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雯萍
目的:探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本科护理1班及2班护生各46名,在进行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对1班学生采取传统教学(对照组),2班则使用PBL联合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4.76±3.48)分和(88.05±4.71)分,二者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护生在知识掌握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BL与情景教学法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不仅能实现护生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步提高,还可改善护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郭天智;涂素华;鞠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加以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相应心理问题,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心理护理的内涵、心理护理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的技术方法,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晋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学生肺结核暴发性感染影响因素,为学校防范肺结核疫情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对某中学出现肺结核疫情的病例同一教学楼楼层和寝室楼层的师生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筛查,对PPD试验强阳性者及病例同一班级和同一寝室学生进行X线胸透检查,胸透异常者拍X线胸片(或CT 胸部检查)及痰涂片查找结核杆菌,组织结核病专家会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即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例进行暴露因素调查;并对该校师生每年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并密切随访监控PPD试验强阳性者3年。结果:发现12例结核病例分布在同一栋教学楼3个班级,这栋教学楼呈四周相对封闭中空不封顶的“回”字形结构,明显通风不良;首发病例所在班级有明显的聚集性(χ2=25.096,P<0.001),但不同班级病例流行病学无明显关联(χ2=1.029,P>0.05);通过密切随访监控,该校后3年未再报告新结核病病例。结论:诊治延误的肺结核学生和没隔离患结核性胸膜炎的学生是引起学校发生暴发性肺结核疫情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人、良好的学校通风环境———杜绝相对封闭的“回”字型结构教学楼等以及做好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是防范学校发生暴发性肺结核疫情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云军;黄茂平;曹乙;梁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是面向国内外发行的综合性医学科技类期刊,创刊于1988年,由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河北省预防医学会、河北省药学会主办,“反映医药卫生战线科技成果,促进医、药、护、卫、管人员水平提高”是本刊的办刊宗旨,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本刊为半月刊,每月10日、25日出版发行,每期定价国内10元、国外8美元,大16开本,国际刊号ISSN1001‐7585,国内刊号CN13‐1122/R ,国内邮发代号18‐104,国际发行代号M 5998。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4年1-6月诊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并加以推广。
作者:陶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抽取2011年1月-2013年12月我院治疗的100例眼科手术患者,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开展口头式健康教育,研究组开展全程分期健康教育,并利用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与分析。结果:研究组患者的相关疾病知识、自我护理知识、合理用药知识以及日常预防知识掌握情况分别是82%、82%、84%、78%,对照组分别是58%、56%、60%、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研究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全程分期健康教育沟通卡在眼科病房护理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与专业知识掌握率。
作者:程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和分析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方法:选取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患者且于产前、产时、产后采取相关综合性护理措施,同时对分娩结局、出血情况以及新生儿相关情况进行观察。结果:10例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者阴道分娩2例、剖宫产8例,产后出血2例(出血率20.00%),未发生难治性产后出血和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等严重并发症,死亡率为0%;新生儿存活率达100.00%。结论:产前、产时、产后各项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保证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者母婴安全和改善预后的重要方法,值得推广。
作者:何琼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每幅图、表应有言简意赅的题目。本刊采用三线表(顶线、表头线及底线),表中若有需说明的事项(如 P值)可在表中相关内容的右上角标注“*”、“Δ”等,并在表下加以注释。要合理安排纵表的横标目,并将数据的含义表达清楚;表内数据要求同一指标保留的小数位数相同,同一栏数字必须按位次上下对齐。图不宜过大,大宽度半栏图不超过7.5cm ,通栏图不超过16.5cm ,高与宽的比例应掌握在5∶7左右。线条图可墨绘在白纸上,或用制图软件绘制,并提供激光打印图样;图的类型应与资料性质匹配,并使数轴上刻度值的标法符合数学原则。照片图要求有良好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图中需标注的符号(包括箭头)请另用纸标示,不要直接写在照片上。每幅图的背面应贴上标签,注明图号、作者姓名及图的上下方向,图片不可折损。若刊用人像,应征得本人的书面同意,或遮盖其能被辨认出系何人的部位。大体标本照片在图内应有尺度标记。病理照片要求注明染色方法和放大倍数。引用已发表的图需注明出处,并附版权所有者同意使用该图的书面材料。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内窥镜室职业危害因素对护理人员的影响程度及如何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法:分析内窥镜室护理人员从业危险因素,提高从业人员的职业安全防护意识,制定完善的科室管理制度,对内窥镜室护士常见的职业危害因素进行总结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结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职业危害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护理人员规范操作,内窥镜室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意识有了加强。结论:通过不断加强内窥镜护理人员的专业规范操作,强化护理人员的自我防护理念,科学管理,减少职业危害因素从而使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得到有效的保障。
作者:刘新春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早期宫外孕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0例早期宫外孕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90例采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检测,对照组90例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方法检测。经不同检查后,对两组患者确诊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为60.0%(54/90);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其诊断符合率为95.6%(86/90),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早期宫外孕进行检查,诊断准确率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伟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佛山地区三级综合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及其对策。方法:收集佛山地区三级综合医院2013-2014年度完整健康体检报告分别为2181份和2196份,调查医护人员的基本情况,分析疾病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2013年度高脂血症、高甘油酯血症和高血糖检出率均高于2014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2013年度冠心病待排检出率低于2014年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医务人员健康状况与年龄、性别、职业、工作年限和夜班频率有关,其中年龄越大、女性、医生、工作年限≥10年和夜班频率>4d/周的医护人员疾病检出率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职业特殊性和工作压力等因素严重影响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状况,提高自身健康的重视并采取相应预防对策以改善健康状况。
作者:黄洁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鳞状上皮细胞癌抗原(Squamous cell carcinoma SCC)与糖蛋白抗原125(CA125)血清水平在宫颈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全自动免疫化学发光分析仪测定60例健康体检者、62例宫颈良性病变者、65例宫颈癌患者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计算单项及联合检测的阳性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宫颈癌组 SCC与 CA125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宫颈良性病变组( P<0.05)。宫颈癌组SCC与CA125检测阳性率分别为50.77%、38.46%,联合检测阳性率为75.38%,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阳性率( P<0.05)。结论:检测SCC、CA125的血清水平对宫颈癌的辅助诊断有一定意义,两者联合检测能显著提高阳性率。
作者:李文华;杨盈盈;刘增香;罗金凤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8例,其中A组患者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B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泼尼松龙,采集治疗前及治疗10d后两组患者 FEV1、PaO2、PaCO2,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aO2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PaCO2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A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A组患者降低效果较B组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均可显著改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但布地奈德在改善肺功能指标以及降低临床症状评分中表现较泼尼松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史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积极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阴转55例,阴转率91.67%,而对照组为41例、68.33%,观察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例、16.67%,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诊断结果,提高临床对其病理特征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病理诊断资料,观察其病理特征,并采用免疫组织化法检测CD34、CD117的表达情况。结果:胃肠道间质瘤病变以胃和小肠多;其中良性肿瘤25例,恶性肿瘤23例;CD34阳性者37例(77.1%),CD117阳性48例(100.0%)。结论:CD117和CD34为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重要标记物,而肿瘤大小及核增殖活性情况是评价其良恶性的重要指标。
作者:刘颖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肺炎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重症肺炎患儿45例,均给予基础护理、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和健康教育等整体护理措施,观察护理前、后患儿的护理满意度、健康教育掌握度以及心理状况和睡眠质量的变化。结果:整体护理干预后,患儿的护理质量满意度为93.33%,健康教育掌握度为88.89%,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干预后患儿心理状态评分为(37.11±8.14)分,睡眠质量评分为(24.57±4.12)分,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小儿肺炎患儿的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改善预后。
作者:姚洁明;钟丽嫦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探讨简易负压引流在预防肥胖剖宫产产妇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应用。方法:选取肥胖剖宫产产妇200例,数字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方法直接缝合,观察组应用简易负压引流。对两组切口脂肪液化、愈合情况以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切口脂肪液化率、切口愈合率以及住院时间分别为2%、88%、(6.8±1.4)d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的28%、72%、(10.9±1.9)d ( P<0.05)。结论:肥胖剖宫产产妇应用简易负压引流,操作简单,且可有效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值得推广与使用。
作者:麦建彩;欧庆文;罗娇;梁杏宜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了解0~6岁门诊儿童的贫血状况。方法:以25033名门诊儿童为观察对象,进行血红蛋白检测。结果:25033名门诊儿童中贫血3827名,贫血患病率15.29%,其中以轻度贫血为主。卡方检验结果表明:男童和女童贫血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χ2=0.88,P=0.35>0.05);在年龄分组上贫血患病率存在统计学意义(χ2=1549,P<0.05),年龄越小,贫血患病率越高。结论:在儿童保健门诊中应把血红蛋白检测作为常规检测项目之一;婴儿期高贫血率应是临床医生关注的重点,应该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降低其患病率。
作者:刘宏彦;汤喆滢;王舒婷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观察混合氧(95%O2和5%CO2)、纯氧、空气三种不同气体供氧对离体血管环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混合氧(95%O2和5%CO2)、纯氧、空气进行供氧对内皮完好的离体大鼠胸主动脉环进行离体灌流实验,观察去甲肾上腺素(NE)诱发的血管环收缩的潜伏期、达峰时间、大收缩幅度值及乙酰胆碱(Ach)引起的张力下降百分率等四项指标的变化情况,从而推断含氧量不同的三种气体对离体血管环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结果:混合氧与纯氧比较,纯氧组的达峰时间较混合氧组长[(576.40±36.89)sVS(838.00±85.98)s],有显著差异(P<0.01),收缩的潜伏期、大收缩幅度及张力下降百分比三项观察指标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混合氧与空气比较,空气组达峰时间较混合氧组长[(576.40±36.89)sVS(866.10±55.18)s],有显著差异(P<0.01),空气组的Ach作用下张力下降百分率较混合氧组低[(41.98±4.95)%VS(48.43±4.32)%],有显著差异(P<0.01),收缩的潜伏期及大收缩幅度两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混合氧、纯氧对NE诱发的离体血管收缩反应的潜伏期、大收缩张力及Ach作用引起的舒血管作用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但纯氧使血管环收缩的达峰时间延长;空气组在延长血管环收缩达峰时间的同时对Ach引起的舒血管作用减弱。
作者:邱国栋;谢海雄;钟敏捷;肖茂瑕;郭铭坚;张坤泉;董艳芬;梁燕玲 刊期: 2015年第13期
按国家标准GB 3358.1~3-1993《统计学术》的有关规定书写,常用如下:①样本的算术平均数用英文小写 x(中位数仍用 M );②标准差用英文小写 s;③标准误用英文小写 sx ;④t检验用英文小写 t;⑤F检验用英文大写 F;⑥卡方检验用希文小写χ2;⑦相关系数用英文小写 r;⑧自由度用希文小写μ;⑨概率用英文大写 P( P值前应给出具体检验值,如 t值、χ2值、q值等)。以上符号均用斜体。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