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玉芝
目的:探讨欣母沛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6月-2014年5月接收并诊治行剖宫产产妇77例,按双盲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0例)与对照组(37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催产素20 U+生理盐水500ml行静脉滴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250μg欣母沛治疗,比较两组产妇治疗后产中、产后2h、产后24h出血量及产后出血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2h、24h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常规药物治疗加欣母沛治疗,可有效减少产妇术后出血率,降低术后出血量,对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亚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不同抗菌药物组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药物经济学问题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依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治疗A组(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钠)、治疗B组(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钠)、治疗C组(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原菌清除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通过开展成本-效果(C/E)分析,C组的C/E值、抗菌药物平均费用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在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的情况下,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他啶的方案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作者:郑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比分析我院门诊用药干预前后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以2014年为界,随机抽取2013年门诊处方1200张(干预前),2015年1200张(干预后),对所选处方不合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预前不合理用药178张(14.83%)共203处,其中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多,为152张,占85.39%,其次为骨科用药,共20张,占11.24%。干预后不合理用药50张(4.17%)共54处,同样抗生素不合理处方多,为41张,占82.00%,其次为骨科用药,共6张,占12.00%。干预前后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不合理出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合理之处主要为剂量、给药、联用、无指征用药、配伍等。结论:对门诊处方用药进行有效的干预,可提高合理用药力度,从而使药物资源得以科学应用。
作者:汪石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心理治疗,对认知功能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经综合心理治疗后,智商评分、记忆评分、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保障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澳洋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观察组。分析2013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影响,对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皮肤破损发生率、大便失禁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主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大便失禁几率为32.03%,相比对照组的59.38%差异明显,而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皮肤完好率为87.8%,对照组为60.5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护理过程更为细心、努力,可有效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几率和治疗时间。
作者:王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头位难产中体位改变配合徒手矫正胎方位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头位难产产妇资料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数字方法将孕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行单纯性徒手矫正,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体位改变,比较两组矫正胎方位总成功率及分娩情况。结果:实验组第一次转位成功率、转位总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第二次转位成功率、转位失败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阴道自然分娩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阴道助产率、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头位难产孕妇分娩时在徒手矫正基础上联合体位改变效果理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李萍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50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预后判断;将GCS预后评分4~5分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预后良好),评分1~3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体温(T)、血钠(Na+)、血糖(Glu)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入院T、Na+、Glu水平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均<0.05),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玉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53例非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对照组更为严重,肺部感染、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与高血糖密切相关,加强糖尿病并发脑血栓的预防和研究,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古今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实习护士锐器伤发生的危险因素,并探讨相应的防护对策,以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减少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发生。方法:通过问卷对156名实习护士在2014年11月期间受到锐器伤的情况及自我防护意识进行调查。结果:锐器伤发生率78.85%;锐器伤发生的高危环节为掰安瓿(31.25%)、给针头重新套上针帽(17.19%)、操作后整理用物(11.98%)等;82.93%的实习护士在锐器伤发生后不能正确处理伤口;污染锐器损伤后81.43%的实习护士未上报;一半以上的学校和实习医院没有对实习护士针对锐器伤预防进行相关培训。结论:实习护士无临床经验,护理操作不熟练和不规范,缺乏自我防护意识,对锐器伤的危害认识不足,在教学和临床实践过程中,加强对实习护士职业防护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提高防护意识,可有效降低锐器伤的发生率。
作者:王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接诊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2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与研究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牵引复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肢体恢复载重能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华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几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7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的疗效,分析手术体会。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发症率、VAS、SSD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丁国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135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组45例,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片45例,同时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45例,观察三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硝苯地平组血压在用药后5min即开始下降,1h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总有效率为77.8%;卡托普利组用药后4min开始下降,1~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84.4%;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用药后5min开始下降,30min~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93.3%;三组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明显好于硝苯地平组或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应急用药。
作者:王载芳;谢跃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洪清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与手术术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随机选取的30例甲状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1例术中发现误切甲状旁腺,予以种植;1例出现喉返神经挫伤,经治疗,3个月后好转;1例多发性甲状腺腺瘤者,术后2年发现甲状腺新发腺瘤。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和评估、选择合理的术式、精心的手术操作、术后的护理和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俊彪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2月92例脊柱、下肢骨科手术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术后两组下肢胀疼与LE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下肢胀痛发生率10.9%、L ED V T发生率2.2%,对照组分别为28.3%、17.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对照组80.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LEDVT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行微创穿刺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中风量表评分分别是12.29±5.57、11.85±5.23,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分别是17.68±2.34、29.30±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Rankin量表评分分别是4.12±0.50、4.08±0.43,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分别是1.66±0.20、2.50±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微创穿刺术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能显著改善中风症状,提升生活能力,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存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宝坻地区股癣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种类。方法:对该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346例直接镜检阳性的股癣患者进行分析,男201例,女145例。病程1周~1年,均未使用过抗真菌药物。结果:临床分型:环状型201例,鳞屑型77例,丘疹型68例。所有患者经外用或口服药物加氦氖激光疗法联合治疗后,311例临床和真菌学痊愈,35例复发患者经相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痊愈。分离出致病真菌317株,其中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比例分别为88.96%、9.78%、1.26%。结论:天津市宝坻地区股癣以环状型为主,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另外酵母菌感染率较高,经规范治疗一般可以痊愈。
作者:赵卫红;郑宝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分析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2月我院治疗的136例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观察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对照组给予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术。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虽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的月经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宫腔镜下子宫内膜电切联合刮宫术治疗多发性子宫内膜息肉的临床效果显著,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秀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配合胺碘酮对心律失常疾病的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抽选我院2010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98例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9例。所有患者均采用抗心律失常联合胺碘酮治疗,同时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药物依从性及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改善疗效、药物依从性及生活质量项目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律失常疾病患者在胺碘酮治疗的同时,予以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用药依从性,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宏莹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