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维
巨细胞病毒(CM V )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易受到侵害。CM V的感染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对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有侵害,重者导致胎儿畸形,乃至死亡,严重威胁到小儿的身心健康。通常,CM V感染在正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尤以妊娠期和小儿巨细胞感染为突出,是导致各种生理缺陷和各类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陆念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已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0例,统计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7例(82.33%)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174例(58.00%)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χ2=6.589,P=0.01),不同年龄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χ2=27.054,P<0.001);老年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神经病变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种并发症并存,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近年来,精神心理疾病发病率逐年上升,其治疗、预防与康复工作已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精神疾病社区康复是患者融入社会、恢复社会功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赣州市精神疾病防治体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精神专科医院为主体,全社会共同参与,重视精神卫生知识宣传和家庭支持,建立社区精神疾病防治体系,以促进精神疾病患者更好的恢复社会功能融入社会。
作者:郑亚楠;胡明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炎作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性反应分为SIRS组(32例)和非SIRS组(38例),比较三组CRP、NT‐proBNP水平。结果:SIRS组及非SIR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IRS组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体温、心率呈正相关,与CO2分压、中性粒细胞分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NT‐proBNP对诊断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5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112例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6例,分别使用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治疗、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MI、WHR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MI和WHR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研究组治疗后BMI和WH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氨氯地平与二甲双胍联合使用治疗肥胖型高血压患者效果确切,效果明显优于单独应用氨氯地平治疗,提高了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降低体质量及腰臀比,可作为一种治疗肥胖型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邓贺春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检测父系表达基因10(PEG10)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分析PEG10与肝细胞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88例肝细胞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PEG10的表达情况,并分析PEG10阳性表达与癌组织生物学行为及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PEG10阳性与低分化等级、Ki67(+)及mDFS缩短具有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EG10阳性表达提示肝细胞癌预后较差。
作者:李晓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我院6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组;另外选取60例同期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根据研究组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健康者体检者中的血液检测,对两组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两组对比结果中血小板各项指标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患者红细胞分布、超敏CRP、同型半胱氨酸、肌酸激酶同工酶、心肌肌钙蛋白等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检验指标对冠心病的诊断具有显著的诊断价值,可在临床上应用推广。
作者:汤琼健;董仁康;廖清霞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内镜黏膜切除术联合钛夹治疗结肠无蒂及亚蒂息肉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直径>1.5cm无蒂及亚蒂结肠息肉患者进行内镜黏膜切除术联合钛夹治疗,先进行黏膜下注射,然后行全齐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再用肽夹封闭创面。结果:60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术中12例患者发生出血现象,经针对性处理后均停止出血。4例患者在术后12h出血,经处理出血停止。结论:内镜下配合金属钛夹夹闭手术创面,无蒂及亚蒂结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中预防出血、穿孔及促进创面愈合均取得满意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叶向荣;雷霞;王细金;梅万甜;吴琪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护理方法。方法:以40例经病理学检查确诊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观察对象,全部患者入院后均以云克联合化疗进行治疗。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0%)显著低于对照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疼痛改善总有效率为80.0%,高于对照组的65.0%( P<0.05)。结论:云克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备临床疗效,予以患者针对性护理可明显改善疼痛,有利于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邓春晓;杨观娣;许美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术,观察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库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处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共有56只眼患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房角开放程度,对患者择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38例患者采用二联术,12例患者采用三联术,6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有49眼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已经完全恢复,视力也逐渐恢复。就诊不及时以及眼疾较为严重的7例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通过手术治疗,采用二联术和三联术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疾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金刚藤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附件炎包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妇科门诊收治的100例慢性附件炎包块患者分为两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氧氟沙星+奥硝唑治疗,观察组应用金刚藤胶囊+康妇消炎栓治疗。观察两组疗效、不良反应以及病情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3个月、6个月、9个月时病情复发率分别为0%、2.0%、8.0%,远低于对照组的28.0%、44.0%、5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金刚藤胶囊配合康妇消炎栓治疗慢性附件炎包块疗效确切,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远期病情复发率较低,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左智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盲肠后位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29)。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则行传统开腹手术,将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对比。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恢复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方面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茂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或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临床效果差异。方法:观察对象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共1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即A组、B组及C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他达拉非单用、坦洛新单用及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 NIH‐CPSI评分。结果:C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 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C组患者治疗后NIH‐CPSI评分均显著低于A、B组及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他达拉非、坦洛新单用,两种药物联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继发性性功能障碍可有效缓解排尿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促进性功能恢复。
作者:陈厚富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 )对于硬化萎缩性苔藓(LSA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A L A‐PD T方法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96.00%)高于对照组(74.00%);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0%)低于对照组(30.00%);研究组其余指标如疼痛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病痛,有效促进皮肤破损的恢复,既安全又有效。
作者:陈岩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强迫症(OCD )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1]。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作者:赵艳卓;韦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及核心能力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注册护士100例,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观察并比较护士自我效能、职业压力源以及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和关联性。结果:自我效能方面,与同事相处困难、与患者相处困难、不能轻易决定如何工作以及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职业压力源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核心能力方面,伦理实践、人际关系、临床护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护士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
作者:田友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在乳腺微小钙化灶切取活检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72例临床触诊阴性的乳腺微小钙化灶患者为观察对象,采用高频超声引导下行安珂微创旋切术,切除钙化灶后行病理检查,观察病理检查结果及手术效果。结果:共检出乳腺癌10例(13.9%),乳腺良性病变62例(86.1%)。钙化灶有效清除率为100%,平均手术时间(9.6±3.7)min ,美容效果满意,术后不良反应为疼痛和血肿,发生率分别为13.9%、5.6%。结论:高频超声引导下安珂微创旋切系统诊断乳腺微小钙化灶安全可靠、微创,是诊断乳腺疾病的有效方法。
作者:谢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受体检的26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2岁时有无贫血将入选婴幼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每组130例。采用纵向监测的方法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并定期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行为、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与分析,发现贫血组婴幼儿体重、体重增长率、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精神指数与智力发育情况成正相关;贫血组婴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积极的干预与治疗是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关键。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