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定昌;陈丽萍;黄晓华;卢丽珊
目的:探讨胆汁、血清CA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hsCRP(high 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水平在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以2012年6月-2014年12月我院普外科住院收治的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A组,n=51)、良性梗阻性黄疸疾病患者(B组,n=45)、无黄疸的胆道良性疾病患者(C组,n=60)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电化学发光法、免疫比浊法测定三组患者的胆汁、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结果:与血清CA199及hsCRP水平相比较,三组患者的胆汁CA199水平较血清升高,胆汁hsCRP水平较血清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三组组内血清 CA199/hsCRP比值相比较,胆汁 CA199/hsCRP比值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 CA199/hsCRP比值与D/T比值(直接胆红素D‐BIL与总胆红素 T‐BIL的比值)在A组表现为相关关系(r=0.925, P<0.01),而在B组、C组均无相关性。结论:测定胆汁、血清CA199、hsCRP水平以及CA199/hsCRP比值有助于鉴别良、恶性梗阻性黄疸疾病。
作者:任清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不同注射方式对减少低分子肝素钙皮下出血和硬结发生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需行腹部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患者60例(600次),随机分为改良组30例和传统组30例,注射次数均为10次/5d ,传统组注射方法为针头与皮肤倾斜30°,改良组在皮肤皱褶处高点垂直注入,比较两组皮下出血和硬结的发生情况。结果:改良组发生皮下硬结和出血的概率分别为36.67%和11.00%,均显著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其中改良组发生中、重度皮下出血的概率又明显低于传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部皮肤皱褶处高点垂直注入低分子肝素钙的注射方式,可显著降低皮下出血和硬结的发生率,使护理工作取得良好的满意度。
作者:曾银开;李小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研究炭疽杆菌菌龄、青霉素浓度及琼脂浓度对炭疽杆菌串珠试验结果的影响。方法:将20亿/ml浓度炭疽杆菌菌液接种在青霉素培养基(青霉素浓度0.1~0.05U/ml ,琼脂浓度为0.4%~0.5%)中继续培养6h、4h、3h、2h、1h、0.5h;将20亿/ml浓度炭疽杆菌菌液接种含青霉素浓度0.6U/ml、0.4U/ml、0.2U/ml、0.1U/ml、0.05U/ml、0.025U/ml的青霉素培养基(琼脂浓度为0.4%~0.5%)中37℃培养2h;将20亿/ml浓度炭疽杆菌菌液接种在琼脂浓度分别为0.7%、0.6%、0.5%、0.4%、0.3%、0.2%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含0.05U/ml青霉素)37℃培养2h ,随后取涂片干燥、固定和染色。结果:串珠试验结果在青霉素培养基中继续培养2h的准确率为60%。串珠试验结果在含0.05U/ml青霉素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培养2h准确率达72%;串珠试验结果在含0.05U/ml青霉素和0.4%的琼脂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培养2h准确率达90%。结论:炭疽杆菌的菌龄、青霉素培养基中青霉素浓度及琼脂浓度三者与串珠试验结果关系密切,串珠试验结果在含0.05U/ml青霉素和0.4%的琼脂的青霉素培养基中培养2h的准确率高。
作者:徐珠锦;郭震;刘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缺铁性贫血对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选取我院门诊2014年8月-2015年5月接受体检的260例婴幼儿临床资料,根据2岁时有无贫血将入选婴幼儿分为贫血组与非贫血组,每组130例。采用纵向监测的方法对婴幼儿的生长发育进行监测,并定期对婴幼儿的身高、体重、行为、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等进行检测。结果:经过检测与分析,发现贫血组婴幼儿体重、体重增长率、智力发育及精神指数明显低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组婴幼儿血红蛋白水平与其精神指数与智力发育情况成正相关;贫血组婴幼儿行为问题发生率明显高于非贫血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铁性贫血严重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导致婴幼儿智力发育迟缓。积极的干预与治疗是保证婴幼儿正常发育的关键。
作者:刘慧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3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沙利度胺和华蟾素注射液,对照组接受促红细胞生成素及输血为主的对症支持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11例中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5例,总有效率为63.64%;对照组12例中无完全缓解,部分缓解1例,血液学改善3例,总有效率为33.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联合沙利度胺治疗低危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可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输血需求,耐受性好。
作者:林梅英;莫苑君;尹芳;于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胃窦癌采用钡餐、胃镜及C T检查结果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5年11月我院收治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胃窦癌患者44例为观察对象,病理检查前分别采用钡餐造影、胃镜和C T进行检查,比较各种检查方法在胃窦癌中检出率及表现。结果:钡餐造影、胃镜、CT 在胃窦癌中检出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胃镜和CT在胃窦癌分型符合率均高于钡餐造影(P<0.05)。结论:钡餐造影、胃镜及CT扫描在胃窦癌中均有较高检出率,但胃镜和CT扫描可更有效判定胃窦癌分型,不同检查方法有不同适应证、禁忌证和表现,临床中应根据患者具体病情选择适宜的辅助检查方法,同时可采取联合检查方法进行诊断,以更好提高检出效率。
作者:段天鹏;尹建军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应用血清恶性肿瘤特异生长因子(TSGF)和鳞状细胞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手术后病理学确诊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和宫颈癌疾病的患者,各56例,和同期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女性56例。分别将其定义为研究1组、研究2组、对照组。对三组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进行测定,并对比检测结果和检测结果的阳性人数。结果:研究2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研究1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1组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水平及检测阳性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血清TSGF和SCC两项指标联合检测方式对患有宫颈癌疾病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周斌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应用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疗法的效果及其对血脂水平影响。方法:择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7月接收的急性脑梗患者,共108例。按照随机分组原理,将108例患者等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都行“基础+阿托伐他汀”治疗。其中,观察组阿托伐他汀的用药剂量为40mg/d;对照组为20mg/d。观察两组疗效,并比较其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各血脂指标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者采取阿托伐他汀强化降脂治疗,可有效改善其血脂水平,疗效甚好。
作者:吕永刚;刘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助产护理对提高高龄初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100例高龄初产妇作为观察对象,将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分娩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助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产妇分娩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助产护理对提高高龄产妇分娩质量的影响。结果:观察组产妇的自然分娩率高达90%,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产妇产后2h内的出血量、分娩时间都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产妇的抑郁评分以及Apgar评分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分娩护理上加入助产护理干预可以提高高龄初产妇的分娩质量,也能够有效消除产妇在分娩前的焦虑心理,不仅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产妇分娩的风险,还保障了母婴健康,因此,助产护理干预在产科临床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作者:顾菊香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对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颅脑损伤的临床有效性进行客观评价。方法:采取随机法选择本院骨科2012年1月-2015年1月接收的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治疗组),采用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治疗;同期选择颅脑损伤病人共30例(对照组)进行对照,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治疗,并定期随访,评定病人格拉斯哥预后分数、手术指标及并发症等。结果:所有入选病人均完成手术,随访后发现,两组格拉斯哥预后分数以及并发症等指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损伤治疗中,推行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和标准外伤大骨瓣手术方案都可取得显著成效,但是改良去骨瓣减压术方案的优势更加突出,对于提升病人预后水平和生存率发挥着重要价值,可推广。
作者:李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代认为心力衰竭与心肌细胞某些先天基因表达、调控异常有关。心力衰竭的基因治疗主要是通过转移和表达特异的基因,将目的基因导入靶细胞,纠正或补偿失去正常功能的蛋白质,抑制不利基因的表达。根据心力衰竭时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改变,从病因学角度,导入不同的基因,以达到治疗心衰的目的。基因治疗有望成为心力衰竭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周晨虹;仲玲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观察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的疗效。方法:选取98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予降糖、控压、调脂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曲美他嗪和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症状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5.9%)高于对照组(81.6%);两组心电图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3.9%)高于对照组(77.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曲美他嗪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心绞痛效果显著。
作者:王九田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效果。方法: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1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治疗8周后,评价患者的疗效。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高于对照组;观察组LVDD、BNP水平小于对照组,LVEF、6min步行距离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慢性心力衰竭,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缓解左心室重构,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黄赟 刊期: 2016年第14期
通过深入剖析教材和学生,在流行病学理论教学中提出了“八步教学法”的授课理念,并以病例对照研究理论教学为例对各步骤进行了详细解析,强调结合丰富的教学手段,突出以问题为导向,先学后教,以教导学,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及学习效率,但该教学设计对教师素质、学生自学能力及教学资源的要求较高。
作者:康姮;刘一亚;练成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2010年2月-2013年2月收治的口腔念珠菌感染患者50例,随机将他们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服用西吡氯铵含漱液,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西吡氯铵含漱液治疗口腔念珠菌感染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作者:张子旋;严维;周璇;王洋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小儿哮喘急性发作应用布地奈德联合沙丁胺醇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5月收治的78例小儿哮喘急性发作患儿为观察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布地奈德雾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丁胺醇雾化治疗,对治疗后效果及安全性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为76.92%,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82%,对照组为15.3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小儿哮喘急性发作采取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吸入治疗具有较好安全性及临床效果,能被患儿所接受,值得推广。
作者:游德敏 刊期: 2016年第14期
肿瘤细胞耐药性是导致化疗失败及愈后不良的重要原因。在肿瘤治疗中,化疗药物作用于肿瘤细胞,Keapl/N rf2通路上调,N rf2及其介导的下游二相抗毒酶表达增高,是导致肿瘤细胞耐药性升高的重要机制。近年来有报道认为自噬通过促进肿瘤细胞产生凋亡抵抗从而产生耐药性。p62参与调节Keapl/Nrf2通路,影响了Keapl的基础水平和Nrf2的基本活性,对肿瘤细胞耐药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肿瘤细胞耐药性与p62/Keapl/Nrf2通路的相互作用和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作者:陈亚娟;刘晓平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分析结肠癌手术治疗中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4月-2014年4月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0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治疗,对照组给予结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比较分析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00%,高于对照组的64.00%,且术后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淋巴结清除数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半年内及术后1年内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应用在结肠癌手术治疗中,有利于提高临床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陈鹏;吴铎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究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 )对于硬化萎缩性苔藓(LSA )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择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100例患者,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进行分组:以卤米松乳膏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以A L A‐PD T方法进行治疗的5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就总有效率而言,研究组(96.00%)高于对照组(74.00%);就复发率而言,研究组(0%)低于对照组(30.00%);研究组其余指标如疼痛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可以减轻患者病痛,有效促进皮肤破损的恢复,既安全又有效。
作者:陈岩松 刊期: 2016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痰液基细胞学检查(LCT )在肺癌诊断及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4年3-12月送检的536例肺癌患者痰液,同时进行LCT制片和常规涂片(CS),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3类:阴性、可疑为癌、癌;后两类报告为阳性,对2种方法均为阳性的126例进行分型。结果:LCT涂片阳性检出率为39.9%(214/536),CS涂片阳性检出率为24.3%(130/5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20,P<0.01)。2种方法同时诊断为阳性的126例肺癌中,CS涂片准确分型率为47.6%(60/126),LCT 涂片准确分型率为72.2%(91/1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88,P<0.01)。结论:LCT制片在痰液标本诊断的阳性检出率及准确分型率方面均高于CS制片,值得在临床细胞病理学诊断中推广应用。
作者:朱立强;黄荣 刊期: 2016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