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方法及在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中的应用

贾献磊;刘祥厦;许澍洽;许扬滨

关键词:外耳再造, 自体肋软骨, 外耳分类, 雕刻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方法,用于指导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过程中肋软骨的雕刻,以期使再造耳的形态更加逼真、生动。方法:通过对200例单侧正常耳廓的形态特征进行观察研究,结合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的雕刻过程,寻找对雕刻过程有指导意义的不同耳廓特征,根据这些特征建立一种新的耳廓形态学分类标准并在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过程中系统指导肋软骨的雕刻细节,观察再造耳的表现效果。结果:根据外耳轮、对耳轮及对耳轮上、下脚的形态和层次,共将正常外耳分为9个类型,在新的分类标准指导下再造耳结构更加生动、逼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新的正常外耳分类,可以更好的应用到自体肋软骨外耳再造中去,可以将不同类型外耳的解剖细节在再造耳中表现出来,使其外观更加逼真、个性化。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相关文献
  • 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1月-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98例小儿病毒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患儿采用病毒唑治疗,予以观察组患儿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总有效率(97.96%)明显高于对照组(85.71%),观察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少,两组患儿存在明显差异( P<0.05)。结论:喜炎平与双歧杆菌联合治疗小儿病毒腹泻的临床效果明显,具有临床推广应用意义。

    作者:赵爱英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对慢阻肺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目的:对比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筛选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A组与B组,每组38例,其中A组患者选择雾化吸入布地奈德进行治疗,B组患者进行静脉滴注泼尼松龙,采集治疗前及治疗10d后两组患者 FEV1、PaO2、PaCO2,并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EV1、PaO2指标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而PaCO2则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但A组患者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其中A组患者降低效果较B组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布地奈德与泼尼松均可显著改善COPD继发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肺功能,但布地奈德在改善肺功能指标以及降低临床症状评分中表现较泼尼松更为显著,具有临床应用及推广价值。

    作者:史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制定护理方案提供借鉴资料。方法:将我院2014年1-6月诊治的120例宫颈糜烂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护理基础上加强心理干预,8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以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对照组为93.3%,前者略高于后者,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的SDS、SAS及QOL评分均明显优于护理前(P<0.05),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在宫颈糜烂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关注并加以推广。

    作者:陶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心理护理研究新进展

    心理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应用心理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患者的心理加以疏导,从而缓解患者的相应心理问题,达到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的目的。本文系统总结了心理护理的内涵、心理护理的应用领域和相关的技术方法,为更好地服务于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参考。

    作者:晋建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微创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治疗肝外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2月到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2例肝外胆管结石病人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微创组和开腹组各36例。微创组给予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开腹组给予开腹手术治疗方案,分析比较两组病人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成功概率等资料。结果:相比开腹组而言,接受微创手术的微创组取得的手术成功概率更高,同时微创组恢复期间出现并发症状的概率低于开腹组(P<0.05)。结论:微创治疗肝胃胆管结石安全有效,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治愈率。

    作者:张立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一起学校肺结核暴发性感染疫情分析及随访3年

    目的:分析学生肺结核暴发性感染影响因素,为学校防范肺结核疫情提供经验和教训。方法:对某中学出现肺结核疫情的病例同一教学楼楼层和寝室楼层的师生进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筛查,对PPD试验强阳性者及病例同一班级和同一寝室学生进行X线胸透检查,胸透异常者拍X线胸片(或CT 胸部检查)及痰涂片查找结核杆菌,组织结核病专家会诊,确诊为肺结核患者即隔离治疗。同时对病例进行暴露因素调查;并对该校师生每年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并密切随访监控PPD试验强阳性者3年。结果:发现12例结核病例分布在同一栋教学楼3个班级,这栋教学楼呈四周相对封闭中空不封顶的“回”字形结构,明显通风不良;首发病例所在班级有明显的聚集性(χ2=25.096,P<0.001),但不同班级病例流行病学无明显关联(χ2=1.029,P>0.05);通过密切随访监控,该校后3年未再报告新结核病病例。结论:诊治延误的肺结核学生和没隔离患结核性胸膜炎的学生是引起学校发生暴发性肺结核疫情的主要原因。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人、良好的学校通风环境———杜绝相对封闭的“回”字型结构教学楼等以及做好学校结核病健康教育是防范学校发生暴发性肺结核疫情的重要措施。

    作者:何云军;黄茂平;曹乙;梁志强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方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探讨临床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可靠方法,以便能够为慢性支气管炎的相关其他研究提供借鉴依据。方法:将2009年12月-2013年1月132例来自我院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6例,分别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和氨溴索治疗。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临床治疗措施后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和湿啰音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整体效果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1)治疗组患者的咳嗽消失时间、痰液恢复正常时间、湿啰音消失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5);(2)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χ2=13.8333,P=0.0002)。结论:采用氨溴索联合多索茶碱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显著,是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作者:温慧玉;刘啟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究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5月-2014年5月于我院消化科住院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33例,所有患者均行胃镜检查后确诊,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17例行胃镜下钛夹联合肾上腺素注射的方法治疗,对照组16例单纯行胃镜下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4.11%,对照组为81.2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出现发热、感染、周围循环衰竭分别为18.3%、10.8%、2.1%,对照组分别为40.1%、38.6%、17.5%,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胃镜下钛夹联合药物保守治疗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肾上腺素注射治疗,止血确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蔡方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疗效积极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9例,在联合用药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氧氟沙星治疗,观察组采用左氧氟沙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中阴转55例,阴转率91.67%,而对照组为41例、68.33%,观察组阴转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中有4例发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对照组为10例、16.67%,观察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较低,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作者:陈新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目的:探讨PBL结合情景教学法在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校2012级本科护理1班及2班护生各46名,在进行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对1班学生采取传统教学(对照组),2班则使用PBL联合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生的教学效果及教学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能力的考核成绩分别为(84.76±3.48)分和(88.05±4.71)分,二者均高于对照组水平,且观察组护生在知识掌握能力、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的教学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PBL与情景教学法联合应用于异位妊娠妇女的护理教学中,不仅能实现护生理论知识及临床实践技能的同步提高,还可改善护生对教学活动的满意程度,进一步提高其自主学习积极性,为学习目标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郭天智;涂素华;鞠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版权声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文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收录。如作者不同意文章被收录,请在来稿时向本刊声明,本刊将做适当处理;未作此声明者,本刊视为作者已同意文章被收录在上述数据库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和常规治疗效果对比分析

    目的:比较水囊填塞宫腔与常规方法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治疗产后出血提供方法借鉴。方法:选取60例产后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法(宫腔内填塞纱条),观察组则采用水囊填塞宫腔的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包括手术操作时间、止血所需时间、24h出血量。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操作时间(6.41±1.51)min、止血所需时间(5.82±1.52)min、24h出血量(89.62±32.10)ml均少于对照组的(16.01±1.42)min、(13.87±1.62)min、(95.63±34.22)ml ,且两组以上各项指标差异均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水囊填塞宫腔治疗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方法,该治疗方法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和止血时间,止血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方便,是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方法。

    作者:何玉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9月-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60例疝气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修补术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进行治疗,对两组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和术后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复发率、术后疼痛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同对照组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疝气的疗效显著,具有疼痛小、出血量少、恢复快、并发症、复发率低等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和推广。

    作者:徐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地佐辛复合芬太尼超前镇痛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芬太尼超前镇痛对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行全身麻醉上腹部手术患者100例,A S AⅠ~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芬太尼组(B组)、地佐辛复合芬太尼组(C组)和对照组(D组),每组25例。A、B、C三组切皮前10min分别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0.2mg/kg、芬太尼1μg/kg、地佐辛0.15mg/kg+芬太尼0.6μg/kg。围术期以首次剂量1/2,间隔30~40min静脉注射持续镇痛;D组静注等量生理盐水。麻醉维持采用持续输注丙泊酚、瑞芬太尼,间断静脉注射罗库溴胺。记录四组患者手术缝皮后(T0)、拔管时(T1)、拔管后5min (T2),血压(BP)、心率(HR)的变化;记录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拔管前Riker镇静躁动评分、RSS躁动评分。结果:A组、D组T1、T2时的BP、HR明显高于T0时(P<0.05),B组、C组同时间点BP、HR明显低于D组(P<0.05);B组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长于A组、D组;C组Riker镇静躁动评分患者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D组( P<0.05)。结论:地佐辛+芬太尼联合超前镇痛能预防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不会延长患者的睁眼时间和拔管时间。

    作者:高静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英文缩略语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管理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过敏性鼻炎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门诊就诊的过敏性鼻炎儿童共93例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原则将入组患儿分为对照组( n=42)和观察组(n=51)。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指导,观察组给予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实施干预6个月后,分别采用儿童少年生活质量量表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调查问卷评价患儿生活质量和居家自我护理情况。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生活质量量表评分和居家自我护理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可显著提高过敏性鼻炎儿童居家自我护理水平和生活质量,对改善过敏性鼻炎临床治疗效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王晓云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56例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6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吸氧、抗感染、祛痰和支气管扩张药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分析的差异。结果:治疗后观察组PaO2和SpO2均高于对照组(P<0.05),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COPD合并呼吸衰竭疗效确切,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纠正呼吸衰竭,值得临床广泛推广使用。

    作者:庄慧光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腰突症髓核摘除术病例中行路径护理模式的效果探究

    目的:探究对腰突症髓核摘除术病例行路径护理模式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腰突症髓核摘除术患者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6例。观察组患者行路径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记录两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护理满意度及住院费用并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中95.65%对护理工作满意,对照组患者中77.27%满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腰突症髓核摘除术患者实施路径护理干预,可提高其对疾病知识的掌握率和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及降低住院费用。

    作者:江晶鑫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撰写结构式中英文摘要须知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子宫切口妊娠的超声诊断及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超声对子宫切口妊娠的诊断价值,提高早期诊断率,为临床医生早期治疗本病提供依据。方法:腹部超声和经阴道超声联合应用对18例切口妊娠患者进行检查,对子宫进行纵、横多切面探查,分辨妊娠的部位,明确妊娠物与子宫下段切口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中有15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切口妊娠,3例误诊为难免流产(2例)和不全流产(1例),诊断准确率为83.33%。结论:切口妊娠易与不全流产残留物、难免流产胎囊滞留于子宫峡部及宫颈妊娠相混淆。超声检查大大提高了诊断符合率,对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有指导价值。

    作者:翟建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医学理论与实践杂志

主管: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河北省预防医学会