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

潘渝;施贤清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 清开灵, 纳洛酮注射液, 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及清开灵进行注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能够快速缓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痰细菌培养指导呼吸机相关肺炎抗生素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分析痰细菌的培养对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抗生素选择的作用价值。方法:将80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患者进行痰液细菌的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相应的抗生素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80例患者中痰培养为阳性18例,阳性率为22.5%,一共培养出3种菌62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20株(30.8%);革兰阴性菌35株(56.5%) ,真菌7株(12.7%)。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低(14.3%) ,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率超过90%。根据以上情况适当选用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疗效为85.7%。结论: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以及万古霉素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感染菌株比较敏感,在临床用药时应注意。

    作者:房艳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一般情绪-攻击理论模型的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研究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行为不仅严重干扰正常诊疗秩序,对医务人员造成身心伤害,也对社会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一般情绪-攻击模型对攻击行为的解释受到广泛认可,本文应用此理论,分析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过程,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和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蒋雨婷;刘鲁蓉;林婧;李文娟;曾雪琴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静脉丙球)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患儿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或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时,选择静脉丙球佐治,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魏建玲;杜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早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讨早期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9月经我院诊治的脑外伤患者62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观察组进行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传统手术方案。观察记录两组临床效果及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恢复良好率为74.1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结论:早期颅骨修补在脑外伤治疗中效果显著,并且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使用。

    作者:林建宇;侯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沈阳市不同级别医疗机构不同环境空气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了解我市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环境空气消毒工作现状,分析我市医疗机构空气消毒工作存在的问题,预防和控制因空气传播的院内感染发生。方法:采用现场抽检方法对辖区内各级医疗机构不同类别环境空气消毒质量进行采样监测分析。结果:抽检各级医疗机构81家,采集样品总数690份,合格525份,合格率76.09%,市级、区县、厂矿、民营医疗机构合格率分别为85.96%、76.51%、71.55%、66.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不同类别环境中,Ⅰ类环境、Ⅱ类环境、Ⅲ类环境、Ⅳ类环境空气消毒效果合格率分别为100.00%、64.38%、78.50%、73.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1)。结论:沈阳市医疗机构空气消毒效果在不同级别医院及不同类别环境存在差异,应进一步加强各级医疗机构的Ⅱ类环境及民营医疗机构的空气消毒效果监督和管理。

    作者:贾平骜;黄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与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明确诊断为高血压且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1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高血压基本药物治疗,其中观察组患者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对照组组患者则加用辛伐他汀治疗,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血压、血脂的达标率、控制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压、血脂达标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压水平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但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优,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且两组治疗后均较各自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具有良好的降压和降血脂作用,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作者:米志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孕期补充维生素 C 对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孕期补充维生素C对预防子痫前期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440例孕妇,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220例,干预组孕妇每日服用100mg维生素C ,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两组孕妇随访至胎儿分娩,观察两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病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与对照组孕妇子痫前期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 VS 5.6%)(χ2=3.888,P=0.049),两组重度子痫前期发病率、低出生体重儿率、早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期补充维生素C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高文香;徐卫霞;汪能素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消化科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患者111例进行临床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奥美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进行治疗,疗程为4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幽门螺杆菌清除率为92.9%,对照组为81.8%,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93%,对照组为7.27%,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应用泮托拉唑联合阿莫西林和左氧氟沙星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时,效果显著,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临床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所致消化性溃疡的首选方案。

    作者:彭连红;傅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ender 健康促进模式在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

    我国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改善,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Pender健康促进模式(Health Promotion M odel ,H PM )阐释了健康行为的十大影响因素,本文以 H PM为基础,评估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个性化措施以促进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行为。

    作者:程捷;颜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性别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人群的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且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288例患者为病例组,按年龄和性别1∶1匹配同期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根据年龄将脑卒中患者分为老年、中年和青年,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将收集到的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后,进而用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分别获得在不同人口学特征的群体中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吸烟史、高血压病史、TC、FPG相关;中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压升高、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相关;青年人群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收缩升高、高血压病史相关;男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LDL-C和SUA有关,女性发生缺血性脑梗死与饮酒史、高血压病史、TC、SCr和高舒张压有关。结论: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多,年轻的收缩压升高者罹患风险越大;空腹血糖高的男性较女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高舒张压的女性较男性有较高的罹患风险。

    作者:朱玫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L 形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L形腹直肌肌皮瓣对进行乳房再造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2月应用L形腹直肌肌皮瓣乳房再造技术的37例乳房疾病患者手术情况进行总结,观察临床应用效果。结果:除2例部分皮瓣失活、2例不对称、1例腹部边缘出现坏死外,其余患者均可达到康复水准。结论:L形腹直肌肌皮瓣再造乳房技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和可操作性,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裴蓓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和分析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儿均给予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观察和比较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指标变化。结果:在血胆红素比较上,患儿治疗后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以及间接胆红素均比治疗前低(P<0.05);在生化指标比较上,患儿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差异(P>0.05);在血常规指标比较上,治疗后白细胞、血小板指标均比治疗前低,血红蛋白比治疗前高(P<0.05)。结论:采用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进行治疗,疗效理想,操作简便,值得普及。

    作者:文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经阴道四维超声成像在诊断自然分娩产妇盆底功能异常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经阴道四维超声在检测患者产后盆底功能障碍中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分娩,且经阴道四维超声检测发现盆底功能障碍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无盆底功能障碍的正常产妇6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四维超声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静息状态时,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长度、裂孔面积、双侧肛提肌厚度测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Valsalva 动作时,观察组肛提肌裂孔长度、裂孔面积显著大于对照组,双侧肛提肌厚度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阴道四维超声可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进行早期诊断,利于临床防治。

    作者:王丹;李萍;李利琼;胡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米非司酮联合 Foley’s 导尿管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评价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在足月妊娠计划分娩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足月妊娠计划分娩的102例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8例、对照1组32例和对照2组32例,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基础催产素治疗,其中对照1组联合Foley’s导尿管,研究组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处理。观察三组患者促宫颈成熟效果、引产效果和分娩情况、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Bishop评分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三组患者均有明显改善( P<0.05),研究组与对照1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优于对照2组( P<0.05),研究组显效率较两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 P<0.05);引产成功率研究组为97.37%优于对照1组的81.25%,但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分娩发动时间、总产程均明显优于两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研究组的胎儿窘迫率、剖宫产率和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两对照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米非司酮联合Foley’s导尿管用于足月妊娠能有效促进宫颈成熟及诱发分娩,有助于提高引产成功率,缩短分娩发动时间及总产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剖宫产率。

    作者:李莉莎;甘海英;林琼;刘丽珍;温思思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与传统手术在胆道结石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胆道结石患者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预后效果),将所得数据经专业统计学检验后获得结论。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临床总有效率均高达100.00%,研究组虽较对照组需要更多的手术时间,但该组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则较对照组显著减少(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9.52%,对照组则高达33.33%( 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胆道结石疾病有效性及安全性均较为理想,有利于保障此类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董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X 线诊断65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观察

    目的:总结探讨X线对老年性肺结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3-12月我院收治的65例老年性肺结核患者为观察对象,分析其X线表现特点。结果:65例肺结核患者中50例为单肺病变,占76.92%;15例为双肺病变,占23.08%。检查还发现21例病变主要分布在上中肺野,32例病变主要分布在中下肺野,10例病变主要分布在下肺野。19例为斑片云絮状渗出,26例为条索纤维状,20例有钙化表现。10例患者合并肺炎,6例合并慢性支气管炎或阻塞性肺气肿,2例合并肺心病和心脏增大,1例胸膜肥厚,1例肺不张,2例肺大疱。结论:X线检查可有效诊断老年性肺结核病变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栗爱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等剂量国产和进口氯吡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应用于冠心病治疗的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冠心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国产氯吡格雷组(泰嘉组,42例)和进口氯吡格雷组(波立维组,38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同等剂量及给药方法,两组分别于服用氯吡格雷前、服用氯吡格雷后8~12h、24~36h、48~60h测定二磷酸腺苷(ADP )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所有入组患者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血小板聚集率无显著差异;治疗后两个治疗组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治疗前(P<0.05),两组之间进行两两对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随访期间,两组的临床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国产氯吡格雷和进口氯吡格雷治疗冠心病,两者都具有良好的抗血小板作用,并且,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无显著差别,国产氯吡格雷在基层医院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马向鸿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 HC 可视喉镜在气管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在气管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1例ASA评分Ⅳ级患者采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 HC可视喉镜行气管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麻醉前、术中和苏醒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后呼吸困难缓解情况、麻醉及手术相关重要并发症、手术和术后苏醒时间等。结果: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下,1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气管支架。MAP在手术中和麻醉苏醒后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HR在麻醉苏醒后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SpO2在术中、麻醉苏醒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中SpO2维持在95%~99%。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医师操作时间为(65.5±10.2)s ,术后苏醒时间(8.8±1.6)min。结论: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用于气管支架植入术安全、简单、可行。

    作者:米智华;胡乃琴;王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炎症因子mRNA表达与颈动脉斑块性质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的炎症因子mRNA表达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对66例进展性脑梗死、119例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测定外周血白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mRNA表达,颈动脉超声检查颈动脉斑块情况。结果:进展性脑梗死组中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比例明显增高,颈动脉高度狭窄比例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血清IL-6 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IL-10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6 mRNA表达水平、血糖水平是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结论:炎症因子的异常表达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明显相关,并直接影响了急性缺血性卒中的病情进展。

    作者:孙志华;李兰;贺婕;张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应用于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股神经-坐骨神经联合阻滞与硬膜外麻醉在老年人膝关节以下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安全性,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老年患者膝关节以下手术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采用硬膜外麻醉和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并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观察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对照组低。结论:股神经-坐骨神经阻滞应用于老年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满意,安全性高,血流动力影响小。

    作者:高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