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君芳;杨军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 Hp感染患者3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4周后通过13 C‐尿素呼吸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 Hp根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p根除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 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方案可明显提高H p根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唐永飞;李娟;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对不同抗菌药物组合治疗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药物经济学问题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90例,依据其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三组,治疗A组(阿奇霉素+头孢呋辛钠)、治疗B组(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钠)、治疗C组(阿奇霉素+头孢他啶),对比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A组、治疗B组、治疗C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病原菌清除率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通过开展成本-效果(C/E)分析,C组的C/E值、抗菌药物平均费用明显低于A、B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为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开展治疗过程中,在保证其临床治疗效果及用药安全性的情况下,应用阿奇霉素联合头孢他啶的方案开展治疗,具有良好的经济性。
作者:郑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估宫颈炎应用微波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价值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2月-2015年2月收治的120例宫颈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微波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8.33%( P<0.05)。结论:微波联合西药治疗宫颈炎的临床效果显著,其临床价值高。
作者:叶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治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精神科2013年4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依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心理治疗,对认知功能影响展开对比。结果:观察组经综合心理治疗后,智商评分、记忆评分、操作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综合心理治疗,可改善认知功能,保障生存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作者:王敏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比较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尿路感染(U T I)的效果。方法:对382份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和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随着 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的增加,尿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增加。当细菌计数值>4000/μl时,其诊断率高(88.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和90.3%,阴性预期值达94.2%。结论: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细菌定量计数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UTI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
作者:宋创业;李润奇;陈加琳;孟艳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氧驱动雾化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在本科住院进行氧驱动雾化治疗的108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4例,对照组雾化治疗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全程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率、服务满意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统计平均住院日。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依从性、有效率、满意度较对照组均显著提高,而平均住院日较对照组明显缩短,不良反应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护理干预不仅提高氧驱动雾化治疗的依从性、有效率及服务满意度,还能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吴雪花;王喜红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洪清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预防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3年9月在我院进行高血压性脑出血手术的患者150例,采用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再出血率、再手术率以及护理效果。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术后再出血率与再手术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观察组的护理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患者行脑出血手术后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再出血的发生,降低再手术率,有助于提高术后护理效果。
作者:郭盼盼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9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康复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针对脑卒中患者采取康复护理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瘫痪发生率,值得推广。
作者:虞金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斑秃是皮肤科较为常见的损容性、精神相关性疾病,以突然发生的斑片状脱发为特征,病因至今不明,病程缠绵难愈,临床尚缺乏良好的治疗方案。本文主要对目前临床上中西医治疗斑秃常用的药物及治疗方法作出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斑秃诊治的未来方向。
作者:徐桃桃;左英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观察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探讨临床干预措施。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2月我院诊治的150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预后判断;将GCS预后评分4~5分的9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预后良好),评分1~3分的6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预后不良),比较两组患者年龄、入院时平均动脉压(MAP)、体温(T)、血钠(Na+)、血糖(Glu)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观察组入院T、Na+、Glu水平高于对照组,MAP低于对照组(P均<0.05),为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论:影响脑出血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多种多样,应实施针对性措施,提高脑出血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刘玉芝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普外科患者围手术期M‐POSSUM 评分与血浆CRP水平变化关系。方法:跟踪观察行中等程度以上手术的普外科150例患者围手术期M‐POSSUM 评分与血浆CRP水平,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M‐POSSUM评分和血浆CRP水平,术后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01);术前血浆CRP水平≥10mg/L和<10mg/L的患者,其M‐POSSUM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1);术后血浆CRP水平≥100mg/L和<100mg/L的患者,其M‐POSSUM 评分比较差异显著(P<0.001);术前及术后M‐POSSUM评分与术前血浆CRP水平呈正相关(P均<0.01)。结论:围手术期M‐POSSUM评分与CRP水平呈正相关,它们在预测手术风险方面具有相对一致性,在临床上应将二者结合以综合评估手术风险。
作者:高晓明;郝春燕;朱培华;王军静;严鹏;陈荣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梅毒在孕期规范治疗对妊娠及围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对我院于2011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妊娠合并梅毒的患者315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和研究,按孕期治疗情况及孕妇RPR滴度,观察新生儿结局,分析孕母RPR滴度与新生儿RPR阳性率之间的关系以及孕期治疗与新生儿RPR阳性率的关系。结果:新生儿血清中RPR的阳性率与孕母RPR的滴度成正相关,梅毒感染孕产妇妊娠结局及新生儿预后与其治疗的早晚呈正相关。结论:对孕前检查妇女应加强梅毒知识的宣教和检测,妊娠期梅毒患者一旦诊断应及时正规治疗,以避免分娩梅毒新生儿。
作者:李素文;苏立;孙丽娟;李荣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治疗高血压急症的降压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高血压急症患者135例随机分成3组,其中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组45例,舌下含服卡托普利片45例,同时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卡托普利片45例,观察三组用药前后血压、心率的变化。结果:硝苯地平组血压在用药后5min即开始下降,1h达到高峰并保持稳定,总有效率为77.8%;卡托普利组用药后4min开始下降,1~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84.4%;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用药后5min开始下降,30min~2h达到高峰,总有效率为93.3%;三组心率在用药前后无明显改变。合用硝苯地平及卡托普利组降压疗效明显好于硝苯地平组或卡托普利组(P<0.05)。结论:舌下含服硝苯地平缓释片联合卡托普利片对高血压急症患者安全、有效,可作为高血压急症患者的应急用药。
作者:王载芳;谢跃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天津市宝坻地区股癣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种类。方法:对该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346例直接镜检阳性的股癣患者进行分析,男201例,女145例。病程1周~1年,均未使用过抗真菌药物。结果:临床分型:环状型201例,鳞屑型77例,丘疹型68例。所有患者经外用或口服药物加氦氖激光疗法联合治疗后,311例临床和真菌学痊愈,35例复发患者经相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痊愈。分离出致病真菌317株,其中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比例分别为88.96%、9.78%、1.26%。结论:天津市宝坻地区股癣以环状型为主,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另外酵母菌感染率较高,经规范治疗一般可以痊愈。
作者:赵卫红;郑宝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3例重度稳定期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IL‐17、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6min步行实验(6MWD)、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IL‐17、PASP较对照组降低(P<0.05);6MWD、FEV1/FVC和FEV1%则增加(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IL‐17水平,降低PASP ,改善肺功能,提高COPD合并PH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陈丹;王碧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药透、足疗配合康复训练在社区膝骨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中心120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将其随机分为4组,比较4组不同时点VAS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WOM AC评分。结果:4组患者M2、M3 VAS评分、Lequesne肿胀评分、WOMAC评分均较M1有明显改善,综合组改善为明显(P<0.01)。结论:药透、足疗配合康复训练治疗社区膝骨关节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缨;孙晓旖;赵一磊;王蓉;许婧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本研究通过检测冠心病(CHD)患者血清CD105、TGF‐β1和MMP9水平,分析研究其调控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诊断为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确诊的患者88例。其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患者46例,稳定型心绞痛(SA)患者23例和冠脉造影正常(Control)患者19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每位患者血清CD105、TGF‐β1和MMP9水平。结果:ACS组CD105比SA组和Control组显著降低(P<0.001),ACS组MMP9较SA组和Control组显著增高(P<0.001),SA组CD105较Control组降低(P<0.05),SA组MMP9较Control组增高(P<0.05),TGF‐β1在三组之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ACS患者较SA患者MMP9升高,CD105降低,可以推测出ACS患者血管壁上有更多易损斑块;(2)提示CD105减少后通过上调MMP9从而在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及致斑块易损中起主要作用。
作者:蔡荣耀;吴黎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与手术术式选择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随机选取的30例甲状腺疾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例患者均安全度过围手术期,其中1例术中发现误切甲状旁腺,予以种植;1例出现喉返神经挫伤,经治疗,3个月后好转;1例多发性甲状腺腺瘤者,术后2年发现甲状腺新发腺瘤。其余病例均治愈。结论:术前充分的准备和评估、选择合理的术式、精心的手术操作、术后的护理和观察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吴俊彪 刊期: 2016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