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荣耀;吴黎明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干预对预防老年骨科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2月92例脊柱、下肢骨科手术住院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骨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干预,观察术后两组下肢胀疼与LEDVT发生率,比较两组护理满意度。结果:术后观察组下肢胀痛发生率10.9%、L ED V T发生率2.2%,对照组分别为28.3%、17.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5.7%,对照组80.4%,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0.05)。结论:对老年骨科手术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LEDVT发生,提高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朱琳 刊期: 2016年第08期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照护问题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近年来,为了解决各种复杂的老年问题,国家颁布了许多社会福利政策,目的是不断地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和体系,使老年人群体老有所依、老有所养[1]。据文献报道,对706位老年人对自己未来养老方式的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由子女(或亲属)抚养的居家养老227人,占32%;聘请保姆等进行居家养老35人,占5.0%;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医疗服务、经常问候等)182人,占25.8%,选择居家养老的老年人累计占62.9%。公立养老机构养老155人,占22.0%,私立养老机构养老49人,占6.9%,累计养老机构养老占28.9%,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总计91.8%。由此可见,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的人数所占比例较大。无论是居家养老、社区养老、还是机构养老都希望护工队伍的蓬勃兴起[2]。护工市场已经呈现出巨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养老护理是指从事老年人生活照料、护理和精神慰藉的一种新型职业[3]。在养老机构中的护工,就像医院里的护士、学校里的老师一样有着重要地位。他们的强与弱,好与坏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间接关系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安定[4]。所以护工从业的依从性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2015年1-8月对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的150名护工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护工来源大部分为进城务工人员,部分为下岗职工,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连续从业时间短,流动性大,从业依从性差,严重影响了养老护理工作标准的落实,阻碍着养老服务质量的提升。经过对护工进行深入沟通,了解到他们的工作、生活状况,经过汇总、整理、分析,现总结如下。
作者:赵军兰;崔凤云;刘瑞花;苏华;王志爽;王杰超;赵伟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 Hp感染患者3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4周后通过13 C‐尿素呼吸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 Hp根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p根除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 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方案可明显提高H p根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唐永飞;李娟;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7月-2015年7月诊治的6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患者的就诊时间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来氟米特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雷公藤多甙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治疗疗效。结果:2个疗程结束后,研究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5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关节压痛数、肿胀关节数以及血沉、C反应蛋白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观察和治疗期间,对照组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不良反应,研究组有1例患者发生皮疹,两组患者均未中断治疗,不良反应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甙联合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用药安全,有效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孙凤艳;冯红卫;代立友;姜淑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症对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的影响。方法:选取112例诊断为晚发型胎儿生长受限病例为观察组,选取110例正常胎儿孕妇为对照组,对两组孕妇的合并症发生率、红细胞叶酸值进行分析,再将观察组随机分成A、B两组,B组采取加强营养饮食干预及对症支持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上采取宫内治疗,对比两组新生儿结局差异。结果:观察组妊娠期高血压、贫血、甲减(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红细胞叶酸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组新生儿体重达标率显著高于B组(P<0.05),新生儿不良结局总发生率低于B组(P<0.05)。结论:妊高征、贫血、叶酸缺乏、妊娠期甲减症是影响胎儿生长受限的重要因素,加强妊娠合并症的监测治疗,可有效降低新生儿不良结局的发生率。
作者:黄时敏;冯少涓;李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及分析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接诊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2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与研究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牵引复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肢体恢复载重能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华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在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澳洋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观察组。分析2013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影响,对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皮肤破损发生率、大便失禁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主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大便失禁几率为32.03%,相比对照组的59.38%差异明显,而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皮肤完好率为87.8%,对照组为60.5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护理过程更为细心、努力,可有效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几率和治疗时间。
作者:王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135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组45例,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片45例,同时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45例,观察三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硝苯地平组血压在用药后5min即开始下降,1h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总有效率为77.8%;卡托普利组用药后4min开始下降,1~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84.4%;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用药后5min开始下降,30min~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93.3%;三组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明显好于硝苯地平组或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应急用药。
作者:王载芳;谢跃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4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组,n=8),持续性高血糖组(MS组,n=8)和血糖波动组(MF组,n=8),MF组通过饮食干预造成血糖波动大鼠模型。血糖波动12周后,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与N组相比,MS组及MF组逃避潜伏期及潜伏期距离均升高(P<0.05),空间探索实验显示120s内穿越平台所在位置的次数均下降(P<0.05)。MF组和MS组相比,逃避潜伏期及潜伏期距离明显延长(P<0.05),120s规定时间内穿越平台所在位置次数也明显下降(P<0.05)。结论:2型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血糖波动可加重糖尿病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
作者:韩慧慧;刘国荣;梁芙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应用高频超声检查乳腺囊性病灶,探讨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声像图特点,提高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为乳腺囊性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资料,分析声像图特点。结果:误诊为乳腺囊性增生性疾病的9例病变中外形欠规则5例,4例纵横比(L/S )≥1,囊壁粗糙或部分增厚7例,囊内见厚薄不均分隔5例,囊内见细小光点沉积3例,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6例,且皮质局部增厚、淋巴门偏移或不清晰。结论:乳腺囊性病灶病理类型繁多,但恶性病变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运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技术综合评判,有助于提高此类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王君芳;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1病例资料孙×,男,30岁,既往体建,无其他病史。于2015年1月2日下午去朋友家喝酒,晚8点后回家入睡。午夜1点左右起床解小便,小便排完后,自觉眼前发黑,头晕,然后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家人发现后,急忙把患者搬上床。上床后患者清醒(从患者晕倒到清醒总共不到1min)。家属怀疑患者是脑梗或者心梗,急送患者去×医院救治。
作者:王立堂;王梓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统计偏瘫患者躯干姿势异常的模式。方法:对45名偏瘫患者在自然状态下进行摄影,并对头部、肩部、髋关节倾斜角度测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脑出血与脑梗死偏瘫患者均引起了头部、肩部、髋部的姿势异常,在冠状位以肩部姿势异常明显,且肩部的倾斜角度与患者肢体的功能康复呈负相关。结论:对卒中后偏瘫患者加强肩部姿势的纠正,以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
作者:尹璇;王宝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53例非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对照组更为严重,肺部感染、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与高血糖密切相关,加强糖尿病并发脑血栓的预防和研究,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古今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伊曲康唑是临床广泛应用的抗真菌的三唑类药物,在临床上已使用多年,皮肤科主要应用于系统性真菌感染和甲癣的治疗,该药副作用轻微,在笔者10多年的临床应用中,除了个别有胃部不适外,未发现其他严重副作用,近日,笔者在门诊遇到1例伊曲康唑引起全身浮肿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斑秃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损容性、精神相关性疾病,以突然发生的斑片状脱发为特征,病因至今不明,病程缠绵难愈,临床尚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目前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斑秃常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作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斑秃诊治的未来方向。
作者:徐桃桃;左英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酸枣仁汤加减治疗失眠的疗效。方法:将96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8例,对照组予艾司唑仑片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酸枣仁汤加减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9.2%,明显低于研究组的93.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酸枣仁汤加减可有效改善患者睡眠状态,效果显著。
作者:姚瑞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引流术在高血压脑出血治疗的可行性与优势。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小骨窗开颅术,观察组行微创穿刺术,观察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中风量表评分分别是12.29±5.57、11.85±5.23,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分别是17.68±2.34、29.30±6.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两组Rankin量表评分分别是4.12±0.50、4.08±0.43,无显著差异( P>0.05);治疗后分别是1.66±0.20、2.50±1.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中微创穿刺术具有较高的血肿清除率,能显著改善中风症状,提升生活能力,优势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刘存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孕期规范治疗对妊娠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31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按孕期治疗情况及孕妇RPR滴度,观察新生儿结局,分析孕母RPR滴度与新生儿RPR阳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孕期治疗与新生儿RPR阳性率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血清中RPR的阳性率与孕母RPR的滴度成正相关,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与其治疗的早晚呈正相关。结论:对孕前检查妇女应加强梅毒知识的宣教和检测,妊娠期梅毒患者一旦诊断应及时正规治疗,以避免分娩梅毒新生儿。
作者:李素文;苏立;孙丽娟;李荣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临床上对手足口病患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均给予临床评估病情,同时由全科护士和辅导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并确定品管圈主题、圈名和圈徽,然后按照制定实施计划、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巩固措施以及后总结与检讨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及护理差错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均有显著提高,卡片及病历书写错误等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洪清雅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