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白细胞介素8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王宁;庄艺;涂玥;董勤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8,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研究进展
摘要:随着人们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深入研究以及其血管内皮炎症病理基础的确立,一些促炎及抗炎因子已被验证是血管损伤病理变化过程的潜在媒介。自1987年白细胞介素8(IL‐8)被首次描述,其在心血管疾病领域,尤其是在白细胞运输和激活中的作用已被广大科研学者反复论证。研究表明,IL‐8在受损的血管内皮细胞炎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如何将细胞研究和动物模型的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尚未明确。本文对目前IL‐8在冠心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汇总,并对其未来的研究前景进行了探讨。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恢复期患者食管嵌顿义齿自行咳出1例报告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因“右侧肢体无力伴言语障碍40余天”于2015年10月16日入住我院。患者于2015年9月7日突发脑梗死,送至“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诊疗,病情稍稳定后,15日转入“上海市皮肤病医院”,住院期间不慎义齿脱落,误咽入食管,查胸部CT示“食管上段异物,两肺散在炎症性改变,右下肺较明显”,胃管置入,感染控制后,转至我院。既往史:高血压病史5年,规律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无糖尿病史。入院查体:T 36.8℃,P 90次/min ,R 20次/min , BP 126/70mmHg(1mmHg=0.133kPa),神清气平,言语不能,查体合作欠佳。右侧鼻唇沟稍浅。心、肺、腹(-)。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入院后摄胸片(2015年10月16日):(1)上纵隔区致密影,结合病史及外院检查,为脱落假牙所致;(2)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血尿粪常规、肝肾功能、血脂、肿瘤标志物、B超、心电图均未见明显异常。2016年1月17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剧咳,自行将假牙呕出。18日复查胸片了解患者假牙咳出情况,胸片示两肺未见明显活动性病变,咽喉部及胸部未见明显假牙影。胃管进食5d后逐步开始口腔进流质,于2月9日拔出胃管。

    作者:居健惠;霍永彦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泌尿外科微创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慢性出血现象的影响

    目的:分析泌尿外科微创术后的肠外营养支持对慢性出血现象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某院2013年5月-2015年8月收治的60例行微创术治疗的泌尿外科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研究组给予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不同营养支持对慢性出血现象的影响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转铁蛋白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营养支持总有效率为90%,与对照组的80%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肠外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泌尿外科微创术后的慢性出血现象,有助于患者康复,值得在临床积极推广使用。

    作者:潘婷婷;刘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胆汁、血清 CA199、hsCRP 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胆汁、血清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hs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A组,n=51)、良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B组,n=45)、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C组,n=60)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患者的胆汁、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结果:与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相比较,三组患者的胆汁CA199水平较血清升高,胆汁hsCRP水平较血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组组内血清 CA199/hsCRP比值相比较,胆汁 CA199/hsCRP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A199/hsCRP比值与D/T比值(直接胆红素D‐BIL与总胆红素 T‐BIL的比值)在A组表现为相关关系(r=0.925, P<0.01),而在B组、C组均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胆汁、血清CA199、hsCRP水平以及CA199/hsCRP比值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

    作者:任清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治疗硬化萎缩性苔藓疗效观察

    目的:探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 )对于硬化萎缩性苔藓(LSA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A L A‐PD T方法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96.00%)高于对照组(74.00%);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0%)低于对照组(30.00%);研究组其余指标如疼痛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病痛,有效促进皮肤破损的恢复,既安全又有效。

    作者:陈岩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脊柱手术微创治疗进展

    随着医用手术器械及影像学的发展,微创脊柱外科技术应用日益广泛。微创技术不干扰正常脊柱生物力学结构,保持脊柱的结构完整性和稳定性,可大限度地减少传统手术方式中出现的医源性损伤。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概述各类脊柱微创技术的特点、优势、临床疗效及相关并发症。

    作者:赵基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金刚藤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附件炎包块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附件炎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慢性附件炎包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应用金刚藤胶囊+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9个月时病情复发率分别为0%、2.0%、8.0%,远低于对照组的28.0%、44.0%、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金刚藤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附件炎包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远期病情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左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统计学符号的书写

    作者: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效果

    目的:对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同期选择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评定病人格拉斯哥预后分数、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入选病人均完成手术,随访后发现,两组格拉斯哥预后分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治疗中,推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和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方案都可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的优势更加突出,对于提升病人预后水平和生存率发挥着重要价值,可推广。

    作者:李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非湿化吸氧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

    在临床工作中,一般吸氧要求经过湿化,以避免干燥的氧气吸入造成气道的干燥不适,痰液及分泌物的干涸。在院前急救中湿化吸氧会遇到许多困难,如:救护车的颠簸会造成湿化瓶中液体的晃动,使湿化液的用量无法控制。同时,飞溅的湿化液会沿着吸氧管进入气道,造成误吸、呛咳等危险。寒冷的冬季,会造成湿化液的结晶甚至结冰,导致氧气导管的阻塞。而频繁更换湿化瓶,会延误出诊,也无法保证无菌要求,引起湿化瓶的细菌污染。我院院前急救自2014年2月至今,采用非湿化吸氧,取得较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陈静;范振国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华蟾素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沙利度胺和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输血为主的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1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12例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输血需求,耐受性好。

    作者:林梅英;莫苑君;尹芳;于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腹腔镜阑尾切除与开腹手术治疗盲肠后位阑尾炎的临床疗效对比观察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盲肠后位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29)。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则行传统开腹手术,将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对比。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恢复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方面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茂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30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调查分析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已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0例,统计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7例(82.33%)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174例(58.00%)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χ2=6.589,P=0.01),不同年龄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χ2=27.054,P<0.001);老年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神经病变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种并发症并存,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均相免疫法甘胆酸试剂的分析性能验证

    目的:对应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均相免疫法甘胆酸(Cholylglycine ,CG)试剂进行分析性能验证。方法:实验性能验证。采用制造商提供的主校准品、质控品及我院门诊患者血清标本,参考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EP15‐A、EP17‐A、EP6‐A、EP7‐P方案,于生化分析仪对该项目的正确度、精密度、定量检测下限(LoQ )、线性范围、干扰因素进行验证,同时与放射免疫法(RIA ) CG试剂进行比较。结果:正确度验证显示测定值与标示值偏倚分别为-3.4%、1.33%。自动生化分析仪的LoQ为0.30mg/L ;线性范围为0.30~56.86mg/L (R2=0.9923);重复精密度为4.3%、3.4%;中间精密度为5.3%、4.8%,均小于厂家声明的不精密度。3种干扰物在试验浓度内(胆红素≤39.2mg/dl ,血红蛋白≤194mg/dl及甘油三酯≤285mg/dl)的偏差分别为7.2%、5.9%、-8.51%。该方法与放射免疫法比较回归方程为Y=0.9643X+0.0253,R2=0.9966,两种方法偏倚小于总允许误差。结论:均相免疫法测定CG ,重复性好,线性范围宽,抗干扰能力强,与放射免疫分析法甘胆酸试剂具有高度相关性,适合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自动分析,可满足临床测试要求。

    作者:吴定昌;陈丽萍;黄晓华;卢丽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护理和并发症观察

    目的:探讨急诊手术护理在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应用效果和并发症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急诊和住院收治行急诊介入栓塞手术治疗的84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组,分别给予急诊手术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患者家属对护理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次性止血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30.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组患者及家属满意度(97.62%)高于常规组(80.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消化道出血急诊手术护理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护理满意度。

    作者:祝晓莲;汪细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人毛囊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实验分析

    目的:总结人毛囊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实验方法,并分析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对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毛囊角质细胞,并制备体外构建表皮膜片,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修复处理,采用制备的毛囊干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对裸鼠创面进行覆盖,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处理,仅采用壳聚糖明胶膜片覆盖固定,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干燥并可见新生上皮,而空白材料对照组大鼠创面仍未愈合;回植后1个月,修复组大鼠无显著收缩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可见新生上皮,且表皮分化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大鼠经 HE染色检测显示均有复层表皮结构,但修复组大鼠创面表皮层层次较多,且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大鼠。结论: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有利于促进皮肤缺损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敬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奥曲肽在恶性肠梗阻治疗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分析奥曲肽对恶性肠梗阻病症患者治疗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以我院2011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60例恶性肠梗阻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平均分配原则划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段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之上,给予注射奥曲肽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的症状进行记录及分析。结果: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有改善。实验组治疗后胃液引流情况和治疗3d、7d后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排便排气以及腹部X线检测等情况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为73.3%。实验组2例患者出现副反应,对照组有12例。结论:奥曲肽治疗恶性肠梗阻,疗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12月60例乳腺良性肿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均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均行手术治疗。对照组实施放射状切口,研究组给予美容切口,比较两组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术后12h、24h视觉模拟评分(VAS)和切口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术后3个月乳房表面美观评分。结果:研究组切口长度和术中出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2h、24h VAS评分和切口愈合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乳房表面美观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美容切口治疗乳腺良性肿块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减轻术后疼痛,促进切口愈合,改善乳房美观。

    作者:董刚;晁威;冯方栋;张立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56例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治疗分析

    目的:对处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共有56只眼患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房角开放程度,对患者择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38例患者采用二联术,12例患者采用三联术,6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有49眼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已经完全恢复,视力也逐渐恢复。就诊不及时以及眼疾较为严重的7例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通过手术治疗,采用二联术和三联术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疾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探讨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及核心能力的关联性

    目的:探究分析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及核心能力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注册护士100例,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观察并比较护士自我效能、职业压力源以及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和关联性。结果:自我效能方面,与同事相处困难、与患者相处困难、不能轻易决定如何工作以及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职业压力源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核心能力方面,伦理实践、人际关系、临床护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护士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

    作者:田友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 肿瘤细胞耐药性与 Keap1/Nrf2/p62的研究进展

    肿瘤细胞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及愈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在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Keapl/N rf2通路上调,N rf2及其介导的下游二相抗毒酶表达增高,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升高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有报道认为自噬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产生凋亡抵抗从而产生耐药性。p62参与调节Keapl/Nrf2通路,影响了Keapl的基础水平和Nrf2的基本活性,对肿瘤细胞耐药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细胞耐药性与p62/Keapl/Nrf2通路的相互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亚娟;刘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