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

潘渝;施贤清

关键词:重症颅脑外伤, 清开灵, 纳洛酮注射液, 治疗方案, 临床治疗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及清开灵进行注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能够快速缓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早期康复护理对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康复效果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以丰富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5年7月我院接收并确诊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的患者50例,根据入院治疗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功能锻炼,观察组则运用早期康复护理。统计两组患者的肌力改善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评分情况,并将结果进行对比。结果:在康复锻炼1和6周后,观察组患者肌力≥Ⅲ级的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患者的 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重型颅脑损伤后肢体偏瘫患者应用早期康复护理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肌力情况以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作者:李雅琼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WBC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探究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联合检测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6月诊断为感染性疾病的130例婴幼儿患者,根据感染性疾病类型分为细菌感染组60例与病毒感染组70例,另选取同期8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所有婴幼儿均进行白细胞(WBC )与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结果:细菌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与病毒感染组、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病毒感染组患儿的WBC计数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细菌感染组患儿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为16.67%,病毒感染组为72.86%,健康对照组为1.25%,三组婴幼儿的外周血异型淋巴细胞阳性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细胞检测对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率较高,异型淋巴细胞检测对病毒性感染疾病诊断率较高,WBC联合异型淋巴细胞检测用于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诊断均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马威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探讨

    目的:探讨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佳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重症颅脑外伤患者56例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方式,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纳洛酮注射液及清开灵进行注射治疗,观察和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纳洛酮注射液和清开灵注射液能够快速缓解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症状,对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具有积极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潘渝;施贤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胆囊结石小切口胆囊切除与腹腔镜下胆囊切除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采用小切口胆囊切除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10月收治的100例胆结石患者,将其分为小切口组与腹腔镜组,每组50例,小切口组患者采取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治疗,腹腔镜组患者于腹腔镜下实施胆囊切除术,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和小切口组相比较,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短,住院费用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胆囊结石的手术治疗中,和小切口胆囊切除相比,尽管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住院费用高,但是其创伤小、恢复快且手术时间短,若条件允许可优先选择该手术,以获得更为满意的效果。

    作者:纪国;秦亚斌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积极心理学在外科手术学实践课教学中的应用

    积极心理学是以帮助人们养成一种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应对各类问题和挑战为目标的新兴心理学学科,其有助于个人培养乐观、自信、感恩等积极特质的人格。经尝试将积极心理学引入外科手术学实践课教学中,发现其有助于培养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情绪中正性积极力量,增强团队协作意识,营造良好课堂氛围。

    作者:刘洪;曹萍;明英姿;成柯;牛英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高血压脑出血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神经内镜微创手术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效果对比。方法:本文选取高血压脑出血100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患者,随机分组,就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观察组,n=50)与开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n=5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后Ⅳ、Ⅴ级患者占9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有统计学差异( P<0.05)。相较对照组,观察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均居较低水平,血肿清除率居较高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采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可显著缩短手术用时,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效果,改善预后,对保障患者生存质量意义显著。

    作者:范奋飞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急诊优化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本院急诊科近期收治的急性心梗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取急诊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急诊优化护理流程,比较两组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抢救成功率。结果:观察组静脉通道建立时间、急救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急诊优化护理流程能显著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杜占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消除生化检测干扰的探讨

    目的:探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项目检测干扰的效果。方法:将体检收集到的标本经常规低速离心10min后,分为血清外观澄清、无溶血、无黄胆正常组和血清混浊高脂标本组(甘油三酯>12.0mmol/L ),分离血清用1.5ml微量管分装,再经低温高速离心30min ,弃去乳白色上清液,混匀下清液,分别测定两种离心方法的生化项目,进行两种不同方法处理后的结果比对。结果:血清外观正常组经低温高速离心前后生化项目部分结果无差异,高脂标本组低温高速离心后,消除乳糜微粒的影响,生化结果明显改善。结论:利用低温高速离心法处理高脂标本可以消除高乳糜微粒对生化检测项目的干扰。

    作者:谢艳艳;余孙兴;尹莲花;陈海燕;方喜亮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品管圈在提高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在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中的应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以“提高手卫生依从性”为活动主题,对科室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进行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对策拟定与实施等活动。结果: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使护理人员手卫生依从性较前明显提高,手卫生依从率由60%达到80%,超过预定值。结论:通过品管圈活动的开展,护理人员开始重视洗手,减少了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来香;范海静;邵荣峰;邵婷婷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多潘立酮治疗胃癌术后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临床上应用多潘立酮治疗胃癌患者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择2000年11月-2014年11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手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的对照组和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治疗的观察组,每组30例,然后将两组患者的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液量及胃泌素等进行比较。结果:在肛门首次排气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上观察组患者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胃液量和胃泌素无明显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胃液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胃泌素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胃癌术后并发胃瘫综合征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潘立酮的治疗方案,能够显著促进其胃肠功能的恢复,使其早日康复,可以在普外科推广应用。

    作者:向辉飞;林定能;孙铁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分级质控管理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中的作用

    目的:旨在探讨采取分级质控管理方法对改善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作用。方法:建立临床护理人员-护士长-护理部的三级质控组织,对护理质量进行分层次、全方位的监督和检查,以基础护理合格率、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特一级护理合格率、护理表格书写合格率、急救物品完好率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的平均值与2011年实施分级质控前的相应指标的平均值进行比较。结果:基础护理、护理技术操作、特一级护理、护理表格书写的合格率和急救物品完好率以及住院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率等指标与实施分级质控管理方法前相比,分别提高了6.39%、3.61%、2.41%、5.09%、1.94%、9.13%。结论:分级质控的护理管理方法对于促进医院护理服务质量的不断提升有积极的作用。

    作者:阎爱欣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0例符合入组标准的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口服瑞舒伐他汀及静脉滴注法舒地尔,评价两组心绞痛发作频率、超声心动图指标、心功能指标。结果: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LVEDD、LVSDD及心功能NYHA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而LVEF和E/A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LVEDD、LVS-DD及心功能NYHA分级下降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LVEF和E/A值升高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联合法舒地尔是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有效、安全的方法,能够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及心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硕成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影像诊断与治疗的现状分析

    踝关节骨折多见于高速交通和高空坠落,其均是高能量所致,因此往往伴随着下胫腓联合损伤,漏诊、漏治后易造成踝关节的慢性不稳,终踝关节形成创伤性关节炎,选择佳的影像诊断和治疗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是目前骨科领域的研究难题,本文就踝关节骨折中下胫腓联合损伤的相关影像诊断和治疗作一简单综述。

    作者:黄超;徐祝军;王强;谢加兵;汪正宇;周茂生;胡旭峰;袁建敏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Pender 健康促进模式在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

    我国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有待改善,并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Pender健康促进模式(Health Promotion M odel ,H PM )阐释了健康行为的十大影响因素,本文以 H PM为基础,评估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因素,并提出个性化措施以促进居家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行为。

    作者:程捷;颜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 HC 可视喉镜在气管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在气管支架植入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11例ASA评分Ⅳ级患者采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 HC可视喉镜行气管支架植入术。观察患者麻醉前、术中和苏醒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氧饱和度(SpO2)变化、术后呼吸困难缓解情况、麻醉及手术相关重要并发症、手术和术后苏醒时间等。结果:在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下,11例患者均成功植入气管支架。MAP在手术中和麻醉苏醒后较麻醉前无明显变化(P>0.05)。HR在麻醉苏醒后明显低于麻醉前(P<0.05);SpO2在术中、麻醉苏醒后显著高于术前(P<0.01),术中SpO2维持在95%~99%。未发现严重并发症。手术医师操作时间为(65.5±10.2)s ,术后苏醒时间(8.8±1.6)min。结论:非气管插管全麻辅以HC可视喉镜用于气管支架植入术安全、简单、可行。

    作者:米智华;胡乃琴;王春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佐治小儿毛细支气管炎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在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治疗中应用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静脉丙球)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小儿毛细支气管炎患儿中选取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丙种,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高,观察组患儿气促、咳嗽、肺部啰音消失或缓解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同对照组比较,明显较短,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小儿毛细支气管炎进行治疗时,选择静脉丙球佐治,效果显著,能有效缩短治疗时间,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魏建玲;杜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的临床疗效

    目的:探讨痰热清注射液治疗急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急性肺炎患者8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孢曲松钠+痰热清注射液,两组均持续治疗10d后判断其临床疗效并记录用药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给予统计学分析后得出结论。结果:研究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2.50%)显著高于对照组(77.5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5.00%,对照组为1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急性肺炎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痰热清注射液联合给药可显著提高其临床疗效,具有较为满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保障患者疗效及预后。

    作者:武志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与降钙素原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中C-反应蛋白(CRP)与降钙素原(PCT)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34例AECOPD患者为AECOPD组,同时选取稳定期患者20例作为COPD稳定组,治疗前、后分别检测血清CRP与PCT水平。结果:AECOPD组患者治疗前血清CRP及PCT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COPD稳定组,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ECOPD患者经积极治疗后血清CRP及PCT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血清CRP及PCT 表达水平有明显的相关性,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联合检测CRP及 PCT ,对治疗AECOPD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大锐;田磊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Ⅲ型副流感病毒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Ⅲ型副流感病毒PIV3肺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14年1-12月收治的49例PIV3肺炎患儿发病季节、年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胸片、肺功能检查、治疗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春夏季39例(79.59%),发病年龄<1岁30例(61.22%),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喘息、肺部粗湿啰音,喘息患儿易合并肺功能异常,胸片以双肺受累多见,少部分患儿有一过性中性粒细胞减少,49例均治愈出院,出院1周随访肺功能均恢复正常。结论:春夏是PIV3肺炎的高发季节,婴儿为高发人群,临床症状主要为咳嗽、发热、喘息,并发症少,以抗病毒及对症治疗为主,极少数合并细菌感染者需抗生素治疗,预后良好。

    作者:袁晓玲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甲状腺功能亢进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与骨含量水平变化分析

    目的:分析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治疗前、后甲状腺激素与骨含量水平变化规律。方法:收集90例甲亢患者相关资料,予以甲巯咪唑治疗,测定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的FT3、FT4、TSH水平和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并以同期入院健康体检90例正常者作为参照。结果:治疗前甲亢患者的FT3、FT4、TSH、各部位骨密度(BMD)、骨钙素、护骨素及骨碱性磷酸酶均与对照组的正常值有着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后6个月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当(P>0.05)。结论:甲亢患者 FT3、FT4、TSH水平、骨密度、骨转换指标均存在异常,而随着治疗的干预甲状腺激素水平逐渐降低,骨密度也得到很好的改善。

    作者:施宗明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