超声碎石术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术后残石安全可靠,具有治疗效率高、手术时间短、结石取净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适合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詹庆华;蔡旌槐;黄鹏;黄世旺;梁树雄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的疗效。方法:将本院近期收治的100例甲状腺腺瘤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花费、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少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别(P<0.05)。结论:甲状腺腺瘤患者围术期实施临床护理路径,能显著降低患者的住院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大大降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爱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

    目的:探讨疏肝活血止痛法对紧张性头痛患者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2例紧张性头痛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疏肝活血止痛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头痛程度、持续时间、发作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椎动脉及基底动脉的血液流速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活血止痛法可有效改善紧张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经颅多普勒指标,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薛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声诊断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患者60例临床超声影像学检查资料,并与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60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结果与临床符合共51例,临床诊断符合率为85.00%;其中肝脏破裂13例,脾破裂17例,肾破裂13例,腹膜后血肿3例,空腔脏器损伤4例,复合性损伤10例,临床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2.31%,88.24%,84.62%,66.67%,75.00%,80.00%。结论:超声检查以其操作简便、重复性好及费用低廉等优势可作为急诊腹部闭合性损伤内脏破裂出血首选影像学诊断方式。

    作者:何金梅;杨晓龙;杨静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作用分析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在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治疗中的意义。方法:选取108例老年重症肺炎合并V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有效率、住院天数、带机时间、病死率、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结果:观察组在治疗有效率上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病死率则低于对照组;在住院天数及带机时间上,对照组也明显长于观察组;同时虽然两种护理干预对患者均能有效改善肺功能指标,但观察组改善幅度较对照组更大。结论:对于老年重症肺炎合并 VAP的患者,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能够获得较好的预后,降低死亡率,增加治疗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杨竹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6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他汀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97.9%)明显高于对照组(8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的肺动脉压、肺动脉内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的不良反应率(2.1%)明显低于对照组(1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可以得到较好的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熊振寰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健康知识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4年12月在头颈外科住院治疗的游离前臂皮瓣舌再造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5例。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及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组患者出院前健康知识掌握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前臂皮瓣行舌再造术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患者自身的健康知识,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作者:刘红;江锦芳;厥子文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CRRT 在重症感染患者中的应用进展

    重症感染是医院重症医学科监护救治的常见的危重症之一,病情危重、治疗困难、预后不良。目前临床治疗措施主要包括正确合理的抗生素使用、必要的外科手术清创以及维持水电解质平衡、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 )可以有效清除细胞因子及炎症介质,迅速清除中小代谢产物,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进行调节,保证机体血流动力学处于稳定主体,有效降低重症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提高临床疗效。本文综述了CRRT在重症感染患者治疗中的作用机制、实施模式、滤器膜和吸附材料的选择以及临床应用疗效方面的进展,以期为重症感染患者得到更加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提高临床疗效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作者:谭明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80例疗效分析

    目的:对腹腔镜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5年4月本院接收的子宫肌瘤110例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抽签法随机抽取55例作为观察组,进行腹腔镜手术;另外55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对两组患者的手术治疗效果和卵巢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8.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36%,两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500,P<0.05);观察组患者卵巢功能的恢复情况与对照组相比更为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可以促进其卵巢功能的恢复,保证治疗的效果。

    作者:程丽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艾滋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体会

    目的:探讨艾滋病并发症的护理干预措施及应用效果。方法:将84例艾滋病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于治疗过程中给予常规护理配合;研究组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记录两组艾滋病并发症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将所得资料经专业统计学分析后获得结论。结果:研究组死亡率仅为11.9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8.5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显著减少,而其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则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对艾滋病并发症患者给予常规护理与护理干预相结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死亡率及提高临床疗效,保障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命安全。

    作者:郭海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1例报告

    肝结节性再生性增生(Nodularregenerativehy‐perplasia , NRHL)是一种慢性硬化性肝脏疾病,该病在临床上并不多见,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资料患者女性,65岁,以“腹胀,纳差半年,呕血、黑便半月”就诊。查呕吐物潜血阳性,急诊腹部B超:肝硬化,肝动脉增宽,肝内外胆管轻度扩张,门脉内可见可疑低回声,栓塞?胆囊壁水肿,脾大,副脾,脾静脉增宽,腹水。既往因类风湿关节炎,服用环磷酰胺、甲氨蝶呤、强的松等药物10余年。2005年患急性乙型肝炎,服拉米呋定后复查 HBV‐DNA转阴。无服避孕药史。查体: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腹软,左下腹轻压痛,脾肋下3指触及。生化全检,TBIL 30.5μmol/L ;DBIL 7.3μmol/L ;ALB 32g/L ,余正常;乙肝六项:HBC‐Ab(+),余(-);自身抗体:抗核抗体:阳性。抗平滑肌抗体、抗胃壁细胞抗体、抗心肌细胞抗体、抗肝细胞膜抗体、抗线粒体 M 型抗体均阴性;免疫球蛋白 Ig A 6.6g/L ;(0.68~3.78),IgG、IgM ,补体C3、C4,铜蓝蛋白均正常;类风湿因子:172IU/ml(0~20);血常规:WBC 3.86×109/L ,RBC 2.43×1012/L ,PLT 65×109/L ,HGB 75g/L ;HCV‐Ab(-);肿瘤标记物:CA125243.9IU/L (<35),余正常;凝血全项:PT 20.3s(11~15),PTA 49%(80~120);便潜血:阳性;肝静脉彩超:双下肢深静脉彩超:双侧股静脉、腘静脉未见明显栓子;胸片:两上肺结核,肺门淋巴结钙化;超声心动图:心包积液(少量),三尖瓣反流;腹CT 增强扫描,诊断:肝硬化,脾大,门静脉主干,分支静脉广泛栓塞,胆囊增大,脾门钙化;门脉血流彩超:门脉较广泛的栓塞,其血流中止(伴行的肝动脉扩张);下腔静脉B超:下腔静脉未见明显梗阻。

    作者:叶妮娜;窦玉勤;赵洪川;张炜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60例流行登革热病的临床护理体会

    目的:总结本地区首次开展登革热病诊治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总结2014年9月26日-11月30日我院收治的60例登革热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快速建立专项护理小组和开展护理培训,设立专用病区集中治疗,密切观察预警指标,及时发现和处理重症患者。结果:本组患者平均住院(4.13±1.75)d ,全部临床治愈出院,重症登革热病例比率8.33%,无护理并发症,无1例死亡,在病区内未发生院内感染和第二代登革热病传染。结论:快速有效的疾病诊治、专业的临床护理技术以及认真负责的护理精神对控制登革热病情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邓月连;温静;莫穆隆;梁柱石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配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对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肩周炎疾病的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3例。采用常规手法松解方式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肩周炎疾病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VAS疼痛程度评分在治疗计划实施前后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肩部疼痛症状消失时间和肩周炎疾病治疗计划实施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臂丛麻醉下肩关节手法松解联合个性化方案对肩周炎患者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文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2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