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排尿性晕厥1例报告

王立堂;王梓薇

关键词:排尿, 晕厥
摘要:1病例资料孙×,男,30岁,既往体建,无其他病史。于2015年1月2日下午去朋友家喝酒,晚8点后回家入睡。午夜1点左右起床解小便,小便排完后,自觉眼前发黑,头晕,然后意识丧失晕倒在地。家人发现后,急忙把患者搬上床。上床后患者清醒(从患者晕倒到清醒总共不到1min)。家属怀疑患者是脑梗或者心梗,急送患者去×医院救治。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研究进展

    心房颤动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心律失常症状之一,其治疗主要为控制心室率、恢复窦性心律等,既往对于其治疗主要以药物控制患者心律,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发生为主,但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服药。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治疗各种类型心律失常的新方法,其较药物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还可避免口服用药引起的各种不良反应,尤其是针对孤立性房颤的治疗,其效果更佳。传统采用环肺静脉隔离术是房颤射频消融术中普遍认同的观点,但易因导管与左房壁贴靠程度、稳定性等问题影响疗效,且如消融造成损伤,还可能增加房颤的复发率。目前临床采用的带止血阀的可控导管以其良好的鞘管操纵性能及无需转动鞘管,具有更灵活的操纵性及良好的支撑力,可明显提高消融率。

    作者:苏运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对急性胃穿孔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急性胃穿孔患者,随机分成A组和B组,各46例。A组采用单纯修补术治疗,B组采用胃大部切除术治疗。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疗效及复发情况。结果:A组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较B组短(P<0.05);A组的出血量显著较B组少(P<0.05);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B组的复发情况显著优于A组(P<0.05)。结论: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切除术都是治疗急性胃穿孔的有效方式,单纯修补术恢复较快,而胃大部切除术术后较少复发,故应根据患者的情况进行选择。

    作者:朱跃全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析医学英语在中医药院校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探讨中医药院校的专业英语教学在医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中的作用。分析各中医药院校医学专业课程双语教学与医学英语教学的现状,结合本校专业英语(医学)教学、生理学双语教学实践,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医学英语教学明显提高专业课程双语教学效果,是双语教学的有效辅助手段。

    作者:徐慧颖;王珺楠;王微;刘智;王冰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和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脑血栓的临床特征,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53例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时期53例非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临床体征、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对照组更为严重,肺部感染、酮症酸中毒、肾功能不全发生率高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和冠心病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并发脑血栓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与高血糖密切相关,加强糖尿病并发脑血栓的预防和研究,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疾病的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作者:古今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究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5年6月在本院进行产检的98例孕妇临床资料,其中正常组30例,糖耐量异常组32例,GDM组36例,三组孕妇均空腹进行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测定,比较三组FPG、OGTT及HbA1c水平。结果:GDM 组FPG、OGTT 及 HbA1c水平均比正常组与异常组高,且GDM组阳性检出率比正常组与异常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结论:早孕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较高,糖化血红蛋白可用作早期诊断指标。

    作者:高双英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超声乳化术中不同位置巩膜隧道切口对角膜散光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在不同位置进行巩膜隧道切口对患者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晶体植入术治疗的70例白内障患者,根据术中巩膜隧道切口不同分为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在颞侧行巩膜隧道切口,研究组患者行上方巩膜隧道切口,然后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角膜平均散光度、视力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裸眼视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前,两组患者角膜散光度无明显差异(P>0.05);在手术后1周、1个月及3个月时,研究组患者的角膜散光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颞侧巩膜隧道切口,白内障术后患者的恢复较好,同时对角膜散光影响较小。

    作者:沈林雄;郭静;陈君;万银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目的:探究优质护理对冠心病心理状态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优质护理干预措施,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治疗依从性。结果:实验组患者的焦虑评和抑郁评分明显低于采用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治疗总依从率98.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4%,经对比,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 P<0.05。结论:优质护理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的焦虑和抑郁心理状态,还可提升治疗的依从性,具有良好效果。

    作者:洪清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人文关怀护理在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分析

    目的:分析人文关怀护理在高龄白内障患者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124例高龄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人文关怀护理。结果:观察组入手术室前焦虑自评量表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眼红、角膜水肿、眼压升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结论:为行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高龄白内障患者实施人文关怀护理,有利于缓解其不良情绪,有效改善患者视力,值得推广。

    作者:冯静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近几年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手术患者70例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分别采用腹腔镜和开腹手术,观察两组的疗效,分析手术体会。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血流动力学异常、并发症率、VAS、SSD和住院时间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下改良缝合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操作简便、安全可靠。

    作者:丁国兵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品管圈活动对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影响

    目的:探究在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中应用品管圈活动的影响。方法:选取张家港澳洋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2月-2012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对照组,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住院患者中的128例作为观察组。分析2013年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对住院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的影响,对活动前、后两组患者皮肤破损发生率、大便失禁发生率以及护理人员主动性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大便失禁几率为32.03%,相比对照组的59.38%差异明显,而观察组患者失禁性皮炎护理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皮肤完好率为87.8%,对照组为60.53%,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的实施,促进了护理人员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对护理过程更为细心、努力,可有效降低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发生几率和治疗时间。

    作者:王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根除幽门螺杆菌对比分析

    目的:探讨雷贝拉唑与奥美拉唑四联方案对幽门螺杆菌(Hp)根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本院就诊的 Hp感染患者320例,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观察组患者应用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应用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的四联方案进行治疗,治疗结束4周后通过13 C‐尿素呼吸试验比较两组患者的 Hp根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 Hp根除率为93.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25%( P<0.05)。结论:雷贝拉唑四联方案可明显提高H p根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唐永飞;李娟;刘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版权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甲泼尼龙辅助治疗30例难治性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疗效评价

    目的:观察甲泼尼龙辅助治疗难治性支原体肺炎(RM PP)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6月我科收治的60例RM PP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阿奇霉素联合头孢地嗪抗感染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甲泼尼龙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和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阴影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1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 P<0.05);治疗组热退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阴影消退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甲泼尼龙辅助治疗是临床治疗支原体肺炎的一种常用药物,可明显提高疗效,缩短退热时间、咳嗽缓解时间及肺部阴影消退时间,值得临床医生借鉴。

    作者:熊学艳;王艳;沈红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阿托伐他汀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白介素17的影响及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阿托伐他汀对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动脉高压(PH)患者血清白介素17(IL‐17)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23例重度稳定期COPD合并PH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0例)和对照组(1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血清IL‐17、超声心动图测量的肺动脉收缩压(PASP)、6min步行实验(6MWD)、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和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的差异。结果:观察组血清IL‐17、PASP较对照组降低(P<0.05);6MWD、FEV1/FVC和FEV1%则增加(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降低IL‐17水平,降低PASP ,改善肺功能,提高COPD合并PH患者的运动耐量。

    作者:陈丹;王碧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浅谈医院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

    医院设备档案管理作为医院现代化管理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院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医院设备管理的好与坏,对医院的诊疗水平和医术质量造成直接影响。医院设备档案的科学管理是医院创造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要保证。本文通过分析现阶段医院设备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进一步了解医院设备档案的范围及管理的意义,从而提出针对性的设备档案科学管理方法,以期为日常设备档案管理工作提供参考的依据。

    作者:宓丹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临床治疗分析32例

    目的:观察及分析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治疗措施及疗效,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依据。方法:本组收集我院2013年4月-2014年3月接诊的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32例进行临床分析,通过随机数字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16例)与研究组(1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牵引复位治疗,研究组患者则给予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与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的肢体恢复载重能力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的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采用锁定加压钢板进行治疗,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的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华军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346例股癣患者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种类分析

    目的:了解天津市宝坻地区股癣的主要临床特征和致病菌种类。方法:对该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346例直接镜检阳性的股癣患者进行分析,男201例,女145例。病程1周~1年,均未使用过抗真菌药物。结果:临床分型:环状型201例,鳞屑型77例,丘疹型68例。所有患者经外用或口服药物加氦氖激光疗法联合治疗后,311例临床和真菌学痊愈,35例复发患者经相同方法治疗1个月后痊愈。分离出致病真菌317株,其中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比例分别为88.96%、9.78%、1.26%。结论:天津市宝坻地区股癣以环状型为主,病原菌为皮肤癣菌、酵母菌、霉菌,其中以红色毛癣菌为主,另外酵母菌感染率较高,经规范治疗一般可以痊愈。

    作者:赵卫红;郑宝勇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品管圈应用于手足口病患儿临床护理的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临床上对手足口病患儿开展品管圈活动对患儿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我院2012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102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观察对象,入院后均给予临床评估病情,同时由全科护士和辅导员组成品管圈小组并确定品管圈主题、圈名和圈徽,然后按照制定实施计划、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巩固措施以及后总结与检讨实施品管圈活动。比较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患儿家属满意度、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及护理差错情况。结果:品管圈活动实施后患儿家属满意度及护士综合考核成绩均有显著提高,卡片及病历书写错误等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助于提高手足口病患儿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及患儿家长的满意度,提高护理人员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耿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1例血管母细胞瘤MRI影像表现报告

    血管母细胞瘤比较少见,我院到现在为止仅发现1例,诊断存在误诊的几率相当大,现报告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2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半年,加重伴头昏痛、站立不稳1个月入院。主要表现为右眼视力进行性下降,头昏痛,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多次,呈喷射性呕吐,伴站立不稳。查体:BP 166/107mmHg (1mmHg=0.133kPa),慢性病容,精神欠佳,双眼球活动自如,双侧瞳孔直径约3mm ,右眼对光反射迟钝,右眼内收受限,视物模糊。我院CT :双侧小脑见两类圆形低密度影显示,边界清晰,周围可见低密度影,四脑室受压变窄,其上三脑室、双侧脑室显示增宽、圆钝,脑中线结构居中,颅骨骨质未见异常,诊断意见:双侧小脑占位性病变,伴四脑室受压及梗阻性脑积水。M RI:双侧小脑半球多发结节性、类圆形异常信号影,小结节位于右侧小脑半球,呈T1低信号为主,T2高信号为主,FLAIR呈环状稍高信号,周围见大片水肿带环绕,类圆形病灶呈 T1低 T2高信号,FLAIR呈等低信号,DWI未见弥散受限,病灶边界清晰,大位于左侧小脑半球,大小约2.5cm ×2.3cm ,邻近四脑室受压变形,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大积水,中线结构居中,诊断意见:双侧小脑半球多发异常信号,四脑室受压变形,梗阻以上脑室系统扩张积水,考虑为脑寄生虫病?感染性病变?后患者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M RI示:双侧小脑占位性病变,脑积水,后病理结果,双侧小脑血管母细胞瘤。

    作者:张华权;吴修东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U F-500i 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尿路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比较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尿路感染(U T I)的效果。方法:对382份2型糖尿病患者新鲜中段尿液标本,分别行细菌培养和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结果:随着 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细菌计数值的增加,尿培养阳性率也相应增加。当细菌计数值>4000/μl时,其诊断率高(88.1%),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3%和90.3%,阴性预期值达94.2%。结论:U F‐5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液细菌定量计数可作为2型糖尿病早期UTI的一项快速筛查指标。

    作者:宋创业;李润奇;陈加琳;孟艳林 刊期: 2016年第08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