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茂维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5年8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50例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大骨瓣减压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损伤情况以及生存质量。结果:对比患者治疗前、后GO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4573,P<0.05);对比患者治疗前、后Barthal指数评估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973,P<0.05)。结论:大骨瓣减压术用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疗效显著,有利于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痰液基细胞学检查(LCT )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3-12月送检的536例肺癌患者痰液,同时进行LCT制片和常规涂片(CS),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3类:阴性、可疑为癌、癌;后两类报告为阳性,对2种方法均为阳性的126例进行分型。结果:LCT涂片阳性检出率为39.9%(214/536),CS涂片阳性检出率为24.3%(130/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0,P<0.01)。2种方法同时诊断为阳性的126例肺癌中,CS涂片准确分型率为47.6%(60/126),LCT 涂片准确分型率为72.2%(9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8,P<0.01)。结论:LCT制片在痰液标本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及准确分型率方面均高于CS制片,值得在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强;黄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强迫症(OCD )属于焦虑障碍的一种类型,是一组以强迫思维和强迫行为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神经精神疾病,其特点为有意识的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一些毫无意义、甚至违背自己意愿的想法或冲动反反复复侵入患者的日常生活[1]。患者虽体验到这些想法或冲动是来源于自身,极力抵抗,但始终无法控制,二者强烈的冲突使其感到巨大的焦虑和痛苦,影响学习工作、人际交往甚至生活起居。
作者:赵艳卓;韦卿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与传统开腹手术在盲肠后位阑尾炎中的治疗效果加以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5年9月我院收治的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63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34)与对照组(n=29)。观察组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照组患者则行传统开腹手术,将2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等手术相关参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对比。结果:2组患者手术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出血量、恢复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方面则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盲肠后位阑尾炎患者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量、住院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有助于患者尽早恢复健康,改善生活质量,故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林茂维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同期选择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评定病人格拉斯哥预后分数、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入选病人均完成手术,随访后发现,两组格拉斯哥预后分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治疗中,推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和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方案都可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的优势更加突出,对于提升病人预后水平和生存率发挥着重要价值,可推广。
作者:李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我院收治的80例胸腔积液患者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胸腔穿刺术,观察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胸腔积液控制时间、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术治疗胸腔积液具有安全性高、操作简便等特点,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快速恢复,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刘海库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应用血清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和鳞状细胞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疾病的患者,各56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6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结果:研究2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斌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糖尿病临床护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本院已确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0例,统计分析其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247例(82.33%)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生并发症;174例(58.00%)发生2种及以上并发症;老年糖尿病并发症女性发生率高于男性(χ2=6.589,P=0.01),不同年龄层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增长并发症发生率逐渐升高(χ2=27.054,P<0.001);老年糖尿病常见并发症发病率前3位分别为高血压、神经病变以及周围血管病变。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多种并发症并存,应当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及时采取护理防治措施,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薛莉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分析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及核心能力的关联性。方法:选取我院注册护士100例,运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调查,观察并比较护士自我效能、职业压力源以及核心能力得分情况和关联性。结果:自我效能方面,与同事相处困难、与患者相处困难、不能轻易决定如何工作以及同时进行多项工作的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职业压力源方面,工作量及时间分配、护理专业及工作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核心能力方面,伦理实践、人际关系、临床护理得分明显高于其他的;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P<0.05)。结论:护士职业应对自我效能与护士职业压力源呈负相关,与核心能力呈正相关。
作者:田友菊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武陟县布鲁氏杆菌病(布病)流行动态及疫情,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调查2011-2015年武陟县各个乡镇布病发病率、时间分布、地区分布以及年龄、性别、职业分布情况。结果:2011-2015年武陟县共报告布病病例276例,无死亡病例、无暴发疫情报告。其中2011-2014年武陟县布病发病率呈现升高趋势,而2015年布病发病率有所降低。布病多以春夏季发病率较高,而秋冬季发病率有所降低。布病多以男性青壮年农民为主,总发病率居前三的地区依次为嘉应观乡、圪当店乡、大封镇。结论:加强对布病的防治及宣传工作,落实政府与乡镇的防控职责,不断培训基础医务人员技能,促进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教育,从多个方面综合管理,有助于彻底降低布病的发病率以及促进布病防治工作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作者:石凌云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处于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分析。方法:依据纳入排除标准从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中随机抽取56例作为观察对象,共有56只眼患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房角开放程度,对患者择时采取手术进行治疗,38例患者采用二联术,12例患者采用三联术,6例患者行白内障摘出联合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有49眼在不用任何药物治疗的情况下,眼压已经完全恢复,视力也逐渐恢复。就诊不及时以及眼疾较为严重的7例视力均得到显著的提高。结论:白内障膨胀期继发青光眼通过手术治疗,采用二联术和三联术的方法治疗效果显著,能够缓解疾病,安全可靠,值得临床继续探讨。
作者:齐银征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院中心2010-2012年慢性病患者眼部疾病检查情况,探讨疾病干预措施,了解糖尿病患者盲与低视力的发病情况,糖尿病的并发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糖网病)的患病率。方法:对宝积路社区卫生中心2010-2012年确诊为高血压病或糖尿病并纳入公共卫生规范化管理的慢性病患者眼部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分析。结果:宝积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辖区慢性病患者眼部疾病检查率达94.6%,检出眼部疾病547例,疾病检出率为39.4%,主要有屈光不正发病率为高,为458例,占33.0%,其次为白内障288例,占20.7%。另外是眼底疾病,其中主要是黄斑疾病、糖网病。结论:慢性病管理是公共卫生均等化工作中的项目,政府重视慢性病患者免费体检的根本就是为了及早发现疾病。专业人员的配备,居民认真配合是免费眼底检查的先决条件,社区眼科疾病普查是控制糖网病发病率,阻止糖网病致盲的第一道防线。
作者:路晓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沙利度胺和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输血为主的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1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12例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输血需求,耐受性好。
作者:林梅英;莫苑君;尹芳;于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临床抢救护理对重症烧伤患者病情的影响。方法:将我院300例烧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采用改良后的表皮移植手术治疗并对其进行特殊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方法。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压疮率、医院感染率、应激性溃疡发生率、导管性败血症率、创面脓毒血症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后的表皮移植手术和护理方法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感染及患其他疾病的概率,有效提高患者治愈的概率,具有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作者:刘亚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巨细胞病毒(CM V )感染在临床上较为常见,由于小儿机体发育尚未成熟,免疫力较弱,易受到侵害。CM V的感染主要器官是肝脏,也对呼吸、神经、血液等系统有侵害,重者导致胎儿畸形,乃至死亡,严重威胁到小儿的身心健康。通常,CM V感染在正常人群中主要表现为亚临床不显性感染和潜伏性感染。尤以妊娠期和小儿巨细胞感染为突出,是导致各种生理缺陷和各类不可逆损伤的主要因素。所以,加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早期临床诊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
作者:陆念英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受体检的26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2岁时有无贫血将入选婴幼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每组130例。采用纵向监测的方法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并定期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行为、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与分析,发现贫血组婴幼儿体重、体重增长率、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精神指数与智力发育情况成正相关;贫血组婴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积极的干预与治疗是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关键。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总结人毛囊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表皮实验方法,并分析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对皮肤缺损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毛囊角质细胞,并制备体外构建表皮膜片,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修复处理,采用制备的毛囊干细胞壳聚糖明胶膜片对裸鼠创面进行覆盖,同时选取12只裸鼠进行皮肤缺损处理,仅采用壳聚糖明胶膜片覆盖固定,比较其效果。结果:术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干燥并可见新生上皮,而空白材料对照组大鼠创面仍未愈合;回植后1个月,修复组大鼠无显著收缩现象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修复后1周,修复组大鼠创面可见新生上皮,且表皮分化良好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大鼠经 HE染色检测显示均有复层表皮结构,但修复组大鼠创面表皮层层次较多,且厚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大鼠。结论:体外构建人毛囊干细胞有利于促进皮肤缺损恢复,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袁敬东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上尿路结石的手术方式对患者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9月-2015年11月79例进行手术治疗的上尿路结石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四组,1组为体外震波碎石组,共15例;2组为输尿管镜下弹道碎石组,共29例;3组为经皮肾镜取石术,共22例;4组为开放取石术,共13例,比较各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组患者取石成功率为80.0%;2组、3组、4组患者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9.7%、90.9%、92.3%,与1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四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较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53.8%,明显高于1、2、3组,四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临床中要根据患者病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作者:赵景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患者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2月-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70例肺炎作为观察组和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根据是否合并全身炎性反应分为SIRS组(32例)和非SIRS组(38例),比较三组CRP、NT‐proBNP水平。结果:SIRS组及非SIRS组CR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SIRS组 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RS组患者NT‐proBNP水平与体温、心率呈正相关,与CO2分压、中性粒细胞分数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RP、NT‐proBNP对诊断肺炎合并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郭进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